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為你只是颳了一個背而已,但它默默的為你做著6件事:
1,改善睡眠,頭暈頭痛,面部膚色暗黃無光澤。
2,改善肩周炎,肩頸疼痛,易落枕,記憶力減退。
3,改善腦部循環差,供血不足,供氧不足。
4,預防頸部淋巴結腫大,長痘。
5,預防老年痴呆,心腦疾病。
6,改善咽喉腫痛。
一次改善睡眠,3次改善肩頸疼痛,7次乳酸自動分解,後背頸部變薄,打通五臟六腑氣血通道,精力充沛!
後背的保養背部是以脊椎為中心的整個人體的全息縮影,人體的五臟六腑均可在背部找到相應的對應區,如背上部對應肺和心臟,背下部對應脾、胃、肝、膽,腰部對應腎、膀胱、大腸和小腸。
背部健康與否,往往贏接反映著臟腑是否正常運轉。 由此可見,背部是健康的晴雨表,是人體堅實的保護屏障,無論是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孩子,還是精力旺盛的青壯年,亦或是頤養天年的老人,關注背部,正確保養背部,就等於為健康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1、疏通膀胱經:
只要察一下膀胱經巡行的路線和穴位的名稱就知道,膀胱經從頭走足,貫穿人體,在人體背部有連著各個五臟六腑的俞穴,這些俞穴是五臟六腑映射到膀胱經上的排毒通道,也就是說疏通膀胱經可以顧及到五臟六腑,無論你身體什麼問題什麼毛病,特別是慢性病,只要疏通膀胱經,就會得到一定的緩解。
膀胱經是身體中最大的一條排毒通道,它起到排除毒素、美容養生的作用,對於女性朋友來說大有用處。
2、曬背取暖:避風曬背,能暖背通陽,增進健康。
3、衣服護背:平時穿衣服注意保暖,隨時加減,以護其背。
4、搓背、捶背、撞背
捶背:捶背又分自我捶打和他人捶打。本法可以舒經活血,振奮陽氣,強心益腎,增強人體生命活力。
搓背:搓背也分自我搓和他人搓。自搓可在洗浴時進行。以溼毛巾搭於背後,雙手扯緊毛巾兩端,用力搓背,直至背部發熱為止。注意用力不宜過猛,以免搓傷皮膚。搓背法有防治感冒、腰背酸痛、胸悶、腹脹之功效。
撞背法:雙足與肩同寬,背靠牆壁站立,約相隔20~40釐米,全身放鬆,身體後仰,用背部撞擊牆壁,用力適度,借撞擊的反作用力使身體回復直立,撞擊下背部時,上身適當前傾,使下背部略向後突出,然後進行撞擊。
撞擊時意念貫注背部,使意氣集中於腰、肩、背之間,撞擊100次左右。可提昇陽氣,調節內臟,能使全身氣血通暢。
5、慎避風寒
背為五臟俞穴所會,尤其是天熱汗出腠開時,若被風吹,則風寒之邪易於內侵,引起疾病。
中醫認為背部區為五臟之附,背部常暖,肝臟才會健康,所以平時我們一定要做好背部的保健養生。背部受寒容易誘發風溼,心血管病等,尤其老年人更要做好背部的養生工作。
6、背部艾灸
艾灸是借艾火的純陽熱力和藥力給人體以溫熱性刺激,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來調節臟腑的陰陽平衡,以達到治病防病、養生保健的目的。
《扁鵲心書》雲:「人於無病時常灸,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莊子》記載聖人孔子「無病而自灸」。用灸法預防疾病,延年益壽,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黃帝內經》記載:「大風汗出,灸意喜穴」,說的就是保健灸法。
背部艾灸療法,並不直接接觸皮膚,採用艾條懸灸和艾灸器溫灸的方式,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簡單,不會燒灼皮膚產生疤痕的特點。
(懸灸)
在背腰部,五臟六腑各有一個背腧穴,位於背腰部足太陽膀胱經上,其位置大體與相關臟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可以強身健體、培補陽氣,調五臟氣血、安神定志、通經活絡。
7、背部捏脊
「捏脊」是兒童推拿手法中常用的治療方法,可用兩手沿著脊柱的兩旁,用捏法把皮捏起來,邊提捏,邊向前推進,由尾骶部捏到枕項部,重複5-10遍。其實,不僅是小兒疾病,成人也可以用捏脊來治療保健。
捏脊可以刺激背部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及五臟背腧穴,可以達到調整陰陽,調和氣血,恢復臟腑功能的作用。
究竟是不是刮就能活到88呢?
調查發現,經常刮痧的人,最少的活到84,最大的活到103歲,而且經常刮痧的人還很少生病。
背上所有俞穴都是掌控內臟血循環的樞紐點,因為脊椎旁邊都是交感、副交感的神經節,它是掌控內臟與進到內臟血液的自動控制系統。
所以當俞穴被壓,交感、副交感的神經節沒有血,那個器官的供血就不正常了。
練氣功、太極拳,都要講究挺胸拔背,脊椎直直的是因兩旁肌肉力量平均地在拉它,有些人容易腰酸背痛就是因一邊的力量不平衡,一直拉它,造成疲勞或是萎縮,脊椎就歪了。
但影響到大動脈及膀膚經上的穴道,就會造成循環上的重大障礙,引發內臟病變。由於腰背部是陽經所在,所以背部刮痧往往都表現出紅色的瘀點,即人體臟腑的積熱。
《黃帝內經》講:
「五臟六腑出於背者,欲得而驗之,按其處,應在中而痛解。」
故此當臟腑發生病變時,首先在相關的「後門」背俞穴上出現各種呼之欲出的異常反應點,如痛點、敏感點、皮疹、結節等。
臨床上,通過走罐、刮痧等的方式,通過「後門」幫人體把臟腑內蘊積的積熱炎症廢物清理出去,以保證臟腑經絡的正常運行。
故前人講「背部經常刮,活到八十八」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