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使工人以白馬白牛祠昆吾之神,採金鑄之,以成八劍之精——《拾遺記》。
相傳越王勾踐讓歐冶子鑄造了八把神劍,各有神秒,一名掩日,二名斷水,三名轉魄,四名玄翦,五名驚鯢,六名滅魂,七名卻邪,八名真剛。
不過這只是傳說,並沒有任何正史證據,誠然。若真有越王八劍,越王勾踐劍的「天下第一劍」的名頭就難保了。
越王勾踐是春秋末年五霸之一,他因兵敗吳國,成為了吳王夫差的人質,專給吳王夫差養馬,兩年後才回國,為了不讓自己忘記受辱情景,他在房間裡掛上了一隻苦膽,每次吃飯都要嘗嘗苦味。
為攻滅吳國,文種又提出了「伐吳九術」,勾踐選了第四條美人計:「遺美女以惑其心,而亂其謀」。
越王勾踐向吳王獻上了西施,當吳王沉迷美色時,勾踐卻在積極改革,此消彼長,公元前473年,越軍攻入吳都,一雪前恥,他手上的這把勾踐劍因此留名千古。
1965年,湖北江陵發現了一座貴族楚墓,先後出土了600多件器物,其中就有一把銅劍,這把銅劍看上去非常鋒利,不像是古代器具,一位考古工作人員就用手指試一試它的鋒利程度,沒想到一不留神用力大了一點點割破了皮。
在場的工作人員都沒想到這把劍會這麼鋒利,其餘的工作人員都想試試鋒利程度,便找了16張白紙,稍微一用力,16張白紙都被劃開了,這把銅劍比現代普通的刀刃都要鋒利。
這把劍的劍刃上還刻有8個鳥篆銘文,分別是:「鉞王鳩淺」、「自乍用鐱」,意思就是:越王勾踐,自作用劍。
若不是這八個字,恐怕沒人會相信勾踐劍出土於一座楚墓,至於這把劍為什麼會在楚墓當中呢?歷史上並沒有記載,可能是越王嫁女的陪嫁品,也有可能是楚國攻打越國得到了戰利品。
劍,不僅是武器,更是身份象徵,這把勾踐劍乃是越王親自督促打造,根據檢測,這把劍主要成分是:銅、錫、鉛、鐵、硫。劍上花紋處硫的含量較高,硫化銅可以防鏽,但是千年沒有生鏽,這也實在讓人好奇。
古人好劍,現代人因為武俠小說的影響,同樣也喜歡劍,甚至還有人夢想著有一天能仗劍江湖呢!
越王勾踐劍作為我國國寶,對外展出的時間相當少,誰曾想到,1993年,我國好心將越王勾踐劍借給新加坡展覽,然而在出展過程當中,因為新加坡一個工作人員的失誤,導致劍刃卡在有機玻璃上,劍身劃出了一條小口子。
作為傳承千年的國寶,一道小口子都讓人痛惜,這也引起了兩國史學家譁然,若不是這道小口子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計,不然新加坡怎麼解釋都沒用。
考古專家試圖去修復這道口子,考慮到勾踐劍特殊性,修復工作擱置了,沒有專家敢修復勾踐劍,若是一個不小心出了差錯,恐怕會釀成大錯,這起事件後,勾踐劍就被列入了禁止出境名錄。
其實文物遭受損害不是一次兩次了,《西泠八家印存》在日本丟失,英國遊客失手打碎三個古代陶瓷,2017年美國小夥折斷了兵馬俑的手指……諸如此類太多了,為了保護這些文物,我國也不得不禁止出境。
光看一個越王勾踐劍還不夠,小編再來給你們推薦30多家大型博物館鎮館之寶,你看這些鎮館之寶不需本人親自去博物館,只要通過這本《國家寶藏》就行了,裡面有100件國寶級文物,每張照片都是高清級別。此書的作者都是文物歷史專家,你可放心專業性,喜歡的就來買吧,原價228,現在只要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