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海綿城市建設狀況

2020-12-23 質量觀察CQN

8月13日至15日,山東臨沂沂沭河流域因普降大暴雨發生大洪水,造成部分地區洪澇災害,臨沂市通報,截至到8月16日8時,全市受災人口已達35.86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59257.3公頃,倒塌損毀房屋3446間。災情主要分布在蒙陰、沂南、沂水、莒南等縣。

同樣的,在去年颱風利奇馬登陸之時,根據報災系統統計,截至8月12日5時50分,山東省濟南、青島、淄博、棗莊、東營、煙臺、濰坊、濟寧、泰安、日照、臨沂、德州、聊城、濱州等市,受災人口165.53萬人,因災死亡5人、失蹤7人,直接經濟損失14.75億元。

相近的時間,雖然臨沂並未受颱風直接影響,可是作為洪水的受災地,所反映出來的依舊是洪澇災害對山東帶來的巨大影響。

山東為什麼多洪澇

從氣候上來看,山東屬於季風氣候區,降水分布不均與,多集中在夏季,如果遇到極端的天氣,會導致乾旱和洪澇交替發生。當暴雨集中到7、8月份時,很容易形成洪澇。

從地形上看,山東屬於丘陵地帶,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東部緩丘起伏,地跨淮河、黃河、海河、小清河和膠東五大水系,所以當暴雨集中的季節,洪水聚集,無渠道流通,不僅導致洪澇,也會增加次生災害的危險程度。

隨著山東城市化進程速度的加快,高樓林立,拔地而起的建築在步入現代化場景的同時,也是對自然的一種改變。土地面積不斷縮小,植被綠化不斷壓縮,硬化的地面,減少了塵土,也增加了水流下滲的難度,如果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統不能足夠完善,城市內澇不可避免的會導致極大的財產損失。

海綿城市建設初步計劃

為此,2016年,山東省財政籌集資金2億元,支持啟動海綿城市省級試點建設, 濰坊、泰安、臨沂、聊城、濱州等5市,以及青州、曲阜、莒縣等3縣入圍試點。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這種「彈性」表現為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據悉,2015年4月,海綿城市國家級試點名單正式公布,山東省濟南市列入首批國家級試點名單。隨著濟南市海綿城市效應的逐漸顯現,山東省2016年也啟動海綿城市省級試點建設,確保到2020年全省城市建成區25%以上的面積實現海綿城市改造。

此前濟南頒布的海綿城市建設意見中,包括充分利用場地原有設施,如溼地、坑塘、溝渠等水體或專門建設雨水調蓄池,推廣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儲存回用雨水,在雨季進行調蓄,旱季用於補充綠化澆灌,大力推廣透水鋪裝在建築小區、道路廣場的應用,增加雨水的滲透能力。同時推動下凹綠地、雨水花園等綠化海綿城市技術措施的應用,消納周邊的徑流雨水等措施。通知明確提出,不按要求進行海綿城市改造的項目,將不予通過驗收。此前濟南市7個已建成的項目納入了海綿城市建設,包括郵電新村、南郊賓館老舊片區、偉東新都老舊片區、玉函小區、陽光舜城、興隆新區、魯能片區,在這些區域因地制宜的實施建成區的海綿城市改造項目。

海綿城市建設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臨沂也在我省的海綿城市試點城市的行列,並在2018年底,完成了71.75平方公裡的海綿城市建設。雖然已有成效,但是不能忽視,這次突發性給的暴雨依舊造成多城市內澇嚴重,無法通行。

建設規劃碎片化

當前我國海綿城市建設已經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績,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和矛盾,城市建設規劃的碎片化就是最近一段時間經常被提及的一個突出問題。在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中,有些城市不注意或不善於對城市綜合問題進行梳理和把握,也沒有制定科學系統的建設方案,僅停留在簡單盲目地上一些支離破碎的項目上,這一問題較為突出,也是制約我國海綿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

城市改造難度大

海綿城市改造中會涉及到各種各樣的難題,例如如何綜合整治城市河道恢復城市河道原有生態系統、如何合理組合灰色基礎設施以及綠色基礎設施、如何確保各個項目從設計到竣工都保持高標準、如何確保海綿城市規劃順利實施等,此外,老城區一般綠地率比較低,缺少海綿城市建設所需的能夠吸納雨水的基礎設施,而開展原有基礎設施的改造、水澇點的整治、綠化帶的調整等工作,會觸及一些部門及居民的利益,因此實施的過程中困難重重;新城區儘管具有相對高的綠化率,但是硬質化的建設使其普遍缺乏海綿體功能。

相關法規欠缺

我國海綿城市建設起步較晚,低影響開發在國內還處於推廣階段,各設計部門對六大雨水處理工程不熟悉,相關的設計規範基本上也是一片空白,系統的評估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法規方面也亟待完善,尤其是要制定有地域特徵的且與地方發展相適應的海綿城市標準、技術規範。

融資層面困難

社會資本對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普遍持謹慎態度,雖然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推行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創新型項目投融資模式,但是社會資本普遍對此持謹慎態度,具體表現在建設項目融資主體權責和地位不明確,沒有法律層面的相關界定。

海綿城市建設方案,是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既保持快速發展節奏,又堅持可持續環保理念的重要措施,顯然,在國家的主導支持下,一些城市已經開始在海綿化建設中初見成效,在山東,青島、濰坊等地部分地區成為標杆性參照。

洪澇災害既有天災也有人禍,面對自然,人類顯得無比渺小,可是面對,現代化節奏對自然規律的打破,回歸自然,融合自然才是解決自然災害的關鍵。海綿城市的建設任重道遠,只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城市以一種更交美好的狀態穩步前進。

相關焦點

  • 海綿城市建設的「萍鄉答卷」
    2015年4月,萍鄉市通過競爭性評審答辯,成功入選全國首批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名單。通過海綿城市建設,解決人水矛盾與資源枯竭的現實壓力,推進城市持續發展,成為萍鄉市上上下下的共識。在「建設獨具江南特色的海綿萍鄉」總體目標引領下,萍鄉人民開始了對海綿城市建設的積極探索。試驗與創新,貫穿著整個過程。
  • 江西省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海綿城市建設是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是修復城市水生態、改善城市水環境、提高城市水安全的重要途徑。近日,江西省住建廳、省自然資源廳聯合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城鎮建設項目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的通知》,明確將海綿城市建設作為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全面加以推進。
  • 長三角議事廳|從「城市看海」反思海綿城市建設
    為緩解城市排水系統所存在的問題,2015年《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建設「海綿城市」。這一管理策略通過綠色生態的城市建設,實現在雨期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彈性應對氣候變化並改善城市水生態。
  • 《海綿城市建設評價標準》GB51345-2018
    1總則1.0.1海綿城市是在城市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綠色發展要求的重要舉措,有利於推進城市基礎建設的系統性,有利於將城市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為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質量、提升城市防災減災能力、擴大優質生態產品供給、增強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規範海綿城市建設效果的評價,制定本標準。1.0.2本標準適用於海綿城市建設效果的評價。
  • 任南琪院士:海綿城市的地區分類建設範式
    研究背景  2015年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確立了海綿城市建設的總體工作目標,並指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其後,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在全國30個試點城市展開,建設區域從南至北,城市規模從一線到三四線均有分布。
  • 海綿城市建設需內外兼治、邊養邊治
    湖城觀察 近日,有媒體圖解《銀川市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突出重點為「將生態格局融入城市規劃建設全過程,改善城市水生態環境質量」。的確,海綿城市建設不單單是鋪設管道,不能片面理解為工程措施的應用;解決城市內澇,除了內建海綿系統,還得有外治相輔助。
  • 上海各區海綿城市建設大解析
    你知道什麼是「海綿城市」嗎?你知道五角場下沉式廣場、「上海之魚」周邊道路等都是海綿城市改造案例嗎? 市住建委說,目前,上海海綿城市建設正在進行中。徐匯區雲錦路跑道公園、長寧區蘇州河慢行步道、虹口區虹灣綠地……16個區都已經開展了一系列嘗試。
  • 廣州市海綿辦召開海綿城市建設專家庫成立暨培訓大會
    近日,廣州市海綿辦組織召開廣州市海綿城市建設專家庫成立暨培訓大會。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林業園林局等單位有關負責同志及入庫專家近150人參加會議。市水務局副局長李明到會作指導發言,對海綿城市建設專家庫成立表示祝賀,分享了廣州治水邏輯,並就專家庫專家怎樣服務廣州海綿城市建設工作作出指導。市水務協會會長袁秀麗作為專家代表發言,重申專家庫專家的職業操守,表達了專家致力服務廣州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的熱情和擔當。
  • 廣州市建設項目海綿城市建設怎麼做?五部門聯合出臺指引
    廣州市建設項目海綿城市建設怎麼做?近日,經市政府同意,廣州市水務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林業和園林局等五個部門聯合出臺了《廣州市建設項目海綿城市建設管控指標分類指引(試行)》(以下簡稱《分類指引》)。
  • 福田獲得四項海綿城市建設資金獎勵
    今年以來,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調動社會各方力量積極參與,組織優秀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相關單位進行深圳市海綿城市建設資金獎勵申報,收穫了喜人成績,共有4個項目獲獎,涉及3個獎項類別。  深圳天健花園海綿化改造景觀提升獲得優秀設計獎一等獎。
  • 南京鼓樓:建設海綿城市 打造會「呼吸」的鼓樓
    為進一步提高城市防澇能力,節約水資源,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在南京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的指導部署下,鼓樓區積極搭建組織架構、組織文件編制、開展項目檢查,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並取得初步成效。
  • 【區縣解讀】墊江建設人水和諧海綿城市
    建設「海綿城市」,不僅是淨化、美化城市的「面子」工程,更是改善城市品質、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裡子」工程。 讓城市回歸自然,墊江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既拿起了「面子」更拿起了「裡子」,開始從過去的「重地上,輕地下」向「要地上,更要地下」的方向轉變,建設起一座人水和諧的海綿城市。
  • 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政府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
    (六)加強培訓和宣傳積極推廣海綿城市建設技術和產品,組織開展相關人員專業技術培訓,提高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維護人員的專業技能,加大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和成果的宣傳力度,開展海綿城市知識教育普及活動,營造全社會關心、參與海綿城市建設的良好氛圍。
  • 深圳打造海綿城市建設「七全」模式結碩果
    長期以來,深圳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法制化、標準化、常態化、社會化」為原則,將海綿城市建設作為城市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逐步形成了海綿城市建設的全部門政府引領、全覆蓋規劃指引、全視角技術支撐、全方位項目管控、全社會廣泛參與、全市域以點帶面、全維度布局建設的「七全」模式,推動海綿城市建設取得突出成果。
  • 南京建鄴海綿城市建設連續兩年列全市第一
    海綿城市建設是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是修復城市水生態、改善城市水環境、提高城市水安全的重要途徑。作為城市新中心,南京市建鄴區不斷強化頂層設計,注重全流程管控,海綿城市建設成績突出。自2018年「海綿城市建設達標率」先後作為市對區考核和省對考核指標以來,建鄴區連續兩年位列全市第一,今年上半年預考核及前三季度監測中均名列第一。2019年8月,建鄴區在南京市率先制定了區級層面的《建鄴區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明確海綿城市全過程管理流程。建鄴區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簡稱「建鄴區海綿辦」)在建設程序中各個環節進行把控,做到環環相扣。
  • 榮昌打造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工程
    近日,從新區建設管委會傳來消息,榮昌區首條全面融入海綿城市設計理念的市政道路——玉帶路西段正式開工建設,預計工期360天。值得一提的是,該標段道路遵循海綿城市設計理念,人行道路面採用仿石材透水磚鋪設,非機動車道應用彩色透水混凝土施工,兩側側分帶設置為生物滯留帶,種植綠色植物菖蒲、美人蕉等水生植物。
  • 南京建鄴海綿城市建設嚴抓落實成效明顯
    「連續兩年考核成績都是全市第一,今年上半年預考核及前三季度監測中均名列第一……」自2018年海綿城市建設達標率先後作為南京市對區考核和江蘇省考核指標以來,南京市建鄴區注重頂層設計,嚴抓落實,海綿城市建設成效明顯。
  • 「瀋陽」瀋陽出臺辦法加快海綿城市建設
    12月17日,從市城鄉建設局了解到,前不久推出的《瀋陽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明確提出,通過「滲、滯、蓄、淨、用、排」等綜合措施,「十四五」時期瀋陽將實現80%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構建全市域推廣、全流程管控的海綿城市建設格局;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八成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目標要求
  • 住建部關於開展2020年度海綿城市建設評估工作的通知
    全文如下:海綿城市建設自評估報告要點在總結海綿城市建設已開展工作基礎上,按照《海綿城市建設評價標準》(GB/T 51345—2018)進行建設效果評估,並按照以下要點編制自評估報告。1.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編制情況和實施進展;2.出臺的海綿城市建設相關地方法規、行政規範性文件,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管控制度的制定和落實情況;3.劃分的排水分區邊界、範圍、面積等情況;4.海綿城市建設的項目安排、建設進展和投資完成情況
  • 忠縣: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打造生態宜居之城
    三峽傳媒網訊 (記者 王斌 通訊員 彭群英)紅色的健身跑道、多彩的枝葉、有落差的水景、雨量採集器……12月23日,記者在忠縣白公生態公園和鳴玉溪公園三期看到,這是正在建設實施的「海綿城市」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