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原諸葛亮廟拜謁遊覽印象

2020-12-23 陝西微傳媒

五丈原諸葛亮廟拜謁遊覽印象

楊文哲

五丈原位於秦嶺主峰太白山腳下的渭河南岸,在我的故鄉(關中西府古周原地區扶風縣城北國際佛都:法門寺附近)老家村莊西南方向,隔渭河相望,直線距離約五、六十裡路程,三國蜀漢軍師、統帥、丞相:諸葛亮的廟和「衣冠冢」就坐落在五丈原邊上。

少小時候,我的長輩和鄉親們閒暇之際,經常就給我們一起的髮小講述他們對諸葛亮耳熟能詳的《三國演義》故事片段:「三顧茅廬」、「桃園三結義」、「草船借箭」、「木牛流馬」、「空城計」、「火燒葫蘆峪」、「諸葛死後斬魏延」、「諸葛死後殺鍾會」、「諸葛兵書毒殺鄧艾」等等神話色彩一般的故事都是諸葛亮的親身所為;我上初、高中後從語文課本就拜讀過先賢--諸葛亮聞名天下的《出師表》,並死記硬背下了先賢的這篇經典名作,其中的許多名句至今也能背誦成文;從歷史課本上也對諸葛亮的充滿傳奇的一生經歷和業跡貢獻作了比較詳細地了解。因而我從小就對三國時期的神話人物諸葛亮很感興趣,頂禮膜拜。只因渭河天險相隔阻擋,從小我多次來到村莊南塬邊,只能站在塬邊高嶺處面對波濤洶湧澎湃的渭河南岸五丈原望洋興嘆,祈待有朝一日能身臨其境到五丈原諸葛亮廟去探個究竟,拜謁千古奇才、萬世師表的神話人物諸葛亮。

讀書學做人,我一直以千古英才、萬世師表諸葛亮為楷模榜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千古勵志絕句多年來一直激勵著我長大,伴隨著我走上社會從業為人處世。

2018年秋季中秋節前,一個周末星期天上午時分,晴空萬裡,秋風徐徐,我應一位老家在岐山縣蔡家坡附近的朋友邀請,我們一起從西安城西客運站乘坐路過蔡家坡的西寶高速公路班車,前去距西安城西客運站約150多公裡的寶雞市岐山縣蔡家坡五丈原,拜謁遊覽了千古英才諸葛亮廟。

諸葛亮在我們當地民間是一位滿腹經綸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文韜武略鎮天下,能文能武、能掐會算、能呼風喚雨的千古英才神仙一樣的人物形象,他不僅是《三國演義》裡的主要人物,而且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一代蜀漢的軍師、統帥、名相,他的一生即是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也是名譽天下的文學家,還是研究創立陰陽五行八卦、易經風水學術的祖師代表,他是智慧的化身,極具傳奇神秘色彩。從三顧茅廬到赤壁大戰,從白帝託孤到南徵北伐,跌宕起伏、波瀾壯闊、驚心動魄。

公元234年,諸葛亮從漢中勉縣秦嶺陽面定軍山谷裡的斜谷棧道率領大軍出秦嶺太白山的斜峪關,屯兵紮營太白山腳下渭河南岸(今屬寶雞市岐山縣蔡家坡附近高店鎮區域的)五丈原,北伐中原(曹魏)與魏軍司馬懿隔渭河對峙,因長期嘔心瀝血勞累過度、積勞成疾,壯志未酬,一代智星隕落於五丈原,在軍營帥帳內不幸突然駕鶴西去仙逝。

諸葛亮身為蜀漢丞相,兼任軍師和統帥,生前被劉禪封為「武鄉侯」(武鄉在今漢中市武鄉鎮),死後追諡「忠武侯」,因此歷史上尊稱其為「武侯」。當地人們為了紀念諸葛亮,在這裡修建諸葛亮廟(也稱:武侯廟),並設置有一座「衣冠冢」,五丈原由此聞名於世。

五丈原以其豐富的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和濃厚的歷史文化內涵,一直吸引著大量的海內外遊客。近一千八百多年來,文人墨客前來拜謁遊覽留下千古詩文絕唱;善男信婦,成群結隊前來拜謁焚香追思,祈求佑護。

下午13.40分左右,「秋老虎」異常兇殘,我們倒乘西寶公路南線的過往班車在距離五丈原腳下不遠的公路邊一個村莊路口下車,冒著驕陽穿過這個村莊來到五丈原腳下。

山坡路邊附近顯眼處,有一處泉水從山根腳地下冒出,潺潺溪流、清澈乾淨,我走到泉水邊,雙手掬著喝泉水解渴,甘甜爽口,猶似現代商場(店)裡的冰鎮礦泉水一樣,很是解渴過癮。

自古傳說,以前地勢突兀高傲的五丈原上沒有水源,諸葛亮統帥蜀漢大軍來屯兵駐紮在原上,為了解決龐大部隊的用水問題,諸葛亮尋龍點穴尋找可靠的水源,口中念念有詞來到山腳下,使用法術,信手畫地點井,此處竟冒出一股甘甜爽口的泉水來;他安排固定一隊士兵長期駐守此處保護這眼泉水,並安排一批士兵帶著馬匹每天不停歇地下到五丈原腳根,來到這眼泉水處,人挑馬馱泉水上塬,供士兵馬匹飲用,解決了士兵生活和馬匹長期大量用水的棘手問題。後來附近的百姓若遇到天氣乾旱時,還可以利用這股經久不息的泉水灌溉農田莊稼救急,確保地裡的莊稼豐收,這就是久負盛名的「諸葛泉」,被當地百姓稱為「神泉」。

「五丈原」為何名為「五丈」,當地傳說有三:一說,此塬前闊後狹,最狹處僅五丈;二說,秦二世西巡至此時,塬頭曾颳起五丈塵柱大風;三說,塬高五十餘丈,原稱五十丈原(即海拔300米左右高),口口相傳,簡成了:「五丈原」。從人跡久至踩踏成型的羊腸小道我們費盡力氣攀登上了五丈原,上下上坡的遊人如織,絡繹不絕;我們雖然都已經汗流浹背,筋疲力盡,卻顧不上歇息,疾步前向:「武侯廟」景區。

「五丈原」上主要名勝遺蹟有:諸葛廟(武侯祠),廟內有匾額、題詞、碑記、碑刻、壁畫、塑像、「衣冠冢」等。廟外有遺蹟如:「豁落城」、「諸葛鍋」、「棋盤山」、「諸葛泉」、「諸葛田」、「盤盤道」、「魏延城」、「古葫蘆峪遺址」、「落星石」「落星村」、石碑等。

諸葛亮廟修建在臺塬的北邊緣處,坐南朝北,面對渭河,象徵著諸葛亮畢生都在嚮往北伐,追求國家統一。廟門華麗壯觀,大門上方有一豎匾,上書「五丈原諸葛亮廟」。

走進五丈原諸葛亮廟內,門廳內東西兩側分別站立蜀國大將魏延和馬岱。廟呈長方形,五丈原諸葛亮廟分東、中、西三進院落。

中院為主院,分獻殿和正殿,獻殿前有鼓樓和鐘樓,與其它廟宇不同之處是鼓樓在東,鐘樓在西,據說是因為廟宇朝向所制。

獻殿大門上方有一橫扁,書有「五丈秋風」,殿內有諸葛亮出師表石刻展,還有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對諸葛亮一生評述石刻。獻店和正殿之間有:「八卦亭」,展示諸葛亮研究八卦,並按八卦布兵擺陣的戰略精髓學術。

正殿上方書有「英明千古」,殿內塑有諸葛亮座像,慈目善睞,和顏悅色,文靜安詳,座像前站立蜀國四員大將,東側為關興和王平,西側為張苞和廖化。看到廖化像不由讓人想起民間的一句諺語: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說明諸葛亮六出祁山時,人才匱乏,這也是北伐失敗的原因吧。

正殿西南側有諸葛亮「衣冠冢」,據傳,公元234年諸葛亮去世後,大戰在即非常時期,蜀軍密不發喪,偷偷的把諸葛亮的遺體運回漢中,葬於漢中勉縣定軍山脈下。手下親信將士把諸葛亮的衣服埋葬在此,以示紀念。

正殿後面的西南側,立有一塊石碑,後面有一座方形的平臺,四周石欄杆環繞,中間有一座墓冢。相傳,這裡就是諸葛亮的「衣冠冢」。外觀呈饅頭狀,高度約1米多,直徑約2米,上方長滿青草,下方磚石包裹,跟普通老百姓的墳墓沒有什麼區別,或許表達了諸葛亮一貫低調和簡樸的生活作風。

這座墓冢坐南朝北,前方香爐裡花團錦簇,周圍的柏樹遮天蔽日,北側正中有臺階通向墓冢。1993年9月1日,重修墓冢的時候,在前方豎立一塊石碑,上面寫著「諸葛亮衣冠冢」。四周的石欄杆之間,總共立有28根石柱,象徵諸葛亮輔佐劉備和後主劉禪(阿鬥)的28年,表達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崇高精神。

我們剛上五丈原就不由自主的在廟外攤點上提前購置了香表蠟燭,遊覽到正殿內先賢的坐像前和「衣冠冢」前,真摯虔誠地上香點表,鞠躬默哀,向千古英才祭奠拜謁,表達了真摯祭弔和崇高的敬意。

在正殿的南側建有隕星亭,亭中立一塊隕石,這塊古隕石是在五丈原附近東南側田野發現的。傳說諸葛亮去世前,正在軍營帥帳內點燃七盞長明「七星燈」自己做續命法延長壽命;子夜時分,五丈原下渭河對面的敵營戰鼓震天,吆喝聲響徹雲霄,忠於職守的蜀漢五虎上將:魏延身披戰袍慌張匆忙闖進帥帳向軍師匯報敵情;他心情急躁,慌裡慌張闖進帥帳內,披著的戰袍隨風張揚撲滅了諸葛亮布置在帳內的續命「七星燈」,一代英才頓時口吐鮮血,大呼:「吾命休矣!魏延誤我也!」這時外面突然狂風大作雷電交加,從天空上隕落一塊巨大的石頭,墜落在五丈原東南側的田野裡;霎時,諸葛亮氣絕身亡。如今五丈原附近周圍的村莊:「落星崖」、「落星村」、「諸葛鍋」、「棋盤山」、「盤盤道」「諸葛泉」、「諸葛田」、「豁落城」等等帶有「星」字的村名和流傳與諸葛亮有關的遺蹟逸事很多。

主院後牆上建有長廊,叫做將軍廊,塑有蜀國晚期的諸葛亮培養提拔的多位將軍像。

主院內有三絕:一是,獻殿前有一棵百年國槐,形似「義」字,象徵諸葛亮一生忠義,也含有劉關張三結義;二是,獻殿上方的檁條是一根通長五丈的原木:三是,正殿前有兩根立柱上的木紋非常特別,東側的形似鳳凰,西側的形似長龍,有許多遊人在此留影,女取鳳凰,男留長龍。

東院有月英殿,有八卦陣和書法展室。黃月英是諸葛亮的結髮夫人,小五丈原諸葛亮廟

名:阿醜。月英殿坐東朝西,塑有月英坐像,像前有諸葛亮和月英的兩個兒子站立像。傳說:月英長的很醜,實際並非如此,月英不但長的漂亮,而且是才女,對諸葛亮事業支持幫助很大,特別是在發明製造木牛流馬、研究八卦方面。

月英殿北側是八卦陣,如果不熟悉,進去以後很難轉出來,裡邊按八卦學術設置有活門與死門,沿著活門就走可以出來。

八卦陣北側是書法展室,展有現代書法作品;西院是一個展室和工作人員的住所,展室展有諸葛亮生平介紹。

據傳說,這座衣冠冢曾經坐北朝南,面向秦嶺山脈,眺望四川方向,表達對蜀漢的眷戀;不知何時,墓冢的方向轉變成坐南朝北,面向渭河北岸,期盼入主關中,寄託著一代聖賢經略中原之遺願。

在漢中市勉縣的定軍山下,也修建有一座諸葛亮墓,被稱為「武侯墓」,成為當地非常著名的景點;但是,有人認為,它也是一座衣冠冢,諸葛亮遺體並沒有埋在裡面。

2013年春,我隨團去漢中旅遊時,真摯拜謁遊覽過勉縣定軍山腳下大路邊的諸葛亮墓。

有據可查,是年8月,諸葛亮病殞五丈原軍營中,終年54歲。臨終前留下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地勢為墳,不起墳壟,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短短幾句話把他對墓地的選擇、墓葬的規格、隨葬物品的要求說得清清楚楚。蜀漢朝廷掌門人:劉阿鬥遵其遺命,當時就決定安葬武侯於陝西漢中勉縣定軍山脈。

據傳說,諸葛亮知道他的仇家太多,為了防止他身後被仇家追尋掘墳毀屍受到恥辱,提前密令親信在蜀漢中興之廣闊地域設置疑墳多處,並授意劉阿鬥和親信將領,他死後喪事從簡,不宜聲張,只能安排四名士兵抬著用麻繩綑紮著的他的棺材從定軍山沿山坡前行安葬,讓士兵返回時帶著綑紮他棺木的麻繩交差,親信將領必須檢查校驗士兵帶回來交差的綑紮他棺木的麻繩;若果完整無損,就說明這四名士兵是真誠地按他的遺命妥善安葬了他;若果檢查發現士兵帶回來的麻繩是用刀割斷的茬口,就格殺勿論斬立決。結果,四名抬棺木的士兵在山坡路途中累得眼冒金星精疲力竭,就想著偷懶糊弄一下阿鬥和其它幾個將領;賊眉鼠眼懶惰壞種士兵幾個互相心領神會一嘀咕商量,用軍刀割斷了綑紮棺木的麻繩,就地草草掩埋了諸葛亮的棺木,洋洋得意地返回軍營來交差。親信將領檢查麻繩,果然發現麻繩是用刀割斷的茬口,急忙報告給阿鬥,正在傷心窩火的阿鬥一聽,頭腦發熱,氣急敗壞,二話沒說,大呼衛士將四名抬棺士兵拖出去砍了狗頭。事後,有人冷靜下來一想,大事不好,殺人滅口了,丞相的棺木埋在哪裡了,再也無人知曉,只能留下天大的遺憾,給後世留下了千古之迷。

雖然諸葛亮埋葬在定軍山脈一帶,但是,當時沒有留下任何標記,保持了周圍山川的原貌,後來至今無法可尋。所以,全國各地後來陸續修建的諸葛亮墓(廟、祠)幾十處之多,都是各地崇拜他的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千古奇才先賢而堆起的「衣冠冢」。諸葛亮到底埋葬在哪裡?或許,永遠都是一個謎團……

漢中為蜀漢北部屏障,也是蜀漢的中興之地根本所在。史稱:「若無漢中,則無蜀矣」。一副對聯「生為興劉尊漢室,死猶護蜀葬軍山」,道出了他的忠貞。漢中勉縣武侯墓、勉縣武侯祠相隔兩處,勉縣武侯墓是最早官祭武侯的祠廟。到了漢中,兩處我都身臨其境也祭奠拜謁遊覽了一番。

夕陽徐徐西下,我們從廟院景區出來,站到五丈原邊,蔡家坡東到眉縣一帶的渭河灘盡收眼底,田野的莊稼樹木茂盛鬱鬱蔥蔥,渭河水蜿蜒曲折向東波濤洶湧澎湃揚長而去;渭河川道對岸蔡家坡北原上從西向東的古周原地區岐山縣麥禾營鎮、扶風縣午井鎮(曾經有司馬臺遺蹟,司馬懿曾居渭河北原高嶺處隔河觀察瞭望五丈原諸葛亮兵營情況)、段家鎮、降帳鎮北三峙塬上一帶楊凌區五泉轄區的鎮村落區域浮光掠影呈現在眼前。

近年來,在國家和諧利好惠民政策的引領部署下,岐山蔡家坡鎮、眉縣常興鎮、扶風縣降帳鎮、楊凌區的渭河新式寬敞便捷的高科技大橋已經陸續架設修建通行,渭河南岸相鄰幾個區縣政府與時俱進謀發展,跨過渭河布局高科技工業園區、現代種植業觀光園、名貴樹木苗圃、果樹園林連成一片;許多高科技企業廠家慕名前來置地落戶投資興業,廠房錯落有致;居民住宅小區內的高層住宅樓房星羅棋布、你追我趕拔地而起;五丈原腳下附近的三國文化旅遊產業示範區內也在緊鑼密鼓有序的建設進展實施中。「中國的蔡家坡,世界的新加坡」不久後就會閃亮登場,繽彩紛呈到世人面前……

五丈原上藍天白雲、青山碧水、綠樹成蔭;身處父親山—秦嶺主峰太白山前空曠的五丈原邊,清風和煦頓覺涼爽,秋高氣爽、心曠神怡,不禁為千古奇才當年選擇佔領這處高臺塬作為立足之地大本營:前可進,跨越渭河即可挺進中原,後可退,退入秦嶺太白山從斜谷棧道返回漢中蜀漢王府,周邊易守難攻,進退自如的兵家奇才大略感到驚奇;當年諸葛亮與司馬懿鬥智鬥勇盪氣迴腸驚心動魄的歷史場景頓時浮現在腦際,令人心潮澎湃思緒萬千……

我們從五丈原東側新修建的寬約七米的混凝土旅遊線路徒步下到山坡底,到西寶公路南線乘坐上過往去西安的班車;晚上9.0多,我返回到西安的家裡。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等等千古絕句彰顯了千古奇才三國蜀漢軍師、統帥、丞相的偉大人格魅力和高尚精神道德品質,他一直昭示激勵著後來的許多仁人志士人為振興華夏而前赴後繼英勇奮鬥,鼓舞召喚著華夏民族許多炎黃子孫低調務實為國為民繼往開來當官一任,盡心盡力謀福利一方,他永遠值得我們千秋萬代祭念和頌揚……

相關焦點

  • 一場滂沱大雨,給五丈原諸葛亮廟加了一層美顏「濾鏡」,快來看!
    初夏方至昨日的一場滂沱大雨令熱浪消退五丈原諸葛亮廟在雨中別樣悠然快來看看雨中的美景吧雨天的五丈原諸葛亮廟遊客稀少不同往日熙熙攘攘的喧鬧獨特的雨中美景少有人知大雨帶走了灰塵給這裡加上了一層美顏「濾鏡」!>深厚的歷史氣息古樸恢弘的古建築是五丈原諸葛亮廟的魅力所在!
  • 寶雞市岐山縣諸葛亮廟:尋訪「遺忘」的三國遺蹟
    五丈原諸葛亮廟。五丈原諸葛亮廟始建於唐代,是一座為紀念一代先賢諸葛亮而修建的祠廟。諸葛亮廟位於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城南25公裡,是國家AA級旅遊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結義槐:在諸葛亮廟鐘樓前,是一胸徑為70釐米的百年古槐。此樹一桿二叉三枝,有分有合,有開有交,交錯相連,其西側杆三分叉而又合為一體,中分上合,象徵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義的親密關係,故名結義槐。東側枝杆下分上交,喻意諸葛亮與蜀漢江山同在。整個樹體分合相聚,連枝連體,形狀奇特,世所罕見,為廟內三景之一。
  • 《三國志14》PK版五丈原諸葛亮怎麼打 五丈原諸葛亮打法技巧教學
    導 讀 三國志14PK版五丈原諸葛亮速下長安s級打法詳解 三國志14PK版中新增了多個劇本,其中五丈原諸葛亮比較難打
  • 秋風五丈原:隕赤星漢丞相謝幕歸天
    知道丞相要來之後,司馬懿故作高深的對諸將說:「諸葛亮如果從武功出兵,依山而往東,那確實可怕;如果向西前往五丈原,咱們就沒事了。」(因謂諸將曰:"亮若勇者,當出武功依山而東,若西上五丈原,則諸軍無事矣)這句話司馬先生說的比較風趣,給大家看一下地圖。
  • 《三國志14》PK版稱霸戰記五丈原攻略 S評分打法介紹
    導 讀   三國志14PK版稱霸戰記五丈原S評分打法詳解 打了好幾遍,終於用最簡單的方法拿到S級。
  • 得知諸葛亮日進三升米,司馬懿說:亮命不久矣!當月果真病死軍中
    之後,諸葛亮率軍出斜谷道入關中,在渭河南岸的五丈原紮營,而司馬懿率領魏軍對陣,閉門不出,最後活活耗死了諸葛亮。在史書記載中,司馬懿其實早就料到孔明命不久矣。《晉書.宣帝紀》記載:亮使至,帝(司馬懿)問曰: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幾米?對曰:三四升。
  • 搞笑漫畫「派對浪客諸葛孔明」第二卷發售紀念PV發布
    搞笑漫畫「派對浪客諸葛孔明」第二卷發售紀念PV發布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 諸葛家一門三傑,分仕三國,所謂的「龍、虎、狗」到底是什麼意思?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一門三傑的琅琊諸葛家,諸葛亮、諸葛瑾和諸葛誕分別是蜀、吳、魏三國的重臣,被世人稱之為「龍、虎、狗」,《世說新語》中載:「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雅。」▲諸葛亮和諸葛瑾是親兄弟,而諸葛誕則是他們的族弟。
  • 廣州供奉海瑞的廟,距今600多年,先有廟後有海瑞?
    因為城隍廟的功能是保護城池,所以古代的許多省級官員上任三天之內就會來拜謁它,祈求自己治下的區域平安無事。久而久之,省級官員拜謁廣州城隍廟就成了約定俗成的規矩。在雍正時期,朝廷正式下令將廣州城隍廟提升為「都城隍廟」,作為管轄整個廣東省城隍廟的機構。這樣一來,廣州的城隍廟就與北京的城隍廟平級了。
  • 器語①——諸葛弩
    看著眼前蜀軍的屍山血海,姜維向站在旁邊,被血色侵蝕的諸葛瞻問道。 「父親說過,他走後,全然聽從你的安排。」諸葛瞻目光堅定地望著姜維,「伯約,事已至此,我一定上書後主……」「不必,黃皓當政,後主不會再信任我了。」姜維深深地嘆了口氣。諸葛瞻緊緊地握住自己的雙拳,掌心被指尖刺破也毫無知覺。「思遠,你聽好,守住綿竹,一定要等著我回來。」
  • 《虎嘯龍吟》欠諸葛孔明一個道歉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故人之情為肺腑之言,對於偉大,他們從不吝惜讚美之詞,塑金身,立廟碑以表敬仰之情,後世之人,亦步亦趨,難掩崇拜之態。古到今,帝王墳冢荒草長,名將廟前香火盛,萬千眾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孰是孰非,自有公論。
  • 河南古柏:多與廟陵相伴,玄機何在
    【河南古柏:多與廟陵相伴,玄機何在】存世滄桑古柏,是見證歷史的「綠色文物」。宋代詩人方惟深《古柏》曰:四邊喬木盡兒孫,曾見吳宮幾度春。若使當時成大夏,也應隨例作埃塵。說起古柏,從古至今,百年以上古柏多與廟陵相伴,其中玄機何在?是廟宇袒佑了古柏,還是古柏眷顧了廟陵?在河南古柏頗多,未能一一親臨參觀拜謁,不敢隨意忖度杜撰。對拜見過的四處廟陵古柏,以拙劣文筆分享大家,一覽其這些和「國之瑰寶」的滄桑歲月和神秘玄機。
  • 實名遊覽!華山景區最新遊覽指南請查收!
    2020/04/11華山開園啦戴緊口罩 防護做妙遊覽西嶽 健康有序春暖疫散,人間四月山清水秀,華山景區已於4月11日有序恢復對外開放。每日開放時間:8:00—15:00 。最是一年春好處,當然要賞花賞景賞春色。
  • 一個鄉村府廟——南潯石淙太君廟,怎麼看上去像個皇宮
    一個鄉村府廟——南潯石淙太君廟,怎麼看上去像個皇宮行者鳳凰/文圖南潯石淙鎮石淙鄉裡個廟,一般的人無法想像裡面廟裡的裝飾竟然有這以豪華,歷史文化底蘊這麼深厚,完全不是一個鄉村的土地廟可以比擬的。石淙鄉太君廟相傳始建於南宋欽宗年間(公元1126),是北宋兵馬都監陸圭的神廟。陸圭任安徽泗州縣兵馬都監,賑糧救饑民,相傳陸圭開鹽船至石淙,在姚家入贅,生顯濟、通濟、永濟三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