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今年的《意見稿》較去年政策有多項變化,包括將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兩地方案合併、兩階段設置環保目標以及12月底前力爭完成2億噸鋼鐵產能超低排放改造等。《意見稿》中還有哪些與鋼鐵煤炭行業息息相關的要點?Mysteel梳理如下:
一、京津冀和汾渭平原兩地方案合併,實施範圍不變
2020年《意見稿》將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兩地方案合併,無增減。實施範圍包含了《汾渭平原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中的地區。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包含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莊、唐山、邯鄲、邢臺、保定、滄州、廊坊、衡水市以及雄 安新區,山西省太原、陽泉、長治、晉城市,山東省濟南、淄博、 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市,河南省鄭州、開封、安陽、鶴 壁、新鄉、焦作、濮陽市(含河北省定州、辛集市,河南省濟源市)。
汾渭平原包含山西省晉中、運城、臨汾、呂梁市,河南省洛陽、三門峽市,陝西省西安(含西鹹新區)、銅川、寶雞、鹹陽、渭南市 (含韓城市)以及楊凌示範區。
二、分兩階段設置環保目標
今年《意見稿》中並未像去年一樣設定PM2.5濃度和重汙染天數下降幅度的目標,而是將年秋冬季目標設置為兩個階段,並對「十三五」目標完成進度滯後的城市進一步提高環保要求。
2020年10-12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PM2.5平均濃度控制在63微克/立方米以內,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平均控制在5天以內; 汾渭平原PM2.5平均濃度控制在62微克/立方米以內,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平均控制在5天以內。
2021年1-3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PM2.5平均濃度均控制在86微克/立方米以內,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平均控制在12天以內;汾渭平原PM2.5平均濃度均控制在90微克/立方米以內,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平均控制在13 天以內。
三、全面實施績效分級差異化減排
去年京津冀和汾渭平原兩地區的秋冬季環保政策中都不再提及錯峰生產,而改為實施差異化應急管理。對重點行業中鋼鐵、焦化等15個明確績效分級指標的行業,按照A、B、C級企業分級實行動態管理。
今年的《意見稿》提出全面實施績效分級差異化減排,對39個重點行業,績效分級按《技術指南》有關指標嚴格執行,原則上,評為 A 級和引領性的企業,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可自主 採取減排措施;評為B級及以下和非引領性的企業,應嚴格落實《技術指南》中不同預警級別各績效等級對應的減排措施要求。
四、2億噸鋼鐵產能超低排放改造目標
《意見稿》中提出要有序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在2020年12月底前,力爭完成2億噸鋼鐵產能超低排放改造,其中,河北省完成1.1億噸、天津市完成1200萬噸、山東省完成4000萬噸、河南省完成1300萬噸、山西省完成2000萬噸、 陝西省完成600萬噸,各省(市)至少樹立1-2家鋼鐵超低排放改造示範企業,發揮區域內引領帶動作用。
首鋼、河鋼、太鋼、德龍、 建龍、山鋼等大型鋼鐵企業集團要發揮表率作用,集團位於區域內的鋼鐵企業力爭2021年3月底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工作。
五、推進「公轉鐵」,鐵路運輸比例達到80%以上
推進「公轉鐵」重點工程,大宗商品鐵路運輸比例制定具體目標。提升鐵路貨運量,具有鐵路專用線的大型工礦企業和新建物流園區, 煤炭、焦炭、鐵礦石等大宗貨物鐵路運輸比例原則上達到80%以上。 華能、大唐、華電、國電投、國家能源集團位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 汾渭平原的火電企業煤炭清潔方式運輸比例要達到80%以上。
六、加強重點行業無組織排放治理
全面加強鋼鐵、建材、有色、焦化、鑄造等重點行業無組織排放治理,生產工藝產塵點(裝置)採取密閉、封閉或設置集氣罩等措施,粉狀物料等採用密閉、封閉等方式儲存和輸送,2020年12月底前,各省(市)完成一輪無組織排放排查整治。
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意見稿》中提到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包括:按照環境保護稅法有關條款規定,對符合超低排放條件的鋼鐵企業以及重汙染天氣應急A級企業給予稅收優惠;進一步創新政策舉措,制定並落實鋼鐵行業超低排放差異化電價、水價政策,提高企業改造積極性;加大信貸融資支持力度等。
免責聲明:Mysteel力求使用的信息準確、信息所述內容及觀點的客觀公正,但並不保證其是否需要進行必要變更。Mysteel提供的信息僅供客戶決策參考,並不構成對客戶決策的直接建議,客戶不應以此取代自己的獨立判斷,客戶做出的任何決策與Mysteel無關。本報告版權歸Mysteel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百家號【我的鋼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