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討論了奇恆之腑、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特點。奇恆之腑的名稱主要由其結構功能所決定的。在性能上,它們屬陰像地,主藏蓄陰精,與五臟性能相似,但髒與腑之間有表裡配偶關係,而它們卻沒有。
因此,既與一般的髒與腑有相似之處,又異於一般臟腑,故稱「奇恆之腑」。
五臟的功能主藏精氣,故精氣宜充滿。同時,精氣又要保持運行流暢,不能壅實不行,才能灌注營養全身器官組織,故其功能特點是「滿而不能實」。所以,五臟病理不外乎精氣不滿和髒氣壅實兩端。臨床上髒病多虛,虛則補之,但不可純補、峻補、壅補,應該補中寓通,靜中寓動。如補脾當配和胃消導之品,養心宜佐以和血活血之品,補肺應伍以宣肅之品等;髒亦有實證,主要為精氣壅實不行所致,如肝氣鬱結、肺氣壅滯、心血瘀阻等,治療當以疏通為大法,寓補於通。
六腑主傳化物而不藏,傳化物包括水谷及其糟粕,還有五臟代謝後的濁氣。為保持傳瀉的通暢,六腑應處於一種「虛實」的狀態,如「胃實而腸虛」、「腸實而胃虛」。這種「實」是暫時的,水谷和糟粕在六腑中不可久留,消化道不能同時充滿,需要按時排空,故其功能特點概括為「實而不能滿」。因此臨床上六腑以滿而不通為其主要病理特徵,多見食積、便秘、癃閉、黃疸、水腫等實證病變,故凡治六腑病以通降去實為大法,所以後世有六腑「以通為用」、「以降為順」的說法。
「魄門亦為五臟使」的理論對臨床意義頗有指導意義。由於魄門與五臟有密切的關係,所以臨床無論外感、內傷病變,下查魄門是不可忽略的方面。首先,對於疾病預後的判斷,查魄門可知其吉兇。如昏厥證,二便失禁者,為髒氣衰敗之象,預後多不良,治當急固其氣;而大便秘結不通者,多為實證,治需急通其便,以洩其邪。其二,在疾病治療中,魄門病變,調理五臟;五臟病變,通調魄門。如魄門輸瀉失常所致的洩瀉證,治有溫中健脾的附子理中湯,溫補腎陽的腎氣丸,疏肝解鬱的逍遙散、痛瀉藥方等。便秘證治有針對腎陽虛的濟川煎、半硫丸,治療肝氣鬱滯的五磨飲子,治療熱傳大腸的麻杏甘石湯等。五臟病變,通調魄門,如心經火盛,導熱下行,方用導赤散;肝膽火盛方用龍膽瀉肝湯;邪熱壅肺方用涼膈散、防風通聖散;胃腸熱結方用大承氣湯等。
其三,在治療原則的確立上,臟腑病變引起的洩瀉、便秘,當求其本,調理五臟,但因二便失調直接影響臟腑功能者,則應急先調治魄門,先治其標,正如《素問標本病傳論》所說:「小大不利治其標,小大利者治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