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大象還小的時候,就用一條小小的鐵鏈把它拴在柱子上。
由於力量太小,小象拼盡全力也沒辦法掙脫,反覆幾次之後,漸漸就不掙扎了。
若干年後,雖然小象已經長成一頭強壯的大象,力氣雖足以掙脫繩索,但它已沒有了掙脫的動力,也就一輩子拴在一根小小的鐵鏈上了。
即便身體長大了,但大象內心裡,住著的依然還是那頭無法掙脫鎖鏈的小象。
01、小時候受過的傷
這種生物本能中的慣性,其實就是原生家庭、童年創傷的由來——我們的家庭、成長環境,就是我們的「馴象人」,以至於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會住著一個未曾長大、未曾被安撫好的小孩。心理學稱它為「內在小孩」。
如果你發現隱隱之中有什麼東西卡在你心裡不能釋懷,你內心的某部分要一直向外尋求補償,你心裡仿佛住著一個不受控制的孩子,在與你對抗拉扯。
這些都是內在小孩在向你發出聲音,渴望被看見與療愈。
榮格說過:真的療愈,是內在的小孩的成長。
與其一直向外,向別人尋求索取來獲得心靈的慰藉,不如通過「治療」自己的內在小孩來自救,那麼,你了解自己的內在小孩嗎?
我的朋友Andy心裡住著的,是典型的討好小孩。
他是一個非常紳士的男生,在朋友圈子裡出了名的好人緣。
但有時候,他為了幫助別人,常常越過了自己的界限——而且他明知道這樣做不好,但就是忍不住。
比如:
讀書的時候,室友讓帶飯,他明明自己不吃,也繞路去飯堂幫室友打;
工作的時候,部門內的諸如開發票之類雜七雜八的事,基本都是他做的;
在他準備結婚,存錢買房的時候,竟然還借錢給別的哥們「解決生意上的燃眉之急」.
他不懂怎麼拒絕,而且他會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得到心靈中的巨大滿足感。
這是他心裡的「討好小孩」,在偷偷控制著他。
在Andy的嬰兒時期,父母對他的愛是有條件的——只有他「乖乖安靜不哭不鬧」或者是「幫爸媽分憂」的時候,他爸媽才會抱他、愛他,相反,就會冷對待甚至語言暴力。
一次、兩次、無數次,Andy就像小象一樣,掙脫不開討好的鎖鏈,把討好小孩深深地埋在心裡。
從「幫室友打飯」的小事,漸漸演變成「借掉買房的錢」的大事,其實根源都是Andy從來沒正視過自己的內在小孩,更別說好好地安撫、擁抱過TA了。
02、你的內在小孩
《你在天堂裡遇見的五個人》有一句話說:
「所有的父母都會傷害孩子,誰都沒有辦法。孩子就像一隻潔淨的玻璃杯,拿過它的人會在上面留下手印。有些父母把杯子弄髒,有些父母把杯子弄裂,還有少數父母將孩子的童年摧毀成不可收拾的碎片。」
這意味著,童年創傷,或多或少都不可避免。
就像Andy的父母,他們也愛Andy,也給予了Andy無微不至的照顧,但他們太忙了,他們沒時間照顧一個鬧騰的熊孩子,他們「需要」一個聽話的、乖的小孩,所以在行為上,表達成了一種傷害。
《小王子》說:每一個大人都曾經是個孩子,只是我們忘記了。
這句話表面是指我們丟失了童真,而在更深層次上,是指我們常常忘記了自己內心小孩的創傷,而以為是性格或能力的缺失。
例如:
有些人自我保護意識很強,不容易相信別人,多疑且敏感,本能地懷疑一切,這應該是戒備小孩;
也有如Andy一樣的,情商高,但常常以犧牲自己為條件,過於在乎他人感受,這就是討好小孩.
有些人獨處能力很強,但性格比較孤僻,容易自己胡思亂想、往極端的方向思考,這其實是孤獨小孩;
有些人工作狂,物質欲很強,但往往不容易滿足,自我自負而忽略他人感受,這是貧窮小孩;
03、內在小孩在心理學中
內在小孩由榮格在1940年出版的《兒童原型心理學》中提出,他用兒童原型來描述一個人內心中未成長、未安撫好的部分。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內在小孩治療法已經成為心理醫生、諮詢師常用的分析和治療方法。
心理學家認為,如果一個人幼年時期的心理需求(安全感、愛、認可等)沒有得到滿足,TA自我的一部分,會永遠「卡」在那個地方,並在未來的人生中不斷地尋求補償。
在感到安全時,內在小孩是不會出來的。但一旦遇到挫折、困難,內在小孩就會出來,替我們「接管」一切,充分地暴露出失控的焦慮、崩潰、退形、糾結、抗爭。並且,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童年創傷,每個人都無可避免地被自己的內在小孩」操縱「。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都會有這樣的感覺——自己明明是一個成熟的大人了,在遇到一些小事,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看到孩子沒有按自己的要求完成一件事,便勃然大怒,衝他大喊:「你為什麼不聽我的話?」
伴侶沒有在自己需要的時候及時給到反饋,會有一種強烈的不安全感,以至於做出不理性的行為:瘋狂打電話、指責對方、在伴侶面前崩潰大哭等。
努力維持「老好人」的形象,與人相處時不自覺討好對方.
很多人會試圖把內在小孩託管給他人,去找尋丟失的那部分東西——
但你最終發現,每個人都有需要自我療愈的地方,當對方退行到一個孩子的狀態時,一個孩子是無法給另外一個孩子做父母的。
04、了解並關愛內在小孩
那麼,我們有可能改變這種狀態嗎?可以的。
心理學研究發現,我們可以通過連接自己的內在小孩,安撫TA,療愈TA。
最好的療愈方式,是扒開我們作為成年人厚厚的保護套,去找到自己的內在小孩,與它和解、擁抱,再穿上外衣繼續前行。
你需要了解制約你的內在小孩是什麼樣的,是什麼原因,讓TA變成了你內在的傷害。
請記住,在人生起始的地方,有些東西我們無法選擇,但不代表我們就必須斷送掉幸福,既然內在小孩是你的一部分,那就學會愛TA吧。
真正的成熟,並不是學會迴避傷害,而是有勇氣和能力療愈傷害。
願你能不再受困於內在小孩,真正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
猜你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