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將廢紙裁剪和染色,製作出逼真的雕塑鳥,一隻賣8000元
如今為了拉動經濟增長,如今世界各個國家都在鼓勵消費和生產,很多東西其實並沒有到達使用壽命就被當做廢品所丟棄,為了提高事物的利用效率,為了降低生產活動給周圍帶來的汙染和消耗,從學校教育,到政策的設定,再到公益活動的舉辦,都在不斷加深人們的環保理念,變廢為寶便是一個延續了幾代人的綠色健康理念,這個理念不僅僅是普通大眾經常聽到,很多藝術家們也敢為人先,將這種環保理念用於自己的作品中。
Niharika Rajput的作品就是一個將廢棄的、可以寫字的紙進行回收再利用的過程。對於我們平時寫字沒用完的本子或是看完的報紙,很多人都會拿來買破爛,即使是回收再利用,也是將本子的剩餘空頁重新裝訂,或是將用過的部分用作放魚刺,起到承載又輕又小的東西的作用。大家在循環利用時最先想到的往往都是最實用、最功利的用途,很少有人將廢紙作為藝術進行創作,一方面,廢紙的顏色和大小很難統一,再者,廢紙上有著各種不一致的圖案,在創作時很難進行著色。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想做,辦法總是會有的。
Niharika Rajput將這些廢紙進行裁剪和染色,從而製作出一隻只精美逼真的鳥兒雕塑,這些雕塑並不是簡單的紙雕,而是非常立體、逼真,充斥著細節的雕刻和填補,一看就是用心製作的作品。從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出,她對鳥的刻畫非常細緻生動,從鳥喙到羽毛再到爪子,每一個細節都是精雕細琢,它悲傷的羽毛不僅根根分明,卻大小一致,眾所周知,除了鴕鳥類和雞,鳥類的體型都偏小,要在如此嬌小的對象上完成如此眾多的細節刻畫,非常考驗創作者的功底和細心。
Niharika Rajput來自於新德裡,她起初的創作藝術是三維小雕像的設計和製作,並沒有與廢紙打交道,而後期為了傾注她對於自然的熱情和愛意, 她開始將創作的對象轉移到野生動植物身上,鳥類是她一直非常喜愛的動物,她經常一動不動的觀察鳥類的活動,就像是現在的貓奴一般,Niharika Rajput就是一個十足的鳥奴,只不過她對於鳥類動物的熱愛並不停留在擁有的層面,直到她看到紅嘴藍喜的體型和姿態,這種美麗而稀少的動物震撼了她的心靈,她們生活在喜馬拉雅北部、印度北部地區,數量非常稀少,這位藝術家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一方面讓更多的人感受這個動物的魅力,另一方面也拒絕偷獵動物。
她的作品如今已經賣到8000元一隻,即使如此高價,也仍是供不應求,需要專門定製。她的顧客有一些野生動物組織委託,也有個人委託的項目,可以說生意火熱。但其實她自己表示這是一個過程,剛開始的她也對於很多細節掌控的不精細、不熟練。見證她成長的過程,唯有那把破剪刀,從一個青澀稚嫩的新手,到如今技藝嫻熟的創作者,Niharika Rajput為鳥類的保護和宣傳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我們常常說保護動物人人有責,但又覺得自己做不了什麼。實際上,我們能做的事情有很多,只要我們有心去做。Niharika Rajput的藝術更多是一種技術,但是她的厲害之處就是在於自己將技術與藝術相結合,從而創造了適合自己的藝術形式。
最後,你認為Niharika Rajput的做法有意義嗎?你曾有過哪些變廢為寶的經歷,一起交流吧。
當藝術家將手繪3D畫與現實場景融合,畫面變得奇妙無比,網友:酷
藝高人膽大!他不用一根線條照樣畫出精彩神作,細節精細令人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