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沒有更新,實是工作繁忙所致,望請見諒。
所幸尚有以往匯總的資料打底。
好,讓我們接著上期,穿越回三千年前的愛琴海:
●神話時代與古典時代
《荷馬的禮讚》(Apotheosis of Homer),1827年,
法國,安格爾,畫布油彩,
386x515cm,巴黎羅浮宮藏
《荷馬禮讚》背景是具有典雅的愛奧尼亞式排柱的神殿,採用的是在水平線與垂直線的制約下,固定的左右對稱構圖紀念碑式的作品。畫面中央是勝利女神,由她將月桂冠戴在了盲詩人荷馬的頭上。荷馬腳下的兩個擬人像,是《伊裡亞特》和《奧德賽》中人物。在他們的兩旁安排的是西方文明史中的46位重要的人物,有詩人、藝術家、哲學家和政治家等著名的詩人、哲學家、畫家、雕塑家、建築家、音樂家、軍人等。
為了表達對於希臘文化的無限崇敬,安格爾將偉大的古代詩人荷馬,視為全部藝術之源,視為他生活的時代及以後年代偉大人物中的旗手。同時藉助作品也反映了各種藝術之間的相互關聯與繼承性。依據這樣的指導思想,安格爾將其視覺化,形成了這件作品。
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頭之一。公元前5、6世紀,特別是希波戰爭以後,古希臘文明高度繁榮,深遠影響著後世。
英國學者阿諾德在《文化和無政府狀態》中指出:「我們作為一個民族,是依照自己所擁有的最佳準則才顯現出我們值得讚美的活力和毅力的。……假如我們要用兩個卓越而又輝煌地體現這些力量的民族來命名的話,那麼,我們可以分別稱之為希伯來精神的力量和希臘精神的力量。我們的世界正是在希伯來精神和希臘精神這兩種影響之間運動。某個時刻世界感到了其中一極更有力的吸引,另一時刻則感受到另一極的吸引力。世界應在兩極之間完美和諧地實現平衡,儘管這從未實現過。」阿諾德這一論斷得到了人們的共識,現在人們普遍把希臘文化的精神和希伯來文化的精神作為西方文化的兩大相輔相成的互補基因。
古希臘在政治上大都是是互不統屬的城邦。但他們都說比較相近的希臘語,認同希臘式文化,並以較為一致的城市文明結構在地中海地區擴張。古典時代住在法國海岸的希臘人對遠在土耳其的希臘城市居民具有認同感遠高於高盧土著的城邦鄰居▼
▲古典時代希臘文明分布:紅色為本土 黃色為海外殖民地
古希臘人是一個文化概念,與時期接近的先秦時代的華夏類似,相形之下,古羅馬更接近於政治概念,與同時期的漢帝國類似。
如果說三大古典文明中的中國文明從未被湮沒,那麼希臘—羅馬文明則因後期西方世界的領先發展擁有更深廣的影響力。
神話時期﹝mythology period,約 1100 ~ 500 B.C.﹞
1、黑暗時期﹝Dark age,約 1100 ~ 800B.C)
居於希臘北部,同樣源於歐亞大草原西部的裏海地區印歐語系的多利安人﹝Dorian﹞南下侵佔邁錫尼衛城,希臘又回到農業與畜牧業為基礎的經濟中,而經商的都是些外國人了。
沉寂的田園生活產生了《荷馬史詩》(相傳由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創作的兩部長篇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統稱),希臘文字與相關的書寫系統的發展大約在公元前900年左右,這便使荷馬史詩及不斷完善的歷史記載成為可能。
2、古樸時期﹝Archaicperiod,約 800 ~ 500 B.C.﹞
希臘逐漸興起139個殖民城邦,其範圍已從荷馬時代的愛琴海周圍擴展到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的小奴隸制國家,隨後又向外移民,在亞平寧半島、西西里島和黑海沿岸建立起小的城邦國家,總稱為古代希臘。其中最著名是雅典和斯巴達▼
希臘殖民擴張運動的結果,是產生了大量獨立的城邦,而不是一個強迫人接受的帝國主義統治。
公元前 776 年開始,每隔四年各城邦就在奧林匹亞舉辦一次競技大會Olympia以博得眾神之父宙斯青睞庇佑。
許多希臘神話是在這兩個時代產生,所以後來又把這兩個合稱為神話時期。
↓
隨著多立安和愛奧尼人的人侵與移民,給希臘帶來了他們自己的木結構系統,但是也吸收了早期愛琴文明時期的建築傳統,甚至也表現出埃及設計的痕跡。
古樸時期,開啟了追求秩序與均衡為理想的希臘藝術。由希臘本土特質的幾何形風格 ﹝Geometric Style﹞與具有愛奧尼亞(Ionia位於愛琴海對岸土耳其)特質的東方風格 ﹝Orientalizing Style﹞不斷融合形成。
古希臘人似乎不象古埃及人那樣喜歡在牆壁上繪畫,更多地畫在器皿上,所以能流傳下來的真是極為難得。能讓古希臘藝術流傳得更廣的主要是雕塑。
希臘盛產蜂蜜與橄欖油,需要大量的容器來盛裝,因而制陶成為一件當時很重要的工藝,這使陶罐上的彩繪裝飾成為極重要的繪畫藝術。
比較典型的的黑繪式與紅繪式的瓶畫在高度風格化中也不會失去寫實的感覺,的確是陶器繪畫藝術史上最高的表現▼
我們現在看到的希臘神話故事插圖還能看到遠在古樸時期的瓶畫上人物造型的影響▼
《奧德賽》插圖
Odysseus is with Circe 奧德修斯與珂耳刻
《伊利亞特》插圖
Ajax Defending Greek Ships Against Trojans.
埃阿斯抵抗特洛伊人,保衛希臘戰船
↓
古樸時期的雕刻
古樸時期的希臘人從埃及那裡,學會了製造與真人大小近似的大型石雕像。造型生硬樸拙,即所謂埃及雕像「正面性法則」,以雕像的鼻尖和肚臍連成的線作左右對稱,不論坐姿、立姿都依照這原則,符合「死後再生」的理念;這是觀念性的表現而不是實際觀察的結果。
青年立像
﹝Kouros﹞
約西元前550 年
大理石,約214 公分高,在米洛島﹝Milos﹞ 出土
國家考古博物館,雅典﹝Athens﹞,希臘
與埃及雕像總是穿著衣服不同,希臘男性的雕像總是不穿衣服的裸體,這是因為希臘人視男人的裸體是美而受眾神欣賞的。但女性雕像還是著衣物的。
古典時期﹝Classical period,約 500 ~ 336B.C.﹞
公元前5世紀時,雅典使斯巴達和其他所有的希臘城邦黯然失色。這是民主 政治在伯裡克利時期(公元前461-429年)雅典的黃金時代,與古典希臘的黃金時代同義。
▲公元前431年的古希臘世界,紅色部分是雅典城邦
公元前 776 年開始四年一次競技大會Olympia,自此之後三個世紀,在奧林匹亞出現了一組建築,包括了體育場、寶庫及神廟,包括宙斯神廟、宙斯的妻子希拉〔Hera〕以及阿波羅〔Apollo〕神的神廟,
隨著多立安和愛奧尼人的人侵與移民,給希臘帶來了他們自己的木結構系統,但是也吸收了早期愛琴文明時期的建築傳統,甚至也表現出埃及設計的痕跡。
公元前1世紀一位羅馬大建築師維特魯威曾轉述古希臘人的理論:「建築物……必須按照人體各部分的式樣制定嚴格比例。」 平面構成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廳堂,大殿,周圍是柱子,可統稱為環柱式建築。這樣的造型結構,使得古希臘建築更具藝術感▼
希臘的神廟是從愛琴時代的正廳發展而來,原來正廳是作為宮殿的大殿-因此它就作為神的宮殿,這是逐漸趨向民主社會的要求。木構神廟現已無存,但是它們的特性仍保存在後來的石構神廟中。
間距緊密的列柱支撐著上面的短石樑和人字形屋頂。這些帶形橫梁就形成了簷部,上面刻有一些細部,象徵著木質的椽子端頭,甚至還象徵著木構建築的榫頭交接。▼
。
▲多利克柱式希臘神殿基本建築格式
柱頂楣構以上的山形牆 ﹝pediment﹞是古希臘建築特色之一,其作用系將屋頂之重量放於直立之石柱上。它的形狀是個等邊三角形,並且以下面的那條水平飛簷 ﹝Cornice﹞,上面兩條傾斜簷口為框,中間部分多飾以浮雕。▼
▲宙斯神廟的山形牆
建於西元前471 ~ 456年,奧林匹亞,希臘
希臘建築具有如埃及建築比例理論的知識,例如黃金分割比的關係。
在雅典的帕提農神廟一般認為是最完美的,柱子的間距也可發現有系列相關的和諧關係。
角柱與相鄰柱子的間距要比其他正常的柱間距窄一些,正常的柱間距是按規定的模數制定的。此外,基座面的水平線條可以發現有-點微微地向上彎曲,柱子有一點向內傾斜,簷部的線條也有一點向上彎曲。這些不同於常規的細微變化目的是為了校正視差或透視的變形,避免使直線看成像曲線,或把垂直的看成有點傾斜。這些手法也帶來了美學的特點,可以稱之為「人性化」(humane),以其形式的細微變化可以擺脫直截了當的機械特性。
帕提農神廟
﹝Parthenon﹞
約公元前447 ~ 432 年
建築師:卡利克拉特﹝Callicrates﹞與伊克蒂諾斯﹝Iktinos﹞
衛城,雅典﹝Athen﹞,希臘
古希臘的建築其實原有彩妝,經長期風化都已只呈現石材的原色▼
▲帕提農神廟彩色復原示意圖
如此豐高多彩的顏色必然會使這些建築不同於我們原有對古希臘建築遺蹟的印象。
希波戰爭中兩次均是以少勝多,這讓讓雅典人相信是守護神雅典娜女神的庇佑,在雅典衛城極盡奢華的修建帕拉農神廟供奉雅典娜女神,用於祭祀、典禮等作用。中間就是雅典娜女神像,全身由象牙和黃金打造。
再看多利克式柱頭及其柱頂楣構的彩色復原示意圖▼
多利克式柱頭及其柱頂楣構示意圖
﹝Doric capital and entablature﹞
約西元前五世紀
希臘神殿的柱式 ﹝Order﹞是西洋古典建築的精髓之一。在西方古典建築中,所謂的柱式指的並不是特定柱子的特殊造型而已,而是一種兼具美學與構造的整體系統。就如同柱式的英文Order這字一樣,它也代表著建築中的一種秩序。一般而言,一根柱子區分為柱頭 ﹝capital﹞、柱身 ﹝shaft﹞與柱基 ﹝base﹞三個部位。每一種柱式不僅有其特殊的形式與裝飾,柱子直徑亦為建構建築物的基本模距。整棟建築之柱高、柱距乃至於整棟建築的規模都與這個基本模距形成一定的比例。
文藝復興以後的建築師都根據這六種古典的柱式發展出各式各樣的新柱式,形成西方建築中最具特色之處。因此凡是支撐、門廊、門框、窗框、家具、燈具或者是純裝飾若運用柱式的設計,就有了一定的西方古典風格的味道。
勒,柯布西耶,這位有影響的法國現代主義大師在他的宣言《走向新建築》中高度讚揚了希臘可設計中的美學邏輯,並且還將希臘廟宇的細部和汽車與飛機的形象相比較,他認為都各有千秋。
世俗性建築的室內
除了神廟之外,古希臘的主要建築類型並不強調封閉的室內空間。
戴奧尼索斯劇場復原圖
﹝Theater of Dionysus﹞
約公元前600 ~ 500 年
衛城,雅典﹝Athens﹞,希臘
希臘的劇場是散向天空和大自然的,它帶有一層層露天的座位環繞成半圓形,並有一個圓形的樂池作為舞臺之用。
▲市場中的「skias」復原圖,約公元前465年
這種圓形建築用作餐廳和會議室,光只能從門洞射入。
城鎮常有一個中央露天廣場(Agora),它既作市場、而且也般是公共集會場所,柱廊在廣場的一邊,作為商業的房展,一般都是長條的柱席,後面有許多小的房間作為商店儲藏或工作空間▼
▲在雅典廣場(約公元前150年)上的亞塔洛斯柱廊(The Sloa of Atals.)已經作了全面的復原,可以給人以深刻的印象,知道這類場所應該是什麼樣的。柱廊外部是一排多立克柱,內部是一排愛奧尼柱子,支撐著用木材和瓦構成的頂。
↓
希臘的住宅都是單一的組合形式,圍繞著一個露天的院子布置。
在城市中,一些住宅都互相緊鄰著街道,除了入口之外,大部分外牆都是光光的。,建築材料主要是日曬磚,或者有時也用粗石砌築表面上加以白色的粉刷▼
典型希臘住宅復原圖
公元前4世紀
小亞細亞 普賴伊尼
平面布置的變化是根據不同家庭的喜愛而定,但是卻很少有對稱的布局或其他規則式的布置。
廳堂(Andron)是一種帶門廊的客廳,可能是從早期正廳的形式演變而來,它通常與人口靠近,並且主要為男主人和他的朋友使用。
此外,露天的院子常圍繞有柱廊Ocu),這是種多用途的起居與工作空間,還有廚房以及臥室,所有這些房間共同組成了這塊面積來主要供給婦女和兒童使用。
偶爾也有二層樓,很少有二個院子的住宅。
用陶磚鋪面的浴室及管道設備並不少見。現只發掘出一些基礎的遺蹟,所以有關室內詳細的資料是有限的;有些遺物證據只能說明房間一般是普通的光牆面,表面刷成白色,地面是夯土地,有時也用磚鋪地。
希臘回紋 (meander)
▲古希臘雅典娜寺廟的廢墟的地板上的石子拼接希臘回紋
lindos,羅德島
希臘回紋 是古希臘的主要圖案,它有很多複雜的變體,通常用用馬賽克做成。
其希臘文名稱來自古希臘(今土耳其)著名的河流大門德雷斯河,因紋路與這條河一樣多彎。其他語言中,這一紋路經常被稱為「希臘紋」,例如義大利語greca。
這種希臘回紋,經常出現在西方的古建築上▼
還有現代室內裝修中▼
希臘回紋所蘊含的典雅氣質,使其活躍於多個文化領域。它很久以前就被珠寶商看中,廣泛的運用到珠寶的設計當中。比如說著名時裝品牌Givenchy的商標以及1909年由卡地亞設計的回形紋王冠▼
古希臘的家具
古希臘現在還沒有家具的實物遺存,
從希臘繪畫中的形象看,尤其是在墓碑、花瓶上和其他陶器上的繪畫形象還是可以得知一個設計的大致概念。
墓碑,
約西元前400年,
希臘古典時期 (480-323 av JC) ,
巴黎,羅浮宮
這個浮雕上的形象可以說明一把椅子的優美造型一也許這是為富豪之家所具有的。它的背部有一點微微的彎曲,由角上的杆子支撐,一直延伸到後面的椅腿,座面可能是皮繩編制而成,上面放置軟墊,其表面幾乎看不到多餘的裝飾。
這並不符合結構邏輯,讓人對彎曲木材的材料技術產生猜測。但其適合人體背部曲線的靠背則考慮到人使用,降低了坐具的高度、取消了腳踏,使人的腳能自然舒適地直接著地。在自由民主的古希臘,舒適性取代了高尺度的坐椅設計所有的象徵性。
這件希臘大理石墓碑上刻的椅子的形式,後來被十八世紀法國最有名的制椅大師賈克伯採用,成為有名的軍刀椅腳(Piedsen sabre)▼
克裡斯莫斯(Klismos)椅複製品
霍勒斯·戈德史密斯基金會所購,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借出,2001年
這便是希臘家具著名的克裡斯莫斯(Klismos)椅,以其優美的線條、適宜的比例和簡潔的形體作為女士專用椅,它由和向外彎曲的軍刀狀椅腿構成,它對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椅子的設計,如法國執政內閣式和英國攝政式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扶手椅,
賈克伯,(Georges Jacob, 1739-1814)
馬爾馬遜城堡(Châteaux de Malmaison et Bois-Préau ) 法國
賈克伯是路易十六時期,新希臘風格傢俱的引導者。
古典時期議員們在公共場合經常使用一種X型摺疊凳,叫做地夫羅斯--奧克拉蒂亞(diphros okladias),古埃及便已常見,在古希臘樣式和裝飾更加豐富。座面皆以皮繩編織放上坐墊和罩布。地夫羅斯凳還有一種直腿型,四腳為旋木▼
在古希臘的瓶畫中,臥榻(又稱克裡恩或躺椅),作為貴族迎賓、吃喝、聊天的無聊生活的主要用品屢屢出現,臥榻框架和四腿通常以大理石或青銅製成,鑲嵌象牙、龜甲或貴金屬等裝飾,塌面以皮繩皮帶編織繃成。其造型在19世紀帝政式家具上有突出體現。
臥榻具有亞述的風格,這說明古希臘人的生活方式與亞述人有明顯相同之處。▼
臥榻配以小桌,有的只有三條腿。▼
雖然古希臘家具沒有留存,其全部家具類型也就是椅、凳、長凳、臥榻、桌子。箱子幾種,但其以功能與形式的統一、自由舒適的造型,成為西歐古典家具源頭;
希臘人的住房中稀少的家具顯示出一種樸素、高雅的氣氛。羅馬家具只不過是希臘家具的翻版。
整個古希臘從公元前七世紀到公元前二世紀有三個主要的座具形式,即:寶座、椅子和凳子文藝復興時代的家具設計師們將希臘家具奉為典範。
並且對法國路易十六式、執政內閣式、帝政式,英國攝政式、謝拉頓式家具產生明顯的影響▼
路易十六時代希臘豎琴式椅背的女王式扶手椅,1787,作者:I. B. Sené ,
拍賣公司 : Sotheby’s Paris,拍賣日期:2007/05/29,
估價:20 000-30 000 USD,
成交價 : 38 400 USD。(www.sothebys.com)
▲路易十六時代藏寶閣,1776-1777,
作者:MartinCarlin ,洛杉磯,保羅蓋提美術館。(www.getty.edu)
路易十四時代流行,路易十五時代失寵的藏寶閣,因路易十六時代復古風格的要求,而再度成為流行,藏寶閣常做活動面蓋式,裝飾當代美麗的塞佛爾陶瓷片和細緻的鍍金銅飾,展現王后瑪麗.安東內特帶引的自然優雅風格
法國路易十六式家具的創新主要是取消了洛可可浪漫的曲線結構和過分的裝飾,將路易十五式纖巧優美的裝飾與單純直線的古典對稱融合在一起,創造了一種新的、高雅的新古典藝術之美。
不同的是,法國路易十六式、英國謝拉頓式家具因有注入時代的特點留下很多經典之作。
而帝政式完全照搬古典卻沒有留下同樣的成就。
請繼續關注下期:《希臘化時代的裝飾藝術》
主要參考文獻:
《世界通史》,美,斯塔夫裡阿諾斯
《西方藝術風格》,李賢輝
《外國工藝美術史》,張夫也
編輯:werner 焦糖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