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刺激又恐怖《龍虎山張天師》道教祖師張道陵在巴蜀降服巫鬼

2020-12-22 高分影視劇安利

最近有一部題材比較奇特的網絡電影《龍虎山張天師》,這劇講的是道教有關的事,主角張天師張道陵也是道教中正一教的創始人,電影中主要講的故事也是他有名的巴蜀除妖的事。整部電影看下來是挺緊張的,可能近些年很少看到這種類型的題材,乍一看心跳要加速。

天師除妖,從這四個字就能看出來這個故事挺奇幻,剛開始的那段就挺嚇人,大晚上的一個盜墓賊起了貪念殺了同伴,轉身卻被一群人捆住了手腳,還被下了蠱,走時還留下了陰森的笑容,蠱已經起作用了。看後面就知道了,為了大巫師的長生不老,他們搞出了祭祀大典這種泯滅人性的東西,張天師和弟子遠赴巴蜀來幫朋友的忙,只不過還沒到目的地就發現這段旅程危險重重。

在路上他們就遇到了桃花瘴幻術,徒弟差點中招,雖然在張道陵的幫助下,徒弟躲過了一難,但是吃飯時又中招了,徒弟被人下了蠱,本來以為是那個老闆搞的鬼,但是發現後面還有推手,下蠱的又是那群巫師。樊少皇的打戲超精彩,這種打鬥場面即使是放到武俠劇裡也毫不遜色啊,打戲看起來實在是熱血沸騰。

師徒二人和意外結識的姑娘紅纓,他們一起尋找蠱毒背後的真相,解救紅纓哥哥。後面他們會知道祭祀大典,也會和那群巫師有更多的接觸,精彩的打戲少不了,而且還會揭秘張道陵的心結。最後當然是邪不壓正,張天師降服巫教也道化了當地百姓。當然,這劇有很多優點但也有很多缺點。

這部劇雖然打著宣傳傳統文化的旗號,但並沒有很多真正的道教相關內容,反而有很多別的文化在裡頭,不知道是不是想搞個混合的。像三星堆,還有克蘇魯,結合得讓人不舒服,一個巫婆為什麼一直念叨著克蘇魯啊,這都是咒語了嗎?而且八部鬼帥和祭祀大典介紹的太簡略,巫婆和大巫師那裡的戲份也不夠精彩,而且女主為什麼一定要這樣掛掉呢?有些劇情太套路化。

從呈現的畫面來看,這部劇還是挺不錯的,畫面感舒服,也沒有誇張的濾鏡,而且這個劇情需要很多特效,這裡的特效就挺逼真,換句話說有些場景就很嚇人,但是打戲超級精彩,樊少皇這些年的動作戲一直都很棒,看著很過癮。很久沒看過這種劇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哦,還是有驚喜的。

相關焦點

  • 樊少皇新作《龍虎山張天師》,道家文化與武俠結合,看點在哪裡?
    故事背景電影《龍虎山張天師》的故事根據我國道教創始人張道陵的人物傳記改編而成。根據資料介紹,張道陵是我國的道教創始人,傳說東漢順帝年間某夜,太上老君降臨在他住的地方,授給他雌雄劍和許多符籙,要他誅滅橫行四川的六大魔王、八大鬼帥。詳細的介紹大家可以自己搜搜看,在這裡不過多介紹。
  • 張道陵辭官隱居,神丹練成龍虎飛天,創教救世功成飛升
    張道陵,在道教中被尊為祖天師,由於是第一代,所以又稱祖天師。天師職位的繼承採用世襲嗣教制度,祖天師化去後,由兒子張衡接任,史稱嗣天師。衡化去後,又由子張魯接任,是為系天師。到了第四代孫張盛時,回歸遷居江西鷹潭龍虎山,子孫世傳其業,一般稱第幾代天師。統稱張天師。在風景秀麗的龍虎山有一座天師府,自明朝開始歷代張天師居住於此,同時它也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
  • 《龍虎山張天師》樊少皇變身張道陵,破蠱毒,救蒼生
    而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到電影院去享受更有衝擊力感官刺激,但今年由於疫情影響,電影院遲遲沒有動靜。雖說不能到電影院大飽眼福,但如今的5G時代,各種熱播劇還是能隨時隨地觀看,這不,今天小編要講的就是近日在各大影視平臺上映的《龍虎山張天師》。
  • 《龍虎山張天師》:樊少皇刻畫仙風道骨張仙人,匠心傳播傳統文化
    #《龍虎山張天師》在三網平臺同時在線熱映,這是難得一見的情景,成為當下最火爆的網絡大電影。道家有祖,名曰天師,該電影講述了道教創始人張道陵的傳奇故事。劇情其實很簡單,講述了張道陵受朋友求助,帶著弟子前往巴蜀之地,途中捲入一場陰謀中,結交三兩好友,歷經磨難打八部鬼帥、滅邪惡巫教濟世的正能量故事。聽片名這是一部充滿神秘感的奇幻片,實則導演給了觀眾意外之喜,一部古風武打片新鮮出爐。
  • 樊少皇新片《龍虎山張天師》上映,以自然色播放張道陵,太棒了
    幾年,他很少給你帶來新的作品,因為一部新作的發布,他再次引起了公眾的關注和討論,許多人對他在這部新作品中的表現和演繹感到非常驚訝,他的新作品是《龍虎山張天師》電影,現在正在網絡平臺上放映。在正在放映的新電影樊少皇中,他在電影張天師張道陵中扮演主角,他講述了他的飾演領導他的弟子王長的故事,由於某種原因來到蜀地之後,他捲入了驚天陰謀並最終講述了逆襲的故事。從影片主題來看,這部關於道教的電影張天師張道陵在題材上還是很新穎的,雖然樊少皇以前沒有扮演過類似的角色,但是他的飾演基本上沒有問題。
  • 《龍虎山張天師》展現中式哥特風,樊少皇正氣浩然上演道教文化
    以前的網絡電影由於成本低,資源有限,做出來的電影給人的印象大多數是低級而庸俗,不過近兩年網絡製作的大電影開始走高品質路線,一些優質的影片開始斬頭露角,如近期的大電影《龍虎山張天師》就透著不一般的品相,畫面精良,一種大電影的質感躍然屏上,與不知名的網絡小電影不同,這部網絡電影的主角是香港著名的演員樊少皇
  • 《龍虎山張天師》女主角是誰?結局是一大敗筆?
    《張天師》便是當下影視行業相對欠缺的一種稀缺題材與視角,片中故事改編自史料記載,男主角張道陵更是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其實,8090後的觀眾大多看過張道陵相關的影視形象,只不過他多以「工具人」配角身份出現,沒能給觀眾帶來過多記憶。比如,《西遊記》裡經常與太上老君、太白金星等人一同出現的張天師,便是張道陵飛升後的神仙形象,是天界道仙裡的背景板之一。
  • 道教:張道陵,普施符籙禳救災禍,被後世尊為五鬥米道教始祖
    這說的便是宋仁宗時,京師瘟疫流行,張天師在江西龍虎山未卜先知,乘鶴駕雲而去,在東京做了七晝夜羅天大醮,普施符籙禳救災禍,瘟疫盡消,軍民安泰,可見張天師的道行不凡。但這位張天師不過是第一位張天師的第二十幾世後人,比他的老祖張道陵差多了。張道陵(公元34-156年),一名張陵,東漢人。他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實際創立者。
  • 龍虎山張天師—師傅因愧入魔,徒弟因色進瘴,這電影究竟想說什麼
    因色進瘴《龍虎山張天師》用簡短的一個開頭,便將人性最深處的欲引到觀眾面前。遇到張道陵後,被其道法高深而折服,一直忠心耿耿的伴其左右,成為了他的徒弟。但他天性好動,愛出風頭,所以,因為個性問題引出了很多禍端。這一次,在《龍虎山張天師》這部電影中也一樣,張道陵應好友請求,領著王長深入巴蜀之地,解決當地出現的怪異現象。
  • 「洞天福地龍虎山 道教祖庭天師府」
    本文摘自 龍虎山道教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門額「相國仙府」四字,其中「國」字由「西、國、人」三字組成,是道教獨創的一個字。「南國無雙地,西江第一家」是一副古對聯,不知何人所撰,說的是南張(張天師)、北孔(孔夫子)兩大世家的榮耀與顯赫。門內的古壁,稱為「照壁」,又稱「屏風石」。古代有「天子外屏,諸侯內屏」的說法,屏有避風、闢邪的功效。正面的太極圖案是道教的標誌圖案。
  • 張道陵並非「道教祖師」?多數人不知的六個道教冷知識!
    道教是我國一個頗為神秘的本土宗教 。道教學說探究宇宙、生死等奧秘,故而玄而又玄,有「玄學」之說。因此,民間對道教的了解也極為模糊。本文我們就來說一下,不為人知的道教冷知識。一、張道陵為「道教實際創始人」而非「道教祖師」對道教有一定了解的小夥伴,會覺得張道陵開創道教,那麼他就應當為道教祖師。
  • 張道陵是誰?你能相信他竟然是他的徒弟
    張道陵我想大家對他都不會陌生,正一道的創始人,後世稱他為「祖天師」。其子張衡為「嗣師」,其孫張魯為「系師」,曰「三師」(「三張」)。其傳人為其子孫世襲,後皆稱為「天師」,因此張姓即被稱為「張天師」。張道陵創建的正一道屬於道教正宗,道教的產生和演變而成歷史,對我國的文學、政治、經濟、藥物學、農民運動、思想解放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而由於道教的發展所積存下來的大量經典文獻,成為了我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 你知道張良和張道陵的關係嗎?
    《龍虎山張天師》張道陵劇照張道陵乃張良八世孫?張道陵(34年—156年),字輔漢,原名陵,道教正一道實際創立者,東漢時期豐邑(今江蘇徐州豐縣)人。張道陵是正一道創始人,他是祖天師,又稱第一代天師。據《辭源》載:「張道陵,東漢人,子房八世孫」,「張魯,後漢豐人,道陵之孫,據漢中,稱天師君,行其祖之道,附之者甚多」。
  • 鐵色之旅 鷹廈回眸 漫遊中國第一道教名山
    千年古鎮一一上清鎮,是龍虎山旅遊的亮點,被稱為中國道教第一古鎮。 相傳張天師在此歷經63代190O餘年。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開篇第一回《張天師祈讓瘟疫,洪大慰誤走妖魔》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如果沒有上清古鎮,沒有上清這塊土地孕育出的道教文化,龍虎山要成為中國道教第一山和中國道教的發源地,恐怕是不可能的。
  • 龍虎山特色菜,天師砂鍋板慄雞
    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西南二十公裡處貴溪縣境內,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東漢中葉,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在此煉丹,傳說「丹成龍虎現,因此而得名」。當地盛產的板慄,個大香甜,澱粉豐富,是歷代天師所喜愛的果品,素有「人間仙果之稱」。而今天所講一道菜就和天師有著不解之緣。
  • 道教門派系列:太清玄元濟世救人正一道,胎息、符籙上清派(上)
    (乾貨,記得三連哦)道教門派總觀道教嚴格意義上說,在先秦時期就有了雛形,天師張道陵是讓這個雛形得以完善和成大變成了有體系的教派。道教內部門派非常多,根據道教門派記錄的書籍《諸真宗派總簿》記錄在冊的道教門派共有86個門派。
  • 道教傳奇:一代天師張道陵的神秘人生
    張天師,字輔漢,沛國豐(江蘇省豐縣人),其為創漢功臣張良(字子房,江蘇豐縣人)之八世孫,史書又稱其名為張陵。他七歲時即能誦《道德經》,並能達其要旨。長成後身材高大魁梧,古籍中描繪其形像為:龐眉文額,朱頂綠睛,隆準方頤,目有三角,伏犀貫頂,垂手過膝,使人望之肅然起敬!他生性好學,天文地理,河洛圖緯,皆極其妙;諸子百家,三墳五典,所覽無遺。
  • 在物而心不染,處動而神不亂,淺談《龍虎山天師》張天師的道途
    電影《龍虎山天師》,說的是張道陵早年未得封天師之時,自龍虎山入蜀中鶴鳴山斬妖降魔的故事。潛心修道的張道陵攜弟子王長前往蜀中鶴鳴山,途中王長誤中妖邪幻術「桃花瘴」。何謂「幻術」?按張真人的話說,那就是歪門邪道的障眼法。那為何人又會中障眼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