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縣解讀】墊江建設人水和諧海綿城市

2020-12-26 騰訊網

在城鎮化進程中,水是一個城市發展重要的制約因素,缺水喊渴和暴雨內澇並存。如何解決城市「缺水內澇水髒」的難題?建設「海綿城市」是最好的答案。

建設「海綿城市」,不僅是淨化、美化城市的「面子」工程,更是改善城市品質、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裡子」工程。

讓城市回歸自然,墊江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既拿起了「面子」更拿起了「裡子」,開始從過去的「重地上,輕地下」向「要地上,更要地下」的方向轉變,建設起一座人水和諧的海綿城市。

▲墊江縣躋身「國家園林縣城」

自古人擇水居,城臨水而建、因水而興。

墊江縣建成區面積18.3平方公裡,城鎮化率48.01%,人均水資源佔有量798m 。墊江水資源短缺,不透水面積增多、年徑流控制率低;城市下墊面硬化破壞水文循環、加重城市熱島效應;硬質護岸多,影響河道生態功能。

為解決雨水面源汙染、水資源短缺等問題,墊江縣積極開展水庫工程、生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借水工程、聯網供水工程等一系列雨水蓄積及利用工程,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建成區範圍內有牡丹湖公園、文筆湖公園、三合湖公園、白龍湖公園等4個已建或在建生態溼地公園。

正在實施北二環、明月大道、長安大道延伸段等城市主幹道退讓空間綠化提升,新增綠地面積17.5萬㎡;2019年開始分單元地塊逐步實施雨汙分流改造;2017-2019年,穿城而過長約6.3公裡桂溪河黑臭水體已實現長制久清。2020年1月22日,墊江縣被正式命名「國家園林縣城」,城市水環境水生態已經大幅改善。

▲墊江城市管廊建設

經過70年的發展,中國城鎮老百姓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囿於過去較為落後的發展理念,中國城市「水」問題日積月累;「海綿城市」的出現,成為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劑良方。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指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統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優先考慮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

墊江縣於2015年11月啟動海綿城市建設有關工作,2015年底完成試點申報方案及項目建設計劃。2019年完成《墊江縣海綿城市修建性詳細規劃》。

▲牡丹湖溼地公園

墊江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以東部新區為重點打造5平方公裡的海綿核心區,截至2020年5月底,已完成投資總額約18.3億元;正在進行的老舊小區改造後期將投入5700萬元用於海綿城市改造、綠化提升等項目。同時,明月江南小區等項目後期總共將投入約19億元用於片區整體打造。累計開工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16公裡,形成廊體14公裡。

在新區拓展中,全域化海綿城市建設同步推進,已完工的有墊江縣牡丹湖溼地公園(水庫)建設項目,正在建設的有墊江縣三合湖溼地公園及應急避險廣場建設項目、墊江縣白龍公園及應急避險廣場建設項目等。東部新區將地塊的「小海綿」與溼地公園的「大海綿」有序銜接,讓整個新城成為一個「會呼吸的海綿體」。

▲墊江建設一座「會呼吸的城市」

為全面解決長期困擾城市發展的洪澇頑疾,探尋一條可持續發展與綠色發展的新路,墊江轉變城市建設發展理念,大力推動海綿城市建設和城市轉型,系統解決了涉水「城市病」,改善了城市人居環境,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推動城市從「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構建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形態,助力城市高品質建設和高質量發展。

文圖來源:綜合

相關焦點

  • 「區縣解讀」墊江生態宜居城市建設迎來新起點
    日前,墊江成功躋身「國家園林縣城」行列,在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的道路上,實現了新跨越,迎來了新起點。▲牡丹湖溼地公園創建引領建設生態宜居城市近日,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通知,墊江縣被正式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這代表墊江縣在城市規劃、園林綠化建設等方面全面邁入國家級水平。
  • 區縣文旅精品薈 墊江篇|​心泊牡丹故裡 夢棲雲畔墊江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晉代詩人陶淵明描繪的詩和遠方滿足了多少人對理想生活的想像。而在千年時光積澱下的墊江,人們能夠「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地方,絕不僅僅是巴谷·宿集。鶴遊鎮,是墊江著力建設的宜居宜業宜遊特色小鎮。「又見鶴遊·生態溼地示範園」項目,致力於打造以荷花為主、其他各種水生植物為輔的人工溼地。
  • 向陽、夏朝華一行考察智慧城市建設工作
    11月31日和12月1日,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向陽、縣政府副縣長夏朝華一行趕赴雲陽、梁平、墊江和銅梁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和智慧能源數據中心,交流座談,了解相關區縣政務信息系統遷雲整合工作。
  • 海綿城市建設材料——透水混凝土
    今天,透水混凝土廠家和大家聊一聊海綿城市建設中的材料——透水混凝土。為了改善原城市道路的路面缺陷、補充地下水,緩解城市地下水位急劇下降帶來的地面塌陷問題以及維護生態平衡、有效緩解城市熱島效應,透水混凝土因其獨特的優點在全國各地廣泛使用。
  • 助推雙城經濟圈建設 川渝6區縣共建明月山民宿群
    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推動川渝毗鄰區縣融合發展,共建明月山民宿群。4月22日,川渝地區的梁平、墊江、鄰水、達川、大竹、開江六區縣,在梁平區明月山百裡竹海明月山民宿群消費季活動啟動。多家民宿建在明月山記者獲悉,明月山是川東平行褶皺嶺谷區的第三條山脈,縱貫四川的開江、達川、大竹、鄰水和重慶的梁平、墊江等區縣,是長江上遊的重要生態屏障,更是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的重要通道。
  • 海綿城市建設每年投入4000億「大城市病」如何緩解
    這些年來,我國的城鎮化發展速度迅猛,而且這一趨勢還在繼續,大城市向超大城市發展,中型城市向大型城市發展,城市的大規模擴張帶來了城市內澇、水體變質、河湖生態退化、熱島效應等「大城市病」的嚴峻挑戰,建設綠色、低碳、人水和諧的海綿城市也已成當務之急。
  • 區域徑流多維立體控制技術 支撐蘇州市海綿城市建設
    區域徑流多維立體控制技術 支撐蘇州市海綿城市建設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由清華大學牽頭承擔的「十三五」蘇州項目「河道水環境品質提升與生態健康維繫技術與示範」課題,針對蘇州城區「四高一低」(降雨量高、河網密度高、地下水位高、土地利用率高和土壤入滲率低)區域特點的源頭徑流汙染控制需求,集成了城市降雨徑流源頭
  • 海綿城市建設的「萍鄉答卷」
    「早期城市無序擴張一度給萍鄉帶來了種種後遺症,包括老城區生態空間匱乏、市政基礎設施薄弱、洪澇災害頻發等。特別是洪澇災害問題,是長期困擾萍鄉城市發展的一個頑疾。」萍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吳瑞文介紹,過去萍鄉老城區有4處歷史內澇區逢暴雨必內澇,有84處地勢低洼的潛在易澇點內澇積水風險高,人水矛盾與資源枯竭的現實壓力困擾著萍鄉的持續發展。
  • 山東省海綿城市建設狀況
    同樣的,在去年颱風利奇馬登陸之時,根據報災系統統計,截至8月12日5時50分,山東省濟南、青島、淄博、棗莊、東營、煙臺、濰坊、濟寧、泰安、日照、臨沂、德州、聊城、濱州等市,受災人口165.53萬人,因災死亡5人、失蹤7人,直接經濟損失14.75億元。
  • 【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海綿城市建設的「越城答卷」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我們在這個透水材料經濟性、透水率、耐久性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多有價值的數據。對以後的海綿城市的應用可能會有一些比較詳實的數據作為一個指導。」紹興海綿城市建設產學研中心副主任湯薇介紹。   改建後的校園道路透水性好,下雨天沒有積水,透水混凝土設計成天空藍的色調,配上兩排銀杏樹,不失為一種海綿文化與校園人文景觀的和諧統一。
  • 第四屆墊江石磨豆花節10月13日開幕 邀你一元吃豆花
    新華網重慶9月25日電(陳雨)25日,2020「中國菜」藝術節暨第四屆中國(墊江)石磨豆花美食文化旅遊節新聞發布會召開。據發布會消息,此次美食文化旅遊節將於10月13日至15日在重慶市墊江縣舉辦。屆時將開展川渝「石磨豆花+」烹飪技能大賽,併集中展示川渝東部各個區縣的名優特產。
  • 江西省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海綿城市建設是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是修復城市水生態、改善城市水環境、提高城市水安全的重要途徑。近日,江西省住建廳、省自然資源廳聯合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城鎮建設項目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的通知》,明確將海綿城市建設作為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全面加以推進。
  • 長三角議事廳|從「城市看海」反思海綿城市建設
    為緩解城市排水系統所存在的問題,2015年《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建設「海綿城市」。這一管理策略通過綠色生態的城市建設,實現在雨期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彈性應對氣候變化並改善城市水生態。
  • 忠縣: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打造生態宜居之城
    三峽傳媒網訊 (記者 王斌 通訊員 彭群英)紅色的健身跑道、多彩的枝葉、有落差的水景、雨量採集器……12月23日,記者在忠縣白公生態公園和鳴玉溪公園三期看到,這是正在建設實施的「海綿城市」項目。
  • 海綿城市怎麼建?天河區邀請專家來講課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建設海綿城市,就是將城市建築、交通道路和水體、園林綠地等構建成良好的生態系統。
  • 《海綿城市建設評價標準》GB51345-2018
    1總則1.0.1海綿城市是在城市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綠色發展要求的重要舉措,有利於推進城市基礎建設的系統性,有利於將城市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為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質量、提升城市防災減災能力、擴大優質生態產品供給、增強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規範海綿城市建設效果的評價,制定本標準。1.0.2本標準適用於海綿城市建設效果的評價。
  • 寶業發布《海綿城市建設指南》,打造長三角綠色建築新標準
    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海綿城市指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對緩解城市內澇、削減城市徑流汙染負荷、節約水資源、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 2020「中國菜」藝術節暨第四屆中國(墊江)石磨豆花美食文化旅遊節...
    10月13日,2020「中國菜」藝術節暨第四屆中國(墊江)石磨豆花美食文化旅遊節——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名優農特產品聯展啟動儀式舉行。墊江縣委書記蒲彬彬出席,重慶市商務委副主任彭和良講話,墊江縣委副書記、縣長賈暉致歡迎辭,並與墊江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易大斌,墊江縣政協主席楊剛,四川省大竹縣委常委、縣總工會主席馬召軍,四川省開江縣政協副主席蔣希琳,墊江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程堃、縣政府副縣長周行,雲陽縣政府副縣長賀瑋,四川省鄰水縣政府副縣長李曉東,彭水縣政府黨組成員李運軍,墊江縣政府副縣長郭安華共同啟動聯展。
  • 上海各區海綿城市建設大解析
    你知道什麼是「海綿城市」嗎?你知道五角場下沉式廣場、「上海之魚」周邊道路等都是海綿城市改造案例嗎? 市住建委說,目前,上海海綿城市建設正在進行中。徐匯區雲錦路跑道公園、長寧區蘇州河慢行步道、虹口區虹灣綠地……16個區都已經開展了一系列嘗試。
  • 南京鼓樓:建設海綿城市 打造會「呼吸」的鼓樓
    為進一步提高城市防澇能力,節約水資源,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在南京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的指導部署下,鼓樓區積極搭建組織架構、組織文件編制、開展項目檢查,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並取得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