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普羅卡斯特。
這周一的文章最後,我問大家有什麼想看的草單,評論裡得票最高的是「防曬霜」。
不過,在說防曬霜之前總要說一下防曬傘。
為什麼先說防曬傘呢?因為防曬傘防曬效果更有保障、價格更便宜、使用更方便、沒有服感/質地/補防曬/卸妝曬所有這些困擾。
所以去年夏天,在這個測試做完之後,我基本上碰到問防曬霜的就開始推薦防曬傘。
那我們看看去年測評時候的結果吧。
6月份的時候,我們做了一次防曬霜防曬、防水效果的測評,當時文章一開頭,我們就說了結論:「要想防曬做得好,咱還是打傘吧」。
那麼問題來了,遮陽傘又該怎麼挑?是不是只要一把遮陽傘打在手裡就可以去大太陽底下隨意揮霍你的任性了?
今天我們就說說挑選和使用中的幾個小問題。
如果你這篇文章只能記住一句話,那就是:
「防曬傘的防護效果都是 ok 的,但只在胸部以上有效。」
也就是說,¥39 的天堂和 ¥300+ 的進口貨在防護效果上差別沒那麼大,大家買自己喜歡的品牌、大小、重量、價格、圖案就好了。
另外,怎麼在夏天保護好各位的大白腿,得另想辦法了。
我們共選擇了把呼聲最高的 8 款遮陽傘幫你們測了測,看完結果再去揮霍不遲啊同學們~
因為每個品牌都有多個系列,為了不混淆,先列一下詳細的產品,後面就用品牌名來代替了。
對於防曬傘,大家最關心的就是防曬效果究竟如何。所以我們就從防曬能力這一點開始講起吧~還是以會導致曬黑的 UVA 為測試對象。
這些防曬傘的防曬效果,簡單的說呢:
▍防曬傘的傘布防 UVA 都很好先給大家吃顆定心丸——防曬傘布的防 UVA 效果都是非常好的,至少我們這次測評的 8 款產品是這樣。
直接告訴大家這次8款產品的 UVA 透過率只有 0.2% 大家可能沒什麼直觀的感覺,所以我們對比一下就是這樣了:
防曬傘: 各位防曬霜同學,我也不是針對誰,不過在座的各位...
是的,差距就是這麼大。
「為啥都是 0.2%,這麼整齊的數據是造假吧?」其實這是因為 5/3000 和 6/3000 真的差別不大。
肯定有同學又說了:「就算打傘,我也不能把臉貼在傘布上,傘布防 UVA 效果好也,不代表就正常用的時候防 UVA 效果好啊!」
肥腸有道理,那我們來看一下實際的使用效果。
▍防曬能力的實際值我們用正常打傘的姿勢,測量了臉頰的位置的 UVA 量,和同樣高度的傘外 UVA 對比,算一下傘下臉部位置的 UVA 透過率。
可以看到,在臉頰這個位置,遮陽傘的表現仍然是非常出色的。
也就是說,只要是正規生產廠商生產的遮陽傘,基本都可以放心買放心用,效果比防曬霜好得多——足夠擔當得起「硬防曬」的稱號。
▍(有些)雨傘的防曬效果比防曬傘確實差很多我把我自己的普通 ¥39 天堂雨傘找出來了,大約兩年前在沃爾瑪買的。我們把這把舊雨傘和新防曬傘的效果做了個對比。
非常明顯,雨傘比防曬傘差了不少,所以大家還是要認準防曬傘啊。
當然了,跟防曬霜比的話雨傘也沒落後太多,還算可以吧。
不過因為我也只測試了這一把雨傘,而且因為已經用了一年多,不排除傘面磨損導致結果變差了一些。
所以,我們不能說「雨傘的防紫外線效果一定比防曬傘差」,但如果為了求個放心的話,建議大家還是優先選擇防曬傘。
▍買防曬傘認準執行標準一般來講,遮陽傘都會在吊牌或者標籤上註明紫外線防護力,比如 UPF 50+ 之類的,照這樣的標識來買就行了。
想要了解更詳細的話,你可以在防曬傘上找到執行標準,主要是這麼幾個:
GBT-23147-2008 推薦性國標「晴雨傘」
GBT-23103-2008 推薦性國標「太陽傘」
GBT-18830-2009 推薦性國標「紡織品防紫外線能力的評定」
▍透光的傘也可以是把好防曬傘以前的文章說過這個,但當時沒有找到例子,有些同學還是不太信。
這次終於找到例子了,是寺主買 AIGLE 送的一把傘... 這把傘看著和我 ¥39 的天堂雨傘長得跟親兄弟一樣 (寺主:你說啥?),但是論起防曬能力差別可就大了。
比如上圖中的三把防曬傘。最左邊的完全不透光,發亮的部分只是單純的反光;中間的一把輕微透光,可以看到傘面上好像有一些小斑點,這是透光反襯出的傘外側面的斑點;第三把比較透光了,那個亮斑是太陽。
看這透光的效果,打著飼主這把傘大概都不敢抬頭看天——但是它的防曬能力和黑乎乎的黑膠塗層傘基本上沒差。
這也說明了民間流傳的「看地面上陰影顏色深不深來判斷遮陽傘好不好」的土法子是完全不靠譜的。
再次再次強調,紫外線和可見光完全是兩回事!大家一定記住啊~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已經覺得,「既然遮陽傘都這麼好使,那我就隨便買隨便用,不用擔心曬黑啦~」?
別急著關文章,你知道遮陽傘的正確打開方式嗎?
是不是只要在傘的陰影下面,防曬效果就是有保障的?
並不是。
如果不是的話,有規律咩?
有。
直觀一點畫出來的話,是類似這樣的:
也就是說,防曬傘最有效防曬區域,大體上是你的胸部以上,又不會特別靠近的傘的邊緣的位置。
能得到有效保護的身體部位包括:頭部、頸部、打著傘的手、肩膀,是基本都能夠得到有效保護的。
能得到部分保護的身體部位包括:而垂著的手,以及腰部以下的部分,這些部分即便還在傘的陰影下,保護也是不充分的。
說完結論,我們看看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
我們在正常打傘的情況下測量了不同位置的 UVA 透過率,就像這樣~
直接來看結果,還是用我的舊雨傘作為對照:
可以看出傘布的防 UVA 效果對於對傘下的 UVA 防護效果還是有很大影響的,只有傘布防 UVA 效果不好的舊雨傘在頭頂和臉部的 UVA 透過率明顯較高。
但到了腰部,雖然還在傘但陰影範圍內,但這個區別就已經不大了。
水平方向上,在靠近傘邊緣的位置,UVA 的透過率有非常明顯的下降。所以打防曬傘的時候太靠近傘的邊緣恐怕效果也會打一個折扣。
▍儘量不要兩人同打一把太陽傘上面的結果可以看出,兩個人同打一把太陽傘,則可能兩個人都沒有辦法得到很好的保護。
所以可能的話還是儘量一個人打一把傘最好。當然了這個跟傘的大小也有關係,但現在市面上的防曬傘能做到 100cm 的已經不多了,1.2m 的防曬傘並不好買到,所以還是儘量不要擠在一把傘下把。
說完了怎么正確打開一把遮陽傘,下面我們就來從其他方面聊一聊,哪個遮陽傘的適用性更高。
防曬傘的實用性除了防曬效果之外,我們還測量了這麼幾個方面:降溫效果、重量和大小。首先我們來看看哪把傘打著最涼快。
▍降溫效果所有傘(包括普普的雨傘)都有可以明確感覺到的降溫效果(都在 3℃ 以上),不過還是有一點差別的。
我們同時測量了幾乎同一高度下的外界溫度 vs 傘下溫度,持續觀測 20min,用測得的數據計算得到下面這張溫差圖。曲線跑得越高,說明傘內外溫差越大,也就是降溫能力越好。
可以看到,在這一項中,W.P.C、Coolibar 和蕉下的表現是最好的。
不過要說明的一點是,傘能夠擋住的只有來自太陽直射導致的升溫,悶熱卻沒有太陽的天氣,遮陽傘的降溫效果也不會太好。
所以同樣一把傘,同樣的氣溫下,不同地區的效果也會不一樣,大家也要有個合理的預期。
▍重量和大小作為日常攜帶的常用物品,遮陽傘的重量和大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條要求。
Coolibar 作為一把為戶外運動量身打造的遮陽傘,量級也直接坐穩大哥大的地位。而小巧的黑檸檬、輕巧的 W.P.C 應該會很受女孩子的歡迎吧~
不過相應的,打開以後的傘面大小也會和摺疊時候的大小有一定關係——疊起來以後最小的黑檸檬和 W.P.C,撐開後的傘面也是相對最小的。
為了防曬效果好,當然是傘面大點比較好;而小傘面的傘勝在攜帶方便。如何取捨,就看大家個人需要咯~
國際慣例,先來個表再說:
所有防曬傘防曬效果都是可以的
天堂是性價比最高的,沒什麼理由可以說它「不值」,一個夏天換三把都比其他的傘一把便宜
Coolibar 是最結實耐用的,防曬傘布+塗層。但也是最不抗風的,至少我們買到的這把,真的是一吹就翻
大家根據價格、圖案、品牌信仰、大小/重量、購買渠道方便程度等等,看著選就好了~
▍使用上說儘量買傘面面積較大的傘
透光和紫外線阻隔沒有關係
防曬傘主要保護胸部及以上部位
並不是只要在傘的陰影下就萬事大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