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斷拆除水壩,中國水壩數量世界第一。那麼水壩到底是該拆還是該建?從水壩誕生之日起,國際社會對水壩的爭議一直陪伴他們的發展過程。隨著我國水壩數量的不斷增加,近些年來,國內也出現了不少對水壩的爭議討論,呼籲學習美國拆除水壩的人越來越多。那麼水壩到底是天使還是惡魔?至今都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但他們是從誕生以來一直伴隨著爭議推動社會歷史的發展。
水壩發展簡史
水壩並非近代產物,古代中國完成於公元前251年的都江堰,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他有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2000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現在這套系統仍然在使用當中。直到19世紀初,英國人發明了波特蘭水泥,這種水泥運用於水壩的建造中,這使得修建大型重力型混凝土水壩和拱壩成為可能。1931年至1936年大蕭條時期,美國制定了一系列刺激經濟政策,其中就包括在全國各地建造水壩。這個時期大量建造水壩,發揮了發電、灌溉、防洪等作用。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1936年科羅多拉河大型混凝土拱形重力壩胡佛水壩交付使用。它作為水壩技術的高峰之作,在世界範圍內有著很大的影響力。隨後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美國較為經濟性的理想水壩選址大多開發完畢,水壩的建設才放緩。
中國水壩發展簡史
雖然中國是最早建設水壩的國家之一,但是真正意義的現代的水壩,是1912年,建於雲南昆明的石龍壩水電站。1950年以前,中國只有不到30座的水壩。新中國成立後,水電事業開始啟航,水電的開發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而中國水壩進入質的飛躍,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目前以2.3萬座水壩位居世界第一。2012年建成的三峽大壩,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是集防洪,發電,水資源調配,航運等多種功能為一體。2018年三峽電廠發電量已超過1,000億瓦時,穩居世界第一。在歷史上,長江中上遊地區以及其支流經常發生洪水。建國以來,長江更是在1954年、1998年發生全流域性特大洪水,給長江中下遊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以及人員傷亡。三峽大壩建成後,長江上肆意衝擊的洪水得到有效控制。通過在汛期防洪調控,三峽大壩經受住了多次洪峰的衝擊。大壩下遊的主要站點水位的漲幅都在可控範圍內。在三峽大壩建成之前,航道水勢湍急,貨船難以順利通行,嚴重限制航運的發展。大壩建成後,庫區水流變緩,貨船上下通航不再受水流的影響。並且水霸在發電時,經濟性和環保效益得到大幅提升。水電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具有環保和穩定輸出的雙重特性。截至2018年中國水電累計裝機。352.3千兆瓦,是全球最大的水電生產國
水壩利弊影響
水壩作為水利工程歷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雖然從影響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水霸的積極推動作用更加明顯些,但也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等負面作用。水壩建設往往會給原來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造成的破壞是不可逆的。水電雖然屬於一種清潔能源,但是水壩建成前後,其所在河流流域的生態環境是截然不同的。水霸對環境的破壞在於泥沙淤積,蓄水淹沒陸生珍稀植物,阻隔河流回遊性魚類的繁殖等。三峽大壩。完成蓄水後,淹沒了大約560種陸生珍稀植物。雖然這些珍稀植物在淹沒線上也有分布,但三峽庫區的森林覆蓋率已從50年代的20%降到了10%。可見,水霸對社會發展起到積極推動的作用,但其對環境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根據世界水壩委員會的報告,水壩的建設造成大約有4,000萬至8,000萬的人口遷移。美國曾經是世界上建造水壩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水壩拆除這個國家。近百年來美國拆除水壩數量大約在1300座,不過美國拆除的水壩大部分都是屬於落後、安全性缺失小型水壩,超過15米的大壩非常少。今天水利發電依舊給美國提供大約7%的電力,水電是美國第二大可再生能源,僅次於生物智能。美國拆除水壩更多是安全原因,但在環境保護日趨深入人心的今天,拆除水壩後的生態環境變化,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拆除後的研究說明,拆壩的生態效應和經濟效益都是非常正面的。河流水體變清,水生動物回遊通道暢通。恢復的河流的自然泥沙物質以及養分流,減少垮壩的安全風險。即便積極推動拆壩的環保人士也不認同應該拆除所有水霸。
水壩在未來仍對我國起著巨大作用
我國雖然水資源豐富,但水資源總的調控能力仍然偏低,所以水霸今後的作用仍然非常重要。不過在接下來的水壩建設中,應充分保證在原生態動植物的前提一下,使用先進技術進行開發建設,進行科學管理。對於一些破舊,維護費高的水壩應進行拆除,這樣才能夠實現水霸防災和清潔能源的目的。總的來說美國雖然在拆水霸,但拆的是必須淘汰的。雖然有一定的環保方便的考量,但更重要的是安全性能的考慮。所以我們不能一味的覺得美國拆除水霸就是好,而我們建就是不好。所以必須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看問題
本期內容到此結束,歡迎您的閱讀。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