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7 11:26:09 來源:海報新聞
12月12日,山東省委根據「擔當作為好書記(好幹部)」「幹事創業好班子(好團隊)」推薦表彰工作的部署,在各市各部門單位推薦的基礎上,經審核把關、組織考察、徵求意見、集體評審,研究提出了擬表彰對象名單予以公示,陽信縣商店鎮東毛村省派第一書記袁永和陽信縣商店鎮東毛村黨支部榜上有名。
袁永,男,漢族,1979年11月出生,2002年8月參加工作,2006年5月入黨,現任山東省自然資源廳辦公室副主任,碩士研究生學歷。2019年4月28日,袁永被組織選派到陽信縣商店鎮東毛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他時刻牢記第一書記職責和使命,紮根基層,心繫百姓,求真務實,實幹創新,堅持一手抓黨建、一手抓脫貧,以強村富民和鄉村振興為目標,強班子帶隊伍、興產業促發展、辦實事惠民生,推動村民脫貧致富,促進鄉村文明,基層黨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了群眾的「幸福指數」。
東毛村坐落在陽信縣城東南部,有140戶、427口人,現有耕地600畝,過去的東毛村是省定貧困村,共有貧困戶17戶23人,低保戶13戶13人,特點是光棍漢多,集體收入一片空白。曾經缺少產業帶動,單靠傳統農業發展的東毛村是全縣最後一個通電的村,也是全縣最後一個告別泥土路的村。初冬時節,記者走進商店鎮東毛村採訪發現:30畝廢舊垃圾臭水坑變成了有亭榭、有索橋、有小島的思源湖景觀溼地公園,吸引了周圍十裡八鄉的群眾前來休閒娛樂;800平方米黨群服務中心、2000平方米村民文化活動廣場、400平方米日間照料中心、2000平方米社區文體健身廣場即將全面投入使用;投資70餘萬元高標準規劃建設的800餘平米15套安置房已經入住;村莊主幹道路強電弱電管網實現全部入地,偌大的村莊再也見不到縱橫交錯、密如蛛網的電線,「全省文明村莊」、全省「十百千」鄉村振興示範村、「全省脫貧攻堅先進村」等榮譽稱號先後落戶,這就是陽信縣商店鎮東毛村省派第一書記袁永嘔心瀝血打造的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窮村要致富,關鍵看支部」。在第一書記進駐之初,部分村民和黨員存在等、靠、要的心態,對幫扶工作持懷疑和觀望態度。袁永按照「五必訪、五必問」的工作要求,深入黨員群眾家中、田間地頭、街頭巷尾開展調研工作,走訪老黨員、老幹部、困難群眾和貧困戶200餘人次,召開黨員和村民代表座談會20餘次,堅持把抓班子、帶隊伍、建強基層組織貫徹到工作的全過程,通過開展座談、學習培訓、外出考察等多種形式,提高村黨支部成員的政策理論水平,幫助黨員幹部進一步解放思想、明確目標、理清思路、更新觀念,注重在防疫抗疫、打贏脫貧攻堅戰等幹事創業中鍛鍊隊伍。通過一年多的努力,幫扶村的基層組織得到了進一步健全,工作制度更加完善,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顯著增強。
袁永始終把集體產業發展放在實現穩定脫貧和強村富民的優先位置,聚焦多元化產業發展,不斷拓寬村集體增收渠道,村集體產業收入得到大幅度提升。袁永告訴記者,經過充分調研論證,結合村莊實際情況,將60萬產業扶貧資金投入到商店鎮現代蔬菜產業大棚項目,每年實現4.8萬元的收益分紅;創建成立村集體全資企業--山東魯星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公司聘用員工80%為本村村民,相繼承接萬華禾香板業、燕園高端花木基地、陽信潤元葡萄農業產業園等項目的土地平整、工程施工、勞務服務等業務,承擔美麗鄉村提升改造工程,今年春節以後發放到位村民勞務性收入達40餘萬元,支付工程機械租賃費30餘萬元;籌資30餘萬元盤活村莊100KWP分布式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截至11月底已增加村集體收入7萬餘元;積極引進濱州市亞龍物流運輸有限公司遷址註冊幫扶村,預計每年可為幫扶村增加綜合收入3萬餘元。與山東聚量商業管理集團飯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發展智慧農業項目,已流轉土地200畝,打造智慧雲菜園生活服務平臺(新網農孵化中心),項目實施後可提供100餘個就業崗位,讓村民變網農,在平臺上種好地,有效增加村集體和群眾收入;註冊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與陽信潤元葡萄農業產業園合作,探索黨建引領,「公司+合作社+扶貧戶」發展模式,助力脫貧攻堅,有效帶動村民就業,特別是貧困戶就業、增加收入。另外,鄉村親子遊樂場項目也在規劃當中,力爭明年清明節前後投入運營。
「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高標準制定美麗鄉村和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方案,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補足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大力提升村莊公共服務水平,全面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真正使農村強起來、亮起來、綠起來、美起來。」談起村莊變化,袁永如數家珍,實施外牆保溫改造140戶、11200平方米,改造提升村莊道路4000餘米,推動實施村莊雨汙分流工程,建設排水和汙水管道3500餘米、檢查井30餘個,襯砌大理石路沿石和荷蘭磚人行道3500餘米,推廣生物質節能水暖爐40臺套,投資50餘萬元實施淺層低溫能中央空調項目,保障1500平方米公共建築的供暖製冷,120餘盞太陽能路燈安裝到了街頭巷尾,建設村莊公共停車位40個,改造村民房屋地基和出入口100餘處,結合高標準基本農田項目,建設生產路5000餘米,打井10眼,高標準實施村莊綠化,建設「口袋公園」3處,綠化面積達5000餘平方米,栽植銀杏、白蠟、國槐、柳樹等樹木1500餘棵,安裝景觀石、門牌石10餘處、總重200餘噸,整治清理村莊「三堆」等垃圾500餘噸,村莊面貌煥然一新,村民生活品質大幅提升,整個村莊實現了脫胎換骨的變化,美成了一道風景。
一人扶貧,全家支持。袁永廢寢忘食,如痴如醉,每天考慮的都是東毛村的事。在村裡,他每天都早早起床,討論規劃,籌劃村裡的工作,盯進度、找不足,用辛勤的付出打造完美的鄉村。他的愛人在省委某部門工作,平時工作特別忙,也難以照顧家;女兒上初中,兒子剛3歲,主要靠70多歲的嶽父母照看;有時忙裡偷閒回一趟省城,也很少與家人團聚,總是開著私家車找朋友、熟人出主意、想辦法。他的父親是棗莊市駐地一名退休的小學校長,他特意請他來村裡住下來,幫助謀劃,提出建議。通過一位朋友,認識了江蘇省常州市一位專門從事園林規劃建設的公司經理錢國慶,看到袁永的傾心付出,被第一書記的精神所感動,心裡想著一定要為村裡的美麗鄉村建設做點貢獻。一有空,他就開著自己的私家車來東毛村住下,幫助規劃設計,幫助綠化施工……每到晚上,華燈齊放,五彩繽紛,幸福大道上洋溢著東毛村的宜居之光。
袁永在做好第一書記幫扶工作的同時,注重發揮自然資源系統專業和政策優勢,在國土空間規劃、耕地保護、用地保障等方面建言獻策,積極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東毛村的基層黨建工作全面進步、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村莊人居環境日益改善,文明建設卓有成效,東毛村從一個集體收入為零的「空殼村」、貧困村蛻變為集體收入突破30萬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齊全的美麗宜居、百姓安居的先進村、示範村,成功為村集體增收、人居環境整治、打造鄉村振興示範樣板探索了新路徑。袁永被評選為「全市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袁永覺得這既是榮譽,更是責任,他表示在以後的工作中,更需肩負使命,擔起責任,落實好鞏固拓展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全心助力全村百姓邁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記者沈浩童 通訊員翟成新 李東志 )
1、凡本網專稿均屬於中國山東網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中國山東網的作者姓名。
2、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山東網)」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核實確認後儘快處理。
3、因使用中國山東網而導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約毀壞、誹謗、版權或智慧財產權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種損失等,中國山東網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4、一切網民在進入中國山東網主頁及各層頁面時視為已經仔細閱讀過《網站聲明》並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