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明病——頸椎病(上)

2021-02-23 加力健康吧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頸椎病成了「時髦」的代名詞,因為很多城市「白領」都有它,每天沒眩暈幾次好像都不對勁!

頸椎病又稱頸椎症候群,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症候群、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頸椎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

從醫學上講,頸椎病常分為6型,即:椎動脈型、神經根型、頸型、脊髓型、交感神經型、食管壓迫型,以前2種最常見,最後一種少見。

頸椎病很複雜,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主要有:

頭昏、眩暈:是最常見的症狀,與頸部椎動脈受壓有關,在體位改變(如突然起、臥或轉頸、偏頭)時引發或加重(椎動脈型)。


手足麻木、疼痛:以單側肢體為主,上肢多見。多為頸椎骨質增生或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所致(神經根型、頸型)。


胸悶、心悸、難受:為頸椎骨刺壓迫或刺激頸背神經根所致。嚴重者可有心前區疼痛及心電圖異常,易被誤診為冠心病,稱「頸心症候群」(交感神經型、椎動脈型)。

血壓升高:頸椎病可引起血壓升高,稱「頸性高血壓」,由於頸椎病和高血壓病均為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兩者常並存。但單純「頸性高血壓」多為一時性升高,在頭昏、眩暈等症狀明顯時出現,患者平時血壓正常,此點與高血壓病不同(交感神經型、椎動脈型)。


暈厥:嚴重頸椎病可引起暈厥。病人在體位改變時(如站立或行走時突然扭頭)站立不穩、暈倒,數秒鐘後清醒,不伴抽搐及大小便失禁,但多有頭暈、噁心、嘔吐、心悸、出汗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症狀。這與頸椎增生壓迫椎動脈引起大腦基底動脈供血障礙,導致一時性腦缺血有關(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


下肢癱瘓頸椎骨刺壓迫或刺激脊髓神經(脊髓丘腦側束)可導致下肢運動和感覺障礙,嚴重者出現下肢癱瘓。早期僅表現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個別患者在走路時有踏棉花的感覺,或伴有排便、排尿障礙,如尿頻、尿急、排尿不暢或大小便失禁等。此類頸椎病人較少見,應與腦中風所致者相鑑別(脊髓型)。

此外,極個別病人還有吞咽困難(食管壓迫型)現象,與頸椎椎體前鳥嘴樣增生壓迫食管有關,應與食管炎、食管癌引起的吞咽困難鑑別。

慢性勞損是最常見的原因。

不當的工作、生活、學習姿勢:是引起頸椎慢性勞損的主要原因。研究發現,常低頭者(如伏案寫作、打字、看電腦、玩手機等)的頸椎病發病率奇高,好發職業如教師、醫生、行政文秘人員、司機等。因此,頸椎病又稱「現代文明病」。

睡眠體位:長時間不良體位睡眠導致椎旁肌肉、韌帶及關節的平衡失調,久之必然造成頸椎慢性勞損。

頸椎退行性變:也是頸椎病常見原因,與年齡有關。

此外,頸椎椎管狹窄、先天畸形等也引起頸椎病,但相對少見。

理診斷:有經驗的醫生通過症狀及體檢即可作出大致判斷,如前屈旋頸試驗、壓頂試驗、臂叢牽拉試驗、上肢後伸試驗等。

X線頸椎能過正、側、斜位三位片,可以檢測頸椎的情況,如生理曲度是否正常,有無椎體壓縮或破壞、椎間盤突出或膨出、椎間孔變狹窄,有無骨質增生或骨刺等。

頸椎CT較X線片更清晰反映椎間盤、椎間孔情況,更準確觀測脊髓是否受損,並評估骨質疏鬆程度等。

(關於頸椎病的防治,敬請關注下期)

相關焦點

  • 「文明病」剋星,萬能幻椅式
    「文明病」,聽起來蠻高雅的,但你千萬不要認為沾上「 文明 」兩個字的東西都是好東西,起碼「文明病」就不是。「文明病」並非由細菌或病毒引起,而是一種因為生活上的壓力或緊張,以及營養的失調,再加上缺乏運動,長期積累而造成的代謝病
  • 《道醫養生與現代文明病》新書發布在京舉行
    在本次會議上,發布了由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新書《道醫養生與現代文明病》。編著者陳飛龍(善淵道人),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執行副會長,在近十年的道醫養生推廣工作中,積累了大量的工作經驗。在學會領導班子及專家團隊的幫助和支持下,將教學講義匯集成冊,並正式出版。
  • 脖子痛=頸椎病?黃骨頭醫生告訴你
    ,也使我們染上各種「文明病」。            ——「這是頸椎病嗎?」脖子痛就是頸椎病嗎?黃骨頭醫生明確告訴你,脖子周圍疼痛僵硬,但是沒有手和/或腳的疼痛麻木就不是頸椎病。「黃醫生,那還好不是頸椎病,可是,肌……寂寞……鹽……,又是什麼呀」「嗯(尷尬)……是筋膜炎,不是寂寞鹽……謝謝……」
  • 脖子又麻又酸,或已經患上了頸椎病,該怎麼做才能緩解?
    有些早期的頸椎病患者,可能病情還不是很嚴重,每次犯病時候往往只要稍微的活動一下脖子就能夠有效的緩解脖子酸痛的症狀,但是隨著仍然的我行我素,可能疾病就會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引發許多的併發症,甚至是影響到正常的生活。這時候大家可能就會疑問,那怎麼知道自己患了頸椎病沒有,是不是脖子酸痛就是頸椎病呢。
  • 頸椎病越來越年輕化,拿什麼拯救?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崔玉豔 記者 安瑩)隨著電腦、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頸椎病的發病越來越年輕化,很多學生、上班族成為發病人群,對他們的生活、工作、學習造成了困擾。那麼,頸椎病分哪些類型?分別有哪些不同的症狀呢?為此,記者採訪了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骨科主任吳小濤,和大家談談頸椎病的幾種手術治療。
  • 薛蠻子頸椎病開刀換骨這件事讓我想起:我爺爺就是頸椎病去世的!
    2010年著名的天使投資人薛蠻子第一次上微博,就為之著迷,每天空餘時間都在刷微博。平均每天4-6個小時。2010年,我剛剛畢業兩年,在公司年會上,我第一次知道微博可以讓人上癮這件事。但是我爺爺卻因為頸椎病壓迫神經最後去世了。其實人類普遍存在頸椎病,這是直立行走帶來的後遺症。只是頸椎病的輕重問題。但是長時間低頭工作,頸椎病嚴重地概率要大的多。我爺爺就是這種工作,石匠。每天醒來就是低著頭拿著錘子和楔子一錘一錘地打石頭。
  • 小心引發頸椎病
    情緒不好也會引發頸椎病嗎?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推拿康復科葉勇副主任醫師詳細介紹了情緒因素與頸椎病的關係。 情志不暢為什麼會引發頸椎病? 情緒是心理反應的重要表現形式,與疾病的形成有著密切的關係。
  • 洗頭洗出頸椎病!4個生活習慣讓頸椎病盯上你,難怪總犯?
    頸椎病現在幾乎已經成為了現代人的「標配」,上學的如果沒有頸椎病,都不敢說自己是「真」學霸;上班的沒有頸椎病,不敢說自己是「好」員工;退休的沒有頸椎病,不敢稱自己為「老」雀神。頸椎病之所以如此「猖獗」,說到底還是與平日裡種種不良的生活習慣脫不了關係,就比如以下這四項,如果其中有一項說中了你,你就容易成為被頸椎病「盯」上的人。
  • 經絡說:頸椎病的辯證調理
    根據頸椎的位置以及它所能影響的範圍,我們需要注意到頭面部、頸部、肩部、手臂部、上1/3背部等區域。這些區域首先有六條大通道,手三陽經(陽明大腸、太陽小腸、少陽三焦);手三陰經(太陰肺經、少陰心經、厥陰心包經)。手三陰從胸走手、手三陽從手走頭,由表及裡、由上自下的相互貫通循環不息。
  • 頭暈頭痛、雙手無力、肩膀疼痛,可能是頸椎病的「鍋」
    頸型頸椎病這種類型處於頸椎病的初期,主要變現為頭、頸、肩等部位有脹痛不適感。這種類型的頸椎病病程有時會達數月至數年,期間間歇性地反覆發作。休息可緩解,活動時又疼痛不適。脊髓型頸椎病;這個類型的頸椎的病情況就很嚴重了,患者感覺雙手無力、手部的活動不靈敏,甚至影響到下肢的功能,出現腿部無力、走路不穩,甚至軀幹活動異常,感覺胸、腹、腿有束縛感。交感型頸椎病:這種類型的頸椎病患者時常會出現頭暈、頭痛、嘔吐、噁心的情況,是頸椎退變或者交感神經受刺激導致的。這時最好去醫院請醫生排查一下是頸椎問題還是腦血管問題。
  • 為什麼自己的頸椎病總是治不好?原因都在這裡
    在臨床上經常會出現有很多的 患者抱怨自己的頸椎病為什麼總是治不好,明明已經治療很久了,怎麼就是不見效果呢?濟南關節外科醫院的專家指出治療頸椎病的關鍵是要選對治療方法,不能盲目的跟風。不要走進頸椎病的治療誤區。那麼頸椎病的治療誤區有哪些呢?我們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 中醫拔罐療法效治療頸椎病,療效顯著
    據調查,由於長時間伏案或對著電腦工作,以及不正確的坐姿等等問題,導致廣大年輕白領們受到了頸椎病的侵擾。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鬆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並引起各種各樣症狀和體徵的症候群。  拔罐療法可有效治療頸椎病  頸椎病的症狀:頭痛、眩暈、頸部活動受限、上肢麻木或單肢麻木等。
  • 「年紀輕輕,肩酸頸痛」頸椎病找上你了嗎?
    「年紀輕輕,肩酸頸痛」尤其是低頭族和工作族們每天長時間低著頭玩手機、工作脖子僵硬,怎麼扭都不舒服肩酸頸痛,發作起來真要命圖說人的頭部在正常生理位置上,給頸部的負重大約是5公斤左右,但頭部向前彎曲向下看,彎曲度達到60度時,頸部肌肉就需要花費5倍的力氣拉住它
  • 【黃埔】寒假要預防頸椎病
    抖音、微信、快手、快魚等現代聯絡與娛樂工具,讓人們可以充分的利用碎片時間的同時,進而消化人民的閒暇時間。與之對應的是,人們缺乏合理的運動,導致這樣那樣的不適。頸椎病就是其一。      頸椎病又稱頸椎症候群,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症候群、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
  • 6歲女童沉迷電子產品患上頸椎病
    日前,她的頭暈再次發作到湖北省婦幼保健院中醫科就診時,被診斷為「頸椎病」,而「元兇」就是從小不離手的手機、平板電腦。6歲女孩反覆頭暈竟是頸椎病近一個月來,6歲的雯雯(化名)經常感覺頭暈、噁心欲吐,而且反反覆覆發作。父母帶她在附近醫院做了各項化驗檢查,但檢查結果都很正常。
  • 頸椎病」用臭梧桐根湯,生活如常!
    所以,大多數人,一旦出現頭暈,首先想到的便是——頸椎病。首先來看看頸椎病的種類:神經根型頸椎病①早期症狀為頸部疼痛、僵直;②上肢放射性疼痛或者麻木,具體表現為沿著受壓迫神經的走向成放射性。嚴重時感覺上肢沉重、乏力、握力減退,或有時可出現持物墜落感。
  • 年紀輕輕就得頸椎病,怎麼辦?康復師給您梳理頸椎病保養技巧!
    接下來,我將從以下方面告訴你頸椎病相關知識。什麼是頸椎病?可怕嗎?送你4個頸椎病保養技巧什麼是頸椎病?可怕嗎?若是其中少了一環,可能不算是頸椎病了。舉個例子,之前拍的MRI上有頸椎間盤突出,壓迫對應硬膜囊,但事實上,我們本身沒有任何的頸椎病症狀。對於這種情形,或許我們不能被診斷為頸椎病。
  • 長期頭暈,排除心腦血管疾病,如何判斷是頸椎病引起?
    現代上班族每天的工作狀態就是「久坐」,長時間對著電腦和機器操作,各種「職業病」也悄悄找上門來,比如頸椎病就是典型的職業病之一。在以前多是中老年人出現的疾病,現在也慢慢的找上青中年人群,患者在病發後不僅會感覺頸部不舒服,同時還會有頭暈表現。
  • 一個縮下顎的小動作,讓你遠離文明病
    而縮下顎就會為了修正這些現代文明病,當下顎往內縮時,可讓沉重的頭部定位回軀幹正上方,這能讓頸椎瞬間減少很多負擔,促使頸椎周圍的神經/肌肉/血管達到自然放鬆,並讓脊椎處於最穩定的狀態。
  • 頸椎病可引起這幾個症狀,頭暈頭痛或與頸椎病有關
    頸椎病為高發骨科疾病之一,發病率逐年攀升,年輕病患群體逐漸壯大,頸椎病也因此而成了如今重點關注的熱門疾患,其症狀體徵表現是多數人想了解的方面。那麼頸椎病有哪些症狀體徵?具體表現為什麼?頸椎病有哪些症狀體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