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思科技:成功頂格增發150億 搶灘消費電子和汽車電子雙賽道

2021-01-10 財聯社

財聯社(長沙,記者李擁軍)訊,1月7日晚間,藍思科技(300433.SZ)備受關注的定增結果官宣,長沙領新產業投資、中金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資、諾德基金等14家機構認購其增發的5.89億股股票,募集資金達到計劃上限的150億元。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年底資金偏緊的情況下,本次非公開發行依然獲得國資、外資、公募和知名私募等眾多機構的踴躍參與,150億元如期滿額成功發行,充分體現了市場對公司基本面和所處消費電子、汽車電子黃金賽道的看好。

他並表示,150億的募集資金到位,將顯著提升公司的可持續展能力,有助於公司搶抓智能終端和智能汽車市場發展機遇,公司將加快落實消費電子和汽車電子業務戰略布局,更好發揮龍頭作用,引領行業發展。

認購機構星光熠熠

藍思科技披露的信息顯示,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發行價格為定價基準日前 20 個交易日公司 A 股股票交易均價的 80%,即25.44 元/股。

發行股數 589,622,641 股,募集資金總額 14,999,999,987.04 元。本次發行對象最終確定為 14 家,發行對象和認購股數與金額詳見下表。

14家機構中,為參與本次定增而成立,最終實控人為長沙市政府的長沙領新產業投資獲配1.96億股,獲配金額約50億元;背靠湖南省政府的湖南財信精進股權投資也獲配8億元。

藍思科技作為湖南省和長沙市的標誌性製造企業,納稅和就業貢獻大戶,募投項目又是省市重點項目,當地政府大手筆參與優質上市公司的定增,應該說既是提高上市公司提升質量做優做強的實在舉措,也體現了超前眼光。

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和中金公司作為國家隊,也分別出手認了14億元和13.3億元,在本次獲配機構中份額分列第二和第三位。

第四位的GIC(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拿了13.1億元。GIC則是新加坡版的「中金公司」。作為新加坡的政府主權投資基金,目前管理的資產超過千億美元。天眼查顯示,GIC投資案例包括京東健康、中金公司、領益智造等眾多中國知名企業。

四家知名公募諾德基金、朱雀基金、富國基金和易方達也分別獲配11.4億元、10億元、4.2億元和4億元份額。

根據銀河證券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截至12月25日,全行業有超過50隻基金收益超110%。諾德基金投資總監羅世鋒的兩隻基金:諾德價值優勢混合和諾德周期策略混合即位列其中。

羅世鋒在最近特別談到,2021年看好新能源汽車等動力產業鏈的部分。認為中國的新能源行業目前正好是處於一個較為有利的歷史機遇點,具有長期的發展趨勢。

拿了4.4億元的私募機構寧波君濟亦頗有來頭,和君和資本同出一門,背後站的是知名投資人安紅軍和王國斌。

參與此次藍思科技發行的還有招商證券、華融資產等頭部券商和AMC。一位券商從業人士看了這份囊括央地國資、外資和知名公私募的機構名單後用了「星光熠熠」加以形容。

募投項目高度契合現有主業

從2020年4月啟動發行時其最高150億募資計劃引發的「一片震驚」到8個月後的夢想實現,藍思科技憑什麼打動這麼多知名機構?

藍思科技此次定增募資的150億元,將用於長沙(二)園智能穿戴和觸控功能面板建設項目、長沙(二)園車載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建設項目、長沙(二)園3D觸控功能面板和生產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工業網際網路產業應用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募投項目均與現有主業高度契合。

上述項目達產後,藍思科技預計,將實現年產智能穿戴設備零組件900萬個,實現年銷售收入18億元;車載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3719萬件,年產值42.73億元;消費電子3D觸控功能面板12015萬件,年銷售收入約70.27億元。

藍思科技董事長周群飛曾在去年4月和6月的兩次股東大會都談到,對150億元定增計劃的順利完成有信心。「一點都不要擔心,150億元的定增,我們是有把握的,是深思熟慮的,不會浪費一分錢。「

周群飛說藍思選擇了一個很好的行業,在產業鏈中也選了一個很好的材料。疫情也驗證了公司幾年前布局在可穿戴、汽車電子領域進行產業垂直整合的正確。

她當時表示,5G、AI和IoT等技術的大規模商用加速了萬物互聯,「這些智能應用基本都離不開屏幕。」

她說藍思幾年前就明確,「要做前幾名客戶的生意,我主要面向高端。做別人做不到的東西。我擴產不只是擴充數量,要看產值和利潤。」

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藍思科技順利完成可成旗下兩家企業的收購併表,拓寬到金屬結構件領域。周群飛要做的也不只是屏幕,在滿足大客戶需求上藍思顯然能做更多。150億定增的順利落定,反過來亦將進一步提升藍思在大客戶供應鏈的價值。

「以大為美」市場追逐龍頭

事實上,吸引如此眾多機構大額參與恐怕也與市場「以大為美」的投資風格相關,2020年市場最為鮮明的特徵之一就是優質龍頭更受機構青睞抱團。

據財聯社星礦數據統計,截至1月6日收盤,兩市總市值超過1000億的個股,近60個交易日平均漲幅達24%。總市值50億以下個股,近60個交易日平均漲幅為-9%。

藍思科技恰好是頭頂蘋果產業鏈和特斯拉產業鏈概念的千億市值的消費電子和汽車電子龍頭股。

從2019年下半年扭虧為盈業績反轉以來,藍思科技已經連續多個季度營收淨利持續大幅增長。2020年1-9月,藍思科技實現營收260.83億元,歸屬淨利潤34.3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6.64%和209.63%。

公司今年1月7日收盤股價35.18元,相比兩年前的最低點的5.55元漲了約6倍,總市值回到了1500多億元。

尤為難得的是,藍思科技背靠的是蘋果和特斯拉這樣的優質客戶。產業鏈最新消息稱,蘋果已經向供應商下達了今年上半年的iPhone生產訂單,要求生產9500至9600萬部。

這一訂單較2020年同期增長30%。作為蘋果產業鏈上重要的顯示屏功能玻璃面板供應商,蘋果的銷售情況對藍思科技有直接關聯的影響。顯然,大客戶訂單增長將有助於藍思科技在今年上半年繼續延續其發展趨勢。

1月7日,特斯拉股價大漲逾7%,突破810美元,馬斯克一舉超越霸榜三年的貝佐斯,成為新的世界首富。元旦後特斯拉宣布Model Y降價最高16萬元並在上海工廠投產,已經引爆新一輪中國用戶搶訂熱潮。

藍思科技為特斯拉提供了中控屏和B柱等智能駕駛倉產品。同時,還是賓利、保時捷、寶馬等眾多高端新能源汽車的重要供應商。今年,藍思科技的新能源汽車客戶名單或許還將加上蘋果汽車。

有消息稱蘋果公司的首款電動汽車Apple Car將在今年9月發布,其原型車已經在美國加州上路測試。蘋果比照iPhone備料由零組件開始催貨的慣例,近期將相關業者入列首波供應鏈提出備貨要求。

錢是最聰明的,因此,藍思科技150億元定增的滿額發行,結果既意外又不意外。

相關焦點

  • 150億募資落地,藍思科技的新徵程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每次上市公司高位融資,都會被市場視為利空,但為什麼藍思科技150億天量定增之後,股價大漲創歷史新高?深度調研2021年1月13日,藍思科技股價逆市大漲5.97%,並創出歷史新高,而最近7個交易日公司股價漲幅近30%。看來,之前市場認為的所謂天量融資的利空不過爾爾。
  • 消費電子功能性器件龍頭 博碩科技進軍汽車電子能否凱旋?
    原標題:消費電子功能性器件龍頭,博碩科技進軍汽車電子能否凱旋?拓展智能穿戴設備、汽車電子新賽道,博碩科技能否維持業績增勢?   消費電子「必需品」   功能性器件種類眾多,實現功能各不相同,因此廣泛用於智慧型手機、智能穿戴設備等消費電子產品,甚至貫穿智慧型手機整個生產階段。僅博碩科技旗下的電子產品功能器件就能根據功能分為「防護類」、「防塵類」、「粘貼、固定類」、「絕緣類」和「緩衝類」等類別。
  • 藍思科技:定增擬定未來巨頭格局,行業龍頭地位再提升
    藍思科技本次定增,擬發行不超過13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150億元,主要用於長沙(二)園智能穿戴和觸控功能面板建設項目、 長沙(二)園車載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建設項目、長沙(二)園3D觸控功能面板和 生產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工業網際網路產業應用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 藍思科技:超瓷晶玻璃,能否掀起新浪潮?
    伴隨著換機需求的增加,5G智慧型手機這個賽道至少四五年內,出貨量都將保持著雙位數及以上的增長。5G手機有望成為未來幾年推動全球智慧型手機產業發展主要動力。畢竟5G換機潮頂多只會遲到,不會不到。而5G時代的到來,為何越來越多的廠商逐漸青睞玻璃蓋板,來替代傳統金屬材質?
  • 藍思科技擬定增募資不超過150億元 斥巨資加碼防護零組件和工業...
    公告內容顯示,藍思科技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1,3億股(含本數),募集資金將用於公司長沙(二)園的智能穿戴和觸控功能面板建設、車載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建設、3D觸控功能面板和生產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工業網際網路產業應用項目以及補流。
  • 藍思科技:市值千億的玻璃王國
    導致藍思科技業績出現大幅下滑的原因:一方面,全球經濟持續低迷,需求疲軟,消費電子產品市場尤其是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市場日趨飽和;另一方面的直接原因是受大客戶蘋果銷量下滑的影響。根據蘋果季報數據,2016Q4 蘋果手機總出貨量為 0.46 億部,同比下滑 5.27%,2016 全年出貨量 2.11 億部,同比下滑 8.36%。
  • 藍思科技高質量發展引市場關注,垂直整合助高速成長
    來源:金融界 日前,藍思科技(股票代碼:300433,以下簡稱「公司」)發布《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屆董事會第四十二次會議決議公告》,會上審議通過了《關於開設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資金專項帳戶並籤署三方監管協議的議案》。
  • 小心這幾類股;藍思科技被狂砸4億,A神章建平搞大事
    消費白馬+科技龍頭回落,股權股繼續出大妖,鋰電+汽車異動藍思科技遭機構甩賣近2億,A神章建平抄底近端次新股北向資金淨流入9.45億1- 盤口解讀 -機構開始調倉了,三大板塊遭拋棄!鋰電股要回歸?1. 大資金終於在今天做出了方向性選擇,今天有幾類股下跌,但是有一個共性!
  • 電子立訊精密,歌爾股份,藍思科技,究竟誰是真老大?
    導致我們有這種不爽的感覺,10月份蘋果會有新機上市,很多朋友在這個期間就注意到了電子消費板塊,那麼電子裡面究竟誰是老大? 大家好,我是立訊精密,這個板塊我是裡面的老大哥了,就歌爾,藍思能當老大?別搞笑了好吧,和我比?我的智能可穿戴產品需求旺盛,新、老產品依規劃如期進展。
  • 藍思科技:蘋果要造車了,全球玻璃蓋板「老大」望受益
    作為蘋果概念股,藍思科技從上市伊始就受到市場各方關注,其市值於今年6月突破千億元高峰,市值最高峰之際一度超過1600億元,目前其市值回落到1400億左右,股價在30元上下。蘋果供應鏈重要一環 主攻蓋板玻璃據了解,藍思科技成立於2003年,最初只是玻璃屏幕的「代工者」,現在已發展成為蓋板玻璃龍頭。
  • 平臺價值釋放,藍思科技「定增+收購」 的背後邏輯是什麼?
    「藍思科技(300433.SZ) 作為全球消費電子玻璃結構件龍頭,今年拋出的『併購+定增』的項目將進一步擴大在可穿戴設備、觸控功能面板等領域的布局,未來有望形成結構件+模組的一站式供貨及組裝能力,進一步打開成長空間。」12月13日,一位TMT行業資深人士透露。
  • 錨定高質量發展 藍思科技榮膺「2020年度最具影響力30家上市公司」
    藍思科技成立於2003年,是全球消費電子智能終端外觀防護零部件行業的開拓者和領先者。2015年公司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代碼300433,市值一度突破1500億元。公司自成立以來,便始終專注於消費電子產品功能視窗、外觀防護零部件以及觸控模組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涵蓋玻璃、藍寶石、 陶瓷等材質的外觀防護零部件以及生物識別、觸控顯示模組等,被廣泛應用於中高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汽車、智能家居等視窗及外觀防護。
  • 總裁「兇猛」:天貓雙11,消費電子行業是怎麼爆發的
    這屆天貓雙11,消費電子行業「兇猛」。從華為、小米,到美的、海爾,整個3C家電圈的霸道總裁們幾乎都出現在直播間。而新銳品牌們的表現,同樣非常搶眼。11月1日至11日凌晨1時,華為、海爾、美的等多個品牌的淘寶直播間成交額破億,成交額破億的消費電子品牌也達到了70個。
  • 藍思科技:在玻璃、藍寶石、精密陶瓷、精密金屬、觸控、貼合、模組...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9月1日訊,有投資者向藍思科技(300433)提問, 藍思在垂直整合方面已經非常成功,建議未來加強平臺化建設,拓寬產品線,深入根植消費電子、汽車電子產業鏈。
  • 藍思科技:玻璃蓋板龍頭企業 無線充電和5G手機將擴大玻璃蓋板需求
    玻璃蓋板龍頭企業藍思科技成立於 2003 年,主要從事消費電子功能視窗及防護外觀零部件產品的研發與生產,其主要產品包括視窗防護玻璃以及藍寶石、陶瓷、金屬等材質的外觀防護零部件,可廣泛應用於中高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智能可穿戴設備、數位相機等視窗或後蓋防護。
  • 5G「加成」科技股仍是趨勢 重點關注藍思科技等業績支撐企業
    在5G時代來臨的大背景下,隨著消費升級和5G手機換機潮的推動,大科技板塊仍是2020年全年的投資主線,疊加近期再融資新政落地有助提升科技類企業拓寬融資渠道,中長期景氣度上行趨勢不改,有基本面支撐的科技股逢回調就是買入機會。目前,從手機產業鏈供給角度來看,國內廠商無論是原材料供應還是產線復工情況均在逐漸恢復中。
  • 蘋果加入造車新勢力 藍思科技會切入首波供應鏈嗎?還有哪些公司...
    該報導稱,蘋果比照iPhone備料由零組件開始催貨的慣例,近期向和大、貿聯-KY、和勤、富田等臺灣汽車零組件廠提出備貨要求,將相關業者入列首波供應鏈。事實上,A股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上有眾多公司,哪些公司有望切入蘋果汽車的供應鏈?或許,我們可以從現有特斯拉和蘋果現有供應鏈中發現端倪。
  • 大客戶蘋果不再一家獨大,「玻璃蓋板龍頭」藍思科技還好嗎
    長期以來,能在市場與藍思科技爭鋒的也就伯恩光學、星星科技、比亞迪電子等少數幾家公司。不過,隨著5G開啟,手機後蓋去金屬化成為大趨勢,凱盛科技、水晶光電、聯創電子等多家上市公司紛紛投資3D玻璃產業,藍思科技面臨的競爭也將更加激烈。
  • 智能手錶成為新一輪電子行情
    奮達科技(002681.SZ)   深圳市奮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針對消費電子整機及其核心部件的研發、設計、生產與銷售,是智能硬體領域垂直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商。比亞迪電子(00285.HK) 比亞迪電子有限公司,簡稱比亞迪電子,是比亞迪的子公司,擁有大規模自動化生產線,覆蓋模具,金屬,塑膠,3D玻璃,陶瓷製造及整機組裝等。此前比亞迪也有推出與汽車結合的智能手錶車鑰匙及智能眼鏡等智能穿戴產品。在2020年6月,比亞迪成立了一家新公司進軍無人機行業,並生產VR眼鏡等智能消費設備。
  • 電子行業深度報告:消費電子、面板、PCB、安防
    從過往消費電子內主板的演變歷史來看,我們可以看到在 2003/2004 年的時候消費電子 內的 PCB 主要以普通 HDI 為主,但是至更高階的 Anylayer HDI 出現後,在消費電子內 可以通過 Anylayer HDI 集成更多的元器件及晶片,且保證消費電子整體體積不會有大的 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