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清宮劇一直盛行不衰,很多古裝影視劇都是以清朝為背景,清朝的服飾非常的精緻漂亮。因為清朝是滿族人創立的,作為少數民族的他們,衣著服飾和歷朝歷代都有些不同。
近幾年,《甄嬛傳》可以說是古裝劇的「天花板」了。
劇中的服飾和置景都非常的精緻,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劇中無論是宮女還是妃嬪,脖子上都繫著一條白布條,雖然都繫著白布條,但是樣式卻大不相同。
這個白布條叫做龍華。
滿族人因為遊獵,需要維持腦袋轉動的靈活性,所以一開始的衣服基本都是無衣領的。
後來隨著漢族文化的深入, 為了遮蔽女子脖子上的肌膚,才出現了龍華。
除了遮住裸露的肌膚,龍華還有一個作用就是禦寒。
《清末貴族生活》中有記載「(氅衣、襯衣)不用卷領,以圍脖手絹代之。」「龍華」通常以白娟為之,寬為數寸、長達數尺,使用時圍繫於頸項,挽結下垂。
龍華還是後宮中妃嬪們的身份象徵,不同等級的妃嬪佩戴的龍華都是不同花樣不同圖案的。身份越是尊貴的妃子圖案就越精緻繁雜。
皇后佩戴的一般是牡丹,只有一國之花才能象徵最高身份。
龍華的顏色也有嚴格的規定。
比如晚清慈禧太后,作為當時大清的最高統治者,她的龍華,比慈安太后還是差一點。
因為慈安太后作為鹹豐帝的皇后、同治帝的嫡母,地位要高很多。
慈安太后才有資格用正紅色的龍華,而慈禧卻沒資格用正紅色的龍華。
其實龍華最主要的作用是方便皇帝,清朝皇帝為了防止大權旁落,很多事情都是親力親為,所以不常有時間踏足後宮。
這麼多妃子又這麼記得住呢?
雖然記不住也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如果可以分辨出來不是更能顯現皇帝的智慧嗎?
所以皇帝可以憑藉龍華來辨認妃嬪的等級和宮殿的所在之處。
妃嬪們佩戴龍華目的也是一樣的,是身份的象徵。
在某種程度上,佩戴龍華和她們頭上所戴的旗頭是一樣的,成為了一種傳統、規矩,如果不佩戴就是失禮於人是不敬的表現。
龍華從一開始禦寒的領巾的轉變為裝飾,其實就是象徵了不同時期文化的不同變化,不同時代就代表著不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