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不少國產手機廠商都已宣布進入「百瓦快充時代」。近年來,國產安卓機型40W快充基本快成標配,再往上基本是65W,甚至今年開始發力100W以上的超級快充。而作為業內領先的蘋果公司,似乎仍對手機快充無動於衷,目前iPhone最高支持18W快充,今年的iPhone 12系列則傳聞提升到了20W,相比安卓陣營,差距懸殊。
那麼,在安卓爭議快充突破百瓦,蘋果難道一點也不著急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毋庸置疑,至少近幾年,你幾乎看到超過40W快充的iPhone!
對蘋果而言 快充技術難道是一件難事嗎?
作為智慧型手機行業領先的蘋果公司無法設計出大功率的快充?顯然不是,在目前技術逐步成熟之下,對於有實力的手機廠商而言,快充不僅不難,而且安全性也可以也可以得到極大的保障。
那麼,排開這些原因,蘋果為何遲遲不進軍快高速充領域,以此來提高自家iPhone的競爭力呢?其實,主要是因為其背後暗藏著無法估計的龐大利潤。
一直以來,iPhone 都是使用的自研 lighting 接口,其憑藉體積更小、插口無方向限制等優點,得到了市場的青睞。不過由於lighting自身的限制,其理論上最高只能支持36W快充。顯而易見,這個最高水準都只是國產手機廠商幾年前的水平罷了。
而目前大多數國產旗艦機使用的都是新一代的usb type-c接口,體積稍大,但同樣支持正反插,更重要的是理論上最高可支持100W(20V/5A)快充,在充電速率上遠超蘋果的lighting接口。此外,今年小米、OPPO、vivo等廠商都在發力100W以上超級快充,說明type-c接口在充電支持上還能進一步增強。
總的來說,哪怕蘋果的Lighting接口綜合性能強於type-c,但在功率輸出方面則完全敗了下來!
蘋果為何不願轉入type-c陣營?背後是巨大的利益!
我們知道,lighting接口作為蘋果自研的接口,目前只有自家的產品使用lighting接口。那蘋果為何不退而求其次,使用type-c接口呢?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通過lighting接口,蘋果每年的獲利都是難以估計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Lighting接口是由蘋果公司自己制定標準,擁有最終所有權、解釋權,不會受到其它公司限制。更重要的是Lighting數據線內置了MFI認證晶片,單靠MFI認證、專利授權費用,蘋果每年都能從第三方廠家中獲利不少。
此外,蘋果官方的Lighting數據線售價基本是在百元以上,利潤頗豐。而那市面上那些幾十元的lighting數據線可靠嗎?顯而易見,這些大部分都沒有MFI認證,靠的只是對MFI晶片的破解,因此安全性能還是有待考證。雖說type-c是一個公開的標準,無需繳納費用即可生產使用,但蘋果短期內絕不會為此放棄利潤頗大的lighting接口。
不難預測,蘋果新一代iPhone 12依然會是lighting接口,充電功率提升到了20W,距離lighting接口的36W上線依然有幾年的擠牙膏空間,因此短期內我們恐怕很難見到type-c接口的iPhone。
小編認為,蘋果之所以不願涉獵超級快充,並不是技術原因,主要原因是背後隱藏著巨大的利潤。此外,目前iPhone依然憑藉iOS系統、技術等優勢,有著較強的護城河,庫克也不急著冒進,而是在求穩與利潤最大化中尋求平衡,畢竟步子邁大了,容易扯到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