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罕!揚州江都一居民釣到野生娃娃魚:不賣!放生

2020-12-15 瀟湘晨報

揚州市江都區的葛師傅是個垂釣發燒友,5月15日上午,他如往常一樣到當地西閘大橋下釣魚,想不到「中大獎」了!

葛師傅說:「拎了有七八分鐘,後來一動,我估計是一條大魚。」

等「大魚」出水,放進桶裡,葛師傅仔細一瞧「懵圈」了:這是個啥?

原來,這東西長約30公分,扁平腦袋短尾巴,還有四隻腳!葛師傅覺得它像傳說中的「娃娃魚」,又不敢肯定。一時間,吸引得過路行人都來看稀奇。

葛師傅說:「當時一個人說5000元,我說不賣。後來有人說是娃娃魚,我趕緊報警。」

警方聯繫了漁政工作人員,現場鑑定,這確實是一條野生娃娃魚。

揚州市江都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漁政中隊楊寶聖說:「前面爪子是四個趾,後面爪子是五個趾,養殖正常後面是四個趾。」

漁政工作人員介紹,娃娃魚學名大鯢,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主要生活在深山溪流中,對水質要求很高。

楊寶聖說:「娃娃魚只有在很清潔的水源中才能夠生存,才能夠生長,這也說明長江源頭這水質至少要達到二級以上的水。」

隨後漁政工作人員和葛師傅一起將這條娃娃魚放生。

楊寶聖說:「從大自然中來,回到大自然中去,如果說有居民或者漁民捕到,立即向漁業主管部門報告,並進行人工放生,私自宰殺會承擔法律責任。」

(王望 張宏兵 黃元 揚州臺 報導)

【來源:江蘇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揚州居民釣到野生娃娃魚 當場拒絕他人5千元收購併報警
    本文轉自【江蘇廣電總臺】;揚州市江都區的葛師傅是個垂釣發燒友,5月15號上午,他如往常一樣到當地西閘大橋下釣魚,想不到「中大獎」了!葛師傅說,當時中魚了,並且能感覺到這是一條大魚!等「大魚」出水,放進桶裡,葛師傅仔細一瞧「懵圈」了:這是個啥?原來,這東西長約30公分,扁平腦袋短尾巴,還有四隻腳!葛師傅覺得它像傳說中的「娃娃魚」,又不敢肯定。一時間,吸引得過路行人都來看稀奇。當時有人提出5000元收購,葛師傅當即拒絕。後來在路人提醒是娃娃魚的情況下,葛師傅趕緊報警。
  • 放生!長江油溪段驚現8斤多重野生娃娃魚
    江津又發現野生娃娃魚啦!好可愛!11月30日一條8斤多重的野生娃娃魚在油溪養好傷後被長江保護區工作人員重新放歸長江在油溪鼎鍋浩魚類產卵場的救助網箱裡,記者看到這條曾受傷的野生娃娃魚。經測量,這條娃娃魚長80多釐米,重約4.15公斤,稱量時,娃娃魚呆萌的樣子十分可愛。這條娃娃魚是怎麼被發現的?「這是20日下午2時,一釣友在油溪鎮上遊2公裡的長江段釣到的。」
  • 上饒鉛山一男子在菜市場買到三條野生娃娃魚!
    6月29日上午,鉛山縣森林公安局接到市民艾先生的電話,稱其在市場買到三條野生娃娃魚,希望能通過森林公安將其放生。原來,家住鉛山縣河口鎮的市民艾先生29日上午在市場看到有人兜售三條野生娃娃魚,為了防止被其他人買去食用,艾先生花高價將這三條娃娃魚買下,準備放生。由於不知道該如何放生,艾先生便撥打了鉛山縣森林公安局的電話,將這三條娃娃魚交給鉛山森林公安民警。民警隨後將這三條野生娃娃魚送到水質優良的天柱山倫潭水庫進行了放生。
  • 娃娃魚?江蘇男子大河垂釣,釣起「金色四腳魚」,網友:小恐龍
    不過江河水域深邃,在江河邊垂釣,仍然會常常有令人瞠目的「魚獲」——比如下面這位江蘇釣魚人……江蘇釣魚人,河邊釣鯽魚,卻釣起一條「金色娃娃魚」這位釣魚人劉師傅回憶說,他當時是用蚯蚓做魚餌,在這條水草茂盛的大河裡釣魚,主要目標是鯽魚、黃丫頭這些常見的野生魚。
  • 釣到條「黑魚」,撈上來一看竟是條娃娃魚,魚也不釣了,走起
    揚子晚報網6月16日訊(通訊員 周進 紹明 記者 陳詠)15日上午10時許,高郵市龍虯鎮居民張金龍領著小孫女,提著塑料桶趕到龍虯派出所,見到值班民警後,送上塑料桶。「咦?黑魚怎麼長出四條腿了?」民警再定睛一瞧,原來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鯢,俗稱娃娃魚。
  • 男子河邊釣魚,撿到24斤重娃娃魚,男子:上交了
    比如前幾天,長江君就報導了湖北一位小夥夜釣時,在岸邊「撿」到一隻小娃娃魚,在確認其健康後,又將其放生……小夥夜釣撿到娃娃魚娃娃魚雖然也生活在水裡,但比起其他的野生魚、水族,其可以說是極為罕見,這位小夥的遭遇令人驚奇。
  • 杭州男子撿到一條90釐米長受傷「娃娃魚」,悉心照料後聯繫警方放生
    老李說,自己這邊有一條娃娃魚,打算放生,還說:「我自己去放生怕村民不相信,交給別人放生我也不放心,我只相信你們。」原來,5月6日,村裡的保潔員正在清理水溝,突然發現水溝裡有一條「怪魚」。「這裡有個怪魚!」保潔員被嚇了一跳,一邊喊著,一邊試圖用掃帚戳「怪魚」。
  • 一條「娃娃魚」在匡山被放生
    ▲圖為獲救的「娃娃魚」大隊漁政執法人員立即趕往官田村,觀察大鯢身體狀況,測其規格。該條大鯢體長1.06米、體寬26公分、體重23.4斤。它的叫聲很像嬰兒的哭聲,因此人們又叫它"娃娃魚"。1988年被列為我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大鯢喜陰,常匿居在石灰巖廣布、水質清澈、多砂石和深淵、水量充沛的深山溪流、巖穴、泉洞及水溝中。成鯢穴居,多棲息在海拔100-1200m的水流較急而清涼的溪河中。
  • 杭州男子夜釣起10斤重野生大魚,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人出2萬買...
    娃娃魚學名叫做大鯢,因為叫聲像嬰兒的哭聲,所以有了「娃娃魚」的俗稱。5月1日,定居在建德的卞先生和朋友們在建德大同鎮高橋村一釣魚場夜釣時,釣到一條1米多長,約10斤重的野生娃娃魚,當地漁民稱這隻娃娃魚至少活了幾十年。
  • 舞鋼一水庫發現「大塊頭」野生娃娃魚:身長50多釐米,足足5斤多重
    近日,平頂山舞鋼市漁政站工作人員徐耀峰在舞鋼市石漫灘水庫巡邏執法時,發現一條重2500多克(5斤多)的野生娃娃魚,這也是石漫灘水庫第一次發現娃娃魚。據了解,一個星期前的一個晚上,徐耀峰在舞鋼市石漫灘水庫巡邏執法時,在一處水域發現一條四條腿、身子胖胖的「怪魚」,發現的時候,魚身被劃傷多處,徐耀峰把魚帶回家養在一個盆子裡。後經鑑定,確認這條四腳怪魚為娃娃魚,又叫大鯢。此次在石漫灘水庫發現的野生娃娃魚為棕褐色。現場測量,它身長50多釐米,重2500多克。
  • 長壽放生11條獲救娃娃魚
    11月27日,在長江與龍溪河交匯處的木魚磧水域,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的工作人員將近年來我區救助的11條娃娃魚放歸大自然。當天,工作人員首先來到位於長壽湖鎮的重慶市水產研究所,將11條娃娃魚運送至放生水域。
  • 路亞時,釣到這5種魚一定要放生,吃了就闖大禍了
    如果我們在垂釣時遇到特殊的魚類,但你又不知道是不是國家保護魚類,當然選擇放生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接下來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5種野生魚類,記住了,釣到後千萬不能吃!
  • 這幾種魚釣到可千萬別放生!否則以後很難釣到魚,可就地掩埋
    可以說最近幾年釣到的稀奇古怪的魚越來越多,各種長相奇特還沒法下口的魚也是屢見不鮮。當然這個鍋我們釣魚人肯定不能背!而是某些「善心」信仰的人作祟:管它三七二十八,先放生了再說!
  • 揚州到江都的公交終於通啦!其他的線路……
    為進一步保障好企業復工復產,滿足市民出行需求,揚州市公交集團自2020年3月25日起,適度恢復部分公交線路,具體安排如下:一、線路恢復情況1、揚州市區線路恢復情況如下:在目前運營的50條市區線路(1路、2路、5路、6路、8路、9路、11路、12路、13路、15路、16路、17路、18路、19路、20
  • 釣到大魚後拍完照就放生,是假裝高尚?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每當我們在一些釣魚類的電視節目中看到有人釣到大魚,都會選擇拍照留念之後將大魚放生,有時候甚至會將50斤以上的大魚放生。另外,淡水魚普遍都不太值錢,有一些海魚卻能夠賣出上萬元的高價,但即便是這樣,也有很多釣魚人花錢去國外的海域裡釣魚,然後把釣到的所有魚都放生再回家。海釣一次放生的魚少說也能值幾萬塊人民幣,但是這些不缺錢的釣魚人依然會選擇放生。
  • 陰溝裡連續出現11條娃娃魚!村民們都懷疑是野生的 全村都驚動了
    記者注意到,村民發現娃娃魚的水溝,是村內主要用於排放生活汙水的,溝內滿是淤泥和雜物,還散發著一股刺鼻的異味。按照常理,這樣的環境不可能是娃娃魚棲息的地方,更不可能會在此繁殖。村民:「(是不是)拿去放生的,放生也不應該出現在這裡,應該在滇池裡了。」而這一匪夷所思的事情,不僅成為整個竹園村近幾天的熱議話題,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注意。
  • 揚州江都聖誕商業美陳案例,螞蟻美陳
    揚州江都商場定製的聖誕商業美陳從溝通到生產再到安裝一共歷時10天,在短短的10天內螞蟻將揚州江都聖誕商業美陳:主場景聖誕美陳,幕牆燈飾畫中庭吊飾全部完工。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本次揚州江都商場的聖誕商業美陳設計圖紙:
  • 江都新農合醫保居然不能直接在揚州使用!
    近日,有江都市民反應在揚州某醫院辦理手術住院,江都醫保卡居然無法使用,原來在揚州看病需要本人持有長居地證明,這真是一件荒唐的事情,江都難道不屬於揚州?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縣級江都市,設立揚州市江都區,以原江都市行政區域為江都區行政區域。自此江都與揚州爭議便不斷,首先是公交系統,之前的藍皮小客車已經逐步淘汰,換上了亞新新能源客車,脫胎換骨版的改變。
  • 刷爆朋友圈的揚州高鐵站記錄大片,出自江都這個帥小夥
    到住建局工作之後,楊誠在領導支持下,拍攝了一部延時攝影作品——《龍城是日》,作品中出現了金奧中心、金鷹新城市中心等40多處江都城市代表性建築和街頭場景,他用唯美的鏡頭,呈現給居民一個不一樣的江都。楊誠從小對鐵路有揮之不去的情愫,得知揚州將要建設高鐵站,楊誠立刻有了拍攝相關紀錄片的想法。
  • 江都王家樓王氏族譜與《揚州十日記》
    南明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四月,清軍多鐸南下攻打揚州,南明弘光朝兵部尚書史可法督師揚州軍民進行了殊死抵抗。農曆四月二十五城陷,清軍在城內進行了血腥屠殺。當時的倖存者王秀楚記下了城破後十天中的親見親聞,名曰《揚州十日記》。 《揚州十日記》是一本記史著作。