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愛農:翻譯J.K.羅琳的作品對我是一種享受

2020-12-14 人民文學出版社

馬愛農在《伊卡狛格》新書發布會

5月份的時候,王瑞琴老師(哈利波特系列、《伊卡狛格》責編)有一天打電話,說你的任務來了,羅琳寫了一本新書。對我來說這個不是任務,而是一種享受。

翻譯羅琳的作品對我來說一直是一種享受,從二十年前開始翻譯「哈利·波特」,進入到那個魔法世界,相信對於我們這幾位譯者來說都是一樣,從裡面得到的享受遠遠大於我們的付出,對於每本書的翻譯,我們從裡面得到的那種,跟羅琳的那種神交的快樂,以及把它表達出來,對於我們想像力的挑戰,最後能夠用比較理想的語言表達出來的那種成就感、獲得感,對我們來說都是非常非常大的享受。所以今年在疫情這麼嚴重,各方面局勢都不是很好的情況下,能夠再次得到這樣的享受,我覺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這個翻譯大概持續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我們是流水作業,因為那時候英國網站上是要連載,所以我是一部分、一部分交給他們的。那一個多月我過得非常充實,而且非常愉快,因為我覺得沉浸在故事當中,那個故事確實沒有讓我失望,它的想像力,秉承了羅琳一貫的風格,想像力非常豐富,而且那種想像很有層次,而且那個謀篇格局也是很大。不僅如此,它雖然是一個童話,不像「哈利·波特」有七本書,這個只是一本書,但是它非常緊湊,很有張力,同時也是青少年成長的故事。

在這裡我依然能夠看到羅琳特有的幽默,以及她塑造場景的那種畫面感,還有人物的那種喜劇效果,對國王的描述,以及對兩個反派人物,一個特別胖,一個特別瘦,給你帶來特別大喜感的畫面感,翻譯的時候讓我忍俊不禁,當然笑的時候也有,讓我揪心的時候也有,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它的結局非常好。每個人物都能得到最好的安排,當我最後翻譯完的時候,我的心是很滿足的。

對於「哈利·波特」以及羅琳的其他作品來說就好像是老朋友見面一樣,二十年前是一個新朋友見面,我要去不斷地了解,去熟悉她的風格、熟悉她的語言特色,現在就是老朋友見面,所以是很欣慰,得心應手的感覺。

我覺得這本書也秉承了羅琳一貫的主題,就是青少年的成長,裡面蘊含著一些勇敢、智慧和愛,以及友誼,特別是友誼,我們知道「哈利·波特」裡面友誼佔有很大的分量,《伊卡狛格》這裡面也是,「哈利·波特」是鐵三角,這裡面是四個孩子組成一個團隊,一起去戰勝困難,共同獲得成長。

相比於「哈利·波特」來說,《伊卡狛格》更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童話故事,因為「哈利·波特」寫到後來的時候可能有一些暗黑的部分,或者比較沉重和壓抑的部分。但是《伊卡狛格》雖然也有陰謀,也有一些黑暗的時刻和困難,大家共度艱辛的時刻,但是它的總體基調更加明亮一些,所以我覺得對於小孩子的閱讀體驗應該更加愉快。

裡面涉及的典故並不是很多,因為這個完全是她想像出來的一個故事,我覺得沒有什麼障礙,對於天下的讀者,包括中國讀者來說,都沒有什麼障礙,很容易傳達到你的內心,很容易被人理解。包括她設置的那個場景,一個王國裡面的四個城市,那些城市就是非常生動的畫面感,你讀這些文字腦海裡就會出現非常清晰的畫面,知道它是什麼樣子的。對於孩子來說閱讀不會有什麼障礙。

馬愛農(左一)為《伊卡狛格》中文版揭幕

我們當時翻譯「哈利·波特」的是2000年,那時候我也才30出頭,現在已經快到退休年齡,確實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對於一個翻譯者來說,面對你翻譯的文本,可能有一個切換的過程,可能一下子讓自己的閱歷或者自己世俗當中的一些思慮、憂慮被切換掉,完全沉浸在文本的氛圍當中,會最大限度地感受作者表達的情緒、表達的意境和氛圍、風格。所以在兩次翻譯的時候,我的這個切換過程是相同的。

不同之處是,這兩個作品是不同的作品,像「哈利·波特」是大規模的奇幻作品,而《伊卡狛格》是相對來說篇幅比較小的,同時也關照現實的一個童話作品。

我主張譯者的角色應該是隱形的,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不要過度的表現自己,而是應該更大限度的貼近原作者,把原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儘自己最大努力表達出來,這就是比較成功或者比較好的譯本。一般我會在意思上,在意境上,在內容和風格上,儘量貼近原作者。在表達上儘量用純正的中文來表達。

本身這個書名我們採用音譯,因為原文是Ickabog,中文跟英文的發音類似,為什麼選擇「狛」?一方面讀音是bo,另外這個英文詞字典上查不到,略帶神秘和引人遐想的一個詞,是字典上沒有的,是羅琳生造出來的,為了貼近羅琳的風格我們也生造了一個詞,這個詞大家看上去很陌生,但是「狛」會帶給你一種怪物的想像,這個也符合羅琳關於伊卡狛格的設定。

我最喜歡的是最後遊行的浩浩蕩蕩的隊伍,伊卡狛格帶著喜歡它的所有人類,從北邊浩浩蕩蕩的遊行過來,那個場面我翻譯的時候很震撼,至今我腦海裡還留有那個畫面。

*本文據馬愛農在《伊卡狛格》新書發布會上發言速記整理。

相關焦點

  • J.K.羅琳為何拒絕電影中一個特殊的角色?——《哈利·波特》
    J.K.羅琳無疑是一位傑出的女性,由她創造的哈利·波特,是一個家喻戶曉的電影人物。《哈利·波特》一共有8部電影,在這8部電影當中,J.K.羅琳本可以扮演一個特殊的角色,但是她最後仍然決定,留在幕後。那麼這個特殊的女性角色,究竟是誰呢?
  • J.K. 羅琳新作《伊卡狛格》京滬深三地同步首發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巖為首發式致辭,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總編輯應紅與黨委書記張賢明分赴北京、上海、深圳會場為新書揭幕,圖書責編王瑞琴、馬博,譯者馬愛農與嘉賓
  • 不怕被噴,BBC表彰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的爭議言論
    據DW報導,BBC年度羅素獎以英國作家伯特蘭·羅素的名字命名,今年由於提名名單中包括了作家j·k·羅琳,吸引了公眾的關注。 j·k·羅琳 這位《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作者因為她的一篇關於性別區分的文章而獲得提名,這篇文章在今年6月首次發表時曾引發了公眾的憤怒。
  • 《神奇動物在哪裡3》鄧布利多演員,讚揚了與J.K.羅琳之間的合作
    事實上,他承認,自己從編劇j·k·羅琳那裡得到了很多情報,j·k·羅琳讓他知道了許多鄧布利多背後的故事,這讓他在腦海中擁有了更多與鄧布利多有關的信息。裘德·洛不僅是《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一部分,他也是《哈利·波特》的粉絲。在接受《名利場》雜誌採訪時,裘德·洛談到了《哈利·波特》系列在他的生活中有多麼重要。
  • 風暴中的J.K.羅琳
    這種所謂多元價值觀變成了一種「多元專制」。只有羅琳這種不用看老闆臉色的大佬才敢於站出來為她說話。這些話即便是用中文說出來都會被很多人圍攻,羅琳在風暴中心站出來支持Maya女士,是非常勇敢值得敬重的。再說一下《哈利波特》中的所謂的種族主義元素。真是荒謬啊,哈系列出版至今已經十幾二十年了,要歧視早歧視了,怎麼到今天才成為一個問題?
  • 九位作家共薦:J.K.羅琳新作《伊卡狛格》,到底好看在哪裡?
    《伊卡狛格》是羅琳十多年前為自己的孩子創作的故事,每晚在孩子睡前,她會把這個故事講給他們聽。雖然內容並非「哈利·波特」系列的延續,但其中仍然蘊藏羅琳作品常見的主題,如陰謀、冒險、正義,並且充滿羅琳式的幽默和懸念。今年的新冠疫情使得很多家長、小朋友無法出門,為了讓居家的人們能夠驅趕寂寞、獲得歡樂,羅琳將這部作品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免費網絡連載。
  • 不是「哈利·波特」的延續 J.K. 羅琳新作《伊卡狛格》中文版上線...
    而從6月16日起,中國和俄羅斯的讀者也可以在網站上讀到自己語言的翻譯版本了。羅琳《伊卡狛格》是羅琳十多年前創作的故事,在自己的孩子每晚睡前,她會把這個故事講給他們聽。現在,由於全球受到新冠病毒的影響,許多孩子、父母和監護人不得不在家自我隔離。
  • 美國粉絲把作者羅琳開除了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4K修復3D版「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中文譯者馬愛農回憶說,「翻譯前三本就像在上臺階,到第四本漸入佳境,出現了很多奇怪的新事物,人物和情節也更加豐富。」馬愛農稱最喜歡的人物是羅恩,「他就像鄰家小男孩,身上有笨拙、困惑甚至一些可笑的表現。雖然他不是絕對的主角,但是他的善良、幽默和勇敢,通過很多細節打動了我。」人民文學出版社「哈利·波特」系列編輯王瑞琴表示:「如果沒有發生疫情,我們原計劃從春節後開始一系列紀念活動,現在只好轉到線上和讀者交流,同時也在馬不停蹄地推出20周年學院紀念版圖書、《哈利·波特:電影角色書》等。」
  • J.K.羅琳新作《伊卡?格》首發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本報電(胡雪慧)11月10日,J.K.羅琳新作《伊卡?格》在京、滬、深三地同步舉行首發儀式,約50萬人次讀者參與。疫情期間,為了讓居家的人們能夠驅趕寂寞、獲得歡樂,「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作者J.K.羅琳公布了一個她私藏多年的全新原創故事《伊卡?格》,並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免費網絡連載。《伊卡?格》講述了伯特和好友黛西尋找傳說中的怪物伊卡?格,試圖查出真相,消除人們的恐懼,將希望和幸福帶回自己國家的故事,作品延續了羅琳作品常見的陰謀、冒險、正義主題以及羅琳式的幽默和懸念。
  • J.k. 羅琳:用想像力創造出一個魔法王國
    羅琳,1965年出生於英國格溫特郡 ,英國作家。 說到羅琳,部分朋友可能一時反應不過來她是誰;但要是一說到《哈利波特》,我想,大家可能會說,啊!對了,是她,《哈利波特》的作者。我們常常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對一位作家來說,作品的知名度和傳播度才是可以檢驗出作家優良與否的關鍵所在。
  • 一場關於變形人的論戰之後,J.K.羅琳為什麼成為了伏地魔
    長期以來,他們一直對羅琳持續介入哈利波特的世界而怨聲載道,因為這玷汙了他們對這部作品的原始童年記憶。當她只是通過回顧性的描寫地把原著變得更具有包容性——宣布鄧布利多是同性戀——以及她在Pottermore網站中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印第安巫師」時,這引發了人們的焦慮。
  • 因講錯話被《哈利·波特》粉絲除名 J.K.羅琳依舊很剛!
    寫的書暢銷,被翻拍成影視作品火爆全球,並吸引了一大批粉絲,這大概是一個作家能達到的最高成就了吧。英國作家J.K.羅琳就是這樣的存在!憑藉著《哈利·波特》系列大獲成功的她獲得巨大的聲望。當時,羅琳對一篇名為《為後疫情時代中來月經的人創造一個更平等的環境》發表評論,她對標題中「來月經的人」(those who menstruate)這一表達方式表示了強烈不滿:「來月經的人。我很肯定曾有一個詞語可以形容這些人。誰幫我想想:Wumben? Wimpund? Woomud?
  • J.K.羅琳新書首發朵雲書院旗艦店
    這一次,J.K.羅琳又將帶來怎樣的奇妙世界?2020年11月10日,「哈利·波特」系列引進中國20周年之際,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引進的J.K.羅琳新作《伊卡狛格》,將舉辦京滬深三地同步首發儀式。全球同步,雲上首發11月10日將是全球J.K.羅琳書迷矚目的日子。當天,《伊卡狛格》將全球同步首發,世界範圍同時上架。
  • J.K.羅琳《哈利·波特》魔法世界,這5件不符合邏輯的事情
    《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很複雜,即使J.K.羅琳已經發揮了自己的才華,在她的作品中。不過,當我們反覆觀看《哈利·波特》電影的時候,我們也會發現很多的問題。對於粉絲來說,我們總是喜歡一遍又一遍地觀看哈利·波特,我們喜歡J.K.羅琳的魔法世界,我們希望把魔法世界分享給那些我們所愛的人,未來的孩子。不過,當我們的孩子向我們提出有關《哈利·波特》問題的時候,他們是否會發現,J.K.羅琳魔法世界中,有一些漏洞和不符合邏輯的事情呢?
  • 《哈利·波特》明星丹尼爾·雷德克裡夫回應JK羅琳「反變性言論」
    「大難不死的男孩」表示,這並不是「我和j·k·羅琳之間的內訌」,並補充道:「跨性別女性就是女性。」2011年7月,丹尼爾·雷德克裡夫和JK·羅琳出席《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倫敦全球首映式。《哈利·波特》影星丹尼爾·雷德克裡夫就作者j·k·羅琳關於變性人的言論發表了言論,他說他希望羅琳的言論沒有「玷汙或削弱」粉絲們對她鍾愛的書的體驗。演員雷德克裡夫因在《哈利波特》改編電影中扮演男巫哈利而成為全球明星,他對羅琳上周末發布的一系列推文做出了回應,此前有評論家指責羅琳有跨性別恐懼症。
  • 被指性別歧視和醜化中國人,「大陰陽師」J.K.羅琳又翻車了!
    J.K.羅琳在轉發時吐槽:有沒有人教教我,「來月經者」是個什麼鬼?釹人?汝人?言下之意很明了,J.K.羅琳覺得女性就是女性,Female和Woman是缺胳膊少腿不能用嗎?不要成天整一些花裡胡哨、亂七八糟的稱謂出來。寫文章還能不能好好寫了?很多網友表示不滿。有人說,之所以叫「來月經者」,是因為裡面包含了跨性別者啊。
  • 《哈利波特》裡赫敏的原型,就是作者J.K.羅琳
    作者羅琳為他們起名字可是煞費苦心。哈利·波特 Harry Potter哈利·波特的名字看上去非常普通,J.K.羅琳接受採訪時說,「哈利是我最喜歡的男孩名字,如果我的女兒是男孩,我就會取名哈利·羅琳。」雖然羅琳在給哈利·波特取名字的時候,沒有詞源上的考量,但這個名字本身也是有深層次含義的。
  • 上遊薦書|J.K.羅琳多年前給孩子講的睡前故事什麼樣?她的新作...
    書名採用的、讀起來略顯拗口的「Ickabog」一詞源於「Ichabod」,J.K.羅琳解釋說其意思為「沒有榮耀」或「榮耀已逝」。「我想,你們讀完故事後就會明白我為什麼選擇這個名字了,這個故事的主題是我一直很感興趣的。」在她看來,書中的故事表面上看是面向7-14歲兒童的,但其實揭示的道理對成年人來說同樣適用:「如果邪惡控制了一個人或一個國家,會發生怎樣的情況,要怎樣才能把它打敗?
  • J.K.羅琳又被罵上熱搜了…她到底歧視了誰?為什麼不肯道歉?
    我認識變性人,也愛他/她們,但是消除性別的概念使許多人無法有意義地討論他們的生活。我覺得說出實話並不可恨。像我這樣的女人,幾十年來一直對跨性別者感同身受,因為她們和女性一樣脆弱——比如遭受男性暴力,因為認為性別是真實存在的,並導致出現了一些後果而被貼上「憎恨」跨性別者,這種想法是無稽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