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天軍
張燈結彩,鳴鼓開街,古老的城門徐徐打開......8月26日,在深圳經濟特區迎來40歲生日的喜慶日子,經過大半年時間的改造提升,近1700年歷史的南頭古城煥彩綻放,330多米長的南北街示範段開街營業。在熱烈的氣氛中,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南山區委書記王強敲響鳴鑼,宣布南頭古城南北街示範段正式開放。南頭古城,又稱「新安故城」,據今已有近1700年歷史,曾多次成為嶺南沿海地區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對外貿易的集散地,為粵港澳歷史文化源頭之一。
南頭古城南北街示範段開街營業
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深圳市將南頭古城列為「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區」之首,2019年10月18日,南頭古城保護與利用項目正式開工,南山區把該項工作作為全區「三大戰役」之一,舉全區之力推進實施,力爭打造深圳最具魅力的文化名片和全景歷史博物館。目前,古城內299棟房屋回租工作已完成9成,南北街88棟建築率先改造完成。
南頭古城現有「六縱一橫」的街巷格局;建築1000餘棟,包括1處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保護建築和34處歷史建築;現有住戶超過3萬人,流動人口佔居住人口90%以上,人口居住密度是深圳平均密度的15倍。定位於活化古城傳承文化,不搞大拆大建,南頭古城探索「微改造」模式,逐步探索出一條城中村整治的「古城模式」。施工方對古城內的建築重新修正,既保留了嶺南古風特色,又融入了當代審美裝飾元素。此外,還同步實施雨汙分流、電力、照明、消防改造等基礎設施工程。「梳妝打扮」後,古城自帶「網紅」氣質,破舊的街道煥然一新,一棟棟居民房變身風情小樓。
330多米長的南北街示範段引入了餐飲、特色零售、文創空間、公共展覽等多元業態,共分布南頭古城牌坊、南城門廣場、南頭1820數字展廳等18個打卡點位,可謂移步換景、驚喜不斷。街道兩側,既有開了20多年的九街糖水鋪、帶著古早味的香港蓮香樓等老字號店鋪,也有精釀啤酒屋、咖啡館等創意新餐飲;既有插畫等傳統手工藝,又有雙城品味、壹日物倉等文創空間;既有東莞會館、新安縣衙等文物古蹟,又有「疊石水景」「竹園」等現代園庭景觀.......遊城、尋味、看展、觀景趣味連連,盡顯灣區文創新地標魅力。
古城南北街示範段一角
古城南北街示範段一開放,就吸引了不少市民遊客來打卡,現場琵琶舞、古箏等曲目不斷,遊街活動精彩連連。古城的原居民們結伴來逛古城,對古城的新環境讚不絕口。作為南頭古城原居民代表,南頭城股份公司董事長劉寶華告訴記者,古城改造以來,環境變化很大,作為本地居民十分欣喜。未來會繼續支持改造工作,期待古城全面開放,成為深圳的文化名片。「煙火氣十足的古城裡,依舊是生活氣息滿滿,現在有了更多文化產業和創意設計、展覽的參與和入駐,多了更多文氣,相信能給市民更多不一樣的古城體驗。」南頭古城原村民劉裕華說。
按照規劃,南頭古城改造完成後將分四大功能區:歷史懷舊區、藝術文化體驗區、品質生活區、文化創意區,舉辦多種形式的藝術文化活動,吸引粵、港、澳的設計、文化、創意、藝術類人才匯聚古城,加強三地的文化研討交流與創新創意合作,將古城發展成為灣區文化地標,成為設計、創意產業集聚地。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馮小靜 實習生 吳秋韻
審籤|樊美玲
實習生|李紫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