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而歌》:弘揚國歌精神 傳播聶耳文化

2020-12-13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2019年底,雲南民族電影製片廠推出一部本土電影——《為國而歌》,在全國電影院線公映後得到全國觀眾的高度讚譽。影片以聶耳、田漢等一批時代文化英雄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為主線,講述了在國難當頭的歷史背景下,中華兒女浴血奮戰,煥發出強烈的愛國激情和民族氣節的感人故事。來自全國和我省的文藝界專家一致認為,這是雲南省近年來最受觀眾喜愛的一部誠意之作。

&nbsp&nbsp&nbsp&nbsp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看完《為國而歌》後,激動地表示:「影片以國歌為題材進行創作是極有意義的一件事,特別是站在今天的時代高度,可以說是舉精神之旗、立精神之幟,建精神家園。本片將培根鑄魂精彩地展現了出來。這部影片將國歌的由來以及它與時代、人民的關係貫穿全片,成為影片的靈魂所在。一個民族必須要知道自己民族的國歌是怎麼出來的。影片從聶耳一步一步看見敵人的兇殘和滅絕人性,到用生活經歷發酵後的理性思考,在祖國最危難的時刻他的責任,告訴我們音樂究竟是幹什麼的,是化人養心的,是培根鑄魂的還是拿來為生活搞娛樂的,這些思想成長和轉化,影片都包含覆蓋了。」

&nbsp&nbsp&nbsp&nbsp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認為,這部影片獨具一格,有著它獨到的價值,特別是精神價值,在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方面都不容低估,影片成功地塑造了聶耳這一人民音樂家形象,人物的獨特性、時代性以及社會性都得到很好的展現。影片的整體風格和情緒較為連貫,其中以大量的故事細節呈現出雲南和上海的時代風貌,還原程度很高,是一部用心之作。我們就應該多多鼓勵和支持這樣的電影的創作。

&nbsp&nbsp&nbsp&nbsp中國作協副主席丹增看完影片也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這是一部是由雲南本土電影機構、民營企業家與聶耳家族三方合作完成的影片,是一部將真實性、藝術性和創意性相結合的精品電影。影片將聶耳塑造為一個愛國者、一位音樂家、一個善良的人,在立體呈現人物的同時賦予它普世價值,值得充分肯定。

&nbsp&nbsp&nbsp&nbsp據悉,電影《為國而歌》是雲南民族電影製片廠近年來推出的一部投資最大的電影作品,由聶耳的侄外孫青山先生擔任本片的編劇和導演,這也是青山的首部電影處女作。影片的成功也讓青山更加堅定了弘揚國歌精神、傳播聶耳文化的信心。

&nbsp&nbsp&nbsp&nbsp雲南網通訊員 趙春明

&nbsp&nbsp&nbsp&nbsp責任編輯:楊茜

相關焦點

  • 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田漢的最後一詞,聶耳的最後一曲
    「國慶節」,全國人民最樸素的慶祝方式:看升旗,唱國歌。 眾所周知,《義勇軍進行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但是你知道這是詞作家田漢的最後一首歌詞、曲作家聶耳的最後一首譜曲嗎?
  • 王源「跨時空」演繹青年聶耳《故事裡的中國》走進國歌誕生背後不...
    12月12日晚8點檔,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聯合央視創造傳媒、中國國家話劇院共同推出的大型文化節目《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將播出第八期。本期節目的戲劇部分,將由王源飾演青年聶耳,王洛勇飾演田漢,共同帶領眾人聆聽國歌背後每一個熱血生命的決然吶喊,繼續唱響民族魂的頌歌。
  • 獻禮建國70周年 楊敘辰《為國而歌》致敬表演藝術家黎莉莉
    為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的獻禮電影《為國而歌》定檔於9月26日上映。該片由雲南省委宣傳部、安慶天域控股集團、雲南民族電影製片廠和北京彩雲之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共青團中央宣傳部和玉溪市委宣傳部聯合攝製,編劇導演青山和聯合導演白海濱執導。
  • 聶耳:人民音樂家
    聶耳:人民音樂家聶耳(1912-1935),雲南玉溪人,中國現代音樂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曲作者。他創作了數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響了中國音樂幾十年。他的音樂創作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嚴肅的思想力、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藝術創造力,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樹立了中國音樂創作的榜樣。作品還有《漁光曲》《賣報歌》《畢業歌》等。聶守信(即聶耳)年輕的時候對音樂就特別敏感。大家都說,只要能從人耳朵裡進去的,都能從他嘴裡唱出來。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耳朵」。
  • 如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如何弘揚、實踐、傳播愛國主義精神?如何做最堅定的弘揚者和實踐者?如何將愛黨和愛國、愛社會主義統一起來?近日,市委宣傳部理論學習小組微信公眾號「微理大義」就愛國問題向網友徵集看法。下面,讓我們看看網友們怎麼說。愛國主義情懷在哪裡?在口號中,還是在課本裡,抑或是電視劇裡?
  • 1978年修改的國歌還有多少人記得?與現在的國歌有什麼不同?
    眾所周知,國歌不僅僅是一首普通的歌曲,旋律背後的意義十分深厚。國歌往往代表著一個國家,乃至民族的精神。 這曲鬥志昂揚的旋律相信對所有中國人來說都是耳熟能詳的,作為我國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激勵著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 它猶如響亮的號角,在中國身陷囹圄、危急存亡之秋給了無數過人強有力的精神激勵。直到今天,它依舊展現了我泱泱華夏的民族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的信心與凝聚力。
  • 弘揚梅花精神 傳播廉潔正氣 梅花精神與廉潔文化館成黨日主題活動...
    本網訊  記者柏斌報導 由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紀委監委與雪山梅園共同打造的「梅花精神與廉潔文化館」梅花精神與廉潔文化館」自今年3月開館以來,通過接待各單位組織黨員幹部開展的主題黨日活動,弘揚梅花精神,傳播廉潔正氣。
  • 王源飾演愛國作曲家聶耳,重現國歌是怎麼誕生的,導演:表情激烈
    主題是國歌,王源飾演了才華橫溢的愛國作曲家聶耳,重現了在當時的那個時代,愛國作曲家是聶耳是怎麼根據田漢歌詞創作出的《義勇軍進行曲》的。整個表演中,王源通過自己對聶耳的理解,還有導演的幫助下,王源逐漸釋放出自我的力量,開始「敢演」起來,慢慢的將聶耳演活了,而最後王洛勇也對王源誇獎:我在看他(王源)時覺得真有點像聶耳。
  • 王源飾演聶耳讓人驚訝!公祭日看《故事裡的中國》,真的熱血沸騰
    因為王源和歷史書中的"聶耳"真的很像!出場時聶耳的年紀是19歲,王源剛過了20歲生日,年齡是很符合的。聶耳是雲南人,19歲被上海"明月歌劇社"錄用為"樂隊練習生",並在同年認識了田漢先生。可能都有從小學習音樂的經歷,王源的形象氣質很接近聶耳。而在劇中,能感覺到王源在努力通過造型演技與角色更貼近!
  • 華夏兒女應該知道國歌的誕生——我看《故事裡的中國國歌》
    文/臨海憑風國歌,是表現一個國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被政府和人民認為能代表該國家政府和人民意志的樂曲,是用來歌頌與鼓勵一個民族的信心與凝聚力的。一般來說它們都會帶有愛國主義色彩、呼喚起人們內心深處的國家情懷。
  • 國歌的作詞者田漢,70歲去世,留下的後代過得怎麼樣?
    《義勇軍進行曲》是我國的國歌,那麼這首家喻戶曉的歌曲,它的創作者是誰呢?其實《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作者與譜曲作者不是一個人,其中作曲是聶耳,作詞是田漢。這首歌曲慷慨激昂,一掃那個年代的萎靡喪志風氣,並且在1949年被選為代國歌,1982年被正式確定為國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國歌的作詞者田漢的故事田漢出生於1898年,他是湖南長沙人。年少時田漢就對詩歌感等文藝感興趣,22歲的時候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作品。之後田漢與郭沫若先生一同成立詩社,並於1930年以發起人的身份成立的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用詩歌進行革命鬥爭。
  • 「國歌」第一個聽眾是位老太太,她稱作曲者叫「起來」
    高牆內,「田漢」激動萬分:「我寫的歌,為中國人寫的,為不願意做奴隸的中國人寫的!」……順便提一下,在電影《國歌》中扮演田漢的演員叫何政軍。很多人也許不知道何政軍是誰,卻一定認識八路軍獨立團的趙剛政委。還幾次三番強調官兵齊唱《義勇軍進行曲》的意義;淞滬會戰,堅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曾經數次高唱《義勇軍進行曲》,以此振奮精神、鼓舞士氣;被國民黨無理關押的沈鈞儒、鄒韜奮、李公樸等人獲釋時,「七君子」與前來迎接的數百群眾同聲高唱《義勇軍進行曲》;臺兒莊戰役中,美國駐華海軍武官卡爾遜與中國官兵一起高唱
  • 著名音樂家、指揮家於海蒞臨山東藝術學院講「我們的國歌」
    於海先生依次從「關於國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發展歷程」「國歌是國家神聖的象徵」「國歌是家國情懷的重要內容」和「我們的國歌是世界上最好的國歌」5個部分,為大家闡述了國歌之美及其重要性。「我們的國歌有84個字,37個小節,標準時長是46秒,這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牢記的。」於海先生動情的說。
  • CCTV-1今天20:00檔,《故事裡的中國》帶你走進國歌誕生背後不能...
    當91歲的汪奇老先生與《故事裡的中國》連線,再次以小號手的身份奏響國歌第一聲時,71年前開國大典上眾人齊唱國歌的震撼場景,浮現在眼前。從那一刻起,《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響徹在中國大地,迎接著每一個安穩的黎明,見證著每一個榮耀的瞬間,也鼓舞著每一個國人不斷前進!
  • 世界各國國歌,哪款國歌最燃情?
    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誕生於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年代。當英國處在殖民帝國的高峰期時,《天佑女王》不僅是英國本土的國歌,也是它所有殖民地和附屬國的國歌。2013年為止,世界上至少還有十幾個國家的國歌採用的是《天佑女王》的曲調。 4.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德意志之歌
  • 這首14億人都會唱的歌,聽哭了!
    1949年10月1日,伴隨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在開國大典上奏響。從那一刻起,這段激昂的旋律響徹中國大地,迎接著每一個安穩的黎明,見證著每一個榮耀的瞬間,也鼓舞著每一個國人不斷前進!
  • 這首14億人都會唱的歌,聽哭了
    1949年10月1日,伴隨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在開國大典上奏響。 從那一刻起,這段激昂的旋律響徹中國大地,迎接著每一個安穩的黎明,見證著每一個榮耀的瞬間,也鼓舞著每一個國人不斷前進!
  • 「薦讀」這首14億人都會唱的歌,聽哭了
    1949年10月1日,伴隨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在開國大典上奏響。從那一刻起,這段激昂的旋律響徹中國大地,迎接著每一個安穩的黎明,見證著每一個榮耀的瞬間,也鼓舞著每一個國人不斷前進!
  • [推薦]國歌誕生記
    中央音樂學院博士生導師 梁茂春《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叫聶耳1949年9月新中國成立前夕,在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關於國歌的制定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毛澤東主席親自主持座談會,召集有關人員商討確定國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著名畫家徐悲鴻提出了一個建議。 徐悲鴻夫人 廖靜文他說他想提議:拿《義勇軍進行曲》作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