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代的發展進步之下,電子產品也越來越普及。以前人們交流只能通過書信的形式,從效率上來看還是比較慢的。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現在人與人之間溝通基本都是通過手機。只需要一個電話或者一個微信,消息對方實時就能看到了。
而以前傳統手寫的方式,也逐漸被鍵盤所代替。為了方便在計算機上打字,輸入法應運而生。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想要鍵盤能夠打出字,輸入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目前比較常用的輸入法基本都是拼音輸入法,然而以前這一輸入法可以說風靡全國。現在卻被年輕人「拋棄」,在市場也逐漸「跌落神壇」。
它就是五筆輸入法,相信不少70後、80後還是有印象的。計算機剛剛在中國出現時,那時候並沒有一款適合國人使用的漢字輸入法。而五筆輸入法的出現,就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八十年代那時候電腦開始在國內普及,但是如何打字卻成了一大難題。
英文字母雖然只有26個,但是中國漢字卻多達十幾萬個。怎樣利用這26個字母,打出我們需要的文字在當時也成為了關鍵。1983年的時候王永民發明出了一款輸入法,取名為五筆輸入法。憑藉打字精準度高,一時之間五筆輸入法在國內市場走紅。
靠著這一輸入法,王永民成功創辦了自己的公司,第2年就獲得了1000萬的回報。那時候五筆輸入號稱能夠不看鍵盤「盲打」,打字速度飛快,而且準確率還非常高。甚至有一段時間五筆輸入法還列入了初中生電腦學習課程,然而現在五筆輸入法在市場已經很少有人用了,年輕人基本都「淘汰」了它。究竟「輸」在哪?對於這一情況,內行說出其中「秘密」。因為這3個「缺陷」,所以才被年輕人「拋棄」。
門檻高
用五筆輸入打字確實很快,專業人員一分鐘可以打出180個字。然而缺陷也十分明顯,使用五筆輸入必須要熟記「字根」,熟練運用之後才能打字。對於剛剛接觸五筆的人來說,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記住這些字根,相對來說門檻還是比較高的。
打字需求降低
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不少傳統行業已經逐漸被機器取代了。以前像打字員這樣的職業,追求高效率,因此使用五筆會更加方便。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並沒有那麼高的需求。用拼音輸入更加方便,也不需要花時間去背字根。在這一背景下,選擇拼音輸入的年輕人自然越來越多。
不夠智能
拼音輸入法在不斷優化之後,容納的詞庫越來越多,使用起來也更加智能。可以實現為用戶拼音糾錯、連續輸入等,有的時候前後鼻音拼錯了,輸入法也會自動幫我們識別。這一功能也備受年輕人喜愛,而五筆並不具備這些功能,缺陷也十分明顯了。
在人工智慧這一背景之下,未來輸入法會越來越智能,隨著語音輸入識別度更高,未來或許不用手打就能實現文字輸入。時代一直在進步,五筆在特定的年代備受追捧,但是卻一直沒有創新。一直停滯不前,導致最後被拼音輸入取代也是可以預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