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四川宜賓江安長江竹島,3條野生大鯢(俗稱娃娃魚)被重新放流長江。
據了解,被放生的3條大鯢全部是長江鱘協助巡護隊在近一個月時間裡所救助的,其中最大一條大鯢體長1.15米,體重6.6千克,是8月10日晚一名群眾在江安縣陽春鎮長江邊納涼時發現的。
↑放生的野生大鯢。蔡磊 攝
據宜賓長江鱘協助巡護隊隊長周濤介紹,巡護隊員到達現場以後,從亂石堆裡把大鯢輕輕地抬出來,然後對它初步進行體表檢查,發現它身體右側有一塊指甲大小的擦掛傷痕,應該是在石頭上擦掛的,傷情不是特別嚴重,於是給它用了藥,然後把它帶回救助船暫養。
周濤說,通過對其體型特徵進一步確認發現,這條獲救的大鯢是長江野生大鯢,屬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而另外兩條獲救的大鯢,體重分別是0.9千克和5.9千克。
「通過魚類專家和我們多年積累的救助珍稀特有魚類的經驗,綜合大鯢的體表、體色以及它的指爪磨損度、牙齒磨損度還有它的兇猛程度,判斷分析,這3尾救助的大鯢都是長江原生種大鯢。」周濤說。
在徵得主管部門同意後,宜賓長江鱘協助巡護隊決定在江安竹島將此3條大鯢集中放流,讓它們重回長江。
周濤告訴記者,當前沿江群眾的生態保護意識越來越強,能夠在發現珍稀特有魚類以後第一時間主動跟保護部門聯繫,越來越多的人主動參與到拯救和保護珍稀特有魚類的行列當中。
據介紹,今年以來,宜賓市境內共救助珍稀魚類約30尾,其中長江野生大鯢6尾。
胡敏 紅星新聞記者 羅敏
來源:紅星新聞
責任編輯:張琳(EN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