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中隱藏著一部修煉出世的密法

2021-02-22 修行居

修行居

道家養生 | 陰陽數術   

太極八卦 | 丹道修煉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唐僧西天所取經書中最簡要的就是「《心經》」。現代高僧注釋的都是《心經》顯意。然早在大唐,禪宗九祖大顛和尚在修行中,就次第入頓證悟了《心經》中的密法,寫《大顛和尚注《心經》。《心經》中隱藏著一部修煉出世的密法,即如何從海底輪沿中脈直衝梵天輪,去會合宙心大日如來,從而得道成佛的密徑。

觀自在菩薩的顯意是觀音菩薩,但不解其密意終不得真諦。佛經的真正價值是教給後人一套開悟、修行得道的方法,使眾生能渡到彼岸回歸宙心本源。這五個字的密意是指修行者在打坐入靜時,至極靜入定時會觀見一「無位真人」即自在菩薩,在自己的身體出出進進。此即修行者的元神、大靈、真我,摩尼珠。

生命能量主要分布在腦和脊椎,其70%-90%集中在海底輪和水輪。通過打坐及冥想調息將此生命能量沿中脈提升併集中至月輪時,松果體內就可觀見一個明亮的性光團。此稱為月、佛性、自性或自在。月明後方可行觀,叫自性觀。在入定後所觀見的自性就是自在菩薩。這是《心經》修行密法的起點。

菩薩觀是已經進入大觀的神通,已成就了三魂合觀。大觀時見到了什麼?五蘊皆空!色、受、想、行、識,破了肉身的「我」。若五蘊不空,依墮落生死輪迴苦。只有悟到蘊空法的人,才可以度過一切苦厄。如把度理解為觀音來度人救苦不是《心經》的本意。佛不度人人自度,行至菩薩觀才能自度。

《心經》裡舍利子密意是表示一種特殊的生命形態。脫離人體遁入虛空靈界的自性就叫舍利子。它是自性本空,亦色亦空,色空不二。舍利子出現後你的修行就會進入色空同觀。人的六根六識也是互相神通妙用,此時的「真我」是無眼能看(天眼通),無耳能聽(天耳通),無腳能行(神足通),等等。

又來舍利子,諸漏已盡,修到此時已成就了漏盡通,以歸寂滅。此時修行者若打算捨棄人身出三界,回歸法界外,自在更無憂,獲得真舍利子。如若不明白,也不要再問了,還去靜坐吧。照見五蘊實無所有,自然入空。既得入空,其法亦空。無生死可斷,無涅槃可證,此即等覺、妙覺之境界。

修行到層次終於明白"真我"的體性了: (1)永恆性;(2)不染性,生命載體不能沾染它;(3)虛空性,陽光電光可以穿過它,但不相溶;(4)靈性,無所不知;(5)獨立性,既可與宙心相溶充滿宇宙,又可飄移出而獨立存在;(6)依附性,可依附在動物植物人身上而成為其主宰,也可離去另尋載體。

修到第五層次是人空法不空,自性溶入光的海洋,是很多佛門弟子誤認為的最高境界。問題在於這個所謂的最高境界其實並沒出三界,而僅是在三界內寂滅了,誤以為涅槃當佛去了。修行最危險的就是到第五層次而止觀止行。第六層次要繼續前行,日夜精進,得無所得,自性清淨,無得無失。

修行到此成了人法俱空,無人無法了,溶入光的海洋而無智無得的永恆散解。但是生命並沒有消失。了得人空名曰菩提,了得法空名曰薩埵,人法俱空名曰妙覺。果行圓滿,得四果阿羅漢位,入第七密度世界。轉凡成聖,悟佛三昧,無師智,自然智。繼續精進前行則是第八密度菩薩世間。

修行到上一層人法俱空後,切不可止步,而須依據大神咒去找回自我的存在,這叫空不落空。若僅止於人法俱空,就心有掛礙而產生恐怖。這個心是指修行者的天心,即大靈,時時牽掛色魂的得失。只有按般若波羅密多大神咒接著修,方可無有恐怖,窮盡之法,全部放下,知見無見,即是涅槃。

三世諸佛之母即宙心大日如來。般若波羅密多,此即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是宇宙間威力最大的咒,意思是:我與宇宙同在,我與大日如來同在。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這個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果位稱為無上正真,園頓上乘。驀然頓悟,親見無上正真當為佛。佛祖拈花一笑,不可說…

般若即光明法船,波羅即乘此船方可出界,密多即宙心。此大明咒明確告訴眾生,乘光明法船出三界回歸宙心本源。這是末法時期最殊勝的回歸宙心成佛之法。《心經》中觀音最後告誡說,既然已經把最高、最上乘的修行功法說給你們了,「揭諦揭諦…」去吧,去吧,一起修行去彼岸吧,好自為之吧!

丹道修煉,聯繫助理:SuperAceA

長按下面二維碼,限時免費領取圈內簡單實用的內部修行資料《靈性的秘密》、《修行的秘密》

修行人的公眾號

格物|致知|自然|簡單

長按二維碼關注  開啟智慧大門

版權聲明:

1、內容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2、本平臺旨在傳播好內容,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資訊。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相關焦點

  • 《心經》中隱藏著一部修煉出世的密法!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 《心經》中隱藏著驚人的密法!
    唐僧西天所取經書中最簡要的就是「《心經》」。現代高僧注釋的都是《心經》顯意。然早在大唐,禪宗九祖大顛和尚在修行中,就次第入頓證悟了《心經》中的密法,寫《大顛和尚注《心經》。《心經》中隱藏著一部修煉出世的密法,即如何從海底輪沿中脈直衝梵天輪,去會合宙心大日如來,從而得道成佛的密徑。觀自在菩薩觀自在菩薩的顯意是觀音菩薩,但不解其密意終不得真諦。佛經的真正價值是教給後人一套開悟、修行得道的方法,使眾生能渡到彼岸回歸宙心本源。
  • 《心經》中隱藏著一部修煉出世的密法!
    淡泊是人生的一種坦然,坦然面對生命中的得失;淡泊是人生的一種豁然,豁然對待人生中的進退;淡泊是對生命的一種珍惜,珍惜眼前從不好高騖遠。淡泊可以使你真正地享受人生,在努力中體驗歡樂,在淡泊中充實自己。擁有淡泊的人是幸福的。08.
  • 賢劫千佛只有三尊佛弘揚密法
    主題摘要有人問:「我有沒有學密法的因緣?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中,只要對密宗有信心,這種人就與密法有緣,或者對般若空性有信心,也是密法的有緣者。在這麼多劫、這麼多如來中,只有三尊佛弘揚密法,多麼難得。在輪迴的漫長時日中暗劫和明劫就輪番交替出現,如果遇到了暗劫,連三寶的名號也聽不到,更不要說行持佛法、轉繞、合掌、頂禮了。
  • 道家修煉密法(非常難得)
    築基法就是以上丹田的神光,穿過中丹田,把它變成氣,然後積聚到下丹田這個地方來,就是神光經過中丹田,下注下丹田。不過神光剛煉的時候根本就沒有,那你就只能意守下丹田了。當你神光出來後,你就用你的神光穿過中丹田,下注到下丹田,那就是更好的一種修養了。通過這個方法可以涵養本原,把精補足。因為我們現在是要補精,所以要把神先降下去。我們原來神都是外用,現在把它收回來,回歸到下丹田。
  • 慈誠羅珠堪布【心經解說視頻】
    從釋迦牟尼佛出世轉法-輪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在如此漫長的時間當中,無論藏傳佛教,還是漢傳佛教,甚至包括泰國、新加坡的諸位高僧大德,都非常重視《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在藏傳佛教中,以格魯、薩迦、噶舉、寧瑪四大教派以及覺囊派為主的所有教派,都非常重視《心經》這部經典,都將其歸攝於各自的念誦集裡,不管早課、晚課,還是在其他時間,都經常持誦。
  •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第六期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上卷》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 《心經》解說視頻與文字【慈誠羅珠堪布】
    從釋迦牟尼佛出世轉法-輪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在如此漫長的時間當中,無論藏傳佛教,還是漢傳佛教,甚至包括泰國、新加坡的諸位高僧大德,都非常重視《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在藏傳佛教中,以格魯、薩迦、噶舉、寧瑪四大教派以及覺囊派為主的所有教派,都非常重視《心經》這部經典,都將其歸攝於各自的念誦集裡,不管早課、晚課,還是在其他時間,都經常持誦。
  • 《心經》經文為顯說,咒句是密說,無上妙用
    無有何等之法,可與齊等。此中所言咒者,即此般若便是。【真實】即真空實相之理體。果依此體,而起般若照用,照見諸法本空,自然能得脫苦之大自在,用此般若智照功能,照見人法俱空,俱空亦空,緣觀並冥,境智雙泯。覓能受之身,與所受之苦,皆不可得;自能滅除界內界外,一切煩惱生死大苦厄。既然是般若,而又稱咒者,是說神效之速真實不虛者: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
  • 佛經入門:常誦心經的好處.心經的正確念誦方法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是佛教大乘教典中,一部文字最短少,詮理最深奧微妙的經典。僅以二百六十個字,濃縮了六百卷大般若經的要義,攝盡了釋遵二十二年般若談的精華,即闡明宇宙人生緣起性空的原理,同時顯示般若真空妙理的體用與功能:實是般若的核心,佛法的心要!
  • 每天誦心經的好處
    常誦心經的好處  增長大智慧,福報,能去除貪、嗔、痴。小學生至大學生常誦增長記憶力,學業、事業、婚姻順利、心想事成,功德無量。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是佛教大乘教典中,一部文字最短少,詮理最深奧微妙的經典。
  • 花生學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之諸法緣由
    本經第九會「金剛能斷分」的異譯本《金剛般若》,成為禪宗傳心的法本;天台宗以大品般若經為觀法,《大智度論》為指南,在其化法四教中判為「通教」。三、《心經》的傳譯歷史一般認為《般若經》在印度貴霜王朝時在南印度廣為流行,梵文本多數仍存。後來在北印度開始普及,經于闐傳入中國。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注音及譯文版)
    不久,這老和尚的疥癩病痊癒,老和尚感他調治之恩,無以為報,惟有一部經,可以口傳給他,就是這一部《心經》,一共二百六十字,念了一遍,玄奘法師便記在心內,後來把它譯出來,一個字也沒有更改。  鳩摩羅什法師也有翻譯這部《心經》,名叫《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有如是我聞等語,但不及老和尚傳給玄奘法師所說的那麼簡潔流利清楚。
  • 天眼通高人揭秘,這樣念心經,身邊和頭頂會現金甲神!如法念誦心經遣除違緣障礙!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是佛教大乘教典中,一部文字最短少,詮理最深奧微妙的經典。僅以二百六十個字,濃縮了六百卷大般若經的要義,攝盡了釋遵二十二年般若談的精華,即闡明宇宙人生緣起性空的原理,同時顯示般若真空妙理的體用與功能:實是般若的核心,佛法的心要!
  • 陽神之後的修煉
    這之後就是「佛體修煉」,即「九年面壁」的後六年幕後工作——「煉虛合道」。之前訓練陽神的「三年哺乳」階段,與之有著天壤之別,有本質上的差別。要超越「陽神老成」,進入「煉虛合道」,修行者在思想觀念上要放下「法執」,突破對陽神(意生身)的執著。不要以為陽神就是真實永恆的存在,陽神老成就是功夫修到家、到達究竟地步了。應悟到「神」由「虛無」(真空)所主宰,「神」只是「真空」所生的「妙用」。
  • 淺談常誦心經的好處
    常誦心經的好處:增長大智慧,福報,能去除貪、嗔、痴。常誦心經能增長記憶力,令學業、事業、婚姻順利、心想事成,功德無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是佛教大乘教典中,一部文字最短少,詮理最深奧微妙的經典。
  • 《心經》:絕妙的般若波羅蜜多咒
    為了因應眾生根器的不同,而廣演眾法,使大眾能夠獲得與自己相適應的法門,而《心經》,就是為最上乘者所說的究竟圓滿的智慧,其文最後之密咒,即般若波羅蜜多咒,更是絕妙無窮,因為沒有這咒,則無法成就涅槃聖果。網圖菩薩根據不同的需要,佛所說的咒語各有不同,其數量也是極為龐大,而《心經》中的般若波羅蜜多咒,則為眾咒之王,因為它總持般若妙義,顯示般若妙用,成就般若妙行,證得般若妙果,是佛祖說法以密咒加持的典範。
  • 安樂妙寶修持咒【淨密綜合版】(六)心經、觀音靈感真言、文殊護身咒、文殊八字真言、金剛延壽真言
    心經是一切般若部經典的中心句。心經是見性的經典,是第一義諦的經典,玄奘經歷九九八十一難,都是靠念心經加持才安全通過考驗的。心經也是一切顯宗念誦儀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經典。唵嘛呢叭咪吽。麻曷倪牙納。積都特巴達。ōng ma ni bai mei hōng。má gé ní yá nà。
  • 周振華 | 吾書《心經》
    《心經》殊勝!義理深奧。長書《心經》,定有緣由。或向佛,或向善,或慈悲,或修煉。書寫《心經》的過程,是忘我,正身 ,淨心,醒悟,棄欲,修煉的過程。書寫《心經》,是非常講究的事情,依我的習慣和規矩,要做好書寫前的充分準備:首先要淨化書寫環境,包括對書房、案頭進行認真清理,所用毛筆、硯臺、筆洗、鎮紙、印章等文具、工具或器具要清、洗乾淨,擺放整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