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青年報(2021年07月09日 02版)
點擊音頻,伴你入睡
近日,舊衣回收箱又上了新聞。據報導,今年4月,浙江省浦江縣檢察院接收到不少關於舊衣回收箱的舉報。經查,杭州某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未經審批擅自在多個公共場所放置了300餘個舊衣物回收箱。且涉事公司將市民捐贈的一部分衣物未經消毒投入到市場。相關部門對當事人進行了約談,實施行政立案查處。
其實,舊衣物回收箱亂象並不是新問題。之前就有媒體曝光,不法分子在網上自行購買舊衣物捐贈投放箱,放在高檔小區,將回收的衣物以廢舊布料的形式變賣;一些無相關資質的廢舊衣物回收公司打著「公益」或「政府實事項目」的旗號牟利。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位老人在逛服裝展銷會時,竟然買到了自己曾捐贈的褲子,而當初這位老人就是通過舊衣物回收箱捐贈的。
我所在的小區門口也有舊衣物回收箱,但我始終不放心將衣物放進去。一方面我不知道這個箱子來自哪兒,另一方面也害怕「助紂為虐」。
舊衣物回收本是資源再利用、傳遞愛心的公益項目,如今,在一些地方卻變成不法牟利工具,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不能任由這種嚴重透支社會愛心的現象持續下去了。
堵住漏洞,讓不法分子「無機可乘」。慈善法規定,開展慈善活動應當遵循非營利原則。從城管到小區物業等相關單位,要做到「守土有責」,審核、把關責任一樣也不能少。一旦發現來路不明的舊衣物回收箱要儘快處理,以免市民上當受騙。
對於利用舊衣物回收箱牟取不當利益,甚至詐騙或者盜竊的,要依法依規予以嚴懲,同時對沒有盡到審核把關的相關單位、部門及責任人也要追責。
既「堵」也要「疏」,一些不法分子之所以能得逞,利用的是人們的捐贈需求,一些地區和福利機構也確有需要幫助的需求。如何搭建好、管理好這個滿足「雙向需求」的渠道顯然迫在眉睫。
該事件中,當地明確提出從6月份開始對舊衣物回收箱實行統一招標、管理,實現舊衣物回收箱規範化管理。這種做法給其他地方提供了借鑑。
還可以借鑑當下流行的「溯源機制」,為每個回收箱設置二維碼,人們通過掃描,不僅可以知道回收箱的信息,還可以了解到捐贈的衣物流向了哪裡。信息公開透明更利於社會監督。在技術成熟的當下,管好舊衣物回收箱不該是無法解決的難題。
對於網上可以購買到舊衣物回收箱的現象,相關部門也要及時介入與監管,對售賣商家要加強管理,明確購買資質查驗等職責。
說到底,舊衣物回收箱裝的應是人們的善心,而不是不法分子的貪婪。不能讓舊衣物回收成為不法牟利工具,不能讓舊衣物回收行業偏離公益軌道。想捐贈的能放心捐贈,需要幫助的能夠得到幫助,才是設置舊衣物回收箱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