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的峰會幹貨滿滿,所有受邀到場的嘉賓都覺得機會難得,受益匪淺,記者蹭課之餘也終於說服一向低調的彭老師接受了秘主專訪——
秘主:您在時尚服裝諮詢行業以思路創新,成效鮮明著稱,有隱形大咖的美名,請問這種務實的診療式諮詢風格是怎樣形成的?
彭婓立:我從事服裝品牌管理三十多年,最早是從臺灣「蜜雪兒」品牌開始,當時的臺灣公司大都採用日本的工作體系。那時的我很年輕,卻很幸運地受到優秀的日本顧問公司的終端零售管理培訓,學會很快發現店鋪裡的問題,並給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因為公司器重,把我當未來一把手來培養,每年一次輪崗,所以我做過商品管理、終端培訓、銷售管理等各個崗位,使我得到了非常好的磨練及學習機會。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進入香港G2000。老闆田先生是哈佛大學畢業生,在梅西百貨做過超級買手,然後回香港創業,他帶回來整套美式管理運營體系。雖然老闆是富二代,但工作非常認真,要求極盡嚴苛。作為中國區創始團隊的成員之一的我進入了職業生涯受益最多的時期。
當時臺灣一個優秀品牌,年銷售額做到港幣2-3億元,就已經差不多了;而G2000隻是香港一個市場就做到了20多億元的業績,這是非常驚人的一個數字,值得學習的地方很多。
我在G2000公司的六年時間裡,頻繁地在大陸和香港兩地遊走,節奏非常緊湊,很多的工作方式是以前我在臺灣沒經歷過的:在參與高層會議交流中,我理解了企業戰略的思考高度和角度;在與各部門同事的協調溝通中,我懂得了如何把公司裡的每一部門串起來,深刻感受到運營的各方面都有關聯性;當然我也學到了田先生對工作苛求的態度和標準。
2001年,感受到中國品牌強大的發展潛力和更積極的市場反應,我毅然決定放棄在G2000的高職高薪和平穩狀態,轉戰國內品牌。我曾入職「歐時力」,經歷了公司的轉型及高速增長階段。之後,又做了四個從無到有的男女裝品牌項目。剛開始的頭一、二年品牌都發展得非常好,後來由於股東及其它種種原因受制也令我沮喪。但這些項目經歷培養了我多年總經理職位的經驗,在公司的運營戰略布局上,思維的高度,品牌的深度,部門的橫向協同度的把握都得到很好的磨練。
秘主:從職業經理人到諮詢公司創始人,是什麼促使您轉型時尚培訓諮詢行業的?
彭婓立:十年前,中國剛剛進入WTO,很多外國品牌還在觀望中國市場,優衣庫在中國也只開了兩家店,國內品牌都在怕「狼來了」,十分緊張,那也正是我猶豫是否退休的時候。當時行業裡的兩位老朋友的話對我是很大的鼓勵,他們說:「你不能就這樣去美國啊,你既有臺灣日本體系的工作經驗,又有香港英美體系的管理經驗,現在中國的服裝企業正在飛速發展,你應該把過往的經驗拿出來,讓更多的中國品牌受益。」一種使命感油然而生,我決定開始嘗試轉型。
2008年的中國時尚產業環境,大家只懂得製造和銷售、買和賣之間的關係,很少考慮銷售計劃、商品企劃和商品戰略的關係。我設計的第一個課程,課題叫做「商品管理1+2」。為什麼是1+2呢? 1就是老闆,2就是商品+營運。這課程是用兩天的時間告訴大家「商品管理」是怎麼一回事。沒想到課後反響非常大,學員們在課程評估表上很認真地把他們的意見寫下來:哪一段非常好,能不能再講深一點?就這樣,學員一次一次提出需求,我就一點一點細化課程。2009年我開了第二個課程:商品需求企劃。所有的客戶都非常地喜歡,一直到今天它還是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大家開始明白,原來商品戰略的重要性和怎樣做。就這樣,我的培訓業務一路開始越走越寬。
隨著與品牌學員的溝通了解越來越深,我發現品牌要轉變、要進步,光靠派遣管理人員來上幾節課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只有深入品牌運營才能發現真正的問題,然後對症下藥。就此我開始接受品牌的邀請,進入了項目諮詢服務,後來發展成為我最主要的工作。
秘主:從這次峰會的受邀對象來看,您的客戶大多是知名時尚服裝品牌,對於服務的對象,您是不是有所選擇?您覺得服務對象和菲立諮詢之間是怎樣的關係?
彭婓立:我從來不設定自己只接哪一類型品牌項目諮詢。我的客戶有男裝有女裝,有高端有中端,甚至量販式的都有。因為我覺得唯有每一類品牌都做,才能夠真正了解整個市場,當然這確實是挑戰很大的事情。
開始輔導品牌後,我發現很多中國品牌從定位之初就有軟肋。我曾經輔導一個品牌,項目諮詢的焦點是「重新定位」,但內部怎麼討論也討論不出一致的意見。後來,我跟老闆談,了解到這個品牌的名字其實與他的女友有關,我們就定下以他的女友形象為品牌定位的人群。結果合作的六年期間,品牌的業績蒸蒸日上。品牌創始人只有做自己熟悉的人群甚至就是自己,他才能真正做得好。
項目諮詢中,我把自己看成教練,帶著品牌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當我發現問題,我是把自己過往的經驗結合到問題裡去融會貫通,企業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實戰方案。多年的項目諮詢,我陪伴了很多企業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實現轉型的成功,和業績翻多倍的增長成果。
無論是諮詢解決方案還是課程內容,我都是把自己以前的工作實踐與不斷的學習成果結合起來。所以我講課,非常不喜歡課件包含很多理論和標題,而是在實戰的分享過程中帶領學員去感受,這樣他們也更容易理解和入手。
每年諮詢項目的問題總結提供給我更多的實戰案例,通過問題的研究、分析和解決,加上自我不斷的學習提升,對下一年的課程開發調整又產生新的啟發。就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下,過去的幾年裡因菲力諮詢年年課題精準,贏得客戶的信賴和喜愛,業內口碑也蒸蒸日上,我們公司是沒有銷售人員的,團隊只專注於課程的開發和服務的優化,業務的發展完全倚靠客戶的口碑傳播。
秘主:聽說您最近在上海和杭州都成立了分公司,在藝尚小鎮也將設立培訓學院,這樣擴張版圖的背後是怎樣的使命?
彭婓立:當個人諮詢項目業務發展越來越大,我深深地感覺到,由於企業和社會的信任,我漸漸擁有了很多的資源,如果把這些資源對接整合起來,不僅僅對某個品牌,而是對整個行業的進步會有很大的幫助!
曾經也有老闆想把我的諮詢服務獨家壟斷,但我態度很明確:不做品牌的事,要做行業的事。如果我的力量只是去輔導品牌,我一年最多做幾個品牌;但如果今天我是來推動行業進步,推動行業人才培養,能夠受惠的面會是個體品牌的好多倍!而且,隨著與品牌接觸和項目深入,我也體會到只靠自己一人有限的力量是不能解決他們所有的問題。「術業有專攻」,我希望邀請更多的權威專家一起來幫助品牌。
就這樣,2015年我決定做「菲力薈」:一個讓更多權威人士來分享交流,創新經營思路的平臺。我的團隊通過市場分析研究,決定當年客戶最需要解決的痛點,花重金精選各方專業人士和大咖來給品牌創始人和高管們開啟頭腦風暴,希望品牌在做下一年度的經營計劃之前可以有更深入的思考。到今天為止,中國的時尚品牌管理和國外相比尚有距離。所以我認為,想要打造出優秀的百億甚至千億中國服裝企業,與國外知名品牌抗衡,人才和體系是最為關鍵的。
今年8月,我們同時成立了杭州菲力和上海菲比兩家公司,他們將與廣州菲力諮詢一起提供給服裝品牌全方位的管理人才培養計劃。上海菲比定性於時尚高端管理課程和分享平臺,學員定位即是時尚企業的高級管理層;而杭州菲力將推出專業的管理課程,更注重於專業人才對企業的直接輸出。接下來我們的整個業務也將接觸更多的產業供應鏈,更多的平臺,把服裝產業整條線串起來打通:從品牌運營,到企業管理,到供應鏈整合,實現品牌輔導的全方位實踐。
我一直在向外界傳遞一個態度,就是我們菲力諮詢永遠是與時並進,是善於學習的。只有自己進步,才有資格在時尚行業去做一些事,說一些話,這也是菲力諮詢要一直傳承下去的精神。中國時尚產業正進入多元化地發展,「菲力薈」將一直在「創新」的道路上引領、陪伴中國時尚品牌的成長,為品牌的生存發展、人才培養等需要助「菲薄之力」!
本號主理人,自稱「秘主」,中國服裝年度人物,記者身份入行,從業迄今25年,高級傳媒師,專注時尚行業價值人事物,致力於成為內容創造者,資源整合者,產業賦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