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BBA中的寶馬3系、奧迪A4L、奔馳C級引領著中型豪華轎車市場的發展,也是各自的走量車型,長久以來它們三個「相愛相殺」,似乎經歷著一場永無止境的「鬥爭」。
全新一代寶馬3系的上臺,讓很多寶馬粉們為之動容,更多的科技元素,更好的舒適感和均衡的駕駛感成了它的新標籤。
改款奧迪A4L則反而有些寶馬3系附體一般,整個操控變得更加犀利,且「燈廠」奧迪在車燈科技這條路上越走越執著。
奔馳C則是繼續著它端莊典雅的豪華感,加上三叉星LOGO特有的魅力自然在各方面不落下風。
所以,才出現一種有意思的說法:奔馳科技感越來越像奧迪,奧迪操控感越來越像寶馬,寶馬舒適性越來越像奔馳。因此,面對全新的德系三駕馬車,究竟誰才是最適合你的車型,我們從楓葉出行「請」來出全新奧迪A4L 35TFSI、奔馳C200L,終於和寶馬325Li湊齊了這個「局」來一探究竟。
造型:傳承各自家族設計,個性明顯
雖說一千個人眼中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在這個「看臉」的時代,全新一代寶馬3系的外觀還的衝擊力還是最強的。與奧迪A4L和奔馳C級的外觀相比,雖然寶馬3系同樣採用了家族化的外觀設計風格,不過其經典的「雙腎」採用了可變式進氣格柵,在高速巡航時其風阻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另外整個前臉部分,寶馬3系多運用筋線勾勒出運動感。奧迪A4L以及奔馳C級依舊是家族多邊形的格柵設計,設計經典,也有極高的辨識度。
雖然奧迪素有「燈廠」之稱,不過在三車的對比中,奔馳C級的燈組設計卻是最吸引人的。可能它沒有奧迪A4L上點陣式LED大燈的造型那麼酷炫,也沒有寶馬3系開眼角般動感,不過論大燈燈腔內部結構的精巧,還是奔馳最為美妙,星鑽式的燈珠造型配合細長的LED燈帶,滿滿的都是設計。在光源的運用上,三車使用的都是LED光源,奧迪可以選裝矩陣式LED燈組,也就是奧迪最引以為傲的Matrix LED,而奔馳C級則可以選裝幾何多光束大燈,也不輸奧迪。
在原本屬於霧燈區域的位置,三車在做了封閉式的處理之外,也全部採用了燻黑的塗裝,值得一提的是,奧迪A4L加入了銀色的鍍鉻件與其形成撞色的設計風格,而奔馳C級則是採用橫置的格柵塑造了立體感,寶馬3系亮黑色的材質增添了不少運動感。
在三車的尺寸對比上,雖然它們都是有些中國市場特供意味的長軸距版,但具體數據上,奧迪A4L在長度以及寬度上仍有一定的優勢,而寶馬3系在高度以及軸距方面做得更出色。而在實際的乘坐體驗中,奧迪A4L以及寶馬3系的後座乘坐空間相當,不過寶馬3系的後排座椅更軟,長途旅行的話會更為舒適,奧迪A4L則是稍顯生硬了些。奔馳C級的整個乘坐感受還是非常出色的,不過其後排空間與前兩者相比稍遜一籌。
三車的輪圈造型各有不同,寶馬3系的多輻式輪轂視覺衝擊力更強,奔馳C級次之,奧迪A4L的整個觀感最弱。而在細節之處我們可以看到,三車前包圍處均有做開孔處理,能有效的為前輪通風冷卻,提升制動性能。
在車尾的設計部分,BBA的設計師們都採用了小鴨尾的元素進行點綴,其中奧迪A4L看上去最為幹練,同時尾部通過多平直的線條勾勒,非常有層次感;得益於浮雕式的大燈組以及寬厚的後包圍,寶馬3系的尾部看上去更為豐富;奔馳C級的尾部圓潤敦實,不過也許奔馳S級以及奔馳E級的設計太過耀眼,因此奔馳C級的尾部看上去還是少了一絲質感。
三車均採用了雙邊共兩齣的排氣尾喉裝飾,不過奔馳C級在這一塊做了一個假排氣處理,真正的排氣則是做了隱藏式的處理,雖然讓尾部看上去更為簡約大氣,不過在運動感上有一定的缺失。
內飾:科技、運動與豪華的妥協和碰撞
一樣的震撼!這是看到三車內飾後的第一個反應,真的都令人愛不釋手。
但,在全新一代寶馬3系告別了以往質樸的內飾設計之後,BBA終於又能重回同一個「起跑線」。皮革、金屬甚至是木紋是豪華轎車這個級別的牌面。奧迪、寶馬、奔馳不僅有著出眾的用料,同時在設計感上也是一流。而在三車的對比中,寶馬3系的進步無疑是最大的,奔馳C級一如既往的優秀,奧迪A4L則稍顯樸素,但卻有內斂的科技感。
在這個動輒三屏五屏的年代,全液晶儀錶盤或許並不起眼,但在豪華品牌車型上,還是能給你其餘品牌媲美不了的質感。而在實際體驗中,奧迪A4L和寶馬3系的全液晶儀錶盤反光程度稍顯嚴重,奔馳C級的整個顯示效果最好,各項讀數也來得更為直觀。
三車的方向盤均採用了三輻式的設計,寶馬3系還採用了M運動方向盤,但整個方向盤盤面較為粗壯,對於手小的消費者來說並沒有那麼親切。奔馳C級還在三九點處加入了打孔處理,觸感極為舒適,配合多功能方向盤上的鍍鉻按鍵,顯得質感十足;奧迪A4L則顯得有些中規中矩。
三車的車機系統對比中,奧迪A4L基於安卓打造而來的MMI系統在實際使用中還是會出現卡屏的情況,實際使用感受並不理想,希望後續的升級能有效解決該問題。寶馬3系與奔馳C級的車機相比,前者支持觸控,其響應速度以及操作流暢度還是比較不錯的;而奔馳C級的觸控板雖然操作繁瑣,不過實際體驗下來卻是最好用的,加上Hi Mercedes,也就是你好奔馳的語音功能,甚至和蘋果Hi SIRI一樣便捷。
中控屏下方的操作區域,三車均保留了較多實體按鍵,方便了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的盲操作。值得一提的是,奔馳C級還採用了木紋飾板,輔以鋼琴烤漆的材質裝飾,同時金屬質感的按鍵提升了整個內飾的豪華感,在渲染氛圍這一塊,不得不說奔馳還是更老道。
動態駕駛:三駕馬車各有千秋
先來介紹下三輛車的動力參數,2020款奧迪A4L 35 TFSI時尚動感型搭載一臺2.0升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110千瓦(150馬力),最大扭矩270牛·米,傳動部分匹配的是7速雙離合變速箱。
2021款寶馬325Li M運動套裝版搭載一臺2.0升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達到了135千瓦(184馬力),最大扭矩達到了300牛·米,傳動部分匹配的是8速手自一體變速箱。
2021款奔馳C 200 L時尚型搭載一臺1.5升渦輪增壓發動機,發動機最大功率115千瓦(156馬力),最大扭矩250牛·米,傳動部分匹配的是9速手自一體變速箱。
改款之後的奧迪A4L在開起來之後確實運動了不少,整體感受類似於上一代的寶馬3系,底盤給人非常紮實的感受。在懸架部分,奧迪A4L前後均採用了五連杆獨立懸架,這套運動懸架對於整車的行駛品質有著不少提升,在面對減速帶或者路面的接縫時,其懸架的整個動作非常乾脆,同時傳遞了豐富的路面信息。
而在動力部分,雖然2.0T發動機為低功率版,不過整套動力總成在實際表現中並沒有拖後腿,油門在初段並有著積極的響應,或許會有人詬病雙離合變速箱,但現實一點來看,改款的奧迪A4L它的整個表現還不錯,7速S tronic雙離合變速箱能根據油門的深淺決定降擋的數量,這也使得它能在市區擁堵的路段從容應對。
當體會過全新一代寶馬3系之後,你會發現其整個風格較上一代車型來說有著「太太太」明顯的轉變。它還是那個你人生中繞不過的3系嗎?它還是它嗎?
直觀的來說,寶馬3系的轉向手感變得並不再那麼緊實,「電子味」較為濃重,尤其在低速情況下,轉向的手感過於柔和,對於習慣了老款寶馬3系的消費者來說,這樣的轉變一時間會難以接受。不過全新一代寶馬3系在行駛舒適性上卻表現的出奇的好,它的懸架不再像歷代車型那樣硬實,壓過障礙物後並不會出現「硬碰硬」的質感,對於顛簸路面基本都能做到上下跳動一次吸收,舒適感極佳。
在三臺車的對比中,全新一代寶馬3系的整個初段油門響應是最為出色的,與上一代寶馬3系的「暴脾氣」有所不同,這一代寶馬3系有著很明顯的「雙重人格」。在地板油加速的表現上,即便這是一輛低功版的發動機,它依然給予了你出色的加速體感。
而在尋常駕駛時,整個變速箱的表現尤其是中段加速的時候,換擋動作平滑而又迅速。不過其在低速模式下,尤其是較為擁堵的市區路面,其1、2擋位之間的竄動感還是比較明顯,如果對油門的控制不是那麼精準的話,體驗可能並不會那麼出色。
奔馳C級在動態駕駛層面會讓人褒貶不一,156馬力的發動機在帳面上確實要比奧迪A4L低功版強上些許,可或許是9速變速箱過於注重平順而拖累了它,其整個急加速的過程會讓人覺得非常「肉」,甚至可以說是遲緩來形容,對於熱愛駕駛的消費者來說這樣的設定或許並不討喜。
而如果當你比較佛系一點駕駛時,你便會開始喜歡上奔馳帶給你的感覺。在路況較好的柏油路面巡航時,前後多連杆式的獨立懸架將很好的完成支撐車身以及吸收震動等任務,前後排的乘客均能獲得較為舒適的體驗。總的來說,奔馳C級雖然動力表現並不出色,不過其動態下展現出來的舒適性確實其餘兩者所給不了的,各有各的側重點。
總結 – 各有千秋,總有一款適合你
縱觀三車的整個表現,在奧迪A4L、寶馬3系以及奔馳C級三車的對比中,奧迪A4L的綜合體驗是最好的,雖然除了大燈組,其餘部分它均與上一代車型相差無幾,但其給人的駕駛質感卻是最為出色的,千萬別不相信,這次,是奧迪最適合追求駕駛感受的人。
全新一代的寶馬3系現在更加注重營造舒適化的打造,它不一定是寶馬3系生命線裡最為運動的,但一定是最舒適的,因此寶馬適合有信仰的人,或者那些已經「成長」起來的老3系車主。
而老道的奔馳,更舒適也更適合內斂穩重一些的人,比如寫字樓裡的精緻白領。而且,其帶給你那種星輝榮耀,也是奧迪和寶馬不具備的。
當你真正決定要入手這一級別的BBA時,那麼你一定要自己親自深度體驗一下再做決定。
返場:哪臺車可以挑戰BBA?
在我們做完這一對比後,便有了一個問題,如果BBA三家馬車在這一級別的市場上出現了「三缺一」的局面,到底是哪款豪華品牌車型能夠挑戰奧迪A4L、寶馬3或者奔馳C呢?是沃爾沃S60?雷克薩斯IS?凱迪拉克CT5?英菲尼迪、謳歌和林肯是不是就算了?
楓行視界:孫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