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現如今網絡的確是進入了高發展、發達時期,就連中老年人都學會了使用智慧型手機,習慣依賴於網絡搜索,身體不舒服就打開網站查找相關內容,自我診斷疾病!
但俗話說得好: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有的朋友近期可能僅僅只是腰背部有點疼,乾脆上網查詢一下。結果真的是晴天霹靂,自己一下和五六種癌症都扯上了關係,當你開始半信半疑時,身體仿佛也出現了其他相關症狀,於是你又開始害怕、反覆恐懼、查詢,最終變成了:網絡恐癌者!
網絡恐癌者不在少數,各大交流平臺都有恐癌者,他們建立了自己的群、貼吧,開始各種討論。特別是某個知名、具有公眾影響力的人被確診癌症後,消息一經爆出,就又會掀起一陣恐癌熱潮,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恐癌討論中!
但這也延伸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網絡查病,癌症就先起步呢?
在臨床看來,任何體內出現的異常細胞惡性增殖,都可被稱之為癌,比如白血病、惡性骨髓增值性疾病等。而我們日常所指的癌症,通常說的是起源於器官上皮組織的癌變,比如胃癌、腸癌、肺癌一類,都是上皮組織癌變,其屬於一種基因性疾病!
在體內細胞受到種種致癌因素影響下,細胞DNA就會發生幾種、多種的變異,這些變異細胞被稱為「癌細胞」。它們本身並不會對人體造成破壞,只不過是具有單克隆、惡性增殖、永生等特點,其會在體內源源不斷的分裂、形成新的生物,也就是:腫瘤;
而由於癌症的早期,癌細胞並沒有對機體造成破壞、實現了免疫逃逸,所以患者基本都不會有特殊症狀表現。即便是有症狀出現,內臟器官癌變的早期症狀也不夠典型,比如:
肺癌早期表現,就是咳嗽、胸悶氣短、胸部隱痛;
而胃癌、胰腺癌、肝癌等癌變,早期可能僅僅只是消化不良、厭油噁心、食欲不振等,這都容易和普通疾病混淆在一起!
受到當今癌症高發的影響,很多營銷號、疾病推廣的公眾號,都會反覆提及、介紹與癌相關的症狀,所以我們日常搜索疾病症狀時,癌症的內容較多。再受到恐癌心理作祟,自己也自然的將症狀和癌聯繫在了一起,要知道人體是非常複雜的,當恐癌心理持續作用時,神經運轉也容易出現錯誤,繼而導致不同的症狀出現,加重恐癌心理!
其實,在臨床看來與其苦苦恐癌、畏懼,還不如直接就醫檢查!
因為任何症狀都不能直接判斷疾病,只有經過權威的檢查、結合報告臨床診斷後,才能確定身體究竟出現了什麼問題。就算是真的癌變,早期治療的預後效果,也遠高於中晚期癌變。所以,大家應正確看待癌症,懷疑癌變時積極就醫諮詢。
用一句網絡熱詞說:戰勝恐懼的方式,就是面對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