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戀桃花源(讀陶淵明)

2021-01-13 讀裁者黃遠輝

暗戀桃花源

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

田曉菲在《塵幾錄》說,採菊東籬下的陶淵明成了中國文化的一個完美定格,這個畫面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精神。陶淵明不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解決方案。上一期,我寫《詩酒趁年華》,蘇軾就是從陶淵明身上汲取了精神能量,坦然面對人生起落、世事無常。蘇軾評價陶淵明說:「李杜諸人莫及」,連李白、杜甫也比不上陶淵明。木心在《文學回憶錄》對陶淵明的整體評價:讀陶的詩是享受,寫得樸素,精緻。不懂得精緻就難以感受到樸素。同樣,不懂得樸素的也很難感知其精緻。

關於陶淵明的生平,陶淵明曾給自己撰寫過自傳——《五柳先生傳》,虛構了一位五柳先生,這個五柳先生其實是陶淵明他老人家自己。《五柳先生傳》刻畫了一個瀟灑、隨性的人物形象,開篇即說:「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五柳先生「閒靜少言,不慕榮利」,他還是個讀書人,「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陶淵明喜歡讀書,也喜歡喝酒,「性嗜酒」,可惜「家貧不能常得」。古代中國,酒可是奢侈品,饑荒、動亂年代政府經常發布禁酒令,要確保基本的口糧需求,畢竟釀酒需要浪費大量的糧食。一個喝不起酒又嗜酒的人,一定是個自然率真、盡得風流的人,這是「竹林七賢」奠定的傳統。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寫道:「劉伶(竹林七賢之一)嗜酒,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隨之,曰:『死便埋我。』當時士大夫皆以為賢,爭慕效之,謂之放達。」

陶淵明喜歡喝酒,但家裡窮,不能經常喝酒,那就去親朋好友家喝百家酒。「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喝完酒回到家,「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五柳先生就是這樣的人,飲酒賦詩,其樂無窮,不為貧賤憂慮,不為富貴奔忙。儒家的安貧樂道,道家的自然天真,陶淵明一個不缺。

《乞食》

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裡,叩門拙言辭。

主人解餘意,遺贈豈虛來。

談諧終日夕,觴至輒傾杯。

情欣新知歡,言詠遂賦詩。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

銜戢知何謝,冥報以相貽。

陶淵明最慘的時候,需要出去乞食,難聽一點要飯。他還寫了一首詩,題目就叫《乞食》,他不僅蹭到了飯,還有酒喝,還和施捨的主人聊了一整天,聊得很開心。簡陋的生活環境正是傲骨之所寄,陶淵明有條件做官但偏偏不做。

陶淵明最為後人推崇的詩,是他從彭澤令任上「歸去來」之後寫的《歸園田居》五首,其中最出名的是以下這首:

《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陶淵明不願受官場的束縛,堅決地辭官歸隱,躬耕田園。脫離仕途的那種輕鬆之感,重返自然的那種欣悅之情,躍然紙上。

陶詩在文學史上,一開始其實並不出名,文學史上第一個真正的「陶粉」是昭明太子蕭統。蕭統對陶淵明的人格和文章都愛不釋手(成語「愛不釋手」正是來自這個典故),親自搜集整理,編成《陶淵明集》八卷。蕭統在《陶淵明集》序言中高度讚揚了陶淵明的人格魅力,「其文章不群,辭採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橫素波而傍流,幹青雲而直上」。

陶淵明喜歡飲酒,詩裡「篇篇有酒」,最著名的是以下這首:

《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飲酒》組詩共二十首,其時陶淵明五十二歲,遠離塵囂,過著詩酒田園的生活。南懷瑾曾感懷: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裡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唐代著名的田園詩人王維就很看不慣陶淵明,說陶淵明不肯束帶拜見督郵,不為五鬥米折腰,辭官歸隱田園。結果日子窮得叮噹響,連吃飯都成問題。要知道,王維的田園是豪華別墅的田園,他的輞川別業(絕對的大別墅)是從大詩人宋之問的手上買下來的。宋之問在唐詩的發展史上是一個裡程碑式的人物,和沈佺期一起為唐詩從古體走向近體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他的「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婦孺皆知。同時,宋之問也是一個令人髮指的卑鄙小人,聞一多先生就專門評論過宋之問:「他人格的卑汙下流卻是臭名昭著的,因而成為史官疵議的對象。可是他的詩的確高明,正如明末巨奸阮大鋮一樣,詩風與人品太不相稱了。」宋之問的劣事在《六神磊磊讀唐詩》有介紹,大家自行查閱。

王維接過了宋之問的藍田山莊,精心打造成輞川別業。輞川別業坐落在終南山麓,王維那首著名的《終南別業》描寫的就是輞川別業裡的悠哉生活: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詩句裡說的「好道」,指的是佛教,與道教、道家沒有關係。佛教東漢時代傳入中國,當時的人們並不把佛教當成宗教,而是當成一種方術、道術,修道的人都叫道人。王維喜歡以禪入詩,故有「詩佛」之稱。

陶淵明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幹了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世上有兩種田園詩人,一種是像土豪王維這樣的,一種是像窮逼陶淵明這樣的,因此王維的詩酒田園與陶淵明的詩酒田園是不一樣的,代表了兩種不同的人生境界,不分高低。對於現代人來說,即使不能像陶淵明那樣隨時辭職,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也會對桃花源心嚮往之、暗戀之。

相關焦點

  • 2019你暗戀桃花源,我想說
    暗戀不填山河苦,世間更無桃花源。說到桃花源,大家都知道陶淵明這樣描述桃花源的,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我這裡說的桃花源是一部話劇劇名《暗戀桃花源》。這部話劇,於1986年在臺灣首次公演,引起島內轟動,該劇編導賴聲川於1988年獲得「國家文藝獎」。這部三十三年的的優秀作品如今再次出發,走向世界。
  • 陶淵明《桃花源記》,為何以南陽劉子驥病終結尾?四大用意真高!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講述武陵漁人誤入世外桃源的故事,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實生活不滿。該文結尾說: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 暗戀桃花源|紅塵總見夢常淺,往事重溫悔更深
    沒關係,趁著這個機會,我們一起來補補豆瓣上評分8.8分賴聲川的代表作——《暗戀桃花源》。劇情梗概空蕩的劇院裡,一個劇組在排練《暗戀》。抗戰勝利後,江濱柳和雲之凡在上海相戀,卻因內戰失散。二人輾轉到了臺灣,卻互不知情。當兩岸開放,江濱柳託人打聽雲之凡的下落,沒想到她早已到了臺灣。他在報紙上登了尋人啟事,希望能找到她。
  • 嚮往的生活3暗戀桃花源是哪一期 嚮往的生活3暗戀桃花源播出時間
    嚮往的生活第三季邀請了暗戀桃花源的話劇演員,而且還在節目中演了一段暗戀桃花源的戲。嚮往的生活3暗戀桃花源是哪一期?嚮往的生活3暗戀桃花源什麼時候播?  嚮往的生活3暗戀桃花源是哪一期  嚮往的生活3暗戀桃花源是節目第三季的第十二期,節目邀請了暗戀桃花源舞臺劇的幾位演員,包括黃磊的老婆孫莉也都有來到蘑菇屋。
  • 陶淵明筆下桃花源在哪裡?莫衷一是,桃園美景其實就在每個人心中
    桃花源到底在哪裡?一千五百多年前,東晉詩人陶淵明寫下一篇千古名文《桃花源記》。文中說道,武陵這個地方一個漁夫,沿著一條小溪航行,忽然看到山中有一個缺口,就丟下船從這缺口裡走進去,發現了另外一個世界——桃花源。
  • 「桃花源」真的存在嗎?其實我們都被陶淵明忽悠了!願者上鉤
    「世外桃源」一詞起源於晉朝陶淵明的名作《桃花源記》。那麼,「世外桃源」真的存在嗎?接下來為您揭秘。《桃花源記》說的是武陵郡的一個漁民打漁時迷路了,發現一片桃林,桃林盡頭是一山洞,漁人走進去,發現了一個村落。村落裡田野有致,村民怡然,一派恬靜的景象。村裡人向漁人說秦朝時候,先祖為了避亂來到這裡,如今已過去好幾世,壓根就不知道有漢朝、三國、晉這些朝代。
  • 黃磊老師口中的《暗戀桃花源》是如何得名的?
    每每讀到這句詩,便覺意境極美,在夢裡,我看見了世界的不可思議,我能成為我想成為的人,夢境有無數的可能性,讓人夢想成真,讓人不願醒來。在夢中,我感受到的就是現實,只有醒來才知那是幻境。莊周尚不能分清現實與夢境,何況我們?  《暗戀桃花源》承載了很多的東西,它是特立獨行,它不是秩序井然,但也不混亂,在模糊和清晰之間的一種過渡。
  • 古代文學家陶淵明風水造詣深《桃花源記》論水口
    ……」這是晉陶淵明在其《《桃花源記》》中所記載的政治上的大同世界 ,其文字描述又有風水內涵。我心中有桃花源情結, 與友人向先生等人來到這詩情畫意之地。在欣賞其山水之美的同時,探索了古人的風水情結的由來。桃花源是中國知識分子回歸自然,是 獨立人格的象徵 ,是天人合一的精神家園。
  • 陶淵明: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 不一樣的田園 不一樣的桃花源
    喜歡陶淵明的詩,更喜歡陶淵明一生的放蕩不羈和自在灑脫,不為世俗所羈絆,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縱情於山水之間,何其快哉。陶淵明在年輕之時,也曾有「大濟蒼生」之志,做過州府的小官,按照現在的話說,那就是公務員,旱澇保收,可是他生性耿直,清正廉明,在封建社會的官場之下,他的滿懷抱負卻很難實現。
  • 2020話劇《暗戀桃花源》寧波站,快來看吧!
    《暗戀桃花源》把完全不搭調的東西放到一起居然也生長出了它的秩序來。賴聲川說:「我一向認為悲劇、喜劇絕非反義詞,而是一體之兩面。」2020話劇《暗戀桃花源》寧波站,如果你去看這部劇,你就會真切明白,原來喜劇與悲劇並不是截然對立,兩者其實是殊途同歸。
  • 《暗戀桃花源》那麼火,賴聲川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我們曾《暗戀桃花源》演前導賞中從很多角度去解讀過賴老師這部作品,無論從藝術手法還是創作背景與內核,都有很豐富的「密碼"。那麼,作為演過《暗戀桃花源》中大部分男性角色的演員劉宜林,他眼中的《暗戀桃花源》有哪些不得不說的魅力?
  • 黔張常高鐵開通後,沿線16站經過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全線設置16站:黔江(已有)、黔江北、鹹豐、來鳳、龍山、水沙坪、鳳巖村、桑植、教字壎、張家界西、禾家村、牛車河、龍潭町、桃源、隈沿線的風景如畫,陶淵明寫的桃花源在這裡,而且設有站點,想去的夥伴馬上就行動吧。
  • 《暗戀桃花源》:追尋和遺憾才是人生常態
    上周末,去杭圖看了一部話劇,叫《暗戀桃花源》。老實說,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現場看話劇,興奮震撼是難免的,但是看到一半潸然淚下,悲喜交加真的不是我多愁善感呀,而是劇情實在太煽情,縱是淚點高的人,也難免動容!一個舞臺,兩個劇團,三個故事,四個世界,五味雜陳《暗戀桃花源》講述的發生在同一個劇場裡兩個不搭調的愛情故事:《暗戀》和《桃花源》兩個不相干的劇組,都與劇場籤定了當晚彩排的合約,演出將近,雙方爭執不下又都不肯相讓,最終,他們不得不同時在劇場中彩排,遂成就了一齣戲劇結構獨特、古今悲喜交錯的舞臺奇觀。
  • 渝湘高鐵將開建:全線400多公裡,跨越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渝湘高鐵從重慶東站引出,經過南川、武隆、彭水、黔江、鄱陽、秀山、貴州松桃、銅仁市,利用建設的張吉懷高鐵引進懷化樞紐,將滬昆高鐵連接到長沙,設計時速350公裡/小時,正線長469公裡,渝湘高鐵將開建:全線400多公裡,跨越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 陶淵明寫的桃花源,後來為何無人問津,學者:你看劉子驥怎麼死的
    「細思極恐」的實例數不勝數,知名的《桃花源記》便是這其中一個較為經典的事例。《桃花源記》這篇課文,我們初中都學過,這篇源於陶淵明之手的短文,勾勒了一個幸福的世外桃源的場景,詞句優美順口,令人印象深刻,可是便是在這種爛漫的詞句身後,卻擁有 令人不敢細思的恐懼。
  • 很多人說發現過桃花源,其實都不是真的,陶淵明在文中給出了證明
    很多人說發現過桃花源,其實都不是真的,陶淵明在文中給出了證明 不想當官的陶淵明躲到了某偏僻角落寫出了不少山水文章,「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細流」……,,很多文學大家都是這樣,辭官歸隱之後,佳作連出。
  • 換個角度看桃花源記,你就會發現桃花源裡面處處透露著詭異
    導讀: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這篇桃花源記,絕大多數人張口就來,耳熟能詳,桃花源是五柳先生陶淵明創作的一首文辭,意在創建一個美好的世外桃源,與當時政治黑暗的統治社會形成鮮明的對比,然而桃花源真的是世外桃源?
  • 2020《暗戀桃花源》8月加場!哪裡可以買到票?
    感謝大家在《暗戀桃花源》專屬版開票的第一時間就支持我們,為感謝大家的熱情支持,也讓還沒機會買到票的觀眾朋友可以有機會再次上劇場,《暗戀桃花源》為你加場!7/18 中午12:00 吉時開票!讓我們一同走進劇場這片「桃花源」。
  • 一起閱讀‖黃橫:邂逅,只有一次——讀《桃花源記》
    邂逅,只有一次——讀《桃花源記》文/黃橫 《桃花源記》可以當著遊記散文讀,也可以當著有鼻子有眼的志怪小說讀事情是「咄咄」怪事,好像發生的時代是真的——東晉孝武帝司馬曜在位期間(376/396),好像發生的地點也是真的——離陶淵明的家鄉江西潯陽不很遠的湖南常德,一塊多山多水的地方。有山水的地方,魑魅魍魎多,神話傳說多,因而詩的題材多。  發現世外桃源的是個吊兒郎當打魚為業的武陵人,因為打魚,於是常常出入風波裡,漁船有誤入桃花溪的可能。
  • 世外桃源何處覓:《桃花源記》極可能是廣告軟文
    全國以桃花源命名的景區,據說有數十家之多,都自稱是晉代詩人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描寫的桃花源。由於常德桃花源更接近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辭海》和《詞源》等權威工具書中,都將常德桃花源注釋為「世外桃源」真跡地。常德位於沅水下遊,楚國和秦代時屬黔中郡,西漢改為武陵郡,曾是武陵蠻(又稱五溪蠻)聚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