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己和解,從看見內在小孩開始 | 內在小孩類型測試

2021-02-19 三觀檢測報告

內在小孩,是另一個自己

什麼是內在小孩?指的是我們在成年後,內心有一部分心理狀態與功能,和小孩一樣。

·它包含我們沒有被滿足的渴望與期待;

·內心的匱乏與需求;

·因現實遭遇而形成的內在痛苦;

我們心裡都住著一個內心小孩,卻不知道有它的存在。

·它具有隱藏性,不被我們所察覺。

·它會使我們失去理智,產生不成熟的情緒與行為。

我們沒能看見自己的內在小孩,但感受到的痛苦卻是明顯又深刻的。

不知道你是否也曾經歷過:

· 情緒不穩定,暴躁與抑鬱來回切換。伴侶或別人的一些小行為都能讓你感到憤怒或糟心。

· 內心敏感脆弱,性格孤僻,容易愧疚、自責、自我厭棄。

· 自信心不足,有畏難情緒,在工作中總覺得自己不能很好勝任目前的或者更好的崗位。

· 常常自我懷疑與否定,內心糾結與矛盾,有時候感覺自己像變了一個人。

...

這些情緒失控的、受傷的,被你忽略的另一個自己,其實就是內在小孩。

「內在小孩」沒有跟著你一起長大

內在小孩與平日的你是不同的。

比如一個平日裡溫柔恬靜的女孩子,內心也有暴躁易怒,情緒不穩定的狀態;表面上看獨立堅強能幹的成年人,內心卻是脆弱又依賴別人的;一個人平日生活的清心寡欲,但偶爾也會出現貪婪逐利的一面。

我的閨蜜,她時常和我說,她好像有兩個人格,在內心裡矛盾對抗。

在感情中,她的觀念是愛情至上,她的結婚對象也確實是她喜歡的但家境很一般的人。但後來,不如她的小姐妹嫁給了富二代,她又心生嫉妒,嫌棄自己的男友平庸。

在工作中,她一直很牴觸那些唯利是圖,巴結領導,投機取巧的人和行為,可當有一個升職加薪的機會擺在她面前,需要和領導交好,請吃飯時,她又昧著自己的「良心」,這麼做了。

在生活中,她捨不得高消費,不屑混社交圈,但當無意識新交了一群家境不錯的朋友後,她又花大價錢給自己名牌加持,為了「真正」融入其中。

這些一而再,再而三的違背自己初衷的選擇和行為,讓她也一度陷入矛盾糾結,自我懷疑的痛苦情緒裡。

 

其實她家境一直不好,從小生活在物質匱乏、被別人暗地裡瞧不起的環境裡,她內心的物質需求,自我認同和身份認同感一直未得到滿足。

而這一部分,漸深藏在她的內心和潛意識裡,形成了內在小孩。

在我們看來,她是一個踏實努力,重人情,不那麼世俗的女孩。但當遇到一些現實因素時,她的內心小孩就被激發出來,引發她產生和做出「反常」的心理與舉動。

同她一樣,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難免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創傷、一直有需求與渴望未被滿足。

雖然我們年長了,但內心深處一直有個受傷、無助、空虛的,沒有跟著長大的「內在小孩」。

與其向外尋求慰藉,

不如與內在小孩一起成長。

當我們在在感到安全時,內在小孩是不會出來的。

但一旦遇到挫折、困難,內在小孩就會出來,替我們 " 接管 " 一切,充分地暴露出失控的情緒,比如焦慮、崩潰、退形、糾結、抗爭

我有一個談了8年的男朋友,他是一個好男孩,但我還是忍不住在與他相處中,會經常發無名火。他時常一臉懵逼,每次都是他無條件主動向我認錯。

只要他不順我意,我便開始在他不清楚原因的情況下對他冷暴力,如果他遲遲不來哄我,我就會在心裡埋怨他,不夠在乎不夠體貼,還會故意做出一些不尋常的事兒來引誘他跪舔,求和。

不斷試探他到底愛不愛我,有多愛。反覆糾結「你既然愛我,就應該要包容我所有的壞情緒」,「你愛我,就應該處處為我著想。」

可是我「作」的過了,時常用生悶氣、哭泣等方式來搜刮他對我更多的愛和關心。

 

後來我才明白,我太缺乏安全感,我的所作所為,何嘗不是一個小孩子。

在我們幼年時,時常會用苦鬧的方式挽留父母,讓他們滿足我們的需求。現在我們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伴侶,達到目的。

這就是心理學中的「退形」退化到孩子的狀態,用孩子式的方式作出反應。

同樣,我內心深處的內在小孩,總是會對他人有期待,比如期待伴侶成為我理想中的樣子,我自己內心的空洞必須要通過外界的環境中來填充。又常常因為自己得不到認同與收穫,而失去力量與自信心。

可怕的是,受傷的內在小孩會持續地影響我們的生活、工作、關係的各個層面。

 

如果你發現隱隱之中有什麼東西卡在你心裡不能釋懷,你內心的某部分要一直向外尋求補償,你心裡仿佛住著一個不受控制的孩子,在與你對抗拉扯。

這些都是內在小孩在向你發出聲音,渴望被看見與療愈。

榮格說過,真的療愈,是內在的小孩的成長。

與其一直向外,向別人尋求索取來獲得心靈的慰藉,不如通過「治療」自己的內在小孩來自救。

就像一位女孩說的,「每一次自己矛盾糾結,情緒崩潰與失控的時候,我就與自己的內在小孩對話,嘗試安撫它,擁抱它,這使我的內心愈發獨立與強大。」

沒有人的內心「毫髮無損」,你要學會的是去看見、療愈這部分損傷,而不是逃避、無視。

去內觀自己的脆弱、不理智與缺失,重視自己的需要,好好愛那個受傷的另一個自己吧。

為你推薦

※我們聯合國內專業心理平臺壹點靈,為你推薦「內在小孩類型測試」。

本測評(由權威心理學家集體研發,請放心測試)將探究你的內在小孩類型,解讀你的脆弱層、保護層、核心層,探究你的深層恐懼和核心情緒,並根據測試結果給你療愈指導,幫助你更好的覺察自己的情緒,隱藏的情感需求,從內心裡長出真正的力量去應對生活和親密關係。

測評體驗價 9.9

測試題:20 題丨頁專業報告

測試完成後,生成的報告將永久保存

↑掃描二維碼馬上參與測試↑

 你將獲得什麼?

「以下展示報告部分內容」


 01丨綜合評估你的內在小孩類型



02丨解讀你的深層自我



03丨你的療愈建議


測評體驗價 9.9

測試題:20 題丨頁專業報告

測試完成後,生成的報告將永久保存

↑掃描二維碼馬上參與測試↑


點擊閱讀原文,馬上開始測試

相關焦點

  • 你的內在小孩是什麼類型? 測試
    每個人的內在小孩都有自己的屬性,你的內在小孩是什麼樣的呢?靜下心來,從下面八張圖,選出一張你認為適合拿來當作故事書封面的吧!但是漸漸的,你與你的內在小孩似乎都面臨到了同樣的狀況,在成長的路上,不斷的有人要你們放下腳步來,開始希望你們能夠更踏實的做一些考慮與計劃,為了不要出錯,那些跳躍式的思考模式漸漸的開始習慣糾結在一起思考,反覆的檢查,雖然你還是很聰明的總是能夠把事情處理的很好,但是失去自由自在的速度感,讓你與你的內在小孩開始變得容易疲勞。 如何療愈?
  • 與自己最好的和解,是陪內在小孩長大
    不得不說,內在小孩就如同我們人生木桶的最短板,生命中幾乎所有的問題,其實都是受傷的內在小孩在作祟。它不成長,我們再努力也無法長大。只有它被看見,被療愈,並且與我們一同快樂健康地成長,我們的內心才會真正成長,真正感到快樂。
  • 心理學家揭示療愈真相:最好的和解,是陪內在小孩長大
    你想向前,它要向後;你想挑戰自己,它要畏懼退縮;你想心平氣和,它要哭鬧崩潰。你責怪它不成熟,它卻哭得更兇了。其實,這些內心的糾結、掙扎都是你內心的小孩在作祟,心理學稱它為:內在小孩。它正在向你呼救,渴求被你看到和疼愛。
  • 智慧100APP—心理學家揭示療愈真相:最好的和解,是陪內在小孩長大
    心理學家揭示療愈真相:最好的和解,是陪內在小孩長大 」 只有內在小孩被看見、被療愈,並且與我們一同快樂健康地成長,我們的內心才會真正成長,真正感到快樂。
  • 療愈我們的內在小孩
    是時候與我們的內在小孩進行連結了。給它一個擁抱,和它真誠地談話,尊重它,愛護它。
  • 了解自己的內在小孩,更好的過現在的生活
    但是漸漸的,你與你的內在小孩似乎都面臨到了同樣的狀況,在成長的路上,不斷的有人要你們放下腳步來,開始希望你們能夠更踏實的做一些考慮與計劃,為了不要出錯,那些跳躍式的思考模式漸漸的開始習慣糾結在一起思考,反覆的檢查。雖然你還是很聰明的總是能夠把事情處理的很好,但是失去自由自在的速度感,讓你與你的內在小孩開始變得容易疲勞。如何療愈?
  • 療愈你的內在小孩
    它漸漸開始理智地思考問題,它在做著別人讓它做的事。小心翼翼地看著別人的臉色過活,並且遏制著內在小孩,它在以別人怎麼看它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內在小孩。當內在小孩對這世界上發生的某一件事不滿且要發表自己的看法時,內在父母大聲地喝住它,「不能這樣做,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你這樣做會傷害到其他人。」
  • 《童年之謎》,記憶中的「羅生門」是內在小孩的呼喊
    為了方便讀者查閱,本書最後作者準備了術語表,書中出現的專業概念在表中均有解釋,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查閱或者在一開始讀書時選擇先讀術語表。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內在小孩」榮格在1940年首次出版了《兒童原型心理學》,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內在小孩」,也就是書中所說的兒童原型。
  • 你的壞情緒,都是內在小孩惹的「禍」
    心理學稱它為「內在小孩」。如果你發現隱隱之中有什麼東西卡在你心裡不能釋懷,你內心的某部分要一直向外尋求補償,你心裡仿佛住著一個不受控制的孩子,在與你對抗拉扯。這些都是內在小孩在向你發出聲音,渴望被看見與療愈。榮格說過:真的療愈,是內在的小孩的成長。
  • 心理健康|療愈內在小孩的七種神奇能量,讓所有的限制都解除
    > 看見內在小孩 療愈內在小孩 這些創傷和限制才會被療愈與解除 內在小孩整合&療愈 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在外表上雖已長大成人,可內心深處,卻一直有個受傷、無助,沒有跟著身體,一起長大的「內在小孩」。 內在小孩,是你的另一個自己,是一直被你忽略的那個自己。
  • 自我療愈,對話「內在小孩」,做自己的心理治療師
    這種恐懼根植於內心深處,並且已經和自己達成了「和解」,形成了「默契」的狀態。你知道如何去應付那些恐懼,就像曉琳一樣,因為無法逃避,所以不得不發展出一個扭曲的技能,去跟恐懼達成和解並和平相處。接下來,就是自我治療的步驟,與內在的自我進行對話。你需要安撫自己的內在小孩,告訴他,你已經是成人了,可以自己保護自己,不用再那麼害怕而逃避了。你需要告訴他,你也希望他可以支持你,跟你一起去面對困難,一起去接受挑戰,一起去維護自己的權利,爭取自己的利益,不要害怕!
  • 療愈內在小孩,讓所有的限制都解除
    工作、關係的各個層面, 只有我們真正的開始去 看見內在小孩 療愈內在小孩 這些創傷和限制才會被療愈與解除 內在小孩整合 孩子需要知道有人在傾聽,道歉的能量會將孩子敞開而能夠被接納。
  • 榮格:幾乎所有的不如意,都源於你的內在小孩
    所以榮格說:「內在小孩是一切光之上的光,是治癒的引領者。」只有內在小孩被看見、被療愈,並且與我們一同快樂健康地成長,我們的內心才會真正成長,真正感到快樂。你的內在小孩也正在等著你,她在等你抱抱她,跟她說:「我在,別怕~」但這個過程是深度且漫長的,需要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帶領才可以抵達內心深處,看見並療愈內在小孩。
  • 你的壞情緒,都是內在小孩惹的禍,90%的困擾,都和它有關
    最好的療愈方式,是扒開我們作為成年人厚厚的保護套,去找到自己的內在小孩,與它和解、擁抱,再穿上外衣繼續前行。看不到自己的內在小孩?那就去看看自己的伴侶吧!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真正的看見自己的問題。在每一段關係中,看見自己為什麼會痛苦,為什麼會失敗,為什麼重蹈覆轍。
  • 白大衛:療愈內在小孩,做個好伴侶
    從15歲開始,他就學習心理學,參加各種心靈成長課程和工作坊。直到他遇到了自己的心靈導師,才開始把內在小孩釋放出來。在一個安全的環境裡,讓自己回到了6歲的狀態,體會當時自己的情緒,和內在小孩對話。經過多年的療愈和探索,他的內心終於變得開放、平和,與父母的關係也變得更好。他變得熱情、好奇、有創造力,用一顆赤子之心,體味這個世界上最精微的美好和感動。
  • 書單|讓這三本書治癒你的內在小孩
    從而導致我們不被支持做原來的自己,被制約要成為別人(父母、老師或社會)所期望的人。這些創傷在我們內心凝聚,成為一個受傷的孩子模樣,被心理師稱為「內在小孩」。治癒內在小孩也成為心理治療中常見的病症。推薦書單1擁抱你的內在小孩內在小孩就是孩子般的敏感、直覺力、好奇心、想像力、天賦智慧和感受感覺的能力
  • 療愈內在小孩的7種能量
    成年後,一旦遇到挫折,我們就會縮回這個空間,被這個內在小孩接管。  憤怒、悲傷、嫉妒、恐懼,甚至開懷、興奮等等我們時常感受到的這些多變情緒,其實都是內在小孩在發聲、提醒你他的存在。當我們開始察覺自己遺忘了內在受傷的小孩,我們會對這位小孩充滿慈悲,也因此生起正念的能量。正念的能量將擁抱和療愈我們,並療愈我們內在的受傷的小孩。
  • 以愛療愈恐懼,擁抱你的內在小孩
    今天我們要一起共讀的書,名字叫做《擁抱你的內在小孩》。這本書的副標題是:「以愛療愈內在的恐懼」,這是一本教我們如何療愈內心恐懼、如何將恐懼轉化為愛的書。在書中,心理治療師克裡希那南達和阿曼娜給「內在小孩」做了更詳細的解釋,叫做「深沉恐懼和缺乏安全感的內心」。
  • 擁抱你的內在小孩|尊重和界限:尊重別人
    如果要正視自己的粗心大意,反彈又任性的內在小孩就會回答說:「看哪!我得順著自己的能量走,我不能總是限制住自己吧?如果你生氣或受傷了,那是你的事。」要照料自己的恐懼和沒安全感的方式,可以通過靜心讓自己去接受和感覺那份恐懼,或是進入到我們的生存策略中。靜心讓我們內在恐慌的小孩得到滋養,可以接納當下、放鬆恐懼,讓靜心的覺知意識像父母般地愛護自己。當沒有處於靜心狀態時,我們的生存策略就接管了,它的本質是對他人不敏感的。
  • 【原創】滋養內在小孩 | 地風水火四元素療愈(視覺冥想內觀)
    去重新連結你的內在小孩用地風水火四元素來滋養和療愈Ta10分鐘的視覺冥想,給予內在小孩滋養和療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