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世界被迫「大封鎖」,按下「暫停鍵」。多年來一直討論的經濟復甦問題,在2020年遇到了更大的逆風阻撓。各國為應對疫情迅速推出財政、貨幣和監管措施,已經避免了2008年那樣的金融災難。短期內,仍不可避免存在危機捲土重來的風險,不過遙望未來,仍可見一層樂觀的底色。
2020年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西方的萬聖節往往要渲染一些恐怖情緒。今年有一則熱門評論這樣說道:「今年萬聖節,比女巫、吸血鬼、食人魔更可怕的,是2020年。」
金融危機過去十年後,全球經濟依然低迷。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為10年來最慢,「如何控制下行風險」已然是一個緊迫問題。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世界被迫「大封鎖」,按下「暫停鍵」。「黑天鵝」突降,打了全球各國一個措手不及。
這一場被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稱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全球性危機」,對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構成威脅,隨之產生的經濟影響則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經濟衰退。
多年來一直討論的經濟復甦問題,在2020年遇到了更大的逆風阻撓。全球經濟從新冠危機的深淵中重啟、復甦,困難重重,道阻且長。
但有效的政策對於防止糟糕的結果至關重要。各國為應對疫情迅速推出財政、貨幣和監管措施,已經避免了2008年那樣的金融災難。短期內,仍不可避免存在危機捲土重來的風險,不過遙望未來,仍可見一層樂觀的底色。
負增長危機
世界在2020年初發生巨大變化。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感染病例呈指數級增長,各國從第一季度開始實施隔離、封鎖和廣泛的關閉,對經濟活動產生嚴重影響。
各國內需和供應、貿易及金融都發生嚴重中斷,經濟活動的急劇下降對全球勞動力市場造成了災難性的打擊,政府財政壓力驟升。依賴於全球貿易、旅遊、大宗商品出口和外部融資的國家更是受到格外衝擊。
多家機構都警示了今年艱難的復甦模式,並且預測了特殊時期的負增長可能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通常每年在春季會議和秋季年會期間分別發布上下半年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並在年中和次年年初分別對兩份報告作出更新。
這是一份指示全球主要經濟體發展狀態的主流重要指標,其在2020年前的經濟政策討論已經將流行病情景作為一種可能性,實際情況到來後,預測增長數據迅速由正調轉為負,反映了全球經濟跌入衰退深淵的程度和速度。
2020年年初,報告對於新一年的定調為「溫和回升」。根據當時的預測,全球經濟增速預計從2019年估計的2.9%上升至2020年的3.3%和2021年的3.4%。在當時,疫情的因素並未考慮在內。
到4月,新冠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進入「大封鎖」階段。更新後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提示,疫情將嚴重影響所有地區的經濟增長,「全球增長預測有極大的不確定性」。疫情因素下,2020年全球經濟預計急劇收縮,出現-3%的增長狀況,比2008年-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的情況還要糟糕得多。
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經濟在上半年交出一份糟糕的「成績單」。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下降6.8%。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受到負面影響。美國的數據也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國GDP按年率計算萎縮5%。歐元區GDP環比下降3.8%,較上季度大幅回落3.9個百分點。
第二季度,美國GDP按年率計算下滑31.4%,降幅較修正數據收窄0.3個百分點,仍為有記錄以來最大季度降幅。19個歐元區國家第二季度GPD下跌12.1%,創歷史新低。
中國一枝獨秀,在第二季度開啟復甦。7月16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二季度GDP增長3.2%,然而,鑑於一季度6.8%的大幅萎縮,上半年中國經濟依然處於負增長,同比下降1.6%。
在新冠疫情暴發之前的二十年裡,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持續增長,但新冠危機使這些進展受到威脅。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在疫情中受到的衝擊已經遠遠超過國際金融危機時期的影響。債務高企、經濟基礎薄弱以及結構性問題,甚至讓新興市場經濟體在疫情中面臨比發達經濟體更加嚴峻的挑戰。
緩慢的恢復
基線情景假設疫情在2020年下半年消退,防控措施可以逐步取消,在這一情景中,政策支持措施幫助經濟活動恢復正常。然而到下半年,全球範圍內的疫情仍未有好轉,許多國家放慢了經濟重啟進程,一些國家再度實施了部分封鎖措施以保護易感人群。
IMF 6月底再次更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用「前所未有的危機,不確定的復甦」概括當前。和4月的《世界經濟展望》預測相比,6月對2020年全球增長率的預測比之前低1.9%,為-4.9%。報告顯示,新冠疫情對2020年上半年經濟活動的負面影響比預期更為嚴重,預計復甦將比之前預測的更為緩慢。2021年全球增長率預計為5.4%,2021年GDP比2020年1月新冠疫情暴發之前的預測低6.5%。
到10月,全球經濟的復甦展現出相對樂觀的態勢。大型發達經濟體今年二季度的GDP負增長程度不如預期嚴重,而疫苗和療法上的進展,以及工作場所和消費者為防範疫情作出的調整,都可能在不引發疫情再度暴發的情況下,使經濟活動復甦。
與6月預測相比,《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在10月認為衰退的程度有所緩和,收縮幅度減小,2020年全球增速預計從6月的-4.9%上調至-4.4%,在2020年收縮和2021年復甦之後,預計2021年全球GDP水平比2019年略高出0.6%,為5.2%。
數據顯示,許多經濟體在走出「大封鎖」後,經濟復甦的步伐快於預期。中國最早實現了疫情防控常態化,將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降到了最低。在這一期報告中,IMF強調,中國經濟復甦快於預期,中國將是2020年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國家。聯合國報告也顯示,第三季度全球貿易僅中國實現正增長。
中國經濟在二季度GDP增速躍升至3.2%,三季度GDP增速加快至4.9%,多個指標實現年度首次轉正。
摩根史坦利近期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認為,相比西方主要經濟體,包括中國、新加坡等在內的亞洲經濟體將更早擺脫疫情影響,在2021年步入「金髮姑娘」階段。「金髮姑娘」這個名詞,通常被經濟界引申形容為一個經濟體保持高增長、低通脹的「剛剛好」狀態。
樂觀的分析人士將中國經濟的穩定復甦,作為全球其他國家的經濟也將趨於增長的證據。同期,第三季度美國GDP按年率計算增長33.1%。
但是,要保持發展勢頭並非易事。全球經濟活動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依然道阻且長。疫情對潛在產出造成的衝擊嚴重,這使實現經濟活動恢復程度有限,一些經濟體存在結構性調整的需要,這是在疫情暴發之前多年積存已久的問題。各國為應對疫情迅速推出財政、貨幣和監管措施,但政策制定者還必須採取行動,在應對刺激措施支持近期增長的同時避免債務進一步積累等各項複雜的挑戰。
記者 袁源
編輯 李曦子
責任編輯 白巖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