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寧撤店 屈臣氏大跌 美妝集合店"後浪"崛起

2020-12-23 舜網

  如今,老牌美妝集合店的日子似乎不太好過。7月中旬,萬寧傳出在北京大規模撤店的消息。而近日,屈臣氏母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和記)公布的2020年半年報顯示,屈臣氏中國區銷售額大跌30%。然而另一邊,KKV、調色師(THE COLORIST)等國產美妝集合店品牌則在迅速布局搶佔市場。當萬寧、屈臣氏們落寞時,美妝集合店「後浪」們能抓住機遇嗎?

  萬寧在北京大規模撤店

  「有會員嗎?沒有的話需要辦一個嗎?」在萬寧北京合生匯購物中心店,店員在收款時仍會試圖推銷萬寧會員。「你們都要撤店了,辦會員還能用嗎?」有顧客對此表示疑惑。店員表示,並不是所有門店都要關,「還有店開著。」

  「七折」「清貨」的標牌隨處可見。圖為萬寧北京合生匯購物中心店。

  記者在這家門店看到,「七折」「清貨」的標牌隨處可見,還有部分商品印有「買一送一」的標籤。從門店整體情況來看,部分貨架已經空了,偶爾會有幾名顧客進來試圖「撿漏」。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萬寧北京樂成中心店和萬寧北京王府中環店,其中,樂成中心店大半貨架已經空置,王府中環店剩下的商品也不太多了。除了商品打折外,這些門店的硬體包括收銀機、顯示屏、印表機、貨架、微波爐、保險柜都貼上了價籤出售。

  萬寧部分門店也在出售收銀機、顯示屏等固定資產。

  記者問及上述門店店員何時關店,有店員稱「要等上面的通知」,也有店員稱「就這幾天了吧」。而對於萬寧在北京的所有門店是否都要撤店,店員的說法也不一。合生匯購物中心店的店員稱,北京還有店開著,但樂成中心店的店員則表示「可以說差不多吧」。據萬寧官網介紹,萬寧屬香港牛奶集團旗下,2004年進入內地市場,在廣州開出首家門店後逐步開始全國擴張,2011年內地店鋪數量突破200家,覆蓋了33個城市,商品涵蓋護膚、彩妝、健康、母嬰和個人護理五大品類。除了拓展線下門店外,萬寧也在布局線上市場,開設了天貓、京東旗艦店、微信微商城以及天貓官方海外旗艦店。

  對於此次關店,萬寧方面曾回應表示:「北京部分門店關閉是我們持續優化門店的戰略之一。」

  屈臣氏經歷轉型陣痛

  實際上,遇到困境的不只是萬寧,老牌美妝集合店屈臣氏也在經歷轉型陣痛。近日,長江和記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財報期內,屈臣氏全球銷售額為736.27億港元(約合660.07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1%。其中中國區銷售額為88.05億港元(約合78.92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30%。

  下降30%,這是屈臣氏中國區有史以來財報上公布的業績最大跌幅。據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只是一部分,屈臣氏的困境更多在於一點——消費者已經不太願意去屈臣氏了。曾幾何時,屈臣氏還是年輕人眼中的「潮品」聚集地,而如今,它卻被年輕人所遺忘。

  「東西貴」「店員總是追著促銷」「老賣卡」……現在,不選擇屈臣氏的年輕人有著各種各樣的理由。「以前上學的時候還總去屈臣氏,但現在基本不去了。」消費者陳小姐告訴記者,如今屈臣氏裡的很多品牌都在線上開了官方旗艦店,打折促銷的時候比屈臣氏要實惠得多。「而且我很不喜歡屈臣氏的導購,每次一進店就有好幾個人問我需要什麼,走到哪裡都有人跟著,就不能讓我隨便看看嗎?」提起屈臣氏的服務,陳小姐頗有怨言:「如果說想買某牌的洗面奶,導購就會說其他牌子的洗面奶正在打折,兩支有優惠之類的,然後會員還有滿多少錢換購,最後稀裡糊塗地花了更多的錢買了不是自己原本想要的東西。」

  在屈臣氏北京合生匯購物中心店門口還擺放著虛擬代言人「屈晨曦Wilson」的人形立牌。

  無論是商品結構還是服務質量上的問題,都和屈臣氏本身門店運營老化、缺乏創新有關。當然,屈臣氏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一直在嘗試多種方式試圖抓住年輕人的心。據了解,近幾年來,屈臣氏不僅創新門店形式推出了color lab、「玩美概念店」等多種新業態,還打造了虛擬偶像品牌AI(人工智慧)代言人「屈晨曦Wilson」,各種IP(智慧財產權)聯名款更是層出不窮。此外,屈臣氏還與菜鳥、餓了麼、京東到家等合作拓展外送服務。

  美妝集合店「後浪」崛起

  萬寧在北京大規模撤店,屈臣氏亟待轉型,與之相對的,是新零售生態企業KK集團傳出已完成10億元E輪融資的消息。目前,KK集團旗下有KK館、KKV和調色師等品牌,所有品牌均專注年輕群體,主打美妝、家居、零食、個護等產品。

  據中國商報記者觀察,以合生匯購物中心為例,萬寧在B1層,屈臣氏自助試用店在B2層,但兩家門店都顧客寥寥。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和屈臣氏同在B2層的新興美妝集合店品牌KKV,客流進出不斷,頗受歡迎。

  KKV北京合生匯購物中心店,客流不斷。

  「感覺這家店的東西比較新穎,品類也比較全,導購也不會圍著顧客轉。」消費者李女士告訴記者,她在KKV裡不光能買到美妝、護膚等產品,還能買到飾品、玩具等非美妝類產品。「進來的話不光我能逛,我的老公、孩子也能一起逛,大家都不會無聊」。

  實際上,KKV並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美妝集合店。在KK集團給予的品牌定位裡,KKV主打家居生活,而同集團的其他兩個品牌——KK館主要售賣零食、美妝、個護等進口快消品,特色是貨品直採且在供應端主打標準化店鋪;調色師專注彩妝集合。和萬寧、屈臣氏這種傳統的將美妝、零食、個護等多種品類匯聚一身的傳統集合店賣場相比,KK集團在旗下品牌的規劃上做了更為細緻的劃分。

  除了KK集團正在搶奪市場外,還有不少美妝集合店品牌也試圖分一杯羹。名創優品母公司賽曼集團推出的彩妝集合店WOW COLOUR目前門店已超過100家,並計劃今年內開夠500家,明年達到千店規模。另一新興美妝集合店名聲大噪(NOISY Beauty)也在一年之內開出20多家門店,預計到2021年年底開出300家門店。此外,新品牌H.E.A.T喜燃和BOOM!FRESH!也分別於今年7月開出首店。

  不過,在快速崛起的同時,新興品牌同質化運營和門店盈利問題也隨之浮現。據中國商報記者觀察,多家新興美妝集合店品牌無論是從品牌名稱,還是內部裝潢設計都頗有相似之處,引入的品牌也大同小異,目標客群更是基本以年輕人為主。更不要說在資本的支持下,各家都在快速開店,一年開到數百家門店的口號比比皆是。此外,相比線上渠道,美妝集合店這種線下門店模式還是更為重資產,能否擁有成熟的盈利模式還有待商榷。

  在老牌美妝集合店頗顯落寞的同時,新興美妝集合店能否抓住市場機遇?老牌美妝集合店又能否自救成功?眾多新興美妝集合店品牌中誰又能殺出重圍?中國商報記者將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萬寧撤店 屈臣氏大跌 但美妝集合店的故事還在繼續
    在萬寧北京樂成中心店,不少貨架已經空置,只剩少數商品擺在門口的貨架上。如今,老牌美妝集合店的日子似乎不太好過。7月中旬,萬寧傳出在北京大規模撤店的消息。而近日,屈臣氏母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和記)公布的2020年半年報顯示,屈臣氏中國區銷售額大跌30%。
  • 美妝集合店集體「淪陷」:屈臣氏、萬寧陷困境
    以屈臣氏、萬寧為首的傳統美妝集合店,近些年遭受單店營收逐年下降,渠道被電商和直播等擠壓,加之疫情影響,傳統美妝集合店集體陷入困境。 與此同時。數據顯示,萬寧在北京的門店共有18家,而截止到7月底,萬寧西單大悅城店和房山中糧萬科店已經關閉,合生匯店、樂城中心店、銀泰中心店、王府中寰店也將在8月統一閉店。8月後,萬寧在北京所剩門店數可能只有12家。 目前,這些將要關閉的店鋪已「消失」在大眾點評中。
  • 美妝集合店集體「淪陷」:屈臣氏、萬寧陷困境
    以屈臣氏、萬寧為首的傳統美妝集合店,近些年遭受單店營收逐年下降,渠道被電商和直播等擠壓,加之疫情影響,傳統美妝集合店集體陷入困境。 與此同時。線下也湧現出一批批新型店,THE COLORIST和WOW COLOUR一邊強勢融資,一邊逆勢開店。
  • 萬寧撤店、屈臣氏業績下滑,本土美妝集合店能重現高光嗎?
    這些美妝集合店以Z世代為主要消費人群,主打平價消費,店鋪集合了「國貨彩妝+國際護膚+海外小眾」品牌,高顏值簡約風的主題門店、沉浸式的消費場景,被外界稱為美妝界的「無印良品」。今年7月中旬傳出老牌美妝連鎖店萬寧大規模撤店的消息;屈臣氏也已關閉在天貓、京東的海外旗艦店,開始了從線上到線下的全面收縮……一邊是屈臣氏、萬寧等傳統美妝集合店遭遇滑鐵盧,另一邊是本土美妝集合店的大肆崛起,這裡面究竟是一場虛火還是真風口?
  • 2020美妝紅海,屈臣氏和萬寧還好麼?
    無獨有偶英國美妝集合店品牌Space NK位於中國的所有門店在5月底全部關閉。更早之前,伊勢丹百貨旗下美妝集合店Isetan Beauty中國首店即上海大悅城店也宣布關閉。差不多同一時間,北京地區的多家萬寧也傳來了大規模撤店的消息。除了商品以骨折價清倉甩賣,就連印表機、保險柜等商家固定資產都貼上了出售標籤。
  • 令屈臣氏、萬寧汗顏,國產美妝集合店現象級擴張,線下整體消費量或...
    來源:藍鯨財經化妝品零售渠道也不得已面對「後浪」來襲。日常關注萬寧、屈臣氏等上新的趙女士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一面由五顏六色的彩妝蛋(化妝工具)堆砌的「牆」也能引來一眾客流。今年11月,當萬寧在華東地區再撤一家門店,屈臣氏也在長達三年的虧損後大刀闊斧揮向線上,線下美妝集合店卻在今年迎來現象級擴張。新興彩妝集合店中,以調色師THE COLORIST、WOW COLOUR為代表,距離首店落地僅一年時間,前者在數量上已超百家,後者門店也已近300家並揚言在兩年內開千家。
  • 萬寧、屈臣氏風光不再,美妝集合店會替代它們嗎?
    能同時擁有歐美日韓多個國家美妝品牌的萬寧和屈臣氏,很快就獲得了內地市場,並迅速開店擴張影響力。但從2016年開始,這兩位「一站式美妝賣場」的引領者就開始出現疲軟狀態。隨著THE COLORIST調色師和WOW COLOUR為代表的本土美妝集合店的迅速擴張,萬寧和屈臣氏變得更加「可有可無」了。「後浪」來勢洶洶把本土美妝集合店捧紅的,正是現在崛起的國產美妝。
  • 美妝集合店,賠本賺吆喝?
    這些美妝集合店以Z世代為主要消費人群,主打平價消費,店鋪集合了「國貨彩妝+國際護膚+海外小眾」品牌,高顏值簡約風的主題門店、沉浸式的消費場景,被外界稱為美妝界的「無印良品」。今年7月中旬傳出老牌美妝連鎖店萬寧大規模撤店的消息;屈臣氏也已關閉在天貓、京東的海外旗艦店,開始了從線上到線下的全面收縮……一邊是屈臣氏、萬寧等傳統美妝集合店遭遇滑鐵盧,另一邊是本土美妝集合店的大肆崛起,這裡面究竟是一場虛火還是真風口?
  • 新型美妝店扎堆出世,屈臣氏遭遇「老年危機」
    1989年,屈臣氏在北京開第一家門店,這是其全球業務拓展的開始,迅速將個護、美健集合店模式帶入內地,同時也被認為是中國內地市場美妝護膚及保健品類零售業的起點。1994年,屈臣氏重回廣州,廣東地區逐漸成為屈臣氏的大本營。
  • SASA撤櫃、屈臣氏大跌……新型美妝店為何能強勢逆襲?
    最近,各大社交媒體和測評APP上颳起了一陣美妝「探店潮」。視頻和照片裡,這些門店清一色的馬卡龍配色、ins風,貨架上琳琅滿目,既有國際大牌又有國產小眾品牌。同時,進店後無導購壓力,可隨意試用擼妝。這些俘獲了一批又一批少女芳心的門店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美妝集合店。
  • 新一代美妝集合店 關注焦點是什麼
    原標題:新一代美妝集合店 關注焦點是什麼   在「顏值經濟」崛起的今天,迎合新消費趨勢、緊貼年輕人需求的新興美妝集合店正在全面加速線下門   店布局
  • 新型美妝店扎堆出世,屈臣氏遭遇「老年危機」_財經_澎湃新聞-The...
    2009年屈臣氏在中國內地由559家門店發展到2016年的2929家,並且每年門店增長數都保持在200家以上。作為李氏家族企業旗下主打保健及美容產品的屈臣氏,一度是零售業的龍頭品牌,然而曾風靡一時,現卻在被後起之秀逼得節節敗退。
  • 美妝集合店靠什麼翻盤?
    文 | 尚清編輯 | 趙瑾排版 | 敬師提到「美妝集合店」,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屈臣氏、萬寧、絲芙蘭等品牌。然而,這些老牌勁旅卻因為門店形象老化,產品結構缺失,以及渠道被電商和直播擠壓等原因,單店營收逐年下降。
  • 美妝集合店靠什麼翻盤?
    文 | 尚清編輯 | 趙瑾排版 | 敬師提到「美妝集合店」,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屈臣氏、萬寧、絲芙蘭等品牌。今年7月,北京的多家萬寧接連關閉,包括合生匯、樂成中心、銀泰中心以及王府中環的門店,並有消息稱萬寧將在下半年內撤出北京市場;在武漢的十家萬寧門店中,已經有六家關閉。與此同時,萬寧的老對手屈臣氏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
  • 屈臣氏、萬寧身陷關店潮,誰最有資格接棒?
    題圖為NOISY門店「前浪黯然退場,後浪來勢洶洶。」曾幾何時,屈臣氏、萬寧作為商場的「流量收割機」,人氣爆滿、排隊結帳是常態,可謂風光無限。然而,近年來,面對線上渠道的擠壓、線下競爭對手的野心勃勃,以及新一代消費者需求的變化,這些傳統美妝集合店紛紛陷入「中年危機」。疫情對它們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前浪們的日子不好過,後浪們卻正在迎頭趕上。
  • 銷售額大跌,李嘉誠的屈臣氏怎麼了?
    文 | 華商韜略 維多利娜清倉、甩貨、打折、促銷、撤店……這成為曾經的零售業王者——屈臣氏和萬寧的現狀。近期,北京地區多家萬寧傳來了大規模撤店消息,不僅商品清倉甩賣,就連印表機、保險柜等商家固定資產都貼上了出售的標籤。
  • 「調色師」們能撐起線下美妝消費「一片天」?
    化妝品零售渠道也不得已面對「後浪」來襲。日常關注萬寧、屈臣氏等上新的趙女士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一面由五顏六色的彩妝蛋(化妝工具)堆砌的「牆」也能引來一眾客流。今年11月,當萬寧在華東地區再撤一家門店,屈臣氏也在長達三年的虧損後大刀闊斧揮向線上,線下美妝集合店卻在今年迎來現象級擴張。新興彩妝集合店中,以調色師THE COLORIST、WOW COLOUR為代表,距離首店落地僅一年時間,前者在數量上已超百家,後者門店也已近300家並揚言在兩年內開千家。
  • 5家門店、50億估值:美妝店怎麼讓女生素顏進去、全妝出來
    屈臣氏、萬寧、絲芙蘭等等,這些擁有高度發達的商業基因、雄厚財力的美妝零售巨頭,近年來面對線上渠道的擠壓,以及新生消費群體的需求變化,在中國市場的同店銷售卻逐年下滑。同是線下美妝的生意,以話梅為代表的新一代美妝集成店,為什麼能在這兩年逆勢爆發?本文將解決以下三個問題:1. 話梅是怎麼火起來的?2. 話梅靠什麼盈利?3.
  • SASA撤櫃、屈臣氏大跌……新型美妝集合店為何能強勢逆襲?
    最近,各大社交媒體和測評APP上颳起了一陣美妝「探店潮」。視頻和照片裡,這些門店清一色的馬卡龍配色、ins風,貨架上琳琅滿目,既有國際大牌又有國產小眾品牌。同時,進店後無導購壓力,可隨意試用擼妝。這些俘獲了一批又一批少女芳心的門店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美妝集合店。
  • 北京萬寧部分門店關閉 美妝連鎖的群體困境
    萬寧通過壓縮效益不好的門店來提高整體利潤和效益,其實更利於整體公司的優勢發揮。部分門店將關閉作為亞洲最大零售集團牛奶公司旗下的健與美連鎖品牌,萬寧在近日傳出了大量撤店的「風聲」。有商場招商人員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萬寧將在下半年內撤出北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