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鎮化進程中,水是一個城市發展重要的制約因素,缺水喊渴和暴雨內澇並存。如何解決城市「缺水內澇水髒」的難題?建設「海綿城市」是最好的答案。
建設「海綿城市」,不僅是淨化、美化城市的「面子」工程,更是改善城市品質、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裡子」工程。
讓城市回歸自然,墊江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既拿起了「面子」更拿起了「裡子」,開始從過去的「重地上,輕地下」向「要地上,更要地下」的方向轉變,建設起一座人水和諧的海綿城市。
▲墊江縣躋身「國家園林縣城」
自古人擇水居,城臨水而建、因水而興。
墊江縣建成區面積18.3平方公裡,城鎮化率48.01%,人均水資源佔有量798m 。墊江水資源短缺,不透水面積增多、年徑流控制率低;城市下墊面硬化破壞水文循環、加重城市熱島效應;硬質護岸多,影響河道生態功能。
為解決雨水面源汙染、水資源短缺等問題,墊江縣積極開展水庫工程、生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借水工程、聯網供水工程等一系列雨水蓄積及利用工程,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建成區範圍內有牡丹湖公園、文筆湖公園、三合湖公園、白龍湖公園等4個已建或在建生態溼地公園。
正在實施北二環、明月大道、長安大道延伸段等城市主幹道退讓空間綠化提升,新增綠地面積17.5萬㎡;2019年開始分單元地塊逐步實施雨汙分流改造;2017-2019年,穿城而過長約6.3公裡桂溪河黑臭水體已實現長制久清。2020年1月22日,墊江縣被正式命名「國家園林縣城」,城市水環境水生態已經大幅改善。
▲墊江城市管廊建設
經過70年的發展,中國城鎮老百姓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囿於過去較為落後的發展理念,中國城市「水」問題日積月累;「海綿城市」的出現,成為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劑良方。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指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統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優先考慮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
墊江縣於2015年11月啟動海綿城市建設有關工作,2015年底完成試點申報方案及項目建設計劃。2019年完成《墊江縣海綿城市修建性詳細規劃》。
▲牡丹湖溼地公園
墊江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以東部新區為重點打造5平方公裡的海綿核心區,截至2020年5月底,已完成投資總額約18.3億元;正在進行的老舊小區改造後期將投入5700萬元用於海綿城市改造、綠化提升等項目。同時,明月江南小區等項目後期總共將投入約19億元用於片區整體打造。累計開工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16公裡,形成廊體14公裡。
在新區拓展中,全域化海綿城市建設同步推進,已完工的有墊江縣牡丹湖溼地公園(水庫)建設項目,正在建設的有墊江縣三合湖溼地公園及應急避險廣場建設項目、墊江縣白龍公園及應急避險廣場建設項目等。東部新區將地塊的「小海綿」與溼地公園的「大海綿」有序銜接,讓整個新城成為一個「會呼吸的海綿體」。
▲墊江建設一座「會呼吸的城市」
為全面解決長期困擾城市發展的洪澇頑疾,探尋一條可持續發展與綠色發展的新路,墊江轉變城市建設發展理念,大力推動海綿城市建設和城市轉型,系統解決了涉水「城市病」,改善了城市人居環境,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推動城市從「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構建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形態,助力城市高品質建設和高質量發展。
文圖來源: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