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 高繼海:《古典時代瘋狂史》的寫作與接受

2021-02-19 henu傳媒研究學術沙龍

標籤:思想家、哲學家、理論家、瘋子、罪犯、偏執狂、神經質、叛逆、敏感、同性戀者、抑鬱症患者、愛滋病患者

獨特之處:思想獨特之處在於言前人所未言,展開了對數千年被權力和理性所遮蔽的弱小者、罪犯、瘋狂者的研究;生存的獨特之處在於他作為一個同性戀者嘗試過各種極限體驗,

包括酗酒、反常性行為、極端的施虐和受虐、服用毒品和致幻劑等。他是第一個死於愛滋病的西方知識分子,他認為死亡和自殺是最具有誘惑力的體驗,而他最終也踐行了自己的所言。

福柯出生於法國的醫生世家,被送進當地最好的學校接受教育,但他性格叛逆、敏感,曾陷入極度憂鬱,多次試圖自殺和殺害別人。他自己也曾多次說過自己就是個瘋子、罪犯。他最初的打算是寫一部精神病醫療簡史,但是後來發現自己在這方面並不能寫出什麼有價值的東西,於是就轉向了對古典時代瘋狂史的研究。同時,他認為,藝術創作,自我控制的技藝,可能是擺脫瘋狂的最有效手段。所以從更深的層面上講,他的動機是避免自己變瘋,實現自我的救贖。

《古典時代瘋狂史》與其說是史學不如說是詩學。因為首先它的創作是詩意的,福柯就像是一個憤怒的詩人,嚴厲斥責理性對於瘋狂的壓制。其次,瘋狂的吶喊只有通過詩人之口才能被聽見,因為詩既抗拒著道德也抗拒著理性。

福柯要寫的既不是認識史,也不是歷史本身,而是一部瘋狂史,一部關於瘋狂如何遭到理性的排斥,壓抑,以及這個事實又是如何遭到遺忘和忽視的。他認為,在野蠻的狀態下是不會出現瘋狂的,瘋狂只存在於文明程度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社會中。瘋狂是一種虛構,並不是自然存在的,在一定程度上我們是被逼瘋的,有罪的不是我們而是社會。

福柯對體制也進行了嚴格的批判。他認為就是體制劃出了一個個空間區域,以知識的名義,將某些對象隔離起來,排斥出去,最終予以禁閉。這些禁閉導致人的自由本能無法向外發洩,只好轉向自身,只能向著自己發洩。所以我們變成了體制壓制下的瘋子,而這並不是我們願意選擇的。

福柯和德希達就笛卡爾兩段論述中理解上的分歧進行了持續深刻的論戰。德希達首先稱讚福柯的作品「是一本在多方面令人讚嘆的書,它在氣勢和風格上強勁有力。」但是隨後他展開了對於福柯的批評。德希達認為笛卡爾把瘋狂和夢作為論述對象,二者是同質性的,都是笛卡爾用來證明人的認識是荒誕不經的,並不一定依賴於感官,而不是像福柯所說的是異質性的。同時在他看來,既然福柯把瘋狂的歷史是為沉默的歷史,瘋狂史中既沒有語言,也沒有主體,那麼福柯的瘋狂史只能是「沉默的考古學」。隨後,福柯對於德希達的批評進行了回應。首先他肯定了德希達的批評相當睿智深刻且擊中要害。其次,他也承認自己犯了方法論上的錯誤,把書中被稱為體驗的東西說的「太偉大太神秘了」。最後他寫了一篇名為《我的身體,這紙,這火》回應了德希達的批評。他堅持認為夢和瘋狂在笛卡爾那裡具有完全不同的地位和功能,二者之間存在著一系列的對立。關於這場著名的論戰,薩義德的評論頗為一針見血「德希達的批評使我們陷入文本之內,福柯則使我們在文本內外進出。」

正如尼採證明了真理只不過是一種表述,布魯姆證明了一切閱讀都是誤讀,高繼海認為我們對福柯的古典時代瘋狂史的寫作背景、主要觀點及影響的闡釋,也只是一種基於自己理解的誤讀。

餘虹:在20世紀,福柯的名字無疑意味著一種獨特的思想和生存風格,就如他那顆錚亮的光頭與莫名的身體令人眩目又充滿蠱惑,如何談論這顆光頭與身體的哲學是一個問題。

汪民安:貫穿福柯終生的,是對規範的逾越,對理性的抗爭,對超驗性的拒斥,對詩意的渴望和對極端體驗的迷戀,而瘋狂則是令人驚訝的埋伏著所有這些傾向的最初種子。

福柯自評:骨子裡就是瘋子、罪犯。

高繼海最後總結道,瘋狂每時每刻都發生在我們身邊,瘋狂就存在我們身體的內部。莎士比亞悲劇中的李爾王、奧賽羅、麥克白的瘋狂、尼採、阿爾都塞、顧城的瘋狂,德勒茲、張國榮、餘虹的自殺,證明瘋狂是我們人格的一部分。

相關焦點

  • 科幻作家喬安娜·拉斯:回顧時代裡抑制女性寫作的方式與案例
    曾經的女性遠不如今日一般可以自由寫作(即便今日的寫作自由也只是相對而言)。這自由絕非來自男性的恩賜,而是女性的爭取。在《如何抑制女性寫作》中,科幻作家喬安娜·拉斯回顧了過往時代裡種種抑制女性寫作的方式與案例。
  • 《大曆詩風》寫作記
    到初稿寫完,我對大曆詩的認識已不再局限於唐詩內部,而是著眼於葉夑所謂的「百代之中」,力圖從整個詩歌史的高度來審視這段詩史的特殊意義了。論文題目《大曆詩風》是我自己定的,取其簡潔明瞭,其實論文所包含的內容,已超出這段詩史的綜合研究的範圍,而觸及整個中唐詩乃至古典詩歌範式演進的重大問題。這是我不曾料及的,大概也是出乎老師意外的。
  • 儒林外史是古典名著,為什麼讀起來很費勁?讀者:有點枯燥
    《儒林外史》是古典名著,是古典章回小說的代表作之一。在看完了四大名著之後,如果你還想看古典小說,那麼一般人都會推薦《儒林外史》。《儒林外史》在文學史上一直有很高的評價。比如魯迅評價《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魯迅的話是什麼意思呢?
  • 神話時代與古典時代
    好,讓我們接著上期,穿越回三千年前的愛琴海:●神話時代與古典時代古典時代住在法國海岸的希臘人對遠在土耳其的希臘城市居民具有認同感遠高於高盧土著的城邦鄰居▼▲古典時代希臘文明分布:紅色為本土 黃色為海外殖民地古希臘人是一個文化概念,與時期接近的先秦時代的華夏類似,
  • 會議回顧丨「時間與永恆」——現象學與古典哲學論壇舉行:緣起...
    處於左下角對稱位置的那個小天使頑皮地吹著氣泡,向觀者提示著一句古老的拉丁諺語:「泡沫般的人生」(Homo Bulla);畫面左側的石雕是古羅馬的門神傑努斯(Janus),「一月」(January)的名稱就是為了紀念傑努斯而來,傑努斯也被稱為兩面神,生有一正一反兩張面孔,一張臉回顧過去,一張臉展望未來;在一切人、神、物的上方、雲霄之上,太陽神阿波羅駕駛著太陽車,由黎明女神開道,輝煌地向東方行進,他手持一隻金光閃閃的圓環,在普桑的時代裡
  • 法國亨利時代 復古家具古典美
    雖然家具史進入文藝復興時期,但哥德式風格仍然繼續存在於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家具上,要知道的是,於法國家具發展史上,除了圍繞著王室的家具是跟著流行走,法國地方家具的發展,總是保留著中世紀的傳統。我們看到的是,哥德式建築的尖拱已讓位給文藝復興式的圓拱,也看到工匠對人類形象有意願的描寫。
  • 正午回顧|李翊雲:寫作的兩種野心
    今天我們回顧2016年7月青年作家錢佳楠對美國華裔作家李翊雲的訪談。本文已收入錢佳楠的新書《有些未來我不想去》。李翊雲(Yiyun Li),美籍華裔作家,首部短篇小說集《千年敬祈》獲得2005年弗蘭克·奧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上榜《紐約客》「最值得期待的年輕作家」,2012年獲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2013年擔任英國布克獎評委。
  • 古希臘歷史學家色諾芬撰寫的《希臘史》為何戛然而止?
    近代古典文獻學研究已經確認,色諾芬所寫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的「續篇」,明顯早於《希臘史》的其他部分,其他篇章的寫作一直延續到公元前4世紀50年代,其間大概有過多次修改。因此,《希臘史》應該是色諾芬思想最成熟時期的著作。毫無疑問,《希臘史》也是歷史時代的產物,帶有那個時代的鮮明特徵。但是,千百年來,學者們對這個時代希臘城邦社會發展的主要特徵的理解,卻千差萬別。
  • 作家寫作建議 | 伍爾夫、桑塔格、凱魯亞克等作家的寫作忠告:做筆記!
    對於庫特·馮內古特來說,那意味著讓一切保持簡單而有趣,對於哲學家赫伯特·史賓賽來說,那是獲得恰如其分的讀者關注;對於E.B.懷特來說,那是既能巧妙地運用簡潔而不犧牲美,對於哲學家叔本華來說,赤裸裸的真相是最美的,表達得越簡單,它給人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那維吉尼亞·伍爾夫,菲茨傑拉德,蘇珊·桑塔格,凱魯亞克,博爾赫斯,他們又是怎麼想的呢?維吉尼亞·伍爾夫1.
  • 古典音樂與文學「跨界互動」令樂迷如痴如醉
    近年來,隨著古典音樂教育的普及,詩與樂這對文藝「雙生花」滋潤著越來越多中國人的心靈。「文學與音樂的天作之合——《雪楓文學音樂課:古典音樂中的文學名著》新書發布會」,日前以一場音樂講座的形式在北京舉辦。前來聆聽「古典音樂中的文學課」的樂迷擠滿了發布會現場。中國音樂評論家劉雪楓說:「縱觀音樂史,文學對音樂的影響由來巨大,文學名著是許多音樂創作的源泉。
  • 大塊的寫作時間?這個時代,它是奢侈品
    很多小夥伴表示,自己其實挺想認真寫作,只是找不到完整的大塊時間。 你得知道,這個時代裡,享有大塊的閱讀和寫作時間,絕對是個奢侈品。 想到奢侈品這個詞,是因為在得到上看了賈行家老師介紹思想史研究專家王元化先生。
  • 賴建誠:人類瘋狂經濟行為的優雅代名詞
    我舉例來說明這種瘋狂的激情。1600—1630年間,「一個父母都在工作且盡力想要存錢的家庭,景氣好時每年可能攢下20或50塊荷蘭盾的積蓄。」第三個議題是:如果荷蘭的鬱金香和臺灣的十姊妹,是普遍人性的重複現象,為什麼人類會有這種瘋狂的盲從行為?這是有利人類存活的因素嗎?或純是上帝的敗筆?有一種說法大略如下。石器時代人類的族群活動規模不大,或許在一兩百人之間。管理人類大腦情緒的機制,同時包含理性與非理性兩種,處理日常生活事項時,基本上是理性面在運作。
  • 「鄂軍」女性文學:時代需要她們的寫作
    以下為蔚藍講述實錄:  立身之本與性別身份 首先是作家,其次才是女性作家,身體寫作不會長久  在中國文學版圖上,湖北女性文學是屬於第一行列的,正是這些作家給整個中國文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個時代,人們更加需要的是情感、心靈、倫理、家庭、愛情、職場等的探索和發現,所以女性的這些寫作恰恰可以符合這些社會需求。
  • 少女時代的心酸史「黑海時間」
    少女時代想必是很多人的韓流初心,是韓國公認的登頂女團,在K-POP史上創下過許許多多的好成績!但你知道嗎?少女時代在成功的背後也有不為人知的心酸過往。讓我們一起來回顧少女時代的心酸史「黑海事件」黑海事件是在2008年六月七日少女時代在參加《DREAM CONCERT》的時候發生的事情。當時在少女時代表演舞臺的時候,別家粉絲都集體應援大喊「Wonder Girls」的名字,除了少女時代粉絲之外所有別家粉絲們都將應援關掉。而如果場內螢光棒熄滅,全場都會呈現出一片黑暗的景象,如同黑色的海洋,所以叫做黑海事件。
  • 豆瓣8.5《傾城之戀》:冷靜、古典美、悲劇,張愛玲的悲觀主義
    張愛玲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個獨具魅力的作家,她不屬於任何流派,是個獨特的存在,為中國小說史做出了獨特的貢獻。《傾城之戀》是由張愛玲所寫的一本愛情小說,也是她作品中深受讀者喜愛的短篇小說之一。 小說主要講述了在戰爭背景下範柳原和白流蘇的愛情故事,是一篇探討愛情、婚姻和人性在戰亂及其前後,怎樣生存和掙扎的作品。
  • 接受史與誤讀史:本雅明思想遺產的真實面貌?
    在本雅明逝世80周年紀念日,我們邀請13位本雅明的研究者、譯者及出版人(汪民安、夏可君、秦露、楊俊傑、譚徐鋒、林雅華、姚雲帆、胡桑、姜雪、謝俊、王凡柯、李莎、汪堯翀),進行了一場深入而發散的筆談,分別從愛(生活史)、死(接受史)、思(思想史)的維度透視本雅明。
  • ♫經典882古典也瘋狂——《茶花女:飲酒歌》
    【故事梗概】 蕾妮·弗萊明(Nenee Fleming,當今最耀人眼目的女高音巨星之一)和「歌劇之王」多明戈的大弟子、怪才男高音維拉宗(Rolando Villazon)版本的《飲酒歌》:邀您關注《古典也瘋狂
  • 流量和數字時代,古典樂的出口在哪
    但是以上這些並沒有影響《發條橙》獲得紐約影評協會年度最佳影片獎和各項奧斯卡提名,成為影史經典。庫布裡克此片的影響極其深遠。從此,電影中的變態反派們就開啟了他們的古典之路。作為古典專業音樂生,我還真沒覺得庫布裡克「玷汙」古典音樂了。
  • 古典教育:以語言為媒介的三階段學習
    不過,哪怕是資深的古典教育專家,也很難給修辭階段訂立一部通用的教學大綱。他們主張的是, 不同的教師面向不同的學生,在不同情境下可以自由實施不同的課程。在該階段,文學領域中,作品的欣賞而非破壞性的文學批評應該再一次佔據主要位置;自我表達式的寫作應在此階段得到有力推進, 因為此時,學生的觀察能力已經日漸精微,分析工具已經「磨刀霍霍」, 思維發展也已經較為成熟。
  • 音樂收聽進化史:讓我們重回留聲機時代
    音樂播放器的進化史之後隨著 iPod 等越來越智能的音樂播放器出現,我們收聽音樂的方式越來越便利。如今直播技術,更讓現場演奏可以同步到全球各地。來,讓我們把時間重新拉回到二十世紀下半葉。》共四季,每一季都帶領我們梳理古典音樂的發展時間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