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17日報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一項針對常見防曬成分的第二次研究結果證實,防曬霜中的6種常見化學物質可滲入血液,且血藥濃度遠遠超過了FDA規定的安全閾值。
▲FDA針對常見防曬成分的第二次研究結果出爐。圖據路透社
根據FDA的規定,如果血液中發現活性成分的含量為每毫升0.5毫微克(ng/mL)或更高,就應該對其進行分析,以確定成分是否存在增加患癌症、出生缺陷或其他副作用的風險。而FDA近期檢測的六種防曬化學物質的最大濃度範圍為每毫升3.3毫微克至258.1毫微克,遠遠超過了安全閾值。
而在去年,FDA進行的一項小規模初步研究就已顯示出類似的結果。當時,FDA藥物評價與研究中心就4種常見的防曬化學成分阿伏苯宗(avobenzone)、氧苯酮(oxybenzone)、氰雙苯丙烯酸辛酯(octocrylene,也叫奧克立林),以及依茨舒(ecamsule)進行了實驗。
研究人員召集24名健康志願者參與測試,志願者連續4天、每天4次分組使用不同性狀和品牌的防曬霜塗抹全身75%的皮膚。結果發現,在7天的實驗期間,在使用依茨舒成分防曬霜的6個人中,有5個人血液裡有明顯的化學物質累積。此外,氧苯酮等3種化學成分同樣在血液中的濃度持續升高,且超出FDA有關標準。即便在停用後,這些化學成分仍在體內存留至少24小時。
而FDA本次的最近研究,再次對阿伏苯宗、氧苯酮、奧克立林三種經過初步研究的成分,以及甲基水楊醇(homosalate,也叫胡莫柳酯)、水楊酸辛酯(octisalate)和桂皮酸鹽(Octinoxate)三種新成分,共計六種最常用的防曬活性成分進行了測試。
▲6種防曬化學物質的最大濃度範圍為每毫升3.3毫微克至258.1毫微克,遠超FDA安全閾值。圖據《華爾街日報》
這一次,研究人員召集48名健康志願者參與測試,第一天塗抹1次、第2-4天則每天4次,分組隨機分配使用不同性狀和品牌的防曬霜塗抹全身75%的皮膚。隨後,研究人員在21天時間裡,從每位參與者身上收集了4份血液樣本。
結果顯示,上述成分的血藥濃度在每天使用防曬用品後增加,表明它們在血液中堆積。儘管成分的濃度高低與皮膚塗抹形式(乳液或噴霧)有關,但所有6種成分在使用後第7天仍然高於FDA的安全閾值,其中的兩種成分——甲基水楊醇和氧苯酮——在使用後第21天仍然高於閾值。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此前的研究就曾指出,某些化學品與內分泌紊亂和生殖損害等健康風險之間可能存在聯繫,但缺乏全面的安全數據。據悉,FDA已於去年11月提交了一份相關擬議規則,要求相關行業對多達12種化學品進行額外測試,以確保使用這些化學品的防曬霜是安全的。然而,該提案由於新冠肺炎疫情被擱置。
但FDA警告說,鑑於防曬霜已經被證明可以預防皮膚癌和紫外線輻射的其他有害影響,最近的研究結果並不意味著個人應該放棄使用防曬霜。但消費者可以選擇使用那些更為安全的產品。防曬活性成分又分為礦物質成分和化學成分兩種,根據FDA的提案,礦物質氧化鋅和二氧化鈦已被證實是安全有效的。
紅星新聞記者 王雅林 徐緩
來源:紅星新聞
責任編輯:張琳(EN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