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大的投入,引來全國各地的關注,說實話,我們是既興奮又緊張。」說這話的是聊城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科工作人員張志棟,而令他緊張的原因則是近來引發全省乃至全國關注的「聊城主城區秋冬季供暖期市民免費乘坐公交車」政策。
為打贏秋冬季藍天保衛戰,自12月9日至明年3月31日,聊城主城區內公交免費乘坐,成為全省首個實施此類政策的地級市。這項惠及140萬人的政策如何出爐,截至15日新政實施一周成效如何?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一探究竟。
掛有「政府惠民免費乘車」標牌的公交車,車內的投幣口已經封閉,刷卡器也顯示黑屏
客流激增
「坐公交不花錢,我還是頭一次見呢。」「可不唄,這以後從村裡過來也都免費啦,能省不少錢。」12月14日,記者在聊城汽車總站公交站牌等公交車時,兩位市民說道。
記者隨機向一位當地市民問起了路,「咱這兒現在坐公交不用花錢,直接上車就行」,在為記者講解完線路之後,沒等記者開口提問,這位市民便略帶自豪地主動提及起相關政策,「事情雖然不大,但俺聊城人都覺得臉上還挺有光的」。談話間,一輛輛掛有「政府惠民免費乘車」標牌的公交車不間斷駛來。由於正值工作日的正午,車內普遍並不擁擠。
與這位熱情的市民交流片刻後,記者坐上了去往預訂酒店的公交車。記者看到,車內的投幣口已經封閉,刷卡器也顯示黑屏。「這個點兒感覺不出來,早晚高峰和周末人是明顯多了,多了三分之一都不止。」司機李先生告訴記者,新政實行數日來,自己和同事們明顯感受到客流量的直線上升,他也因此需要「適應適應」,「肯定是好事兒,但是(新政)說來就來,第一天我還有點兒緊張」。
聊城市公交集團統計數據顯示,12月9日,新政實行首日,聊城公交集團主城區公交線路總計客流量在10餘萬人次左右,11日、13日兩日,客流量分別上漲至23.3萬人次和24.2萬人次,而這一數據在去年同期僅平均為14.5萬人次。「目前,聊城主城區人口在140萬左右,但實際客流量中不排除市民同日內多次乘坐公交車的情形。」相關負責人表示。
環保倒逼
免費乘坐公交車,這個讓聊城市民覺得「臉上有光」的政策是如何出臺的?12月14日下午,張志棟向記者全面回顧了相關政策從形成初步構想到最終實際落地過程的「短平快」。
一直以來,人口密度較大,道路擁堵都是困擾聊城主城區的突出問題,為切實方便市民出行,緩解交通壓力,近年來,聊城將更多的惠民便民工程投向城市交通領域,免費公交也因此應運而生。
「自主減排潛力較小,我們的環保壓力不是一般的大」。張志棟告訴記者,新政的初步構想由聊城市生態環境局於今年9月形成,而初步構想的初衷則是兼顧緩解交通壓力與治理環境汙染,實現一舉多得。
「京津冀傳輸通道城市中,已經有一些城市的區縣實行了秋冬季重汙染天氣期間城區免費坐公交制度,效果也還都不錯,但像我們這樣,範圍這麼廣,持續時間這麼長的,還沒發現」。張志棟告訴記者,從周邊城市的身上,聊城市生態環境局受到了啟發,「即是藍天保衛戰,又是惠民工程,把二者結合起來,我們也想試試」。
初步設想成形,相關論證也就隨之展開。聊城市生態環境局在依託聊城大學環境規劃學院大氣汙染顆粒物源解析實驗室、第三方管控機構多次實驗論證後,預計此舉可減輕主城區機動車汙染10%以上。
10月,聊城市生態環境局有關「秋冬季供暖期重汙染天氣啟動應急響應期間主城區免費乘坐公交」的報告上報聊城市政府,並得到初步認可,交通局、財政局、公安局交警支隊、公交集團等單位相繼加入新政的後續研討。
市長拍板
據介紹,「聊城主城區秋冬季供暖期免費乘坐公交車」政策最終由聊城市委副書記、市長李長萍拍板。「研究討論階段,李市長建議,將免費期限延長,儘可能多的覆蓋供暖期」,聊城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李長萍市長的建議下,聊城主城區免費乘坐公交車的期限由最初設想的僅在啟動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不定期實行,最終確定為2020年12月9日至2021年3月31日,覆蓋今冬聊城總計136天供暖期中的113天。
11月10日及11月27日,聊城市政府常務會議、市委常委會議先後通過相關政策,12月8日,聊城公交集團、交運集團正式接到通知,一個「借鑑學習、自我優化」的供暖期環保惠民新政就此落地。
如此大手筆,離不開足夠的政府財力支撐。聊城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3月,聊城市財政局下達聊城市公交企業新能源公交車運營補助1.48億元,其中,安排8590萬元資金重點用於政策性虧損補貼、新能源汽車購置等。目前,聊城主城區內的1100餘輛公交車已全部更換為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汽車。
截至11月底,聊城市用於民生方面支出達300.3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4.8%,大部分支出都投向了民生領域,其中用於支持冬季清潔取暖、新能源汽車推廣等各類汙染防治資金46.68億元。「市民免費乘坐公交車給公交公司造成的經營缺口,我們將安排財政資金2000萬元,如果虧損超過預期,我們還將根據公交公司實際情況,按照有關規定及時追加補貼。」上述聊城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市民免費乘坐公交車所造成的時段性人員擁擠也給公交公司的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聊城市公交集團公交管理發展科技應用中心副主任李振表示,今年以來,聊城公交集團一直嚴格遵守「首遇負責」原則,自新政實行首日起,更是在早晚高峰加密線路班次,並在客流量較大的站點增設引導員和志願者,避免人員過度集聚。
一絲忐忑
截至昨日,「聊城主城區秋冬季供暖期市民免費乘坐公交車」政策已經實行一周,對於這期間的整體實行效果,李振直言「符合預期」。但由於相關環境空氣指標及主城區道路私家車數量變化的具體數據尚未得出,張志棟及聊城市生態環境局不少工作人員的心中不免會有一絲忐忑。
「前期預計減輕主城區機動車汙染10%以上,但具體數據需要等到月底才能知道」,對包括聊城市生態環境局在內的不少職能部門而言,魄力同時意味著責任,「這麼大的投入,現在全國又都在關注著我們,說實話,我們的內心也是挺忐忑的。」張志棟打趣道。
另據記者了解,近來,濟南市萊蕪區人民政府亦做出決定,自12月12日起,在Ⅰ級應急響應期間,轄區內主城區各線路公交車實行全程免費乘車,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解除後恢復有償乘車。
面對日漸增多的在供暖季推出公交車免費乘坐政策的城市,山東政法學院經濟貿易法學院副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國際環境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惠表示,相關政策此前已經在河南、河北等北方省份的部分區縣出現,但市民免費乘坐公交車的期限大多僅為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像聊城這樣,幾乎完全覆蓋供暖季且涉及整個城區的市民免費乘坐公交車政策相對罕見,足以見得聊城治理環境大氣汙染的決心。
但需要注意的是,藍天保衛戰註定是一場持久戰,任何舉措想要在短時間內起到立竿見影的成效都是有難度的,因而聊城需要在現行政策的基礎上「回頭看」,及時優化具體舉措,在可持續性上下足功夫。
此外,環境治理同樣需要因城而異,不可盲目效仿。「『秋冬季供暖期市民免費乘坐公交車』相關政策具體需要考量城市的人口規模及財政情況,類似聊城這樣規模的城市或其下轄的區縣在前期經過充分論證的情況下均可以嘗試,但人口達到千萬以上級別的超大城市則不具備可行性。」
速豹新聞網·山東商報 記者 劉東寧 劉國元
速豹新聞網·山東商報 編輯 徐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