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教育App備案名單,共有245家企業的476個App完成備案工作。尚未通過審核的教育App仍有10個工作日的時間提供補充材料,逾期未反饋者,視同放棄備案。而整改不及時(15個工作日未修復)、不到位(依然存在高危漏洞)的教育App將被納入黑名單。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四部門也在本周印發《關於落實主體責任強化校園食品安全管理的指導意見》,對中小學、幼兒園的食堂設置等工作作出規範。非寄宿制中小學、幼兒園原則上不得在校內設置食品小賣部、超市,已經設置的,要逐步退出。
以下是本周教育要聞:
教育部公布第二批教育App備案名單,476個App過審
繼首批152個教育App備案名單公布後,教育部再發布一批備案名單。
據教育部1月2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在2019年12月16日至2019年12月24日期間,教育部完成了對245家企業的476個教育App備案工作。
北京過審App數量為各省市中最多,共154款App過審。其中包括跟誰學旗下2款App、網易有道4款App、作業幫5款App,以及好未來旗下學而思網校、學而思培優等23款App。好未來新近推出的兒童啟蒙品牌「小猴」旗下的小猴語文與小猴英語也在備案名單內。
此外,扇貝單詞、蘭迪少兒英語、科大訊飛旗下暢言曉學等多款App也已完成備案工作。詳情點擊>>
四部門:非寄宿制中小學、幼兒園原則上不得設置小賣部
日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於落實主體責任強化校園食品安全管理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指出,中小學和幼兒園應明確陪餐人員職責,制定陪餐計劃。陪餐人員負責對飯菜進行客觀評價,對食堂環境衛生、從業人員工作情況等進行監督,做好陪餐記錄。對陪餐中發現的和學生反映的食品安全問題及風險隱患,督促立即整改,並對整改結果進行覆核。
《指導意見》要求,具備條件的中小學、幼兒園食堂原則上採用自營方式供餐,不再引入社會力量承包或者委託經營食堂,不再籤訂新的承包或者委託經營合同。學校要加強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對造成食物中毒事故、存在食品安全問題且拒不整改或連續整改不到位的承包方或者受委託經營方,學校應及時終止承包或委託經營行為。詳情點擊>>
回望2019| 升學邏輯重塑,教育巨頭恆強
升學與行業監管政策密集落地,讓2019年成為教育行業在過去十年中變化最大的一年。
幼升小、小升初、中高考均迎來招生政策巨變。無論是購買學區房還是拼證書擇校,在2019年都不再是確保進入名校的手段。為了緩解擇校熱,減負、教育均衡、綜合素質成為2019年提及最多的口號,也是中國教育的長期發展目標。但在當下,學生、家長們實際面對的升學競爭依然激烈。
教育培訓行業則在2019年首次迎來全面監管。線下、線上培訓機構,均在2019年依照政策要求改變收費方式、補齊教師資格證、尋找合規辦學場地。2019年起,整個教育行業必須徹底告別野蠻生長,走向合規經營。
優質教育資源稀缺、升學競爭壓力不減,教育行業還有巨大的市場潛力等待挖掘。然而,升學與監管的調整也導致教育行業洗牌正在加劇。小、散玩家已經陸續出局,挺過監管關卡的巨頭公司則開始收割市場,常年分散化的行業格局,開始有了加速集中的趨勢。詳情點擊>>
又一上市公司削減幼教業務,威創股份出售幼教託管品牌可兒教育
繼秀強股份(300160.SZ)剝離旗下全部幼教資產後,又一上市公司縮減了學前教育業務。12月30日,威創股份(002308.SZ)發布公告,宣布已正式籤署股權轉讓協議,旗下幼教業務之一可兒教育將以3.03億元出售。
原以數字拼接牆為主業的威創股份通過收購跨界幼教領域。自2015年收購幼兒園品牌紅纓教育後,威創股份逐漸轉向「雙主業」模式,先後購入金色搖籃、可兒教育及鼎奇幼教,將幼教板塊作為營收的「第二增長極」。
此次被出售的可兒教育主營幼兒園託管加盟業務,提供教學管理、師資培訓等服務,在2017年以3.85億元被威創股份收購。在收購前發布的可行性報告中,威創股份稱幼教市場前景良好,該項目收益明顯、風險可控,符合公司長期發展戰略。
但一年前發布的學前教育新規不再允許上市公司進入民辦幼兒園領域。根據2018年11月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為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詳情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