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五丈原:隕赤星漢丞相謝幕歸天

2020-12-06 淳雅的紀實

公元234年初,丞相領大軍十餘萬,踏上了人生中的最後一次北伐之路。

這是蜀漢政權有史以來出兵人數最多的一次。

空前,絕後。

丞相算是押上了自己的所有家底,要跟司馬懿搏一次了。

丞相在此次決定戰略的時候,放棄了出祁山斷隴右的方案,也放棄了再從陳倉圍點打援的想法。

因為隴西現在被司馬懿建設的已經可以打消耗戰了,陳倉更是啃不下來的堅城,每一次的北伐,都比上次要艱難。

第一次折在馬謖的紙上談兵;

第二次敗在曹真的基建意見;

第三次毀在李嚴的利慾薰心。

似乎每一次,老天總在你努力到極致的時候,給你扯一小下後腿。

但就這一小下,就足夠你功敗垂成!

當年曹操一浪好多年,屠徐州坑爹,搞寡婦被暴打,跟劉備喝酒玩風趣,走盧龍道五百裡無人區,卻依然不耽誤魏武揮鞭掃北。

老天真的在幫他。

方方面面環環節節都在幫他。

但是輪到你這時,丞相感到了一種寒冷到骨髓的無力感。

你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即便如此,只要有一個小環節出錯,就會滿盤皆輸。

自從他北伐以來,他驚人的發現,運氣沒有哪怕一次站到他的這邊!

你沒有當年韓信水利穿插的陳倉水道了!

你沒有關張馬黃趙的人才支持了!

你沒有漢魏禪代時的混亂政局了!

你甚至面臨著從古至今活的最明白的關中防守大神!

你面對的不是失人心的章邯,不是沒見識的赤眉,不是搞內訌的李傕郭汜,是一輩子永遠不犯錯的司馬懿!

指著自己一己之力搏蒼天,實在太難了!

丞相這次北伐,走的褒斜道。

褒斜道南起褒谷口北至斜谷口,即沿漢水支流褒水及渭水支流斜水(今石頭河)河谷而行。

這兩條河流皆以太白縣的五裡坡為發源地,行程貫穿褒、斜二谷,長四百七十裡。

褒斜道的大規模整修和使用起於武帝時期,天池大澤被震沒之後,陳倉道由於沒有水路,路途實在是太長了,於是張湯主持了拓寬褒斜道和疏通漕運的工作。

張湯的想法是希望再造一個水路通達的「陳倉故道」,結果修完之後發現確實是省了路途,但物流負擔降級的作用沒起到,因為水路還是借不上力。

褒斜二水湍流激蕩,根本無法行船。(數萬人作褒斜道五百餘裡,道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

不過到了丞相這,老天爺不賞臉這事被人家搞定了。

人家又鼓搗出來了適應特殊河道的「流馬」做物流工具。(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

十項全能外,丞相還是頂級發明家。(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

此次北伐,漢軍出動了有史以來的最大規模兵團,卻沒再受到糧食問題的困擾。

老天也許真的怕他再搞出些跨時代的發明去抹平國力差距,所以這集必須得走人了!

再讓他多待些年,以後老百姓再提起補天的,就不是女媧了!

四月,丞相來到了最後的戰場。

曹叡極度焦慮,漢丞相已經快把這位魏天子弄神經衰弱了!

尤其上一次出祁山,己方最強的解題方案已經差點崩潰了,要不是對面出現了神仙隊友,司馬懿不僅打不過人家,按人家的設想是想斷其後路,把司馬懿活活憋死在隴西的!

就這人家還反殺了張郃,我曹魏西北最功勳卓著的將軍!

司馬懿在西北打成那個德行,曹叡不僅不怪罪,反而戰後全員封賞!

理由在《曹叡傳》正文中寫的明明白白:「秋七月丙子,以亮退走,封爵增位各有差。」

死精銳,丟裝備、折大將,這都不叫事!

只要能把葛爺熬走,就都是好同志!

這回丞相又一次出兵後,《晉書》司馬懿的本傳中也難得的描寫了一下當時丞相給整個魏國帶來的無形壓力:「天子憂之,遣徵蜀護軍秦朗督步騎二萬,受帝節度。」

還沒咋地了,曹叡已經怕司馬懿扛不住了,這又派過去兩萬人!

當時的情形真的是若此人不亡,則雍涼不敢解甲,中國無法釋鞍,太嚇人了!

知道丞相要來之後,司馬懿故作高深的對諸將說:「諸葛亮如果從武功出兵,依山而往東,那確實可怕;如果向西前往五丈原,咱們就沒事了。」(因謂諸將曰:"亮若勇者,當出武功依山而東,若西上五丈原,則諸軍無事矣)

這句話司馬先生說的比較風趣,給大家看一下地圖。

丞相要是去了武功,褒斜道口這個蜀軍運糧的生命線非常容易被司馬懿掐斷。

東去武功只有可能去威脅長安。

長安有那麼好打嗎?

在打垮他之前,這是一條丞相註定不會選擇的路。

司馬懿先生給我們舉了個好例子,大戰之前先說一些對方肯定不會做的片湯話顯示自己的高深,增加己方的信心。

還是那句話,不要報以看不起的態度觀察司馬懿,他身上有著太多的人生智慧了,比如這招就很香很管用。

戰略分析會上,諸將建議司馬懿在渭水北岸列陣。(諸將欲住渭北以待之

全都害怕了!

司馬懿其實也害怕,但為啥說人家是大戰略家呢,因為人家所有的帳算得特別明白,他表示要保護廣大渭南居民的人民財產,孔明要是得了渭南的輜重我就更沒日子把他耗走了!(帝曰:"百姓積聚皆在渭南,此必爭之地也)

司馬懿帶著曹軍渡過渭水在南岸背水為壘。

諸將中,郭淮說了一條很有建設性的意見:諸葛亮的意圖是連兵北山,斷絕隴道,肯定會奪北原,應當先去佔據此地。(若亮跨渭登原,連兵北山,隔絕隴道,搖蕩民、夷,此非國之利也)

此次會戰,司馬懿從隴西把郭淮也調回來了!

從中央到邊疆,能打的全都拉到關中戰場了!

真的是傾國之力圍堵諸葛亮啊!

郭淮這些年已經在隴西打了太多次戰役了,他總是判斷丞相在瞄著涼州,想啥都是斷隴。

按照郭淮的說法,丞相真的是要斷隴嗎?

佔領北原後確確實實能斷渭水的東西漕運,但是隴西是不需要輸血的。

丞相能夠和司馬懿大軍在此地對峙的同時再撥出一部分兵力去收割陳倉和隴西嗎?

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丞相確確實實攻打北原了。

司馬懿同意郭淮看法後,郭淮在北原的營壘還沒築成,漢軍大部隊已經強度渭河而來,郭淮靠著先手的事先準備,驚險擊退漢軍。(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塹壘未成,蜀兵大至,淮逆擊之)

丞相的目的是啥呢?

是為了佔領北原高點並截斷渭水,將司馬懿的東、西兩軍隔離,隨後各個擊破。

郭淮守住北原後不久,丞相聲西擊東打陽遂時,史料中表示司馬懿在西面部署了軍隊。(塹壘未成,蜀兵大至,淮逆擊之。後數日,亮盛兵西行,諸將皆謂欲攻西圍

由此也全面推導出了司馬懿同志的戰略思路,就是三面立體環繞不讓丞相溜達,然後說破大天也不跟你打!

面對司馬懿的又一次貼身緊逼,丞相開始在你眼皮子底下屯田,準備長期駐軍跟你耗上了!(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

丞相種的是啥呢?

不是上邽的麥子了,麥子要秋天種,夏天收。

是小米。

夏播的小米一般在6月上中旬播種,種到收大約100天左右。

丞相也許還打算好了等小米收穫後再種小麥,來年夏天收,踏踏實實跟你論持久戰了。

一百多天過去了,丞相各種挑戰,司馬懿就是不伸腳!

丞相使出了超級大招,把一款高端蜀錦的時尚女裝給司馬懿送去了,表示你也沒事幹,給我們代代言吧。

非常有意思的是,當時的情況可並不是電視劇裡面同志們義憤填膺的樣子,史料上根本沒有諸將的大怒反應!

是司馬懿自己不幹了!(數挑戰,帝不出,因遺帝巾幗婦人之飾,帝怒)

也許是三年前在隴西的印象實在太過深刻,同志們全都由血氣方剛變成理智青年了,畢竟又沒讓我代言!

司馬懿害怕被人羞辱的消息傳出去讓基層士卒們的士氣崩盤,擺造型派人跟曹叡千裡請戰:我必須得打諸葛亮這老小子,太特麼欺負人了!(帝怒,表請決戰)

曹睿看到司馬懿這輩子居然第一次神奇的戰時來請示,覺得形勢已經非常不對了!

這老小子平時主意最特麼大了!

這些年什麼時候打一半問過我的想法,打孟達的時候他請示了嗎!

這特麼就是讓人家擠兌的自己快混不下去了,拿我當擋箭牌來了!

曹叡這孩子為啥說他英武呢?

他自幼就經常被曹操帶身邊,特別知道戰場上瞬息萬變,你多麼英明都不見得會比當事人的判斷好!

他知道隴西大敗後給全體封賞,他知道全力支持不外行指導,他知道司馬懿請戰後要貫徹不打的制敵方針。

曹叡派了三朝老臣辛毗持符節來前線督戰:我看誰敢動彈!都給我呆著!讓他自己走!(詔宣王:但堅壁拒守以挫其鋒,彼進不得志,退無與戰,久停則糧盡,虜略無所獲,則必走矣。使衛尉辛毗持節以制之)

這是對偉大的君臣組合。

古往今來能夠做到這個水平的是很罕見的。

大多數時候,為將者根本不會如此冷靜的在那忍耐;

就算是名將知道避其鋒芒,但領導人通常也不會這麼清醒。

最著名的就是安史之亂時的潼關對峙,因為種種原因,李隆基不斷催促出戰,連殺高仙芝和封常清,哥舒翰「慟哭出關」,最終潼關失守,李隆基南逃四川。

辛毗到了以後,姜維對丞相說:唉!司馬懿是跟咱打不了了!

丞相也嘆道:他但凡有辦法能贏得了咱,還用得著千裡請戰嗎!(苟能制吾,豈千裡而請戰邪!)

司馬懿在收下丞相的時尚女裝同時,問了使者這麼一個問題:你家丞相最近吃飯睡覺咋樣啊?(宣王見亮使,唯問其寢食及其事之煩簡,不問戎事)

使者認為沒有涉及到軍事機密,於是說:我們丞相大勞模,罰20仗以上的事都會親自審閱,吃的倒是不多。(諸葛公夙興夜寐,罰二十已上,皆親覽焉;所啖食不過數升)

使者想表達的是我們漢軍在丞相的治理下無懈可擊。

司馬懿卻從中聽出了另一種味道:就你們丞相這種強度,他估計活不長了。

丞相確確實實遇到了一個神對手。

他是全才,人家對面也是全才。

他諸葛治蜀將四川漢中打造成了一臺戰爭機器,對面的那位也是走到哪建設到哪三年的時間將關中修理一新。

雙方都是絕頂高手,司馬懿刺探情報單單算你的工作量就猜出來了大概其。

司馬懿還在給他弟弟司馬孚的信中比較風趣的說:「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彀中,破之必矣。」

那意思諸葛亮哪哪都不行,別看十萬人來了,已經掉入我的計劃裡啦!他完蛋啦!

這個計劃是啥呢?

就是等死諸葛亮。

司馬懿說的是沒錯的,丞相確實不行了。

他選在這一年開春出徵,還帶出了全部家底,很大程度的原因可能也在於,他感到了生命流逝的速度在加快,他也許沒有多少時光了。

八月,入秋,就在屯田的小米快要收穫的時候,就在持久戰思路即將讓對面貼身緊逼大隊感到絕望的時候,老天最後一次表態了。

孔明,你可敬!可嘆!你對劉家已經做到人臣極致了!

天意難違!別再為難自己了!

跟我回天聽封復命吧!

後主派尚書僕射李福前來問接班人問題。

丞相說:蔣琬。

蔣琬後呢?

費禕。

費禕後呢?

丞相不再說話。

234年8月28日夜,有星赤而芒角,自東北向西南墜於漢營。

炎漢的最後一刻赤星墜地,丞相病逝於五丈原軍中,年54歲。

楊儀隨後率漢軍有序撤退,司馬懿興奮直追,漢軍猛回頭,司馬懿扭頭跑,漢軍入谷後發喪。

「死諸葛走生仲達」成為了關中老百姓茶餘飯後的笑料,他們對於這位七年內兩入關中的敵國丞相,似乎要比那位可笑的本國將軍更加親近。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這句話沒錯。

但如果你贏的姿勢奇醜無比,就不要怪老百姓們戲謔你。

仲達你屬這當世唯二的奇才,對於對面的這位神對手,你已盡力。

我相信,換其他任何一個人扔在隴西和渭南,都很難扛的住丞相最後三年的神功大成。

丞相走了,他用他的一生,兌現出了千古盛名!

你很快,也要迎來你的選擇了。

丞相遺命將自己葬在定軍山,表明繼續看後人北伐建功。

後主罕見的在臣子死後的第一時間就給了諡號,賜丞相諡號「忠武」,算是這位蜀漢丞相的一生寫照。

文臣武將的諡號一般分別以文,武兩字開頭:

文後通常跟正、貞、成、忠、端、定等字;

武后通常跟寧、毅、敏、惠、襄、順等字。

還有一種,是綜合性更全面的文武大臣通用的諡號,叫「通諡」。

丞相的「忠武」就是通諡。

丞相之後,「忠武」諡號從此也約定俗成為人臣的最高級別諡號。

這位中國歷史上,堪稱最偉大,最傳奇的丞相,謝幕離開了舞臺。

他的幾乎每一個方面,無論做人還是主政,都無可指摘!

他上表死後不加封族人,家有桑樹八百株,薄田十五頃,足以衣食保暖。

他用人公允量才,除了錯用了一次馬謖,他這輩子從來沒在人事問題上打過眼。

在他手中,壓住了蜀漢那派系龐雜的內亂苗頭,攏住了所有的不同方向去集中幹事業。

楊儀和魏延,都是有才但幾乎無法溝通相處的刺頭,他死後,二人迅速互撕,最後均無善終

沒有了丞相,這二位分分鐘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性格缺陷。

李嚴自打被託孤就找不準定位,蜀漢是小國,攥成一個拳頭還打不死人呢,哪有條件搞分權呢?

這位和他明裡暗裡鬥了八年的李嚴,哪怕最終拆北伐的臺,讓他錯失了最好的一次機會,他最終也僅僅是將其罷官流放。

對於有罪於國的政敵,丞相的寬宏算是幾千年中國史中的極少數。

舉個最應景的例子吧,他一生之敵的司馬懿,對政敵可是出了名的手黑。

我引用過很多次曾仕強教授的一句話:我們是中國人,我們的報復心極強,我們的報仇期極長,我們的報復力極大。

丞相作為中國人,很難得。

他所提名的蔣琬與費禕,在他死後二十多年中沒有把蜀漢這艘船帶翻,他當年看中的姜維,成為了比他還要執著的那個堅持者。

他遇到了最難的開局,最難的蜀道,最難的秦嶺,最難的君臣搭配以及最難的永不犯錯防守大神!

最終的失敗,非人力能及,天數也。

丞相所待過的每一個地方,全部興建大利煥然一新,百姓安居樂業,漢中四川的諸多民生項目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丞相剛剛千古之時,各地就已經自發請求為丞相立廟祭祀,百姓自發逢年過節與路邊祭祀丞相。(亮初亡,所在各求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百姓遂因時節私祭之於道陌上)

老百姓為啥要十裡長街送總理呢?

因為「亮之治蜀,田疇闢,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

老百姓吃得上飯,活的尊嚴!

時至今日,武侯祠仍然香火鼎盛,朝拜人群絡繹不絕。

中國人的信仰向來「靈」者為先,但這位漢丞相卻罕見的成為了百姓不求辦事也要祭祀的偉大神仙。

他連年興兵,但益州不疲敝。

他嚴刑峻法,但百姓無怨言。

他提弱卒數萬,東屯渭水,天下震動!

司馬宣王以十萬之眾抗之,堅壁不敢出!

論文章,《出師表》名垂千古,簡潔文風成為千年來幹實事少扯淡的標杆。

論武功,他著有《南徵》《北伐》諸多軍事著作,「八陣圖」名流千古,唐時入選「武廟十哲」。

丞相用兵,不動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

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

司馬宣王據天下十倍之地,據牢城,擁精銳,無擒敵之意,務自保全而已,使彼漢家丞相來去自如!

司馬懿在蜀軍撤走後,行丞相營壘,觀其遺事,讚嘆曰:「天下奇才!」

他聽到「死諸葛走生仲達」不僅沒急,而是慨嘆自己不容易,我能在他生前不出錯就不錯了!

司馬懿的人生中肯定不止一次對身邊人表達過對這位神對手的崇敬,因為三十年後,他兒子司馬昭在滅蜀後專門部署一項任務!

搜尋丞相當年的治軍典籍用來操練禁軍。(帝為晉王,委任使典兵事。及蜀破後,令勰受丞相圍陣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標幟之制)

輪政務,他治下政治清平,法度嚴整。

輪治國,他所治理之處,百姓安居樂業,無不大臺階跨步躍進。

他是個有道德,有理想,有藍圖,有風骨,有能力,有劇本的千古完人。

受六尺之孤,攝一國之政,事凡庸之君,專權而不失禮!

行君事而國人不疑!

行法嚴而國人悅服!

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

他所主政的這十二年,幾乎是中國歷史幾千年來,四川人民知名度及自豪感最高的十二年!

四川這片古老的天府之國似乎從此也被武侯注入了挽救漢民族危亡的魂魄!

蒙古人鞭笞世界吊打全球時,釣魚城的川軍死死地一步不退懟死了唯一一位戰死沙場的蒙古大汗!

倭寇侵華時,四川成為了全中國最後的希望,川軍為整個民族貢獻出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洪荒之力!

男兒立志出夔關,不滅倭奴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處處有青山!

丞相千古,也標誌著三國時代徹底進入晚期了。

這個世上,唯一一個可以和他司馬仲達等量齊觀的天下大才走了。

舞臺上,只有一個主角了。

曾經滄海笑對水,見過太多英雄豪傑的你,該笑對小可愛們了。

三國何其多才,諸多星宿大神紛紛降世,這最後一位大神,用一生中五十年的時間,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文官如何在天下大亂下,在連續三任英才之主下,一步步完成了蛇吞象的謀國之路。

相關焦點

  • 《三國志14》PK版五丈原諸葛亮怎麼打 五丈原諸葛亮打法技巧教學
    導 讀 三國志14PK版五丈原諸葛亮速下長安s級打法詳解 三國志14PK版中新增了多個劇本,其中五丈原諸葛亮比較難打
  • 五丈原諸葛亮廟拜謁遊覽印象
    五丈原諸葛亮廟拜謁遊覽印象楊文哲五丈原位於秦嶺主峰太白山腳下的渭河南岸,在我的故鄉(關中西府古周原地區扶風縣城北國際佛都:法門寺附近)老家村莊西南方向,隔渭河相望,直線距離約五、六十裡路程,三國蜀漢軍師、統帥、丞相:諸葛亮的廟和「衣冠冢」就坐落在五丈原邊上。
  • 一場滂沱大雨,給五丈原諸葛亮廟加了一層美顏「濾鏡」,快來看!
    初夏方至昨日的一場滂沱大雨令熱浪消退五丈原諸葛亮廟在雨中別樣悠然快來看看雨中的美景吧雨天的五丈原諸葛亮廟遊客稀少不同往日熙熙攘攘的喧鬧獨特的雨中美景少有人知大雨帶走了灰塵給這裡加上了一層美顏「濾鏡」!>深厚的歷史氣息古樸恢弘的古建築是五丈原諸葛亮廟的魅力所在!
  • 女護士為何香魂歸天
    《隨筆》瀏覽到一則報導:某地女護士樓頂香魂歸天……人去了!本不應再說些什麼了。只是!有段文字理解起來感覺有些彆扭。
  • 趣讀通史7:大秦,徐福跑路,始皇歸天,趙高弄權
    兩人還以為始皇看得認真,其實早已斷氣歸天了。趙高膽子大,伸手試了一下呼吸,沒有氣了,於是一把拿過始皇手裡的詔書,放在自己口袋裡,然後告訴李斯:皇帝駕崩了。享年五十。胡亥一聽,猶豫了一會,才問道:那麼,這種時候,喪禮都還沒辦,怎麼去跟丞相說這個事呢?趙高聽他這麼說,起身就走,邊走邊說:機會稍縱即逝,丞相那邊我這就去說!趙高出門就直接去找李斯。李斯見趙高進來,急忙問道:兄弟,老大的遺詔發出去了嗎?
  • 《三國志14》PK版稱霸戰記五丈原攻略 S評分打法介紹
    導 讀   三國志14PK版稱霸戰記五丈原S評分打法詳解 打了好幾遍,終於用最簡單的方法拿到S級。
  • 春秋戰國時期丞相權力多大?
    歷史著名人物呂不韋、範雎在秦國都當過丞相,除秦王就是呂不韋有權力了。範雎似乎是文官首領,白起是武將首領。範、白失和,範雎害死白起,可見丞相權力相當大。丞相這一職位始終是高官,有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百官首領;有時是文官首領,文武並列。春秋戰國時期丞相權力也不小。
  • 秦國的相邦與丞相之職有何講究,為什麼呂不韋既稱丞相又稱相邦?
    談秦說漢(331)秦國的相邦與丞相之職有何講究,為什麼呂不韋既稱丞相又稱相邦?呂不韋在秦莊襄王時期被封為丞相,在嬴政繼秦王位時升職為相邦。國之相邦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相邦管理丞相,是上下級的關係。相邦與丞相之職可以同時存在,但也有的君王視情況只設相邦,而不設丞相,或只設丞相,而不設相邦。相邦起源於春秋末期的晉國,六卿世襲制產生了魏氏、韓氏、趙氏三家有實力的上卿,其封地達到了諸侯的標準,稱之為邦國。三位上卿既有自己邦國,又仍在晉國任職。因此各自任命親信代替自己管理邦國封地,稱之為相邦,也稱之為相國。
  • 安龍四隅,高山林立,五丈原拔,直上青雲
    安龍賦 溱梓程安龍四隅,高山林立,五丈原拔,直上青雲。如若盤曲遊龍,層層疊疊。基頂如錐,如筍。峰起雲湧,高山環抱!終年霧靄雄楚天,好似人間奇境,縹緲疏忽。山懷水抱間,泉水清澈,怪石嶙峋,花草奇貌,飛鳥成群。峰巒如佇,千年不倒。
  • 《代嫁丞相》皇上又對丞相笑了!果然「面癱臉」笑起來才好看
    而在《代嫁丞相》中,身為皇上的李志凡也是「面癱臉」的代表人物。而在遇到丞相柳乘風之後,好像一切都變了。會體貼人了,下雨還知道去接人家下班。還知道柳乘風大病初癒,故意把傘往人家那邊歪,然後還偷偷的嘴角上揚!別以為沒人看見,粉絲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不過說起這對君臣,小編還是很好奇,當初柳乘風到底是怎樣死裡逃生的。妹妹又跟皇上達成了什麼協議,為什麼要騙柳乘風進宮。
  • 「丞相」和「宰相」有何區別?雖然是一字之差,意義卻截然不同
    相信很多朋友看電視的時候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在不同的古裝電視劇中,有的大臣被稱作「丞相」,有的大臣卻被叫作「宰相」呢?就拿諸葛亮來說,世人均稱他為「諸葛丞相」,而沒有人叫他「諸葛宰相」;反觀劉羅鍋,都說「宰相劉羅鍋」,卻沒有「丞相劉羅鍋」的說法。
  • 包拯鐵面無私,為官清正,但卻不是丞相,原因在這
    判案鐵面無私,為官公正嚴明的包拯在世人的心中堪比青天,然而這位以為民申冤,造福百姓為己任的青天相爺,卻未曾獲得丞相之名,相爺之稱實乃誤傳。因斬美案一句把包拯稱為相爺的秦香蓮,有句唱詞說相爺替民生冤屈,然而縱觀北宋一朝的官制和包拯一生的仕途不難發現,包拯並未為相,在宋朝時期的政治體制中丞相編制並不固定,這明顯是在集中皇權分散相權,以緩解皇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