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神奇的攝心十念法

2021-02-13 了知因果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鈍一,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默念雖不動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增廣文鈔卷一·復高邵麟居士書四)

  欲攝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別種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則妄想自漸漸消滅矣。即默念,也要聽。以心一起念,即有聲。自己的耳,聽自己心裡的聲,仍然明明了了。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注重在聽。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聽,即耳根。心念,口念,耳聽,此三根一攝,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聞別的氣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

  自無汙雜妄念,故名淨念。淨念,必須要常常相繼不斷,故名淨念相繼。能淨念相繼,久而久之,則得念佛三昧。此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云,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別名。如此念之,決有淨念常存,妄念全無之一日。(續編卷上·復修淨師書)

  溫州大災,聞之慘然。天災人禍,無有底極。實足為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之證。亦堪為信願念佛,往生西方之最切警策也。念佛心不歸一,由於生死心不切。若作將被水衝火燒,無所救援之想及將死,將墮地獄之想。

  則心自歸一,無須另求妙法。故經中屢雲,思地獄苦,發菩提心。此大覺世尊最切要之開示,惜人不肯真實思想耳。地獄之苦,比水火之慘,深無量無邊倍。而想水衝火燒則悚然,想地獄則泛然者。一則心力小,不能詳悉其苦事。一則親眼見,不覺毛骨為悚然耳。

  (增廣文鈔卷二致包師賢居士書)

  增廣卷一印光大師復陳慧超居士書

  念佛時不能懇切者,不知娑婆苦,極樂樂耳。若念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遇,淨土法門更為難遇。若不一心念佛,一氣不來,定隨宿生今世之最重惡業,墮三途惡道,長劫受苦,了無出期。如是則思地獄苦,發菩提心。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發,如器受電,如藥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業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

  摘自《印光大師文鈔》: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純一,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默念雖不動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猶湧妄波,即用十念記數,

  則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淨土者,尚未談及。以人根尚利,不須如此,便能歸一故耳。印光以心難制伏,方識此法之妙。蓋屢試屢驗,非率爾臆說。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之,令萬修萬人去耳。所謂十念記數者,

  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

  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

  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大勢至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捨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

  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臥皆無不宜。臥時只宜默念,不可出聲。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

  學習心得:十念計數法前提是「攝心」,即要"至誠懇切「,以往學習十念法只重在技巧上,忽視了」攝心「大前提。似乎應先至誠懇切,然後運用十念法。

延伸閱讀:

★、順豐快遞創始人王衛:感謝佛法,感謝太太!信仰讓人自律和感恩!

★、李春聯居士預知時至,自在往生紀實(河北晉州武邱念佛堂)

★、宣化上人:唐玄奘到印度取經時,全仗這一部《心經》

★、你讀誦哪一部經,身邊都有無量的護法神(夢參老和尚)

★、秦東魁老師:運氣提升法則第2集(隨喜轉發)

★、印光大師:為什麼如此的得道高僧大修行人,還得這種慘病?

★、佛教動畫電影《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隨喜轉發

★、慧律法師:這幾種人,是最沒有智慧的人!

★、觀世音菩薩的故事(全集) 收藏慢慢看!

A、《楞嚴經》電影

A、10歲小孩現場演講因果報應,震驚全國!感化數萬人!

A、地獄變相圖(電影)(太可怕了) 標清

A、破壞墳地的因果,開發商破壞墳地因果案例

A、東林寺十四歲肺癌少女的念佛往生紀實

A、7分鐘楞嚴咒21遍循環 (聖空法師)感恩隨喜轉發

A、因果惡報:男子長期打蛇吃蛇,變成「蛇人」!

A、墮胎系列片 - 墮胎對女人的傷害 (公益視頻)

1、夢參老和尚:學佛有什麼好處?

2、大眾寺院念誦《大悲咒》七遍(隨喜轉發)

3、《阿彌陀佛》四字佛號  念佛消災,念佛有福

4、夢參老和尚99歲華誕,星雲大師五臺山祝壽

5、夢參老和尚《不要給人臉色看》

6、邪淫惡報(公益視頻,隨喜轉發)

7、耀一法師出家因緣(出家前曾是歌唱藝術家)

8、慧律法師:佩戴楞嚴咒的功德利益

9、虛雲老和尚誦《楞嚴咒》(珍貴資料)

10、外國語大學生周丹居士東林寺求往生紀實-超清

11、夢參老和尚:不要認為到廟裡去燒香、許願、供養,就叫學佛 !

12、婚外戀、邪淫、找情人的因果

13、虛雲老和尚開示:念佛和參禪哪個好?

14、夢參老和尚開示:修行時妄念紛飛怎麼對治?

15、夢參長老開示:皈依三寶後如何做好一位在家居士?

~&~·日行一善·隨喜轉發·感恩關注~&~

~&~願善法傳得更遠一些~&~

相關焦點

  • 印光大師十念法的妙處
    前幾篇文章中我們一起學習了印光大師教我們的最究竟圓滿的念佛方法——「十念法」。總結如下:一、心裡念的清清楚楚;二、口裡念的清清楚楚;三、耳朵聽的清清楚楚;四、十念記數。我們繼續學習印光大師教我們的這個「十念法」與「晨朝十念法」的區別。
  • 印光大師十念法原文+定弘法師關中念佛+胡小林老師十念法
    印光大師在這個十念法最後三根普被,上中下根都可以用這個方法,萬修萬人去。這絕不是忽悠咱們,一萬個人這個按照這種方法,一萬個人去。 3 至誠懇切是前提,攝耳諦聽是目的,十念記數是手段大家明白這個層次吧:心至誠了,心就攝住了;不行,三個清楚,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還不行,即用十念記數。
  • 印光大師十念法:此念佛之法,是即淺即深、即小即大的不思議法
    印光大師十念法是民國高僧印光法師(1862-1940),於1917年開示的邊念佛邊從一到十計數的攝心念佛方法。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純一,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
  • 印光大師:六根既攝而不散,則心無妄念,唯佛是念,方為淨念
    都攝六根者,即是念佛之心,專注於佛名號,即攝意根。口須念得清清楚楚,即攝舌根。耳須聽得清清楚楚,即攝耳根。此三根攝於佛號,則眼決不會亂視。念佛時眼宜垂簾,即放下眼皮,不可睜大。眼既攝矣,鼻也不會亂嗅,則鼻亦攝矣。身須恭敬,則身亦攝矣。六根既攝而不散,則心無妄念,唯佛是念,方為淨念。復幻修大師書(民國二十三年)念佛的宗旨,是生真信(即信),發切願(即願),專持佛號(即行。信願行三,為念佛宗旨)。
  • 最提倡的念佛方法——「十念法」詳解
    文鈔原文:十念一法,俾其心隨氣攝,無從散亂。其法之妙,非智莫知。然只可晨朝一用,或朝暮及日中三用,再不可多。多則傷氣受病。切不可謂此法最能攝心,令其常用,則為害不小。念佛聲默,須視其地其境何如耳。倘所處之境地不宜朗念,則只可小聲念,及金剛持。其功德唯在專心致志,音聲猶屬小焉者耳。
  • 大安法師:十念法
    古往今來諸多淨宗祖師大德在精修淨業中積累了諸多的方法,以作末法行人的軌範,略作介紹。    l.十念法   每日清晨服飾已後,面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但隨氣長短,不限佛數,唯長唯久,氣極為度。
  • 印光大師:修淨土者,當提倡因果,因果為入道之初門
    故念佛者,斷不可存福報之心,當以猛利直前,往生西方,為了脫生死之妙法。故徹悟禪師雲,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又雲,一句彌陀,我佛心要,豎徹五時,橫賅八教。  甚哉,一句彌陀,微妙難思,惟佛與佛,知其究竟。等覺以還,尚有未盡,所謂菩薩少分知。若我輩凡夫,尤當信而行之。
  • 祖師語錄:印光大師深入剖析「萬惡淫為首」的真相
    淫念一生,諸念皆起,種種惡業,從此而起。(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印光法師文鈔》:「淫念一生,諸念皆起:邪緣未湊,生幻妄心;勾引無計,生機械心;少有阻礙,生嗔恨心;欲情顛倒,生貪著心;羨人之有,生妒毒心;奪人之愛,生殺害心;種種惡業,從此而起,故曰:『萬惡淫為首。』今欲斷除此病,當自起念始截斷病根。」
  • 什麼是印光大師所說的三世怨?
    印光大師說:一個人,他以攀緣心來修布施、持戒、忍辱的善法,他同時產生兩種力量─對第二生來說,他創造一個安樂的力量;但是他同時也對第三生埋下了三惡道的禍根,叫三世怨!文:淨界法師我們一般人在造善的時候,內心隱藏了惡法在裡面活動,這個就是輪迴性。等到得果報的時候──糟糕了,如同佛陀說的:以攀緣善法的心,成就安樂果報,譬如什麼呢?一個美好的蛋糕、美好的食物夾雜毒藥。
  • 印光大師懇切勸告厭世的人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一·復應脫大師書三》)於親臨終,多是落井下石印光法師文鈔:佛法真益,要在至誠中得【印祖文鈔】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印光法師: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印光大師親身實踐!
  • 印光大師:殺業最障礙往生,誡食肉邊菜
    如其不能受辛苦,當念饑民之苦,及富室或有被劫之苦。則自可忍此念佛之苦矣。此本非苦,以一向不慣,故以為苦,然此苦乃出苦之苦,若不能受此苦,則將來之苦,蓋有說不能盡者。(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卷一·復許止淨居士書)  淨英之夫家,有礙於吃淨素,當不礙於少吃肉。或自己於肉中吃菜。又彼決不監視其吃飯,但存不忍之心,即不能吃清淨素,其所帶之葷腥,固無幾何。
  • 高僧大德 ‖ 上堂法語六十七則 51-55(印光法師)
    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 印光大師開示:欲求美好姻緣,極力念觀世音菩薩,當能滿汝所願
    楞嚴經謂,念觀世音菩薩者,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妻於菩薩,謂求菩薩加被,得其賢慧福德之妻。」選自印光大師文鈔《與周福淵女士書》。這是印光大師關於求姻緣的一段開示,正如他說求菩薩加持可獲得圓滿姻緣。這個念觀世音菩薩聖號的法門可以說人人皆知,而且獲得感應者也頗,當然沒有獲得感應的也不在少數。
  • 【學佛問答】印光大師說大小便和裸浴時不能出聲念?怎麼理解呢?
    連結:善導大師思想  念佛拍手操 念佛養老院問:印光大師說大小便和裸體澡浴時不能出聲念?怎麼理解呢?學佛有問必答:1、印光大師確實說過在不潔淨處(如廁所)、大小便時、裸浴時不能出聲念,可以默念。總結為一點就是:在不恭敬處,不要出聲念。但印光大師也說過在遇到災難時,無論任何地方,無論穿戴是否整齊,都應該出聲念,因為關鍵時候出聲念比默念更得力。
  • 印光大師:佛教疑問84答(二)
    印光大師(1861~1940):淨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佛教疑問84答(二)11.淨土法門有什麼特點?淨土法門,諦理甚深。答,五逆十惡極重罪人,臨命終時,地獄相現,聞善知識教以念佛,或念十聲,或念數聲,即可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以其苦逼,發懇切心,故得成辦。不得以泛泛悠悠念者為比而生疑也。此為下根。若論上根,以初發心住,乃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須念佛回嚮往生,以圓滿佛果。由此言之,一切法門,皆以念佛為其歸宿。
  • 這個方法非常好,念熟以後,沒有一個不往生
    信願持名的方法,昨天自了法師做了一個補充說明,說得好,他只說大勢至菩薩兩句話,「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道要;落實在十念,他用印光大師的十念法,印光大師念到一心不亂就用這方法。      它的特點,一個是計數,一個是反聞,就是聽自己念這句佛號,自己聽這個佛號,聽自己念的佛號,字字句句聽得清楚,計得清楚。計,就是從一到十,然後再從一到十,不要十一、十二,二十一、二十二,這樣不好,這樣搞亂了,就計十句,十句這是第幾句,清清楚楚。你一天念一萬聲,也是從一到十、從一到十這樣計法,不要用念珠,心裡頭計。
  • 《印光大師文鈔》念佛懇辭序
    普被三根,等攝凡聖。上之則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則逆惡罪人,亦可預入其中。有教無類,生正信者,鹹得實益。即生了辦,具煩惑者,亦預聖流。猶大海之普納百川,若太虛之遍含萬象。設如來不開此法,則末世眾生,誰能斷煩惑以了生死,出五濁以超三界乎。良以一切法門,皆須依戒定慧之道力,斷貪瞋痴之煩惑。若到定慧力深,煩惑淨盡,方有了生死分。
  • 十念法,我們的慈悲系止於心
    真正發菩提心的人,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依照慈雲灌頂法師教給我們「十念法」就可以了。早晨念十念,灌頂法師教給人的一念是一口氣,一口氣裡面佛號不拘多少,念十口氣,這個時間不長;晚上在睡覺之前也修十念法,這個人決定往生。符合經典裡面的教導,不間斷,每天都做,一天不缺,一生不間斷。
  • 印光大師:《準提咒》和《大悲咒》哪個更靈?心若致誠法法皆靈!
    印光大師:《準提咒》和《大悲咒》哪個更靈?心若致誠,法法皆靈!【印光大師開示】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須主助分明,則助亦歸主。若泛泛然無所分別,一目視之,則主亦非主矣。《準提》、《大悲》,豈有優劣?心若至誠,法法皆靈。心不至誠,法法不靈。(摘自《印光大師全集》)【耀如樂園略解】學佛之人一定要生死心切,學佛並且按照佛說的去做一定會有福報,但這不是最終目標,最終目標是了生脫死,是從無始無終的輪迴中解脫出來,是成佛。
  • 都攝六根從何入手?
    都攝六根,為念佛最妙之一法。念時無論聲默,常須攝耳諦聽。此乃合返念念自性,與返聞聞自性之二義而兼修者。返聞單屬自力,返念兼有佛力,則為益大矣。心念屬意,口念屬舌,耳聽屬耳,眼皮下垂,即見鼻端,則眼鼻二根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