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樂硬糖 毛麗娜
編輯|李春暉
國慶撞上中秋,8天長假全球景區卻無緣共沐恩澤。少了中國遊客,聽說是泰國的大象也餓瘦了,韓國的免稅店也吃土了。那獨享恩寵的境內遊呢?他們生怕「皇上」還惦記著異域風情,紛紛學會「胡旋舞」了。
做十一出遊功課時硬糖君就發現,不知不覺間,境內多了不少「境外景點」:「某某小瑞士」是各地標配,「小聖託裡尼」、「小紐西蘭」也不稀奇,還有「小美國」、「小奈良」、「小鎌倉」等任君選擇。
看來文旅產品真是緊跟時事,急群眾所急。出不了國的人們,在神州大地上也能完成開眼看世界的心願。只是硬糖君不禁想童年時,自己在北京世界公園那超迷你金字塔前雄赳赳的遊客照。今夕對照,怎不感慨萬千?
各地都有「小瑞士」
如果對這些「境內境外遊」做個統計,瑞士一定是出現頻次最高的國家。
西藏林芝被稱為「東方小瑞士」,新疆也有「小瑞士」之稱,《親愛的客棧》取景地阿爾山,被冠以「內蒙小瑞士」。就連華北平原上的北京城,都有自己的「小瑞士」景點,可見人民群眾對在中歐的瑞士多有執念。
除了風景怡人、人文薈萃,即便非疫情期間,瑞士遊也相對高端,不像新馬泰說走就走,這或許也是旅遊業者急於在國內復刻瑞士的一個原因。而如今,大家都去不了瑞士了沒關係,國內有十幾個「小瑞士」等著你。
江浙滬「小瑞士」
除瑞士外,聖託裡尼也是熱門的國內對標景點。比起小瑞士,小聖託裡尼的「製造難度」顯然更大。有雪山或大片草地的地方,偽裝瑞士的自然風貌能有個六七分相似。而聖託裡尼的開闊海景就可以勸退國內大部分內陸景區了。
但不用怕,藍白相間的聖託裡尼特色建築,讓擁有塗料的人就可以大膽自居。
傍海的舟山群島,在成為小聖託裡尼上有先天優勢,嵊泗列島的白色燈塔更是以假亂真的利器;同樣位於海濱的大連也有自己的小聖託裡尼,一家靠海修造的民宿仿照聖託裡尼風格,修了藍屋頂房子、白樓梯,麻雀雖小,足夠拍照。
沿海城市自造「小聖託裡尼」,內陸城市也不甘落後。連海都沒有的合肥和北京(對,又是北京)也加入了「小聖託裡尼」行列。
沒有海沒關係,做減法就行了。聖託裡尼風,關鍵是藍白配色,所有建築一律按這個風格來,滿足群眾拍照需求就夠了。
最絕的是,成都某家商場裡都搞了個聖託裡尼專區。熟悉的藍白配色搭配拱門、燈塔這類道具,再加上模擬海水的深淺藍色,沒有海也能拍出海邊咖啡館的效果。
除了高端的歐洲遊,日本也一直是境外遊熱門。國內的「境外景點」,自然也少不了「小奈良」「小京都」。
湖北省神農架地區,不僅有野人還有「小奈良」,人工養鹿場的梅花鹿被散養在一處小山坡上。有鹿有樹,就是奈良。天津也不甘示弱,在濱海新區建了個和風公園,同樣也養了幾隻可投餵的小鹿,號稱足不出戶體驗奈良風情。
《灌籃高手》捧紅了鎌倉遊,多少遊客跑到鎌倉高校前站只為捕捉一張晴子櫻木同款照。如今神州官湖村也有望借著《灌籃高手》的熱度,成為國內「小鎌倉」。有拍照達人稱,官湖村與糧倉有同款路口、同款街道,只要角度找到妙就可以get《灌籃高手》同款。
都江堰青城山谷則自比「四川小紐西蘭」;山西大同能夠拍出美國東部地貌的恢弘大氣;內蒙古有一條自駕線,不出國遊遍北歐四國;秦皇島除了人造社區阿那亞,還有「小聖託裡尼」和「小鎌倉」兩大殺器;北京雙秀公園更是號稱三環裡的「日本」。
各地都在打造「境外景點」。出不了國沒關係,近郊逛一圈,假裝在海外。
「境內境外遊」變遷史
要說境外景點境內遊也不是什麼新鮮概念。20來年前,京津冀地區的孩子誰不對傳說中的楊村小世界心生嚮往。
彼時出國遠沒有如今想走就走的瀟灑,各地方政府興建了不少「世界公園」式的遊樂園項目,將各國特色建築匯聚一堂:荷蘭大風車、俄羅斯洋蔥頂,法國自由女神像。不瞞各位,硬糖君對外國名勝古蹟的初印象,就源自於小學春遊組織的楊村小世界之旅。
世界公園類項目,崛起於改革開放後國人對海外文化心生嚮往之際,公園主打袖珍微縮景觀,力圖在有限的佔地面積內容納更多國家的地標性建築。但隨著時代變遷,出國遊已很普遍,袖珍景觀式的世界公園普遍沒落。當年各地雨後春筍般興起的世界公園項目,或關閉或轉型改走表演路線。
世界公園關閉,又一批「歐式風情街區」在各地興起。其中尤以天津、上海、青島等有過租界歷史的城市為代表。
天津因天子渡口得名,晚清民國時期,各國在此設立租界。最高峰時,天津市內有9國設下租界。2004年,出於拉動旅遊資源的考慮,天津市開始開發風情區項目,位於天津站附近的意式風情區與小白樓附近的歐式風情區便是成果。
雖然如今兩大風情區已成為天津市的重要旅遊資源,但當年興建時其實反對聲不小。不少老幹部感慨,鬧了一輩子革命,最後反倒要靠租界歷史作為城市名片。更別提海河上的大光明橋、北安橋重修,從過去的現代建築風格改為歐式古典風情,引來多少群眾痛心疾首(也可能因為醜)。
在爭議中誕生的各類風情區項目,如今均已成為城市旅遊地標。但也因其中涉及複雜歷史問題,在宣傳方面一不小心就可能導致群眾反彈情緒。加之風情區項目多是在原殖民地建築的基礎上,植入人造「馬可波羅廣場」「勝利女神像」等標誌,能夠去真羅馬旅遊的群眾,哪還會對西貝貨有多大興趣,倒是方便了婚紗攝影。
這一輪隨著網紅遊興起的「境外景點」,公允地說,還是比過去要時髦一些。它們不再追求形似外國的地標性建築,而是主打自然、人文景觀的神似。
有藍白色建築就是聖託裡尼,有小鹿的都可以自居小奈良,至於幸運的擁有雪山加草原,那便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小瑞士」了。今年十一異常火爆的西部環線旅遊,宣傳口徑也少不了什麼「小紐西蘭」「小普羅旺斯」「小撒哈拉」。去一趟西部環線,相當於遊遍半個地球。
雖說出國越來越方便,但多數人海外遊還是以逛經典景點為主,有錢有閒自駕遊欣賞各國自然景觀的還是少數。這些國內景點恰好填補了這一空白,誕生伊始就是適合打卡拍照式旅遊,方便遊客輸出大量網紅照。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國內「境外遊」經歷了微縮景觀的世界公園,山寨地標的風情街區以及追求神似的網紅拍照景點。每個發展階段的側重點不同,蹭海外景點熱度的總體思路倒是一致。硬糖君仔細看了看這些「小北歐」「小瑞士」們,明明景色真不錯,為什麼不能獨立行走?
從這一波「境外景點」背後的經營主體不難發現:一部分「小瑞士」位於大城市遠郊,且多與酒店項目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另一部分「小瑞士」則位於內蒙、新疆等距離內陸較遠的地區,且旅遊資源並未被完全開發。
以北京諸多「小瑞士」之一為例,此「瑞士」位於北京平谷金海湖地區。金海湖有北山,楓葉季的壯美景色不輸香山,但因名氣稍遜一籌,加之不似香山開通了地鐵線路,導致遊客不多。除北山外,金海湖還有幾家度假酒店,與北山隔湖相望。
酒香也怕巷子深,雖說金海湖風景不遜色他處,但對外宣傳時,常規的「小眾景點、紅葉堪比香山、森林覆蓋率高」顯然不怎麼吸引人。換成「小瑞士」就不一樣了,一個半小時,從北京無時差切換瑞士,享受久違的慢節奏生活,聽著就讓人心動。
秦皇島、大連等地的「小聖託裡尼」們也多是民宿或酒店推進的項目,請來KOL們把照片一拍,再去馬蜂窩、小紅書、大眾點評上一發,便會有大批追求同款網紅照的遊客湧上門來。
冷門旅遊地,更需要靠蹭熱度、與經典景點對標的做法闖入大眾視線,讓群眾了解到「原來國內還有這樣的地方」。而這些項目及宣傳口徑的背後,往往有地方政府的身影。
從事文旅營銷的葉子向硬糖君透露,雖然今年因出國遊受阻,國內景區迎來利好,但冷門城市仍舊處於無人問津的狀態,只能靠主打「小歐洲」「小美國」的辦法,先吸引遊客的注意力。
這些旅行線路及城市在蹭熱度對象的選擇上也很有講究。葉子介紹,如今「小瑞士」全國開花並非巧合,雖說歐洲N國遊已經成為家常便飯,但瑞士遊一直在遊客心中佔據著「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位置。
「小聖託裡尼」則得益於此前各路網紅照對群眾的狂轟濫炸,使其知名度遠高於其他海外城市。葉子還告訴硬糖君,主打「小聖託裡尼」的景點一般以年輕人為主,「小瑞士」則走全年齡老少通吃路線。
聖託裡尼長沙版
「一般會以歐洲國家作為對標,日本的話就是奈良、神戶這些熱門旅遊城市。」葉子說,歐洲國家是蹭熱度的首選,除了「小瑞士」外,「小北歐」也隱隱有爆款趨勢。
這一點硬糖君在自己做旅遊功課時也深有體會。擁有俄羅斯特色村落的某內蒙自駕線路,居然也號稱自己是「小北歐」。也不知道曾與瑞典有著百年恩怨史的東斯拉夫人民,得知自己被歸於「北歐人」心中作何感想。不過轉念一想,俄羅斯遊在國內存在感確實不高,主打「小察裡津」「小秋明」,也確實沒法起到品牌標籤的作用。
而看似蹭熱度的營銷方式,確實帶火了如西部環線等旅遊線路,未來國內的「海外景點」或許會進一步增加。
不知國慶8天,各位讀者老爺是否也前往「小瑞士」「小聖託裡尼」悠閒度假?硬糖君最終決定還是在家睡覺,坐地也日行八萬裡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