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人都非常喜歡在晚上睡覺之前用熱水泡腳,認為這樣可以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久而久之還能夠起到一定養生健體的功效,而且老人們經常說寒從腳底起,身體的四肢是最容易受涼的了,而如果平時可以經常用熱水泡澡的話,也可以溫暖我們的末梢神經,讓我們身體的水流更加的通暢,還能夠去除身體當中的溼寒之氣保健效果是有目共睹的。
尤其是對於一些老年人來說,很容易會受到一些老寒腿的困擾,平時一旦氣溫降低的話,腿部就會出現腫脹和麻木的感覺,這其實也是老寒腿的前兆,其實出現這樣的情況,平時不妨多用熱水泡泡腳,也可以祛除身體當中的溼寒之氣。
泡腳時水裡加這兩物,祛寒祛溼效果好,老人不妨多了解
1、水裡加花椒
除了用熱水泡腳以外,還可以在水裡加入一些祛寒的藥物,比如說廚房裡常見的花椒就是一種非常不錯的藥材,花椒性溫,在中藥當中祛寒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可以祛除我們五臟六腑的寒氣,而且還能夠通血脈調關節,建議老年人在晚上泡腳時可以抓一把花椒加入水中,泡上半個小時一直到身體微微冒汗為止,這種方法是驅寒的一種有效手段。
2、水裡加艾葉
除了這種方法以外,其實在水裡加入一些艾葉也可以起到不錯的祛溼祛寒的效果,中老年人不妨多嘗試一下。
艾葉同樣屬於是一種中藥,而且本身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效果,如果用來泡腳的話,還有祛溼止癢的作用,經常用艾葉泡腳,可以預防感冒,提高身體的抵抗和免疫能力,而且艾葉本身的驅寒作用還可以溫揚我們身體的經絡,對於一些體寒的人群來說,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但是有一些人群也是不適合用艾葉泡腳的,雖然說艾葉對於寒症病人來說治療效果非常的不錯,但是對於一些熱性或者是一些有熱症的人來說,並不是一用艾葉泡腳,要不然反而會適得其反,造成病情加重。
泡腳時注意這幾件事
在泡腳時也要注意時間,不宜太長,以15~20分鐘為最好,因為在泡腳時,我們身體的血液會流向下肢,從而容易導致腦部供血不足,對於一些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可能會出現胸悶和頭暈的情況。
另外泡腳的水溫最好保持在40~50度左右,如果水溫太高的話,也會容易引起大腦心臟等重要的器官供血不足,從而對於身體的健康是極為不利的,而且水溫過高還很容易會引起腳部的血管擴張,導致體內的血液流向下肢。
發文容易,碼字不易! 如果各位讀者朋友覺得文章寫得還不錯的話,或者是你看完文章之後確實有所收穫,那麼也可以多多的轉發文章給親人或朋友,讓更多的人受益哦~如果有什麼其他的意見或者建議,也歡迎您在下方多多留言評論告訴小編哦!謝謝大家的閱讀,您的鼓勵是小編寫文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