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臨海憑風
國歌,是表現一個國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被政府和人民認為能代表該國家政府和人民意志的樂曲,是用來歌頌與鼓勵一個民族的信心與凝聚力的。一般來說它們都會帶有愛國主義色彩、呼喚起人們內心深處的國家情懷。
相信我們大都會唱,多數人也知道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國歌。但是對於國歌詳盡產生的過程不一定人人都知道。
昨晚,故事裡的中國就國歌產生的相關知識,請人講述和並由田沁新導出簡短的話劇《國歌》,詳盡地介紹了國歌的產生的過程,以及作用,受益匪淺。了解更多的國歌產生背後的故事,確實來之不易,在未來的日子裡,會更加愛護我們的國歌和我們偉大的國家。
故事裡的中國首先邀請了電影《國歌》的導演,講述了電影《國歌》的誕生。又請田漢和聶耳的親人講述這兩位詞曲作者有關國歌產生背後不被人知道的事情,以及詞曲產生的過程。
因為《國歌》首相在1935年5月24日在電影《風雲兒女》中作為主題曲出現,還邀請了第一次演唱者和錄製《義勇軍進行曲》的親人家屬講述當時的過程。
當時詞作者年齡也不是很大,作者聶耳當時只有十九歲。在那個年代,兩人就幹出了這麼驚天動地的偉業,著實讓人敬佩。
回顧國歌的誕生,是由於「9.18」和「7.7」事變,國土被侵佔,人們遭受蹂躪,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才被迫抗戰。1934年,「電通」公司在上海成立,請田漢同志寫一個電影劇本,那年的冬天,「電通」公司向田漢同志徵稿。田漢同志就先交了個簡單的,名叫《鳳凰的再生》的文學劇本,給「電通」公司的孫師毅同志。1935年2月,田漢同志就被國民黨逮捕入獄了。
「電通」公司為了儘快開拍,決定請孫師毅把田漢同志的文學劇本改寫成電影文學劇本,孫師毅徵得田漢同志同意,影片改名為《風雲兒女》。
在處理主題歌歌詞時,他僅僅修改了幾個字,這就是原詞第六句:「冒著敵人的飛機大炮前進!」,改成了「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當時,聶耳同志正準備去日本,得知影片《風雲兒女》有首主題歌要寫,主動向孫師毅、許辛之要求,把譜曲的任務交給他,並表示到日本以後,歌稿儘快寄回,決不會耽誤影片的攝製。
果然,沒過多久聶耳就從日本寄回《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譜。
《義勇軍進行曲》曲譜寄回上海之後,由賀綠汀請當時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擔任樂除指揮的蘇聯作曲家阿龍·阿甫夏洛莫夫配器。不久就在影片《風雲兒女》中使用。才有了田漢的詞,聶耳的曲子,一首完整的《義勇軍進行曲。
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田漢作詞
聶耳作曲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1949年10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代表一次通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沒正式判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並首次在國慶節奏唱。1978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又通過,《義勇軍進行曲》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昨晚,故事結束的時候,又是1949在天安門廣場領奏的當時20歲,今年91歲原小號手領奏,把人們帶回到了久遠的場景!
今天重溫國歌的誕生,讓我們熱血沸騰,更加熱愛我們的國家,萬眾一心,砥礪前行,把她建設的更加美好!
2020、12、13
#影視評論#
感謝瀏覽,感謝關注,歡迎留言討論,我們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