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報導,瑞士再保險公司預期,中國將在2030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保險市場,或將超過美國。
瑞士再保險研究所保險市場分析部主管範婉兒表示,隨著中國進一步開放,更多外資保險公司將進入國內市場,外資公司雖然僅佔國內保險市場份額的6%,但在北京、上海等地區,養老金、長期護理等由國家政策所帶動的保險業務方面外資公司的份額佔比已達到15%,未來還將有更多發展機會。
她還隨著外資加大進入中國市場,保險業將迎來更激烈的競爭。預期外資還將引入例如科技理賠、參數保險等更多產品,豐富國內保險品種。
中國佔全球保險業份額將由目前的11%升至2030年的22%,屆時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保險業市場。中國經濟將長期穩定增長、中產階層的崛起,都將為保險業帶來穩定的增長動力。
保險已成國家發展戰略
這幾年,與人民健康息息相關的保險業也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相繼出臺了各種優惠政策鼓勵老百姓購買保險,保險已成為家庭需要,人人需要的生活必備品。
保險成為國家重視、政府支持的行業,與此同時,保險業也經受住了來自社會的考試,向國家和人民交出了滿意的答卷,獲得了《新聞聯播》、《人民日報》等媒體的高度讚譽。保險已經發展成為國家戰略。
2017年保險業為全社會提供風險保障4154萬億元,3.66萬億保費收入、1.11萬億元賠付支出、16.75萬億總資產······
2018年,原保險保費收入38016.62億元,賠款和給付支出12297.87億元,同比增長9.99%。
新聞聯播報導:2019年保費收入4.26萬億元,同比增長12%!為全社會提供風險保障超過6000萬億元,累計賠付支出1.1萬億元!
此前,保險業就曾發布說, 2020年國民保險深度(保費收入/國內生產總值)提高到5%,保險密度(保費收入/總人口)達到3500元/人,力爭2020年全國保費收入達到5.1萬億元的目標,讓保險廣泛服務於各個經濟領域,為保險業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保險的本質是保障,買保險就是為了買經濟上的保障,所以自然是誰需要保障,誰就應該買保險。
沒有買不起的保險,只有擔不起的風險!錢多錢少,保險都是必須配齊的風險管理計劃。
《福布斯》發布的《中國大眾富裕階層財富白皮書》,就充分證明了保險的普及性和必要性,《白皮書》數據顯示:
約七成人選擇購買保險
參與調查的有68.9%的人擁有保險,個人可投資資產規模在300-600萬的受訪者中擁有保險的比例為72.4%,比投資資產規模在60-300萬的高出7.3個百分點。
個人可投資資產規模越大,對保險配置越重視,錢更多的人配置更多的保險,兩者呈正相關。
重疾險、意外險、壽險佔投保的前三位
在已有保險的受訪者中,擁有重疾險、定期或終身壽險、意外傷害保險佔投保的前三位,分別達到了75.5%、53.4%和48.3%。
緊隨其後是養老險、分紅險、教育金等,儘管在家庭經濟富裕階層,對於保險,他們首先看重的是保障功能,其次才是投資功能。
雖然從理論上講,富人已不需要通過商業保險來轉移醫療成本,但他們還是願意給自己架起一把保護傘。在無後顧之憂後,才開始考慮分紅及儲蓄型等投資性保險,進一步合理配置自己的資產。
圖片來源:攝圖網
更看重保險的保障功能
從受訪者希望通過保險實現的需求來看,大眾富裕階層最關注自己及家人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其次是「資金保值、抵禦通脹」和「避稅」。
醫療及人身安全保障是大眾富裕階層購買保險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不管資產量級到達何種級別,沒有健康這個1,其它所有都是0。
當然,保險除了最簡單的保生老病死,還要管資產的保值增值,以及財富的順利傳承。
保險是一種規劃,一種提前的準備,我們都說,不知道風險和意外哪一個先來,在不確定的未來日子了,我們有責任為家庭提前準備好一份保障,多一份依靠和風險的彌補資金。
當然,願我們此生都能無險,無病,無災的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