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樂 肛門又叫魄門,「魄門亦為五臟使」的意義.

2021-02-07 根骶能量健康


「魄門亦為五臟使」,語出《素問·五臟別論》:「魄門亦為五臟使,水谷不得久藏。」


魄門亦為五臟使:是指魄門的啟閉功能受五臟之氣的調節,而其啟閉正常與否又影響著臟腑氣機的升降。


魄門,指肛門,為大腸的下端。屬七衝門之一。


如《難經·四十四難》曰:

「七衝門何在?……下極為魄門。」



其一,魄與粕通,肛門為糟粕下瀉之門故名之。如清代葉霖在《難經正義》所說:「下極為魄門者,魄門即肛門也。魄古與粕通。言食飲至此,精華已去,止存形質糟粕,故曰魄門也。」日本。丹波元簡在《素問識》中亦云:「魄,粕通。……蓋肛門傳送糟粕,故名粕門。」


其二,「肺藏魄,肛門上通於大腸,大腸與肺為表裡,故亦可稱之為魄門」(《素問注證發微》)。魄門具有定時開啟、排出糟粕的功能,魄門的排便功能直接源於大腸的氣化傳導功能,如《素問。靈蘭秘典論》所說:「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而大腸的傳導功能正常與否,與魄門的開啟密切相關。大腸的功能失常,其病變表現為二,傳導過快,魄門開而不合,而致洩瀉便溏;傳導過緩,魄門合而不開,而致便秘便幹。




「魄門亦為五臟使」是強調魄門的開啟功能正常與否與五臟密切聯繫,具體表現在:


1、心與魄門

由於心主神志,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具有控制、協調臟腑功能的作用,魄門的啟閉亦依賴於心神的主宰。心神正常則魄門啟閉正常,糟粕按時而下;心神失常,如昏厥病人,魄門失去心神調控,則或見神昏口開、二便失禁之脫證,或見神昏齒閉、二便秘結之閉證。


2、肺與魄門

肺主氣具有宣發肅降之職,並通過經脈絡於大腸構成表裡關係。大腸的傳導氣化與魄門的啟閉排便,依賴於肺氣的推動及宣降作用。肺氣充足,宣降協調,津液得布,則大腸氣化有力,魄門啟閉正常;若肺氣虧虛,肅降無力,則大腸傳導緩慢,魄門開啟無力,而致便秘;若肺氣壅滯,易使大腸氣滯,魄門啟閉失常,亦見便秘。故此《類經。十二經病》曰:「大腸與肺為表裡,肺主氣,而津液由於氣化,故凡大腸之或瀉或秘,皆津液所生之病,而主在大腸也。」


3、脾胃與魄門

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胃能將飲食水谷化為水谷精微,並將精微布散全身,大腸的傳導功能有賴於氣血的充養及津液的滋潤。因此,魄門的啟閉功能依賴與脾氣的升提與胃氣的通降。脾胃功能正常,則大腸傳導、魄門啟閉正常;若脾胃功能失常,則大腸傳導功能失常,導致魄門開啟失常。如勞倦傷脾,脾不升清,則生飧洩便溏;若飲食傷胃,胃失和降,則見瞋脹便秘。


4、肝與魄門

肝主疏洩,能調暢氣機,促進氣機的升降出入,調節大腸的傳導與魄門的開啟。肝氣調達,則氣機調暢,大腸傳導、魄門的啟閉正常。若肝失疏洩,橫逆乘脾,影響大腸的傳導,導致大便溏洩;若肝氣鬱結,氣滯不暢,大腸傳導無力,則致大便秘結。故此李梴在《醫學入門》中指出:「肝與大腸相通,肝病宜疏通大腸,大腸病宜平肝。」


5、腎與魄門

腎開竅於二陰,主司二便。大腸的傳導功能依賴於腎陽的溫煦、氣化及腎陰的滋潤、濡養,魄門的開啟還有賴於腎氣固攝作用。若腎陽虧虛,或腎氣不足,固攝無力,則見洩瀉便溏;若腎陰虧虛、腸道失潤,或腎陽不足、推動無力,則見大便秘結。正如《景嶽全書。洩瀉》所說:「蓋腎為胃關,開竅於二陰,所以二便之開閉,皆腎臟之所主。今腎中陽氣不足,命門火衰……陰氣盛極之時,即令洞洩不止。」《雜病源流犀燭。大便秘結源流》亦云:「大便秘結,腎病也。經曰:北方黑水,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蓋腎主五液,津液盛,則大便調和。」


綜上所述,「魄門亦為五臟使」,魄門的開閉、大便的排洩依賴於心神的主宰,肺氣的宣降,脾氣的升提,胃氣的通降,肝氣的調達,及腎氣的固攝。

其與五臟在生理上、病理上密切相關。這一理論,對於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皆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素問。五臟別論》指出「凡治病必察其下,觀其志意,與其病也。」強調在治療疾病時,必須注意觀察病人二便的變化,通過二便的變化,判斷疾病的虛實,推測病情的吉兇。如昏厥之人,若見二便失禁,則為髒氣衰竭的「脫證」,多為氣血衰竭,病情較重,預後不良;若見二便閉阻不通,則為實邪內壅之「閉證」,其病機為實邪結聚,病情較重,及時治療尚有生機。在治療中,對於魄門開閉異常所致的便秘或洩瀉等症,應當詳察病機,求其所屬,針對五臟的虛實進行調治。如治療大便秘結,證屬肺虛氣秘者,治當補肺益氣通便,方選黃芪湯;證屬陽虛冷秘者,當用溫陽補腎通便之法,方用濟川煎加味;證屬肝鬱氣秘者,治以理氣疏肝通便,可用六磨湯加減;等等。如見大便溏瀉,證屬腸胃食滯者,治當和胃消食,方選保和丸;證屬肝氣乘脾者,治以疏肝健脾,方用痛瀉要方;證屬脾胃虛弱者,治以健脾和胃,方用參苓白朮散;若證屬腎陽虛衰者,治以溫腎止瀉,可選四神丸加減。

正如程仲齡在《醫學心悟》中所說:「書云:溼多成五瀉,瀉之屬溼明矣。然有溼熱,有溼寒,有食積,有脾虛,有腎虛,皆能致瀉,宜分而治之。」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有一種特殊養生方式,它在肛門調理,叫做【修谷道】」


相關焦點

  • 【典籍解讀】魄門亦為五臟使
    原文出處:  《素問·五臟別論》:「魄門亦為五臟使,水谷不得久藏。」
  • 魄門說
    《素問.五臟別論》說:「魄門亦為五臟使,水谷不得久藏」。
  • 「 魄門 」 不嚴,難長壽,為什麼
    ,咱們來和您聊聊人的「魄門」。什麼是「魄門」?魄門者,肛門也。     為什麼要叫做「魄門」呢?因為在古代的漢字裡面,糟粕的「粕」,通「魄」字。肛門作為傳導糟粕之地,所以就被稱作「魄門」。另外,肛門屬大腸。大腸和肺相表裡。肺藏魄。故而古人稱大腸末端為「魄門」。    其實,這些都不重要。我們想告訴您的是,我們兩臀之間的這扇「魄門」,實際上和五臟之間的關係,都比較密切。
  • 賁門、幽門、闌門、魄門(七衝門)的意義與穴位的關係如何?
    文獻最早只在《難經·四十四難》提出「七衝門」,即從口唇到肛門共分七道門。,故名;大腸最末端為「魄門」,丹波元簡認為「魄」與「粕」義通,意指糟粕所出。其中,「賁門」為胃上口,位置當第十一胸椎之左側,但外部相應的穴位多指上脘穴,在臍上5寸、這一部位,為胃、膽胰等臟器病痛的主要反應點,俗所稱「心口痛」多指此處。「上脘」作為臟器的概念是指胃脘的上部,上脘穴雖不是直對賁門,但作為病痛反應點,與胃脘的關係是確切的。
  • 人體衝要七衝門
    《難經·四十四難》:「唇為飛門,齒為戶門,會厭為吸門,胃為賁門,太倉下口為幽門,大腸、小腸會為闌門,下極為魄門,故曰七衝門也。」飛,同扉字,口唇象柴扉一樣自由開關,是曰飛門。戶,戶限也,食物入口,上下齒為之戶限,以便咀嚼,是謂戶門。會厭是氣管和食管的相會處,為咽物送入食管必經之地;吸,吸取之義,故稱會厭為吸門。
  • 魂魄神形氣靈|附形之靈為魄,附氣之神為魂
    分而言之,氣足則生魂,魂為陽神,精足則生魄,魄為陰神。合而言之,精氣交,魂魄聚。其中藏有真神焉,主於心,聰明知覺者也。若精神衰,魂魄弱,真神漸昏。肝藏魂,肺藏魄。人死的時候魄也會離開人體,那魄從哪兒離開人體?中醫認為人體有一個門,叫魄門,它是魄離開人體的門。魄門就是肛門。所以古代人搶救快死的人,第一件事是塞住肛門。很多人死的表現也就是屁滾尿流,大小便失禁。
  • 上古智慧 | 觸摸自己的「神、魂、魄」
    我們經常說:「這孩子丟了魂了」、「這個女人的眼睛勾魂攝魄」、「某某又被那狐狸精給勾走魂了」……這些說法只是開玩笑還是有它的生理、病理意義?這就是我們要談的內容。人有三魂,三魂是神的三個組成部分。人若丟一個魂還可以,丟兩個魂還能活著,若丟三個魂人就成了行屍走肉了。現代醫學在二三十年前,判斷人生死的標準是看心臟,有沒有心跳,有沒有呼吸。
  • 你的「三魂七魄」都還在嗎?
    是魄。學過中醫理論的人都知道,肝藏魂,肺藏魄。人死的時候魄也會離開人體,那魄從哪兒離開人體?中醫認為人體有一個門,叫魄門,它是魄離開人體的門,而這個魄門就是肛門。所以古代人搶救快死的人,第一件事是塞住肛門。很多人死的表現就是:屁滾尿流,大小便失禁。下面我們說一下七魄的功能。人有七魄,各有名目。第一魄名屍狗,第二魄名伏矢,第三魄名雀陰,第四魄名吞賊,第五魄名非毒,第六魄名除穢,第七魄名臭肺。對人體來說,「屍狗」這個魄就像看家的小狗一樣,管理著人體的運動生理功能和皮膚毛髮的本能性反應。
  • 中醫講「三魂七魄」,數數你的都還在嗎?
    所以孔子說:生而知之為上,學而知之亞之。而那些自閉症孩子丟了什麼魂?就是因為丟了個爽靈。3.還有一個魂叫幽精它決定了人的性取向和性能力,決定人將來會愛什麼人。我們常說的「被什麼人勾去了魂」,這裡的魂指的就是幽精。同性戀的性取向也是由它決定的。同性戀能改嗎?不可能!因為幽精決定了人的性取向。
  • 人有「三魂七魄」,數數你的都還在嗎?
    是魄。學過中醫理論的人都知道,肝藏魂,肺藏魄。人死的時候魄也會離開人體,那魄從哪兒離開人體?中醫認為人體有一個門,叫魄門,它是魄離開人體的門,而這個魄門就是肛門。所以古代人搶救快死的人,第一件事是塞住肛門。很多人死的表現就是:屁滾尿流,大小便失禁。下面我們說一下七魄的功能。那些睡著了以後打呼嚕的人,就是因為這第一個魄有問題。
  • 三魂六魄,看看哪個已不在您身上?
    但是被他們判斷為腦死亡、植物人的人又被很多中醫給搶救過來,所以他們現在還在納悶怎麼判斷人的生死。而中醫認為,當一個人失神以後,儘管他的肉身還在走,還在動,還在吃,還在喝,但是他已經死了。就如臧克家的詩:「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這是生命之光,如果它沒了,這個人也就沒了。有位老中醫給一位老總看病,號完脈以後說:「你準備後事吧。」
  • 【黃帝內經】中奇恆之腑,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特點
    所以,五臟病理不外乎精氣不滿和髒氣壅實兩端。臨床上髒病多虛,虛則補之,但不可純補、峻補、壅補,應該補中寓通,靜中寓動。如補脾當配和胃消導之品,養心宜佐以和血活血之品,補肺應伍以宣肅之品等;髒亦有實證,主要為精氣壅實不行所致,如肝氣鬱結、肺氣壅滯、心血瘀阻等,治療當以疏通為大法,寓補於通。六腑主傳化物而不藏,傳化物包括水谷及其糟粕,還有五臟代謝後的濁氣。
  • 道教魂、魄、鬼、神
    嬰兒在五個月(150天)左右各臟腑產生了氣機,就產生魄。魄是氣之靈性,所以魄從氣生。五臟五氣,六腑一氣,三焦一氣共七氣。
  • 秋冬季護腸胃,守住身上這七道神奇的「門」!
    中醫經典著作《難經》記載:「唇為飛門,齒為戶門,會厭為吸門,胃為賁門,太倉下口為幽門,大腸小腸會為闌門,下極為魄門。」這七道門合稱「七衝門」。飛,同扉字,形容口唇像柴扉一樣自由開關,是曰飛門,是飲食物進入人體的第一個門戶,也是整個口腔的防護牆。
  • 三魂七魄哪個已經不在你的身上?
    人有多少魂、多少魄?古人認為人有三魂七魄。那是哪三魂?哪七魄?我們經常說:「這孩子丟了魂了」、「這個女人的眼睛勾魂攝魄」、「某某又被那狐狸精給勾走魂了」……這些說法只是開玩笑還是有它的生理、病理意義?這就是我們接著要談的內容。
  • 《黃帝內經》講的「三魂七魄」,數數你的都還在嗎?
    就是說一個受精卵想要成為「人」,需要氣血化生,榮養五臟和四肢百骸的「榮氣」和保護身體不受侵襲的「衛氣」已經通達,五臟六腑已經生成,精氣神和意識在人體中心居住,魂魄都已具備,才能做好全部準備。比如說某個女性的眼神吸引人「勾魂奪魄」,說某個人沒有精神「失魂落魄」,說某個人大受震驚「驚魂落魄」,描述一個人死亡「魂飛魄散」……氣血、榮衛、五臟
  • 七衝門——人體的「長命龍」;打通七衝門,安和五臟六腑!
    話說在中醫最早的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難經》裡記載:我們人體裡有一條關乎壽命的長龍,「唇為飛門,齒為戶門,會厭為吸門,胃為賁門,太倉下口為幽門,大腸小腸會為闌門,下極為魄門。」合稱七衝門。這七個門一通暢,整個五臟六腑也就通了一大半了。那麼如何盤活體內這條「長命龍」呢?
  • 揭秘道教的靈魂修煉:朝和三魂,夕煉七魄
    在一般意義上,所謂靈魂是指寓於存在物體的形體之中,並主宰一切活動的超自然存在,它是其所存在物體的一切活動的原動力和操縱者。「夫七魄積陰之氣,其形類於鬼也。令人多欲傷勞,窒塞拘急,好穢不好浄。能使行屍,背生向死,諂曲詭詐,慕戀女色,日夜興惡,催人早死。遣入鬼趣,能蔽障人生門,名曰屍狗、伏矢、雀陰、吞賊、飛毒、除穢、見肺。」
  • 魂魄大論之魂與魄·酒與煙*星星論道
    魂強到極致時就會變魄,同樣,魄強到極致時也會變魂。正常情況下,魂中有魄,魄中也會有魂。唯一與太極圖不同的是,太極圖的黑白關係是對等的,沒有主次之分;而魂和魄是不對等的,是有主次之分的,魄一定附屬於魂,受魂的掌控。但是,在特殊情況下,魄又會越過魂而直接掌控我們的思維、我們的言語、我們的行動。這就叫本能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