李維·史特勞斯,1829年2月26日~1902年9月26日,牛仔褲的發明者,LEVI'S(李維斯)創始人。
《財富》雜誌稱,李維斯牛仔褲是美國的標誌。人們將它的出現視為美式風格的誕生。的確,當創始人李維斯自德國移居美國並創立該品牌時,汽車還沒發明,可口可樂也沒誕生。
01淘金熱意外發明牛仔褲——用觀察的角度看商機,淘金者成了被淘金
1829年,李維出生於一個德國的小職員的家庭,作為德籍猶太人,李維從小就很聰明,順順利利地上完中學、大學,就如他的父輩一樣,順利地當上了一個文員。可以作為一名德國人,在交通並不便利的19世紀為何會出現在美國?所有的一切都是源自一場意外的淘金熱,1948年,美國移民薩特在加利福尼亞的薩克拉門託附近發現了金礦,很快金礦被發現的消息擴大到全世界。在當時,只要有28克黃金,就能頂美國東部整整一周的薪金,僅僅兩年之後,參與淘金熱的人就已經達到30萬人。無數個想一夜致富的人,如潮水一般湧向那曾經人跡罕至的不毛之地,其中就包括年僅20多歲的李維。
來到美國舊金山之後才發現自己完全錯了,因為遍地都是都是發了瘋似的淘金狂熱者,而且能夠發財的都是大資本的工廠,所以他放棄了那個遙不可及的暴富夢。淘金熱期間,蜂擁而至的人口,導致衣食住行變得非常緊張。李維很快就把目光投到了淘金者身上,物以稀為貴,他發現淘金者白天要水喝,晚上要水洗澡,洗衣,在這裡水比黃金更加珍貴。於是,李維開了一家日用品店,除了提供日用品,還每天用車把水運送到淘金的工地上,由於無人與之競爭,所以就大賺了一筆,不過這麼好的生意很快就引來了許多競爭者,只能重新尋找新的商機。
有一天,他乘船外出採購日用百貨,可是還沒等下船就被人們搶購一空,只剩下一大堆的反帆布。由於淘金者們都已搭好了帳篷,誰也不會費錢費力再去搭第二個。正當李維為此發愁的時候,忽然他見一位淘金工人迎面走來,熱情地問道:「您是不是想買些帆布搭帳篷?」那工人搖搖頭:「我不需要再搭一個帳篷,我需要的是像帳篷一樣堅硬耐磨的褲子,你有嗎?這一下子點醒了李維,對啊,淘金的工作很艱苦,衣褲經常要與石頭、砂土摩擦,棉布做的褲子不耐穿,幾天就磨破了。「如果用這些厚厚的帆布做成褲子,肯定又結實又耐磨,說不定會大受歡迎呢!1853年,第一條日後被稱為「牛仔褲」的帆布工裝褲在李維手中誕生了,當時它被工人們叫做「李維氏工裝褲」
02以需求為導向——升級不是閉門造車,而是要善於發現用戶的新需求
沒想到這種工裝褲生產出來以後,憑藉著其堅固、耐久、穿著合適的特點,獲得了當時西部牛仔和淘金者的喜愛。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慮,李維正式成立了自己的牛仔褲公司,公司開張後,產品十分暢銷,但李維卻對帆布做的褲子很不滿意。因為帆布雖然結實耐磨,卻缺點也顯而易見,又厚又硬,不但穿在身上不舒服,而且也無法像柔軟的布料那樣,設計出各種美觀合身的款式,只能做成又肥又大、式樣單調的褲子。他開始尋找新的面料,在多方對比之後,他發現歐洲市場上暢銷著一種藍白相間的布料,它是法國人涅曼發明的,是一種藍白相間的斜紋粗棉布,兼有結實和柔軟的優點。
李維看了樣布,他當機立斷決定從法國進口這種面料,專門用於製作工裝褲。結果,用這種新式面料製作出來的褲子,既結實又柔軟,樣式美觀,穿著舒適,再次受到淘金工人歡迎。這次換用新的布料,在牛仔褲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此後,這種用靛藍色斜紋棉布做成的工裝褲在美國西部的淘金工、農機工和牛仔中間廣為流傳,靛藍色也成為李維氏工裝褲的標準顏色。由於靛藍色與歐洲原始時代和宗教信仰有著密切關係,它對牛仔褲後來在歐洲流行起著潛在的幫助作用。
雖然初步獲得了成功,但李維並不就此滿足,他還在繼續尋找機會,對牛仔褲進行改進。當時淘金工人在勞動時,常常要把沉甸甸的礦石樣品放進褲袋,沉重的礦石經常會使褲袋線崩斷開裂。當地一位名叫雅各布·戴維斯的裁縫經常為淘金工人修補這種被撐破的褲袋。他用黃銅鉚釘釘在褲袋上方的兩隻角上,這樣就可以固定住褲袋。同時他還在褲袋周圍鑲上了皮革邊,這樣既美觀、又實用,有的工人褲子沒有磨破,為了美觀都去鑲邊。雅各布就此向李維提出了建議,李維不但接受了這個建議,還把尚未出廠的工裝褲全部加上黃銅鉚釘,申請了專利,由此傳統的牛仔褲就此定型。
03一張圖配一句話——好的廣告不需要說太多,就能讓你知道它要表達什麼
1855年之後,淘金熱即將結束,沒有了淘金者,如何去徵服大眾消費者,這是李維所面臨的挑戰,最好的方法就是注重用廣告的方式進行宣傳。他為本公司的工裝褲註冊了一個圖形商標,商標上畫著一條工裝褲的褲腰兩邊各拴著一匹馬,馬頭朝著相反的方向,每匹馬身旁都有一個人在揚鞭催趕。圖形上方寫著:「唯一獲得鉚釘加固專利的工裝褲」;下方寫著:「撕不開就是撕不開」,意思是兩匹馬使勁拉也撕不開牢固的工裝褲。
1890年,李維又推出了史上最經典的李維斯501系列,直到今天,它依舊是李維的拳頭產品,多少次,李維斯依靠它起死回生。李維用了一個很特別的方式表達出501的特性,直到今天,這個廣告依然是出色的。畫面上只有一個吊在空中的練習拳擊用的碩大的沙袋,但這個沙袋是特殊的,它右邊加了一個紅色的標籤,而這個標籤最初是被鑲在李維牛仔褲臀部的口袋邊上用來做其品牌標誌的,最後一句鏗鏘有力的廣告語揭開了謎底:「李維斯501,天生抗打磨。」這個廣告充分表現出李維牛仔褲的品質就像這個拳擊沙袋一般,任憑你折磨、捶打,堅固耐磨,品質如初。
儘管受到普通民眾的歡迎,由於它是從淘金工人的衣著發展過來的,是給「下等階級」穿的,一直受到上流社會中一些人的抵制和輕蔑,認為它是「庸俗的和下流的」服裝。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李維氏工裝褲只是一種難登大雅之堂的非正式穿著。而李維為擴大產品的影響,更是不斷改進、創新,付出了畢生的努力。當他1902年去世後,最遺憾的就是牛仔褲沒有被普及,被所有的人接受。1976年美國200年國慶之際,美國人將牛仔褲作為美國人對人類服飾文化的貢獻送進了邁阿密的國家博物館,載入了美國史冊,因為它象徵著的是美國西部拓荒的精神。如今,世界上牛仔褲雖已出現眾多品牌,但李維氏牛仔褲在世界70多個國家的銷售量仍穩居第一。
喜歡請收藏,點讚的人會有好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