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起,別再叫「荷蘭」!尼德蘭風車、尼德蘭鬱金香,外國網友:我有...

2021-01-07 騰訊網

荷蘭,不想再被叫做荷蘭了。

歲末之際,荷蘭政府向全世界發出了一條「提醒」:明年起,對外一律改用正式國名「尼德蘭」,以重塑更積極的國家形象。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網站27日以「『尼德蘭』(Netherlands)不想讓你再叫它『荷蘭』(Holland)」為題報導稱,自2020年1月起,「荷蘭」這一名稱將被停用。

然後,荷蘭那些美好的風景大概也要換個說法了:尼德蘭風車、尼德蘭鬱金香,尼德蘭牛奶……

1

20萬歐元正名

新年新氣象,荷蘭政府這次是下了決心:這項正名計劃將花費20萬歐元。明年1月起所有荷蘭企業、使館、政府部門和大學等機構,對外一律使用正式國名「尼德蘭」。這項計劃還包含新的國家形象標誌——將使用了20多年的「荷蘭」一詞與國花鬱金香組成的形象標誌,改為尼德蘭橙色縮寫字母「NL」的圖案。

一切都是為了國家形象。荷蘭外交部發言人表示,荷蘭需要一個更加統一和協調的國家品牌。「我們希望將荷蘭展現為一個開放,富有創造力和包容性的國家,所以我們要正名為尼德蘭。」

不過,「尼德蘭」其實也不是個新詞。從15世紀開始,尼德蘭一詞就開始被使用。但與英國的「英格蘭」和法國的「法蘭西」不同,這個名稱並不是起源於民族名稱,而跟地理有關。尼德蘭,直譯為「低地」,因為荷蘭的地形平坦而低溼。而儘管「荷蘭」被廣泛使用,但在一些更為正式的官方場合,荷蘭一直仍然用的是「尼德蘭」的正式稱謂。

相對而言,「荷蘭」多年來作為荷蘭國家的指代,確有其淵源。

除了在英語中發音的優勢,「荷蘭」這個詞的背後還濃縮了該國的發展歷史。從語義來說,「荷蘭」指的是這個國家12個省份中的兩個——阿姆斯特丹所在的北荷蘭省以及鹿特丹、海牙所在的南荷蘭省。回顧歷史可以發現,這兩個省份早在19世紀就成為經濟和金融中心,極大地帶動了荷蘭的發展。因此,此後一直在荷蘭的對外宣傳中處於中心地位。直到今天,這幾個城市仍然是荷蘭對外知名度最高的城市之一:阿姆斯特丹是首都及第一大城市,鹿特丹是第二大城市及航運中心,海牙是第三大城市和國際法院的所在地。在旅遊和吸引外資層面,毫無疑問佔有巨大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荷蘭國家官方旅遊網站的域名還是以「荷蘭」的英文名命名的,可見「荷蘭」這個詞的知名度。

2

不平衡還是玻璃心?

當地媒體指出,荷蘭政府這也是平衡之舉。雖然「荷蘭」對外國人來說念得朗朗上口,但在荷蘭人自己的心目中,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暱稱,並且這個暱稱卻長期被用來代指整個國家。按照荷蘭外交部一名發言人的說法,突出「荷蘭」的對外宣傳方式,造成了荷蘭省的過度旅遊,觀光客湧入鬱金香花田、風車村、國際法庭等景點,讓人口規模並不大的上述城市「感到疲倦」。

荷蘭阿姆斯特丹,人們在廣場上採摘鬱金香。

另一方面,荷蘭其他省份的人們卻對這樣的「不平衡」抱怨已久,甚至多次發起「去荷蘭化運動」。荷蘭政府希望通過改名,可以將遊客和資源分流到其他省份,促進當地發展。荷蘭外貿部長西格麗德·卡格表示,從高科技到農業食品、從體育到文化,「荷蘭」只是這個國家最著名的部分。

荷蘭政府希望在接下來的國際事務中嶄新亮相。比如,在明年的東京奧運會及歐洲電視歌唱大賽上使用正式國名「尼德蘭」。

這項雄心勃勃的正名計劃引發外國網友熱議。一些網友認為,大家都知道「荷蘭」代表整個荷蘭,而且長期以來荷蘭確實因為這個簡明優美的稱謂獲益匪淺,此時改名多少顯得有點「玻璃心」。還有一些網友指出,正名可以被理解。因為名字這個事兒似乎一直是荷蘭人的「痛」。回顧歷史,英文世界裡,荷蘭還有一個稱謂叫做「Dutch」,源自17世紀英荷戰爭期間傲慢的英國人對荷蘭的文化貶損。為了打破文化偏見和刻板印象,似乎此舉也是情有可原。

聯想到當年,韓國首都漢城改名為首爾也是掀起了一番爭議。雖然情境不同,以此觀之,荷蘭政府要讓世界拋棄朗朗上口的「荷蘭」,而接納「尼德蘭」,估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番外:「漢城」變「首爾」

韓國的首都是首爾。不過在2005年之前,它的名字叫漢城。據說,歷史上朝鮮太祖李成桂將都城從開京遷移到了漢陽,並正式將漢陽命名為漢城。粗略算一算,漢城的叫法也延續了六百多年。

對於為何將漢城改名首爾,時任漢城市長李明博在記者會上的解釋是:韓國首都的英文名字叫做「SEOUL」,在讀音上更接近「首爾」,為避免引起文化混亂等綜合各方面的因素,韓國政府決定更改首都名字。這一解釋在多大程度上得到韓國人理解,不得而知。現在首爾街頭,人們已經看不到多少漢字。但歷史和文化,仍然與漢字文化圈有著割不斷的淵源。名字,往往是一段濃縮的歷史。韓國人的困惑和決心,改變的究竟是什麼呢?

(文中圖片GJ、網絡綜合)

撰稿 深海星

編輯 王若弦

相關焦點

  • 荷蘭改名尼德蘭英文怎麼翻譯?Netherlands的中文翻譯是什麼
    荷蘭的國家宣傳標誌也由一束鬱金香及「Holland」字樣改為「NL」字樣  荷蘭政府表示自明年1月起該國就不叫「荷蘭」(Holland)了,僅用「尼德蘭」(Netherlands)這一國名。
  • 雙語閱讀:荷蘭更換國家標識 改名尼德蘭
    自2020年1月起,「荷蘭」這一名稱將被停用。這是荷蘭政府耗資22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54萬元)重塑國家形象計劃的一部分。荷蘭外交部一位發言人曾告訴埃菲社記者說:「只把尼德蘭的一小部分,即荷蘭,推廣到國外,這有點奇怪」。
  • 荷蘭為什麼要「改名」?
    本來就不是荷蘭嚴格說來,「荷蘭」本就不算是「荷蘭」的真實國名。其荷蘭語全稱是「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尼德蘭王國。所以有不少人認為,荷蘭這次改名不應被稱為「改名」,而應該被稱為「正名」。1581年,還屬於西班牙殖民地的荷蘭(尼德蘭)宣布獨立。
  • 西班牙霸權主義下的尼德蘭革命,海上馬車夫的前世之戰!
    在西班牙霸權主義壓迫以及國內矛盾交織下,尼德蘭爆發了反抗西班牙求獨立的革命,這次革命是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革命造就了海上馬車夫王國——荷蘭的誕生。時勢造英雄——「祖國之父」的誕生說起尼德蘭革命,不得不想到威廉一世。
  • 文藝復興美術——尼德蘭(由光國繪畫課堂整理)
    起源:尼德蘭一詞原來是「低凹的土地」的意思。它在當時包括了現在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以及法國的東北部。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除了義大利在文化藝術諸方面成為先導者以外,在歐洲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各個國家和地區,以城市為中心也逐漸出現了新文化新藝術的曙光。
  • 低地上的新希望,誕生於殘暴統治下的,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
    「尼德蘭」,這個單詞在荷蘭語當中其實是低地的意思,是指現在的荷蘭所在的那一片土地上地勢低洼的地區。在公元15世紀末期,尼德蘭還處在德國的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之下,而16世紀初期,就從德國的哈布斯堡家族中轉移到了西班牙的哈布斯堡家族手裡,被他派來的總督所治理。
  • 荷蘭消失了?只有重慶一半大的國度,元旦成了一個「新國家」
    而大眾也因此對荷蘭的印象,主要停留在這些熱門地區,結果是熱門地區遊人多得堵心,非熱門地區也很美,但少有人知……而為了扭轉這一印象,荷蘭政府宣布對徽標進行改版,並提醒大眾我們國家本來就叫尼德蘭啊,尼德蘭還有很多你們忽略的美景啊……當然,咱們中文想叫荷蘭就還叫荷蘭。
  • 荷蘭改名了?不,只是換了新徽標
    接著,報導又引經據典,指出「荷蘭(Holland)」和「尼德蘭(Netherlands)」的區別,說得好像很有道理,帶著讀者逛了一趟荷蘭歷史的花園。環球的報導稱:荷蘭政府希望,在2020年奧運會及第65屆歐歌賽舉行之前,可以通過「改名」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國際形象。
  • 荷蘭首都,為什麼會有兩個?
    他擁有多副面孔,曾經是國際貿易經濟的商樞,有著「北方威尼斯」的稱號,不過最揚名的還是「荷蘭首都」這個身份。阿姆斯特丹雖然是名義首都,但荷蘭的中央政府所在地以及王室居住地,都在另外一個城市-海牙。大大小小的政治事務幾乎都在海牙進行,很多駐荷蘭的外國大使館基本都在海牙,所以論政治地位海牙比阿姆斯特丹高,是荷蘭真正手握「首都職權」的城市。
  • 為什麼荷蘭足球隊永遠穿橙色?來到這裡我明白了,小城故事大
    說到荷蘭,除了最有名的鬱金香、風車,球迷們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橙色軍團」,這支「無冕之王」不管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踢球一定穿得都是橙色球衣。荷蘭人喜愛橙色不光是足球運動員,每逢重大節日,幾乎所有的荷蘭人都會身穿橙色出門慶祝,毫不誇張地說,橙色已經成了荷蘭的「國色」。那麼為什麼荷蘭人這麼鍾情於橙色呢?我在荷蘭的小城代爾夫特(Delft)找到了答案。
  • 「荷蘭四寶」,風車、鬱金香,木鞋,最後一種就連老鼠都喜歡!
    風車荷蘭向來以風車聞名,荷蘭的風車,最早從德國引進。開始時,風車僅用於磨粉之類。到了十六、七世紀,風車對荷蘭的經濟有著特別重大的意義,有造紙等作用,被譽為「風車之國」。鬱金香鬱金香是荷蘭的國花。荷蘭人也非常愛鬱金香,在他們的生活中鬱金香已經是必不可少的東西。每逢集市、花展,它似乎總是可以充當主角。木鞋荷蘭四寶,而木鞋又位於四寶之首,其地位可見一斑。木鞋成為荷蘭的特產,和光照期短、地勢低洼有關。因荷蘭土地太潮溼,木鞋最能防潮溼,而且經久不爛,因而成了荷蘭人的最愛。同時,也就成為特色產品和旅遊紀念物。
  • 風車、木鞋、奶酪 荷蘭的美不僅在鬱金香
    編輯部四月推薦  古老的風車、遍地的鬱金香、神奇的木鞋、悠然自得的奶牛……構成了荷蘭一道道獨特的風景。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是一座奇特的城市,這個城市裡擁有地球上密度最高的博物館。時下,世界上最大的鬱金香公園——庫肯霍夫公園的鮮花正是怒放時,荷蘭國花鬱金香最吸引世人的目光。荷蘭旅遊配套齊全,是自由行的理想之地。
  • 尼德蘭《山海經》——怪物畫家波次
    人間樂園》,是尼德蘭畫家,西羅尼穆斯波次的作品,當然一般我們稱他為boss或者bosch。你如果再有耐心,更進一步觀察,會發現他們的動作姿態也真是十分的有趣,至少我是沒有見過會跳舞的貓頭鷹。  我前面說過這張畫的作者波次,我們只能肯定他出生在今天的荷蘭的斯海爾託亨博斯,是不是覺得很拗口啊?
  • 荷蘭要改名?出國一定要搞清楚的事:你去的那個國家到底叫啥?
    熱搜榜上有一條新聞,實在令人發自內心地感到疑惑:荷蘭要改名了!!!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News & World Report)網站27日以「『尼德蘭』(Netherlands)不想讓你再叫它『荷蘭』(Holland)」為題報導稱,荷蘭政府希望,在2020年奧運會及第65屆歐歌賽舉行之前,可以通過「改名」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國際形象。據說為了這波行動,荷蘭政府投入了20萬歐元!
  • 華誼信資本|世界那麼大 一定要去荷蘭看看!
    關於荷蘭荷蘭在日耳曼語中叫尼德蘭,意為「低地之國」,因其國土有一半以上低於或幾乎水平於海平面而得名,部分地區甚至是由圍海造地形成的,比如弗萊沃蘭省的大部分地區。荷蘭文化荷蘭以社會風氣寬容開放著稱,通常荷蘭的形象與貿易、鬱金香、風車、木鞋、奶酪和白藍彩釉瓷器等相聯繫,其中鬱金香是荷蘭的象徵,因此荷蘭有」歐洲花園「的美譽。荷蘭人時間觀念強,講究準時。
  • 【趣味地理】從荷蘭改名來看歐洲地理區位劃分規律
    備考十年,必出精品 荷蘭政府表示,自2020年1月起該國就不叫「荷蘭」了。 據「石英財經網」(Quartz)28日報導,荷蘭政府將投入20萬歐元(約合156萬人民幣)改善該國的國際形象。
  • 荷蘭只是換個國家徽標,為啥鬧出了「改名」烏龍?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12月31日電近日,#荷蘭正式更名尼德蘭#以及#荷蘭沒有改名#,先後登上微博熱搜,讓網友一頭霧水:荷蘭究竟改沒改名?實際上,荷蘭確實沒有改名的打算,只是要換一個新的國家徽標。就連荷蘭旅遊局都在微博「官宣」,稱他們的官方名稱還叫「荷蘭」。【荷蘭「改名」烏龍】荷蘭不再用「Holland」這一暱稱的消息,據稱來自「美國新聞及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
  • 是什麼造就了荷蘭的「黃金時代」
    這個問題我分成幾個部分來講:第一,黃金時代的荷蘭,簡單回顧荷蘭的歷史;第二,荷蘭在黃金時代到底有些什麼表現;第三,分析荷蘭黃金時代的成因,為什麼它有一個黃金時代。荷蘭的歷史下面我就開始從第一個問題講,17世紀以前的荷蘭,古代的荷蘭,現在的荷蘭,它都叫尼德蘭共和國。尼德蘭的意思就是低洼之地,我們現在知道的荷蘭國土其實大部分是圍海造田起來的。
  • 疫情期間,荷蘭官方發了一則奇葩規定,你有什麼看法?
    那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荷蘭這個國家為什麼會是這麼一個大奇葩。荷蘭的全名叫尼德蘭王國(荷蘭語: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簡稱尼德蘭(荷蘭語:Nederland),因其北荷蘭省(Noord-Holland)和南荷蘭省(Zuid-Holland)最為出名,故又稱荷蘭(Hol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