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在黨,關鍵在人。一年來,日喀則市高度重視駐村幫扶工作,下派駐村幫扶工作隊和幫扶責任人奔赴攻堅一線,精準幫扶、精準發力,將黨的力量挺立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和最前沿。
自第九批幹部駐村工作開展以來,日喀則市緊緊圍繞新時代幹部駐村「七項重點任務」,不折不扣地落實各級黨委、政府關於幹部駐村的新要求,牢牢把握市委中心工作,精準對接基層實際,真正做到了堅守一線強基礎,凝心聚力保穩定。
強堡壘、夯基礎——
基層黨建再加強
今年以來,謝通門縣各級駐村工作隊採取「自主學、集中學、幫帶學」的方式,在村幹部、後備幹部和農牧民黨員中大力開展國家通用語言能力素質提升工作。該縣初果村創辦了《江拉山腳下》漢藏雙語月報,目前已出版8期,刊登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五中全會等內容發放給黨員和村幹部,成立學習專班、建立學習臺帳、實行籤到管理,重點強化村幹部使用國家通用語言對話交流的能力,助推了村「兩委」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基層黨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直接關係到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是否暢通。加強基層組織體系建設,就是鞏固我們黨執政的每塊基石。
日喀則市廣大駐村幹部找準職責定位,理順職能界限,堅持指導不領導、到位不越位、幫辦不包辦的原則,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積極開辦夜校補習班,圍繞「三本教材」、電腦操作及普通話交流等內容,不斷幫助村(居)幹部提高業務能力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目前,日喀則市各級駐村工作隊組織開展農牧民夜校補習開展政策理論課9000餘學時,講黨課9500餘學時,為村「兩委」班子上文化課1.52萬餘學時,堅持開展每周一升國旗、唱國歌,國旗下學講黨章活動,健全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主題黨日活動及黨風廉政建設、黨務財務村務等制度6900餘條,自下而上開展223場次國家通用語言演講比賽,有力推動了組織生活嚴起來、實起來,切實把村級黨組織建設成了聽黨話、跟黨走,善團結、會發展,能致富、保穩定,遇事不糊塗、關鍵時刻起作用的堅強戰鬥堡壘。
想方法、謀出路——
脫貧成果再鞏固
今年以來,日喀則市廣大駐村幹部自覺扛起決勝決戰脫貧攻堅的職責,按照日喀則市委、市政府脫貧攻堅自查自糾「20個緊盯」工作要求,協助鄉鎮黨委、村「兩委」認真開展自查自糾,找準建檔立卡貧困戶、邊緣戶致貧原因,因地制宜制定幫扶措施,全市各地不斷掀起幫扶新高潮。
在南木林縣土布加鄉,中國人民銀行拉薩中心支行五支駐村工作隊立足當地產業發展實際,探索開展符合駐村點實際的藏雞養殖項目,開創「養雞大戶+合作社+貧困戶」產業發展模式,聯合5個駐村點共同成立五穀養殖合作社,投資58萬元為駐村點每家養殖戶發放100隻優質產蛋藏雞及飼料,形成規模性生態農業養殖雛形,合作社盈利,養殖戶與貧困戶分紅的模式得到了群眾認同,目前養殖戶的戶產蛋量約為330枚/月,各養殖戶銷售雞蛋月均收入可達1000元左右,為貧困戶開拓了一條實際可行的增收道路。
在薩嘎縣,當地生態環境分局駐雄如鄉唐如村工作隊以開展「小菜園、大夢想」庭院蔬菜種植活動、溫室蔬菜種植技能大賽為契機激勵群眾靠勤勞雙手增收,2020年全村蔬菜產量達1.2萬斤,全部產量折合人民達5萬餘元。
在桑珠孜區,廣大駐村幹部以發展畜牧養殖合作社為重點,引導群眾多要素參股合作社,建立成員帳戶,健全規章制度,不斷規範提升合作社科學化水平;以促進消費扶貧為抓手,通過抖音、網紅、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新媒體渠道,宣傳推廣當地特色農牧產品,不斷拓寬產品銷路。
注重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幫助貧困戶算好政治、感恩、收入「三筆帳」,為貧困戶出主意、謀思路、找對策、送技術,謀劃、制定、落實好鞏固提升措施,嚴防返貧。今年以來日喀則市各級駐村工作隊開展扶貧政策、脫貧攻堅政策宣講活動2.6萬餘場次,印發脫貧攻堅政策資料19萬餘份,爭取項目292個,投入資金將近1.6億元,組織開展農牧民技能培訓600餘次,幫助群眾勞務輸出5800餘人,增加收入700萬餘元。廣大駐村幹部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了群眾更高的「幸福指數」。
改陋習、樹新風——
文明理念入人心
今年以來,日喀則市委、市政府下發《村規民約》指導意見,各級駐村工作隊幫助建立健全村規民約1689個,按照區黨委組織部、宣傳部、財政廳和強基辦聯合印發的《關於全區組建行政村文藝演出隊的意見》要求,協助組建村居文藝演出隊1689個,不斷引導群眾摒棄「懶、渙、散」思想、改正不良衛生習慣,樹立健康文明的新風尚。
桑珠孜區人民法院駐東嘎鄉喀達村工作隊開展弘揚優秀家風家訓文化活動,駐村工作隊入戶走訪,和群眾面對面交談,教育引導村民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開展傳承好家風好家訓活動,弘揚尊老敬賢美德,真正做到一代立家風,二代行家風,三代傳家風,讓美德代代相傳。
定日縣協格爾鎮人民政府駐甲諧村、興旺村工作隊組織開展共跳鍋莊舞、同過母親節、村莊清潔、安全生產及法治宣傳活動,常態化開展一系列形式多元、內容豐富的文化娛樂活動,不斷豐富了易地搬遷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易地搬遷群眾入住的歸屬感和幸福感,建成了鄰裡和睦、守望相助、平安穩定、精神充實的和諧村居。
全市各級強基辦和駐村工作隊注重深化精神文明建設,引導群眾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開展破除陳規陋習、宣傳「廁所革命」及地方病防治活動14500餘場,宣傳《憲法》《民法典》《婚姻法》等法律知識5500餘場次,宣傳防範電信網絡詐騙、禁毒知識教育等5000餘場,發放資料10萬餘份。
通過各級駐村幹部一年的宣講宣傳,日喀則市各族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文明薰陶,全市掀起了講文明樹新風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