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個時期的國歌、歌詞及其歷史背景

2020-12-17 周末喜相逢1234

國歌是代表一個國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被國家的政府和人民認為能代表該國家政府和人民意志的樂曲。一般來說它們都帶有愛國主義色彩。眾所周知,國旗,國歌都是近現代有主權國家之後才出現的產物,最先出現在西方,後來才傳到中國的,與國旗一樣,雖然中國古代曾設有名目繁多的禮樂,但卻從未制定過國歌,我國並非自古就有國歌。

世上最早出現國歌的國家是荷蘭,1568年,荷蘭人民為抵抗西班牙統治者的統治與壓迫,高唱《威廉頌》衝向敵人,並戰勝了西班牙統治者。後來,這首歌曲成了荷蘭的國歌。之後許多國家爭相模仿,制定各自的國歌。

中國的國歌的出現比西方國家晚得多,到了清朝晚期才出現了第一首國歌,最早的一首國歌是清末著名外交家曾紀澤1880年兼駐俄公使時,提出並譜寫的,曲名叫《普天樂》,雖然清廷沒有正式批准作為國歌,但在海外外交儀式上已作為清朝國歌在演奏。由於節奏緩慢,缺乏雄壯的氣魄,不為時人所喜。

由於流傳不廣,其歌詞現在已經不可考,只有部分歌詞殘留下來:「一統舊江山,亞細亞文明古國四千年!最可嘆:猶太、印度與波蘭,亡國恨,談之心寒!」

1896,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作為外交特使赴西洋訪問。歡迎儀式上,主方要演奏中國國歌,清政府當時根本不知道國歌的意義和作用,當然也就沒有國歌,於是臨時找了一首適合清政府口味的七絕詩加以改編,配以古曲,作為國歌臨時使用,後來成為清朝對外場合之代國歌稱《李中堂樂》。因為李鴻章最早使用此曲,後改稱《李中堂樂》。可算是中國最早的一首準國歌。歌詞為:「金殿當頭紫閣重, 仙人掌上玉芙蓉, 太平天子朝天日, 五色雲車駕六龍。」

1906年,大清帝國成立陸軍部,譜制了一首陸軍軍歌《頌龍旗》,清朝官員們就用這首軍歌權代國歌, 歌詞為:「於斯萬年, 亞東大帝國! 山嶽縱橫獨立幟, 江河漫延文明波; 四百兆民神明冑, 地大物產博。 揚我黃龍帝國徽, 唱我帝國歌!」

1900年前,中國還沒有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的國歌。外國殖民者入侵中國後,打著自己的國旗,唱著自己的國歌,在中國領土上橫行霸道,中國人深感氣憤屈辱。出於外交需要,1911年清政府效仿西方諸國宣稱立憲,以法律條文頒布國歌,歌名《鞏金甌》,嚴復作詞,名義上愛新覺羅溥侗譜曲,曲譜實際來自康熙時期的皇室音樂,郭曾炘修訂。頒布一個月,辛亥革命爆發,《鞏金甌》就和清王朝一起壽終正寢,成為清王朝的葬歌。歌詞:「承天幬(dao道,覆蓋), 民物欣鳧藻, 喜同袍, 清時幸遭。 真熙暤(hao浩,明亮), 帝國蒼穹保。 天高高, 海滔滔。」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開始徵集中華民國國歌。以孫中山為首的中華臨時革命政府頒布了中華民國國歌《東亞開化中華早》。由沈恩孕作詞,沈彭年作曲。此曲曲調昂揚流暢,歌詞通俗凝鍊:「東亞開化中華早, 揖美追歐,舊邦新造。 飄揚五色旗,國民榮光, 錦秀山河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

1915年,袁世凱復闢帝制,廢棄了孫中山頒布的國歌,啟用《中華雄踞天地間》為中華帝國國歌,王露曲,蔭昌詞,史稱《洪憲國歌》。這首歌曲雖短小精煉,但宗旨是為袁世凱復闢帝制搖旗吶喊,剛問世,隨之袁世凱的中華帝國的消亡而銷聲匿跡。歌詞為:「中國雄立宇宙間,廓八埏,華胄來從崑崙巔,江湖浩蕩山綿連,共和五族開堯天,億萬年。「。

1916年袁世凱垮臺後,張作霖執政的北洋政府又將國歌改為《中國雄立宇宙間》。《中國雄立宇宙間》再次成為國歌。

1919年採用趙元任作詞作曲的《盡力中華歌》為國歌。詞為兩章。其一曰: 「聽!我們唱的中華中華! 聽!君不聞亞東四萬萬聲中華中華, 都同聲同氣的同調同歌, 中華中華!「

1921年7月1日起,段祺瑞政府頒布《卿雲歌》正式代替《中華雄立宇宙間》成為北洋政府的國歌在全國傳唱。《卿雲歌》作國歌,由剛從德國歸來的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音樂家蕭友梅譜曲。抗戰初期,採用五色旗的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及偽中華民國政府聯合會亦以此為國歌。歌詞是:「卿雲燦兮,纖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歌詞極為古典,又缺乏時代氣息,無法代表民意,不足以激勵國民,因此要求修訂國歌的呼聲十分強烈。

第一次北伐時期,1926年廣州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決定在新國歌未頒發前,啟用黃埔軍校校歌《國民革命歌》為代國歌。詞作者鄺鄘,當時是黃埔軍校政治教官,曲調用法國兒歌《雅克兄弟》的曲調。《國民革命歌》是國共第一次合作進行北伐的產物,曾唱遍大江南北,表明當時人民的革命熱情高漲,信心十足。歌詞為:「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鬥,齊奮鬥。工農學兵,工農學兵,大聯合,大聯合。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帝國主義,齊奮鬥,齊奮鬥。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國民革命成功,國民革命成功,齊歡唱,齊歡唱」。

1930年,許多國民黨人提議使用程懋銘作曲的《國民黨黨歌》(又名《三民主義歌》)作國歌,取代代國歌《國民革命歌》,1937年,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批准為中華民國的國歌。歌詞由國民黨黨員胡漢民、戴季陶、廖仲愷、邵元衝合作寫就,是孫中山在黃埔軍校開學典禮上對該校師生之訓詞,程懋銘作曲。歌詞主題突出,內容厚重,廣為流傳. 1936年柏林奧運會被選擇為世界的最佳的國歌。歌詞為:「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諮爾多士,為民前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

由戴季陶作詞,黃自譜曲的中華民國國旗歌,可以算是中華民國的第二國歌。它是在升降中華民國國旗時特別演奏的歌曲,在國際場合升起代表中華民國之國旗或旗幟時,包括中華臺北隊在國際體育競賽獲得金牌時,均演奏國旗歌而非國歌。由於國際社會只承認一個中國,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大會的席位後,多數國家及國際組織選擇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的代表,中華民國國歌在與臺北無邦交的國際場合無法演奏,中華民國國旗歌因而成為被國際奧會等單位接受的替代方案。歌詞是:「山川壯麗,物產豐隆;炎黃世冑,東亞稱雄。 毋自暴自棄,毋故步自封;光我民族,促進大同。 創業維艱,緬懷諸先烈;守成不易,莫徒務近功。 同心同德,貫徹始終,青天白日滿地紅。 同心同德,貫徹始終,青天白日滿地紅。「

1949年新中國成立,把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是電影《風雲兒女》主題歌,歌詞為:「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1949年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宣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1978年,國歌歌詞曾一度被修改,1982年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了恢復《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2004年十屆人大二次會議才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寫入憲法修正案。

許多人都不知道,這首國歌在「文革」中卻只有曲沒有詞,只能演奏不能唱。在「文革」結束後,國歌歌詞不久又被取代,變成了「我們千秋萬代高舉毛澤東旗幟前進!高舉毛澤東旗幟前進!前進!前進!進!。」 由於《義勇軍進行曲》是著名的戲劇家田漢創作的,而田漢在「文革「期間被打倒,其作品被定性為「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大毒草,包括《義勇軍進行曲》歌詞在內的全部作品也就成為「毒草」而遭到批判和禁止。可是國歌要在各種莊嚴的場合演奏,於是就出現了一種奇特的現象:當時的國歌只有曲沒有詞;只能演奏而不能唱。

「文革」後,為了填補國歌歌詞的「空白」,重新填寫國歌歌詞,內容如下: 「前進!各民族英雄的人民, 偉大的共產黨領導我們繼續長徵。 萬眾一心奔向共產主義明天, 建設祖國保衛祖國英勇地鬥爭。 前進!前進!前進! 我們千秋萬代高舉毛澤東旗幟前進! 高舉毛澤東旗幟前進!前進!前進!進!「新歌詞的它的背景是以肯定「文化大革命」,堅持「兩個凡是」為前提的。新歌詞內容雖然很「革命」,卻不受群眾的歡迎,因此1982年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了恢復《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相關焦點

  • 中國各個時期的國徽、圖案及其代表的涵義
    上兩篇文章為大家介紹了我國各個時期的國旗、國歌的樣式、內容與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其代表的涵義,現在再向大家梳理一下同樣作為國家象徵之一的國徽,在我國各個時期的產生背景及其背後的涵義。國徽最早是源於歐洲中古時代的傳統紋章,國徽是代表國家的徽章、紋章,為國家象徵之一,也是民族的象徵,雖然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博大精深,在久遠的古代,就有象徵著部落的紋章圖案,但卻從來沒有西方那種圖騰象徵的國徽。與國旗、國歌一樣,中國國徽的出現是近代清政府與西方國家頻繁交流後模仿西方國家的做法,用龍的形象創造了近代中國的國旗,把龍印在錢幣上起到國徽的作用。
  • 1978年修改的國歌還有多少人記得?與現在的國歌有什麼不同?
    由此可見,國歌對於一個國家的意義之重。 很多人都會唱國歌,但是大多數人卻不清楚它的歷史,它並不是憑空而生,甚至在被創作出來以後也曾經過修改。 其實,國歌曾經過幾番修改,1978年時經表決對國歌的歌詞進行修改,後在1982年又被恢復為《義勇軍進行曲》。
  • 世界各國國歌,哪款國歌最燃情?
    世界上有那麼多的國家,同樣有許多的國歌。國歌,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心聲,代表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奮鬥歷程、不屈意志和壯闊歷史。今天我們來看一下世界各國的國歌。
  • 日本國歌僅28字,翻譯成中文後,才知道日本天皇的野心有多大
    後來這首歌就成了荷蘭的國歌,全詞共有15節,有意思的是這15節歌詞的首字母連起來就是威廉。因此國歌是一個國家民族精神的象徵,是用來歌頌和鼓勵民族信心與凝聚力的。像我國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就是在抗日戰爭背景下創作的,用來激發人們的民族鬥志。英國國歌《天佑吾王》來源於聖經,體現的是一種信仰。那麼日本的國歌是什麼呢?
  • 在各個歷史時期到底什麼是「中國」?
    在各個歷史時期到底什麼是「中國」?   所著《統一分裂與中國歷史》被中共中央委託中宣部、中央黨校、中國社科院召開的「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理論討論會」評為論文獎;《中國移民史》(主編,第一、二卷作者)於1998年獲上海市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一等獎,1999年被中宣部評為「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  要講中國疆域的變遷,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在各個歷史時期,到底什麼是「中國」?
  • [推薦]國歌誕生記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組織下,全國人民投入到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民族戰爭中。就隨著電影的播放而迅速在群眾中間流傳開了,它表現了中國人民抗日救亡的決心,應該說唱出了時代危亡時期的最強音。 1949年9月新中國成立前夕,在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關於國歌的制定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毛澤東主席親自主持座談會,召集有關人員商討確定國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著名畫家徐悲鴻提出了一個建議。
  • 聽到「中國哀樂」,日本強烈抗議:抄襲我國國歌!中國如何回應
    按理來說,中日兩國在論及傳統和文化的時候,日本方面應該要傾向於中國,畢竟他們的根在我們這裡。但可惜的是,日本方面還是鬧出了一些糾紛,他們居然提出,中國的哀樂抄襲日本國歌。那麼這又該如何理解呢?一、日本國歌日本國歌名字叫做《君之代》,是在明治時代誕生的產物。當時明治維新如火如荼,日本也在全方面的學習西方文化。
  • 日本國歌只有短短28字,被譽為最不好聽的國歌,但卻露出狼子野心
    各個國家的國歌,都代表著不同的精神力量,中國的《義勇軍進行曲》用詞鏗鏘,曲調恢弘莊嚴,代表了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的精神,描述了中國人民艱苦奮鬥的歷程,每當國歌響起,每個中國人的心中都湧動著無限的愛國之情。國歌的內容和曲調由於國家理念的不同有著較大的差異,比如離我們很近的日本國,這個讓我們不知用何種情感去認識的國家,他們的國歌中沒有描述國家的歷史,而是反映了他們心中真實的想法,而將其翻譯成中文之後,我們才能真正理解,日本國歌中所敘述的情感。
  • 澳大利亞把國歌歌詞改了,莫裡森:體現團結和尊重原住民
    【文/觀察者網 王愷雯】2021年首日,澳大利亞修改版國歌上線,原歌詞中的「年輕」二字被「團結」取代。至於為何要修改國歌,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解釋道,這是為了體現團結精神以及對原住民的尊重。據澳大利亞政府網站消息,在澳大利亞政府的建議下,澳大利亞總督大衛·赫利(David Hurley)正式宣布修改版國歌自2021年1月1日起生效。這是澳大利亞自1984年以來首次修改國歌。根據公告,原版國歌中第二行的「我們年輕而自由(For we are young and free)」修改為「我們團結而自由(For we are one and free)」。
  • 國歌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多少?這位推動「國歌立法」的音樂家來濟南了
    我們很多年輕人,國歌從小唱到大,對這首歌都不陌生。但這首歌經歷的故事,很少人知道。今天上午,著名音樂家、指揮家,國家一級指揮,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音協管樂學會主席,中國交響樂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原團長、音樂總監於海先生,應邀蒞臨山東藝術學院為師生作了一場《我們的國歌——把國歌講給你聽》的專題報告會。
  • 「國歌」是怎樣誕生的?為何會有2個版本?1978版國歌,你知道嗎
    其實,在《義勇軍進行曲》最終確定為國歌之前,也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國家也曾專門徵集和篩選過很多歌詞和歌譜。據文獻記載:當時公開徵集到作品632件,歌詞歌譜6926首。可是在這些作品中,卻選不出合適的作品來。眼看新中國成立在即,國歌演唱又迫在眉睫。這時候馬敘倫提議用《義勇軍進行曲》代國歌,並得到了許多委員的贊成。
  • 僅28字的日本國歌,翻譯成中文是啥意思?專家:與秦始皇的話類似!
    因其比鄰中國,曾於歷史上多次派遣使者至我國學習、交流、貿易等。而現在,兩國之間也已保持著多年的良好關係。故此,日本與中國在傳統、文化、飲食等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日本的國歌更是十分有特點,整首歌歌詞翻譯成中文僅有28個字,令每一個聽過該歌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日本國歌僅28字,將其翻譯成中文後,才發現日本人的野心有多大
    那麼,歌詞裡面究竟寫了什麼內容呢?一、國歌的誕生其實國歌並不是一開始就存在的,第一個誕生國歌的國家是荷蘭。我們在很多場合都會用到國歌,而如今,國歌開始受到法律的保護,任何人如果對其在公共場合進行侮辱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三、日本的國歌日本也擁有屬於自己的國歌,但是在我們將日本的國歌翻譯成中文後,會在歌詞中發現一些不同的含義。
  •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對恩格斯的紀念及其歷史價值
    對恩格斯的紀念,客觀上有利於中國共產黨擴大自身影響力,從輿論上助力中國共產黨掌握中國革命領導權,並為中國共產黨贏得革命勝利奠定了群眾基礎。探析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對恩格斯的紀念,可以為新時代的偉人紀念活動及表達訴求提供歷史的參考和借鑑,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 三分鐘帶你了解中國人唱過的所有國歌,有首僅35字,暴露一大野心
    我們知道,國歌是增強公民的國家觀念,展示國家自信心和凝聚力的一種很重大的形式。現如今,每個國家都有國歌。然而,如果時間再往前撥動120年,還有很多國家都沒有國歌,在那個時代真是誰沒有,誰尷尬。這不,日本就很尷尬。1869年,日本正值明治維新的關鍵時期。
  • 日本國歌僅28個字,翻譯成中文後,才明白日本到底說的什麼?
    當年清朝就遭遇了這個問題,1878年曾紀澤任駐英法兩國公使在外交場合當中必須有國歌演奏,情急之下,多才多藝的曾紀澤自己編了一首《普天樂》,這首歌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清朝的「非正式」國歌。 日本軍樂團在1869年接到了熱心的英國軍樂團教師約翰·威廉·芬頓的建議,他向日本人介紹了英國國歌《天佑吾王》,並且給日本人說明在現代國家外交當中國歌的重要性。
  • 王源「跨時空」演繹青年聶耳《故事裡的中國》走進國歌誕生背後不...
    當91歲的汪奇老先生與《故事裡的中國》連線,再次以小號手的身份奏響國歌第一聲時,71年前開國大典上眾人齊唱國歌的震撼場景,歷歷在目。從那一刻起,《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響徹在中國大地,迎接著每一個安穩的黎明,見證著每一個榮耀的瞬間,也鼓舞著每一個國人不斷前進!
  • 日本的國歌僅有28字,翻譯成中文後,才知道日本人的野心有多大!
    日本國歌雖然僅僅28字,但翻譯成中文後,才明白日本人的野心有多大。所謂國歌,是表現一個國家和民族精神的歌曲,代表的是人民的心聲,代表的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鬥志、戰鬥歷程及宏偉目標,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的縮影。
  • 華夏兒女應該知道國歌的誕生——我看《故事裡的中國國歌》
    相信我們大都會唱,多數人也知道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國歌。但是對於國歌詳盡產生的過程不一定人人都知道。昨晚,故事裡的中國就國歌產生的相關知識,請人講述和並由田沁新導出簡短的話劇《國歌》,詳盡地介紹了國歌的產生的過程,以及作用,受益匪淺。
  • 日本國歌一共才四句聽著像哀樂,翻譯成中文,徹底暴露日本天皇的野心
    每當國歌響起,很容易喚醒內心的自豪感。 然而,戰爭時代當敵國的國歌在本國土上響起時,恨意總會湧上心頭。抗戰期間,很多老兵對日本國歌記憶猶新,認為日本國歌聽起來像葬禮哀樂一樣,而且很短。老兵們的說法沒有錯,日本國歌確實很短,只有四句,翻譯成中文只有28個字,名字叫《君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