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艾灸排寒溼、通經絡的好時機!

2021-02-13 艾灸圈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2020年

7月16日,三伏天正式進入初伏啦!

俗語說:「熱在三伏」。三伏是一年中最悶熱難熬的日子,但同時三伏天更是「冬病夏治」的重要節點,是一年的「養生季」。

《黃帝內經》中提到:「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

中醫認為人體的陽氣和自然的陽氣是相符的,三伏天是自然界的陽氣最盛,人體內的陽氣也最充沛,陽能祛寒。

此時人體毛孔大開,藥性容易滲透進去,三伏灸藉助天時能驅除體內的寒氣,有效防止一些疾病在冬季復發,中醫稱之為「熱養三伏,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可以形容為「晴天曬被」。回南天曬被子,潮氣和黴氣總曬不掉,但是豔陽天被子就很容易被曬得蓬鬆,裡面的溼潮都被趕出來了。

三伏天,外界是暑熱驕陽,裡面是心火正盛,我們的身體就像「棉被」,這時躲在體內的寒邪痰溼,也就是病根,最易被趕出來。倘若不在夏日驅除積寒,等到秋風一起,外寒復來的時候,就容易內外交困了。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好時期,「冬病」指的是在冬天容易發作或遇冷易加重的疾病,如哮喘、反覆感冒、過敏性鼻炎、關節炎、風溼病、肩周炎等。

冬病患者畏寒喜暖、怕風怕冷、神倦易困,常覺手腳冰涼,即使在盛夏,一到冷氣太足的房間,就覺得四肢關節冷痛。這種人通常陽氣不足,也就是自身熱量不夠,產熱不足,寒從內生,通過艾灸,可以壯旺陽氣、提高抗病能力。

除了冬病患者外,體質較為虛弱的人,比如易患感冒、疲勞症候群、胃腸功能紊亂、腎虛、痛經、月經不調、小兒消化不良、厭食等,都可以通過三伏灸來調理亞健康、提升免疫力。

在全年陽氣最盛的三伏天進行艾灸,此時人體陽氣布於體表,人體腠理開洩,再加上艾灸補元陽,故而三陽相加,能夠祛寒扶陽,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艾灸關元、命門、足三裡,可溫補陽氣,促進生命活力。

  艾灸氣海、血海、三陰交,可散寒補血,改善寒性體質。

還有,膀胱經是後背寒氣囤積之所,經常艾灸膀胱經可以將膀胱經之積寒驅出,隨汗而解。

注意:三伏灸期間禁食菸酒、生冷及辛辣刺激之品;艾灸後禁冷水洗澡,禁風吹;注意休息保證睡眠充足;艾灸期間應注意病情變化和有無不良反應。

艾灸公開課

長按下方二維碼報名

進群立即學習,每晚開課

0基礎也能輕鬆學會用艾灸調理身體

飲食:

初伏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山藥、大棗、蜂蜜、蓮藕、木耳、雞鴨肉等具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的功效,可以適量多吃。

此外,三伏天天氣悶熱潮溼,人體很容易被溼氣侵蝕,很多人都會出現上火症狀,所以飲食一定要注意補氣去火,飲食一定要注意排出溼氣。

午睡:

初伏容易「夏乏」,午睡有利於氣血平衡,同時還能補充體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午睡以30分鐘為宜,超過1小時則適得其反,可能影響晚上睡眠。

運動:

適度的鍛鍊可鼓舞陽氣的生發、增加汗液的排洩,以帶動體內滯留的寒氣發出體表,同時增強體質。建議在早晨進行鍛鍊,多選擇節奏緩慢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

防中暑:

注意不要在烈日下曝曬或在高溫環境中久留,中午烈日當頂時最好不要出門,外出應帶上遮陽傘、遮陽帽,同時少量、多次補充水分。記得是少量,多次哦!

除了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外,夏天的「三伏灸」也是調理身體的好時節

它是我國傳統醫學中特色的伏天保健法,通過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根據所要預防或調理的疾病,在對應穴位進行艾灸,以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溫馨提示:進行三伏灸,每伏第一天都是黃金時間喲,千萬別錯過!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享尚【經絡艾灸瑜伽】開課啦···
    怎樣抓住「三伏」時機全方位調理身體?驚喜來啦享尚瑜伽全新推出——三伏經絡艾灸瑜伽集訓班,課程火爆預約中···從古至今,人們尋求有品質的生活和長壽願望一直未改變,經絡艾灸瑜伽帶你探索古人駐顏長壽的秘密!艾在三伏天,又是一年三伏季,冬病夏治的好時機。
  • 入伏艾灸,一灸頂三灸,「冬病夏治」拔除寒溼好時機,錯過要再等一年...
    日 伏後固本(鞏固):8月25日—9月03日 今天是初伏第而天,超長待機40天的三伏天養生已經正常開啟,因為此時陽氣鼎盛,艾灸養生一灸頂三灸,有心的朋友一定要做好三伏灸,拔除體內寒溼,為秋冬天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
  • 三伏天艾灸好處多,你一定更要把握住哦
    三伏天「灸療」,冬病夏治的好時機!三伏天「灸療」是我國傳統醫學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療法,它是依據中醫學「天人相應」、「冬病夏治」、「春夏養陽」等理論,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人們體內陽氣最盛的時機,應用具有溫經散寒補虛助陽的艾灸,通過對經絡腧穴的溫熱刺激,通過灸療令陽氣滲入穴位經絡,通過經絡的氣血直達病處,標本兼治。
  • 艾灸後的排病反應
    1.艾灸時身體抖動,多為肝經問題,屬於經絡不暢達的原因。 2.艾灸時腿、肩頸、腳等冒風或冒涼氣,為寒氣或風氣外排的原因。 3.艾灸時癢,多為風、為虛、為溼。 4.艾灸時熱量可達腹內或下肢,多為虛寒體質,為好轉的表現。
  • 2020年三伏灸時間表,以及艾灸的六大注意事項(建議轉發收藏)
    2020年三伏灸時間表伏前預熱灸(1)時間:2020年7月6日-2020年7月15日(2)功效:溫腎健脾,散寒祛溼(3)頻率:先連灸三天,後續調理隔一天灸一次初伏灸艾灸連續燃燒,使之溫熱之氣由肌表透達經絡,又因經絡和臟腑相互聯繫,使之通達五臟六腑、十二經絡,循環全身。《醫學入門》亦說:「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莊子》和《孟子》中也有「越人燻之以艾」和「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記載。由此可見,艾灸對於保健養生都有很好的效果。
  • 千補萬補不如補經絡,用艾灸這樣操作,疏通全身經絡!方法你要懂!
    如果你艾灸時不知道如何取穴,不妨就以阿是穴為重點(哪痛灸哪),同時還可以艾灸阿是穴所在的經絡,循經艾灸!這對一些剛接觸艾灸的朋友往往是比較簡單、有效的。二、經絡不通的兩種形態:腫和脹1、經絡不通可以是有形的,這就是腫,常由血瘀引起。
  • 「三伏+艾灸」冬病夏治正當時!
    在陽氣最旺的夏季艾灸,與艾火的純陽,雙重陽氣作用於人體病灶,祛除一切寒溼,打通經絡。  1、三伏天艾灸的第一大好處  是根除一切疾病根源的時機。芒種過後,各地進入梅雨季節,許多中老年人一會腰痛,一會腿疼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體內寒、溼氣重的緣故。  在中醫裡祛寒除溼治療之法就是艾灸。三伏天,正是天地陽氣最盛之時。
  • 艾灸後常見的八大排病反應,了解他們就不擔心了!
    排病反應二:病情加重這個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以頸椎病為例,我們一開始艾灸大椎穴調理頸椎的時候,因為之前經絡一直是堵在那裡的,你一艾灸,經絡慢慢通了,這個時候感覺會很舒適。但是艾灸幾天後,頸椎的地方反而出現又酸又痛,甚至表現出頭暈等病情加重的現象。這是為什麼呢?
  • 艾灸幫您化解寒溼之痛!
  • 【美容】女人是花,經絡是根 !艾灸疏通經絡,既能治病又能美容!
    我們常遇到這種情況,有灸友本來是用艾灸通經絡、治婦科病的,卻沒想到灸著灸著就把臉上的色斑給灸沒了,這也的例子很多,卻也是有其道理的:經絡四通八達,維繫著整個人體!《黃帝內經》說:經絡可以決生死、除百病、調虛實——也就是說,生命是否存在,取決於經絡;疾病是否治癒,取決於經絡;同樣的,女性是否皮膚光滑、紅潤,還是取決於經絡。同一組艾灸穴位往往可以調理多種疾病。
  • 艾灸化瘀散結效果好,凡寒溼重必有「4淤」!灸通身上這4穴,可防全身結節!
    堵塞經絡血管,造成氣血不暢,形成淤堵。輕者引發身體局部紅腫、疼痛、出血等症狀。重者阻礙人體新陳代謝功能,誘髮結節、囊腫、肌瘤的產生,如子宮肌瘤、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卵巢囊腫等。在這個普遍「寒溼淤堵」的年代,大部分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結節、脂肪粒、囊腫,而他們中一小部分,又會發展成引發疾患的大問題,大部分人都需要祛淤堵。中醫常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確,人體的氣血經絡就像一條條河流,只有運行通暢無阻,才能滋養全身臟腑,保證身體器官正常運作。細心的人不難發現,很多毛病都與「堵」、「淤」、「憋」有關。
  • 艾灸、拔罐、刮痧,合理搭配效果翻倍
    拔罐中有一個「拔」字,從字面理解就是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拔出來體內的寒、溼、熱等外邪,當然,邪氣拔出來的同時身體的正氣也會損耗,所以,從這個層面理解的話,拔罐一種外排的調理方式,並且通過走罐的操作還可以疏通經絡和淤堵的部位,我們可以把拔罐歸類於中醫中的「清、排、通」的範疇。
  • 中醫直言:比蒸房效果好一百倍,現代人洩熱、排寒溼的最好方法,原來是它
    通過艾灸出汗,這可謂是現代人洩熱、排寒溼的最佳方法!艾灸可以擴張周圍血管、疏通經絡、改善人體血液循環、加強代謝、促進毒素和寒溼的排除。艾灸後每個人的症狀不同,出汗的部位也不同,有的人是胸前出汗,有的人是全身出汗,而有的人是後背出汗。有的人則是灸的時間長了,艾灸的部位容易出汗。
  • 艾灸肚臍出水是為什麼
    艾灸肚臍出水是為什麼?我們可以經常艾灸神闕,對於身體虛寒,腸胃功能弱的人來說,效果非常好,艾灸的時候也有一些反應。
  • 女性寒溼重了身體會怎樣?
    身體經絡遇冷收縮、不通暢了——長囊腫、長腫瘤了。「寒溼體質」是萬病之源,而體質虛弱的人,寒溼氣就更容易進入我們身體。所以當人體因各種原因感覺疲勞時,就可以通過排寒溼和補充陽氣來及時恢復體力,不要讓身體器官在疲勞中變虛,從而導致寒氣進入我們體內。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究竟什麼是寒溼,怎麼去溼寒?
  • 寒溼體質及解決方法
    顏色越是發暗,就代表寒溼越重。愛打噴嚏,特別是早上起來,遇風噴嚏不斷,代表體內有寒。四肢關節疼痛、頸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狀,代表體內有寒溼。疼痛部位越多,時間越長,代表體內寒溼越重。02.夏季用6~8根艾條(冬天用8~10根),到文具商店買一個大夾子,夾住艾條,或用膠帶將艾條捆成一排,點燃。03.將蒸好的薑片貼在後背上。點燃成排艾條,保持離薑片半寸到一寸的距離,上下慢慢移動。通常燻30~40分鐘。當感到疼痛時可試著離遠一些。初燻時,有的人會感到很明顯的燙、痛,那是因為經絡不通,大量的熱不能很快散掉,如果經絡是暢通的,只會有溫暖舒適的感覺。
  • 25種艾灸反應和應對方案大全,艾灸必備的專業知識
    因為如果正氣太過虛損,正氣比較弱,這種情況下,相應的臟腑器官是沒有辦法與病邪做鬥爭,在艾火的溫熱刺激下,通過經絡腧穴的傳遞,調整人體氣機,一旦陽氣提升之後,所在病灶正氣增強,有能力與病邪抗爭,這個時候才會出現灸感。 應對方案:當邪氣排到體表時,可以在局部進行刮痧或者點刺放血讓邪氣及時排出來。
  • 艾灸好處多,但為什麼有些人艾灸過後會腹瀉?正常嗎?
    適當艾灸,能夠有效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調動全身的氣血,保持經絡暢通、氣血順利運行,改善全身的微循環。還能改善體質,對於體內溼寒之氣比較重的人來說,艾絨在燃燒的時候會產生一定的熱效應,能有效逼出體內的寒溼。
  • 艾灸耳朵10分鐘,等於做一次全身經絡按摩!
    日常做好「耳養生」能在一定程度上護好腎。中醫指出耳朵紅潤而有光澤的人其先天腎精充足。耳垂小的人腎精不足;耳垂飽滿、堅厚、明潤的人則腎精充沛一個人如果出現聽力下降等問題,也可能提示腎有毛病。腎精不足:耳鳴(蟬鳴、嗡嗡響)冠心病:耳垂皺,耳褶腦血栓:耳鳴(突然間),伴有劇烈疼痛糖尿病:耳垢增多;耳廓乾枯焦黑艾灸耳穴10分鐘等於做一次全身經絡按摩艾灸的效果比搓耳朵效果好。
  • 【艾灸治百病】頭皮麻木的艾灸解決方法
    由氣血俱虛,經脈失於濡養,或氣血凝滯,經絡失暢,或寒溼痰瘀留阻脈絡所致。臨床上常常麻與木並見,後來通稱麻木。頭皮麻木多見於現代醫學的頸椎病及頭痛等病.常見病因及症狀(1)血虛失濡:頭皮麻木以麻為主,面色無華為證候特徵。伴有頭暈心悸,唇舌爪甲無華,舌質淡苔薄,脈細無力。(2)痰溼阻絡:頭皮麻木以木為主,眩暈為證候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