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於同道學園自我教育夏令營營員
根據弗洛姆的理論,性愛是渴望與另一個人完美結合,性愛具有欺騙性和排他性。其中的欺騙性是指借用兩個人的結合來擺脫孤獨。排他性是指性愛的對象是專一的。在弗洛姆看來,性愛屬於人的範疇。
而戀物是指,人對於非生命物體的迷戀,並由此產生性幻想、性衝動。戀物中「物」的對象既可以是單一的非生命個體,也可以是某一類非生命物體。要注意的是,在這裡,把人體部位也視為非生命物體,比如女性的腳踝。
儘管戀物的對象不屬於人的範疇,但戀物的最終指向與性有關,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做一種假設:戀物是性愛的衍伸?
在那天的討論中,關於戀物的例子,我們提到了愛人工智慧。
比如電影《機器管家》裡刻畫了一臺名為安德魯的機器人。安德魯會歡笑,懂得人類的習俗,能體會人類的情感,且經過一番努力,完全融入了人類社會。最終,和自己相愛的人得以長廂廝守,並在垂垂老矣時幸福死去。
但這裡的前提是,人工智慧被輸入了人的情感。於是,這樣的人工智慧就異於普遍理解的戀物中的「物」。因為戀物中的「物」既沒有生命,也沒有自由意志。
而戀上沒有情感的布娃娃呢?
有一個26歲的女孩,從不和異性來往,唯獨愛上了高中時期收到的一個布娃娃。她會給布娃娃換衣服,抱著它睡覺,有時甚至抱著它自慰。她對家人說,不要勸她放棄愛這個布娃娃,不要勸她談戀愛。她要和布娃娃結婚,永遠和布娃娃相依相伴。
在這一案例中,布娃娃被賦予了人格,成為了女孩依戀的對象。布娃娃雖然沒有自由意志和獨立人格,但是在客觀上能給予女孩一種安慰,因此布娃娃和女孩之間產生了愛,並且是一種能激發主體性慾的愛。從這個案例來看,戀物確實是性愛的衍伸。此外,還可以得出,戀物作為一種性愛的衍伸,不等同於性愛的深層原因(也許可以這麼說)在於,戀物中的愛不是一種交換,反而因為戀物主體與客體的不對等性,雙方在主觀層面的給予和獲取上也就不具備相互性。基於這一點,可以看出,戀物主體與客體並不能實現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至少客體並不能被主體作用、影響,因而,「戀物是主體與非生命物體的互動」的這一觀點似乎就有些站不住腳。
接下來的例子中,大家又提到了《天龍八部》裡無崖子迷戀上齊御風的玉像,以及皮格馬利翁愛上他所雕刻的少女塑像的故事。但這兩者是有區別的。前者是根據現實中存在的具體人物而塑造的,後者是根據想像中的模型而塑造的。前者是客觀投影,後者是主觀賦予。兩者的共同點在於都是非生命物體,且能激起主體的性慾。另一方面來看,皮格馬利翁愛上了他親手雕刻出來的少女塑像,又是否算一種意淫呢?如果是意淫,是否還屬於戀物?又或者是屬於自戀?我們要如何區別戀物和自戀?而自戀又屬於自愛嗎?如果戀物屬於自愛,是否又會與之前的假定「戀物是性愛的衍伸」相互矛盾呢?
性愛是渴望與另一半完美結合,如果說戀物是性愛的衍伸的話,那麼戀物即是渴望與所戀之物完美結合。比如俠客戀上了他的劍,從表面上分析,他的確是渴望達到人劍合一的境界,因為這是普遍理解上的「武」的最高境界。但他真的由此愛上了他的劍嗎?如果是因為劍能夠幫助他追求所謂的強大呢?這樣看來,他所戀之物——劍就成為了手段,而非目的。這樣還能說他戀劍嗎?
進而可以得出,戀物中的「物」也必須是目的,而非手段。
此外,還要做一些必要的區分。
其一是對於戀物和對非生命物體的審美的區分。審美是分階段、分層次的。審美的階段性主要體現在審美主體因為時、境的不同,而對審美客體產生不同的感觸。而審美的層次性,比如說,最低層次的審美是欣賞,最高層次的審美是與審美對象合二為一。此外,審美不一定會激起審美主體想要佔有客體的衝動,但也不排除這種衝動。對非生命物體的審美同樣遵循這樣的原則。而戀物,也就是對於非生命物體的迷戀,有一種想要與客體結合的衝動。與審美有很大的相似點,但區分仍然是在於是否會因客體而產生性慾。
另外,審美除了愉悅自己,還可以完善自己。戀物可以愉悅自己,但是否可以完善自己呢?可以確定的是,戀物可以完滿自身,但不一定是完善。
其二是,戀物究竟是迷戀「物」這一對象,還是迷戀「迷戀物」這一過程。雖說在定義中戀物是指迷戀非生命物體,指的是對象,但也不排除主體會迷戀這一過程,甚至因此而把「物」當作了手段。但是,沒有「物」則無法產生這一過程。在此,本文還是傾向於討論前者。
其三是,戀物中的「物」與人的替代品的關係。戀物中的「物」並不等同於人的替代品。戀物這種迷戀不需要以「物」的某種或某些類似於人的特徵作為中介而產生,「物」甚至可以沒有這些特徵,從而直接激起人的性慾。也可以說,如果「戀物作為性愛的衍伸」這一命題成立的話,其中的「性愛的衍伸」強調的是主體因「物」所激發的性慾,而非這種特殊的性愛中「物」類似於人的特徵。
另外,還有一個引發爭議的困惑。網戀是否屬於戀物?由於網戀有很多種,我們以具體的例子來說明。比如同處於網遊世界裡的甲與乙相愛了,他們愛上的是對方,還是對方在網遊世界裡的投影呢?是否可以說,是現實生活中的甲、乙以自由意志操控了網絡世界的甲、乙,並讓兩個受控制的個體相愛了?同時,我們並不能確定現實生活中的甲愛上了現實生活中的乙還是虛擬世界中的乙。當然,這也許走向了誤區,把問題複雜化了。
編輯|艾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